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1)
2023(12227)
2022(10534)
2021(10101)
2020(8462)
2019(19872)
2018(20140)
2017(38854)
2016(21386)
2015(24274)
2014(24664)
2013(23847)
2012(21533)
2011(19347)
2010(19444)
2009(17645)
2008(17011)
2007(14775)
2006(12784)
2005(11119)
作者
(61860)
(51070)
(50766)
(48524)
(32527)
(24445)
(23098)
(20307)
(19549)
(18267)
(17555)
(17107)
(16277)
(16207)
(15761)
(15683)
(15318)
(15299)
(14624)
(14470)
(12854)
(12584)
(12465)
(11756)
(11424)
(11359)
(11311)
(11205)
(10287)
(10078)
学科
(82201)
经济(82106)
管理(60579)
(56444)
(48122)
企业(48122)
方法(41220)
数学(36012)
数学方法(35328)
(21603)
中国(20651)
(19430)
(19427)
业经(18089)
理论(16494)
(15977)
地方(15849)
农业(14005)
(13781)
(13353)
贸易(13347)
(12929)
技术(12828)
(12516)
银行(12473)
(12436)
财务(12351)
财务管理(12327)
环境(12056)
教育(11951)
机构
大学(297891)
学院(297540)
管理(120365)
(110564)
经济(107918)
理学(104723)
理学院(103574)
管理学(101386)
管理学院(100865)
研究(95944)
中国(70918)
(64141)
科学(62451)
(50099)
(49119)
(48251)
业大(46824)
研究所(44341)
中心(43473)
(43056)
北京(40488)
财经(40463)
(39460)
师范(39045)
农业(38524)
(36689)
(35392)
(35213)
技术(33963)
经济学(31600)
基金
项目(207942)
科学(162325)
研究(151012)
基金(148905)
(130167)
国家(129086)
科学基金(110734)
社会(91546)
社会科(86610)
社会科学(86582)
(82470)
基金项目(78867)
自然(74140)
自然科(72436)
自然科学(72419)
自然科学基金(71061)
教育(70555)
(69449)
编号(62967)
资助(62780)
成果(50866)
重点(46221)
(44857)
课题(43622)
(43123)
(43041)
创新(40030)
科研(39980)
项目编号(38784)
大学(38608)
期刊
(119448)
经济(119448)
研究(84253)
中国(55728)
学报(49190)
科学(44571)
管理(44492)
(44224)
教育(37705)
(37170)
大学(36985)
学学(34756)
农业(30599)
技术(28144)
(22563)
金融(22563)
业经(20834)
财经(18703)
经济研究(18691)
图书(16777)
(15792)
(15550)
问题(15221)
科技(15147)
理论(14624)
技术经济(14425)
(14141)
统计(14007)
实践(13595)
(13595)
共检索到424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贺新  姚国清  
按照生态林业的基本思想和生态学的理论,以辽宁东部山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了森林立体经营模式,并对模式的结构与功能、模式建立后森林生态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变化、各种经济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模式内主要经济动植物的人工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次生林综合经营的同时,加入各种经济动植物成分,组建多物种、多层次的森林立体经营模式是可行的,它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冯琦雅  
通过森林经营促进天然次生林恢复已经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是国家森林抚育经营的试点之一,场内存在较大面积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了改善蒙古栎次生林群落结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林场从1999年开始对起始条件一致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林分年龄约为63年,密度为850株/hm2)开展了不同经营模式的对比试验。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多目标经营研究”(31570633)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丹清河试验林场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戎建涛  何友均  
基于目标树经营、粗放经营、无干扰3种经营模式,分析黑龙江省丹清河林场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3种天然次生林的碳贮量变化。结果表明:1)林分碳贮量排序均为目标树经营(162.74~205.85t·hm-2)>无干扰(128.88~150.47 t·hm-2)>粗放经营(107.59~130.57 t·hm-2),且目标树经营与无干扰、粗放经营的碳贮量差异显著(P<0.05);2)林分各层次碳贮量大小依次为土壤层(57.33%~70.38%)、乔木层(28.01%~39.83%)、凋落物层(0.50%~2.69%)、灌木层(0.21%~1.00%)、草本层(0.07%~0.56%);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琦雅  陈超凡  覃林  何亚婷  王鹏  段艺璇  王雅菲  何友均  
【目的】研究不同经营模式对蒙古栎天然林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恢复、森林质量提升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布设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样地调查,研究目标树经营、综合抚育经营和无干扰3种经营模式对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经过17年的经营实践,目标树经营模式中蒙古栎优势度下降明显,红松和红皮云杉优势度大幅增加并成为优势种;综合抚育经营和无干扰林分中蒙古栎优势度保持不变,其他树种优势度降低但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垚城  覃林  王雅菲  邹慧  谭玲  何友均  
【目的】研究不同经营模式对东北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合理确定东北天然次生林的经营模式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哈尔滨市丹青河林场的传统森林经营(FM1)、目标树森林经营(FM2)、调整育林法森林经营(FM3)和无干扰森林经营(FM4)4种经营模式的东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经营模式林分中设置3块(上、中、下坡各1块)50 M×50 M样地,并将每块样地划分为25个10 M×10 M样方,在每个样方中心采集0~20 cM土层样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4种经营模式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差异,并探讨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碳源种类利用的影响,以及4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星云  何友均  张谱  戎建涛  覃林  李智勇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林业局丹清河林场的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3种天然次生林为对象,以无干扰模式为对照,研究粗放经营模式和目标树经营模式对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相对于粗放经营模式和无干扰模式而言,目标树经营模式中以目标树为主的第1林层断面积值最大,占林分断面积百分比为95.00%,90.00%,87.00%,但第2,3林层断面积最小,形成了合理的林冠结构;2)目标树经营模式的林木平均密度(408~858株·hm-2)显著低于(P<0.05)粗放经营模式(992~1917株·hm-2),而平均胸高断面积(18.18~46.03m2·hm-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化顺  邵柏  
以吉林省汪清县臭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109组臭松次生林样地,进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立地因子分级分类,采用数量化理论I的方法,得到影响臭松次生林生长的立地因子重要性排序为海拔>土层厚度>坡度>坡向;然后依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理论,构建了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臭松次生林的立地类型表,划分为18种立地类型;将这18种立地类型按立地质量的差异程度组合为较好、中等、较差3大类。立地质量较好的地段,海拔较低、土层较厚、坡度平缓且多为阴坡,林相好,结构完整,综合效益高;立地质量中等的地段包含9种立地类型,是抚育经营的重点,以保持林分稳定,促进进展演替;立地质量较差的地段,海拔较高、土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恒  党坤良  田相林  孙帅超  陈书军  赵鹏祥  曹田健  
【目的】以秦岭林区典型的松栎林带为例,采用临时样地、固定样地和解析木3套数据建立立地指数模型和立地形模型,比较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差异,为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对样地直径分布进行SW正态性检验和株数积累分布曲线检验,论证天然次生林编制立地指数表的可行性;然后拟合优势树高生长方程,根据R2和标准估计误差选择各树种导向曲线模型;依据树高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且趋于平缓、树高变异系数趋于平稳确定基准年龄和基准胸径;分别采用相对优势高法、标准差调整法和变动系数调整法形成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曲线簇,编制油松、华山松、锐齿栎和落叶松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发林  刘四海  肖化顺  邵柏  杨佳  龙时胜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臭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72块小班调查数据、178块复位样地数据及96株解析木数据,根据臭松优势木树高生长现状,分别拟合得到最优导向曲线和多形地位指数模型。分别采用标准差法、指数级差法及落点检验法对2种地位指数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如下:标准差法显示两种地位指数模型精度都较高;指数级差法表明单形模型跳级的情况都高于多形,无跳级次数低于多形;落点检验法发现单形地位指数曲线簇中,散点溢出曲线簇范围的散点占总散点数的10.7%,而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簇中,散点溢出曲线簇范围的散点占总数的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家胜  应叶青  程晓建  黎章矩  
对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与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杨桐与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杨桐与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杨桐与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4种立体经营组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造林时间、立地条件对杨桐造林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造林时,立地条件应选择土层深厚,水分条件较好的中、下坡位为宜,避免选择低洼积水地段,造林季节选择2月中下旬为宜。立地条件及上层林木郁闭度对杨桐的生长及叶片品质有显著影响,土层深厚、湿润和上层林木郁闭度0.5~0.6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杨桐的生长和叶片品质的提高。4种立体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思齐  刘发林  
以木荷和南方红豆杉次生林为例,实施6种经营模式,分经营模式实施技术措施,并对经营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种次生林经营模式林地土壤的容重、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差异不显著,但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明显;6种经营模式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偏高,有效P、全P和全N含量均较低,速效K含量在85.75~155.23 mg/kg之间变动;相同经营模式林地不同土壤层次的化学性质差异大,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pH值随之增加,其它化学指标值呈随土层加深而下降的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潇  李海奎  张逸如  黄金金  
【目的】针对采伐干扰后天然恢复的次生林,建立其碳储量生长模型及对应的碳汇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固碳能力的驱动作用,为固碳能力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第9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筛选出的111个采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样地数据,采用Richards理论生长方程,以样地平均木的碳储量为因变量,以样地平均年龄为自变量,通过对年龄分组和迭代算法建立碳储量分级生长模型,通过对碳储量分级生长模型中的年龄求导得到碳汇分级生长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拟合效果。以地理因子、地形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林分因子为自变量,基于一般线性模型,引入定性和定量因子交互作用,分析固碳能力的驱动力。【结果】(1)天然次生林碳储量分级生长模型的R~2为0.965 6,RMSE为2.61 kg,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2)各个分级碳汇量最大的年龄分别为8、10、13、17和29年,以1 000株/hm~2的密度计算,5年时间的阈值为1.84 t/hm~2,到30年时增加到10.78 t/hm~2,各级间的阈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一阶定性和一、二阶定量交互的模型对平均木碳储量的解释最高,R~2为0.919 2,与不含交互项的主效应模型相比,R~2提高了0.088 5。(4)对于平均木碳储量,地理因子(经度和纬度)、地形因子(海拔、地貌、坡向、坡位和坡度)、枯枝落叶层厚度、气候因子(年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湿度指数、无霜期天数)、土壤因子(土壤厚度)和林分因子(年龄和优势树种)等因子有显著性影响;对于不同立地分级20年时碳密度,地理因子(纬度)、地形因子(地貌、坡度和坡向)、气候因子(极端最高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湿度指数)、土壤因子(土壤类型和砾石含量)和林分因子(优势树种)等因子有显著性影响,而海拔和腐殖质厚度等变量存在于交互项中,其主效应并不显著。【结论】天然次生林不同等级的碳密度在不同的时间段,等级间的阈值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级间的阈值不断增加,但不同等级间碳储量的相对差距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引入交互作用可以提高模型对森林固碳的解释程度。纬度等地理因子,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湿度指数等气候因子和优势树种等林分因子是影响天然次生林固碳能力因素的关键因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平康  林迎星  
一、立体林业的涵义立体林业的基本涵义可以归纳为:“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立体开发,全面发展。”它是符合林业生产规律与林业企业特点的一种经营制度,是林业企业特有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对立体林业,宜采取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丽  屈宏胜  王广儒  李卫忠  
以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典型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油松针阔混交林木质残体的基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木质残体的总储量为10.73 t·hm-2,其中粗木质残体的储量为10.31 t·hm-2,占总储量的96.09%;细木质残体的储量为0.42 t·hm-2,占总储量的3.91%;在粗木质残体中,倒木占了绝大部分,其次为枯立木,大枝和树桩贮量很少.采用指数模型来模拟研究区主要树种木质残体的分解密度,曲线拟合度很高.拟合结果表明木质残体密度随着腐烂等级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木质残体的径级主要集中在20~30 cm与30~40 cm 2个径级,二者在株数与储量分布中占绝对优势.存在状态主要为中级腐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俊英  闫红伟  唐强  祝跃  
运用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辽宁沈阳天柱山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同时结合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景观美学质量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联系起来,得到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模型:z(景观美景度)=1.691+3.807x1(乔木树种比例)+0.781x2(草本盖度)+0.563x3(针叶树种比例)+0.080x4(平均胸径),为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