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
2023(1591)
2022(1521)
2021(1409)
2020(1310)
2019(2819)
2018(2753)
2017(4871)
2016(2955)
2015(3216)
2014(3201)
2013(3201)
2012(3023)
2011(2863)
2010(2902)
2009(2436)
2008(2431)
2007(2078)
2006(1838)
2005(1536)
作者
(11770)
(9852)
(9799)
(9316)
(6219)
(4949)
(4231)
(4121)
(3841)
(3707)
(3531)
(3389)
(3364)
(3357)
(3310)
(3216)
(3161)
(3012)
(2954)
(2839)
(2797)
(2506)
(2469)
(2351)
(2246)
(2246)
(2206)
(2198)
(2171)
(2164)
学科
(8198)
经济(8195)
管理(5556)
(5464)
(5424)
方法(4576)
(4486)
企业(4486)
数学(4169)
数学方法(4098)
(3211)
森林(3211)
(3194)
(2133)
(2119)
生态(2006)
中国(1887)
地方(1682)
环境(1639)
(1531)
土壤(1526)
(1516)
(1471)
金融(1471)
水产(1449)
生态学(1440)
(1429)
贸易(1429)
农业(1408)
(1378)
机构
大学(42846)
学院(41914)
研究(19536)
科学(16159)
(15890)
(13303)
中国(13151)
经济(13017)
业大(12962)
管理(12621)
农业(12421)
(12248)
研究所(11675)
理学(10830)
理学院(10671)
管理学(10323)
管理学院(10258)
(10207)
(8952)
(8621)
林业(8489)
实验(8444)
(8210)
农业大学(8189)
实验室(7974)
中心(7918)
重点(7570)
(6984)
(6971)
研究院(6858)
基金
项目(33930)
(24622)
国家(24483)
科学(24011)
基金(23233)
科学基金(17985)
研究(17720)
自然(14632)
自然科(14249)
自然科学(14243)
(14111)
自然科学基金(13972)
(12692)
基金项目(12384)
资助(10491)
科技(10404)
计划(9851)
社会(9187)
社会科(8700)
社会科学(8693)
重点(8613)
教育(7769)
科研(7664)
专项(7633)
(7307)
(6617)
(6515)
(6492)
(6300)
创新(6265)
期刊
学报(16794)
(13506)
经济(13506)
(13028)
科学(12537)
大学(11386)
学学(11213)
研究(8943)
林业(8697)
农业(8296)
中国(7334)
业大(5288)
(4959)
管理(4531)
科技(3992)
(3913)
农业大学(3529)
(3388)
科技大(3202)
科技大学(3202)
业经(2974)
自然(2973)
技术(2773)
(2620)
(2591)
金融(2591)
农林(2495)
(2495)
中国农业(2455)
自然科(2430)
共检索到61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新年  胡喜生  陈辉荣  郑丽凤  林海明  巫志龙  周成军  郑端生  
基于长期跟踪复测数据,构建单木生长模型和具有时间序列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模型,并结合OnyxTREE和3DsMAX技术,实现不同强度择伐样地不同生长时期的林分生长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林分生长模拟,具有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对森林的经营决策和林业课程的直观教学等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云云  闵志强  高延  冯启祥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徐高福  金国庆  何建平  
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几种类型的马尾松次生林,实施"砍松留阔"择伐实验,以促使林下阔叶树种的恢复性生长,快速改善其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弱化松材线虫病的威胁。观测结果表明,马尾松次生林经40%~50%强度的择伐利用6a后,林下的苦槠、石栎、青冈等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呈快速的恢复性生长,林相结构得到快速恢复而形成新的森林景观。经过封禁,马尾松纯林恢复成为具有较多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的松阔混交林,苦槠和石栎的重要值超过20%,林分密度达250株·hm-2;而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则快速向常绿阔叶林演替,乔木层中苦槠的重要值和林分密度提高了近1倍。分析表明,对马尾松次生林的科学择伐经营,不仅显著增强了松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君祥  
摘 要:依据天然次生林结构特点、生长与演替规律及天然林经营目标,选择影响控制择伐木最相关的 4 个独立定量指标:成熟度、林木类别、林隙等级和可及度作为林木的择伐几率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 4 个指标的权重;调查试验林分每株林木指标值,得到每株林木的择伐几率大小并按其大小排序,当林分蓄积或密度达到择伐要求时,在确定择伐强度后可依据择伐几率大小来控制择伐木,为天然次生林收获调整与经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君祥  
依据天然次生林结构特点、生长与演替规律及天然林经营目标,选择影响控制择伐木最相关的4个独立定量指标:成熟度、林木类别、林隙等级和可及度作为林木的择伐几率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4个指标的权重;调查试验林分每株林木指标值,得到每株林木的择伐几率大小并按其大小排序,当林分蓄积或密度达到择伐要求时,在确定择伐强度后可依据择伐几率大小来控制择伐木,为天然次生林收获调整与经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亢新刚  崔相慧  王虹  
该文利用河北承德地区天然次生林 3个树种 (白桦 ,柞树 ,山杨 )的 710块标准地 ,进行了分类、筛选、研究 ,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要求的 6 5 3块标准地 ,对各树种的立地分布进行了分析 ,然后对各树种的林分调查因子的生长方程进行模拟 ,并对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 ,分别编制了占比重最大的Ⅱ地位级的经验生长过程表 ,为该地区 3个树种的生长收获预估等森林经营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澍  肖化顺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臭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96株解析木的年龄和树高的关系,将臭松次生林的立地条件分为好、中等、较差3类。在3类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分别以平均木作为解析木,研究林分的生长过程与生长规律,结合臭松林分的心腐率,以林木的胸径大小确定择伐对象,从而得到不同立地条件下的臭松次生林择伐木标准。确保臭松次生林在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获得优质木材,得到最大的综合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京辉  陆元昌  王懿祥  刘刚  
本文对两类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天然次生林,从直径生长、胸高断面积生长、材积生长、林木死亡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程,天然次生林直径生长、胸高断面生长和材积生长呈现下降趋势,林木死亡率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在演替的早期阶段,速生喜光先锋种在林分中占据较高比例,进而林分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和较高的生长力,但是随着演替的进行,喜光先锋速生树种逐步被耐荫的顶级或亚顶级树种所取代,进而表现出低生长和低的死亡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法胜  于政中  亢新刚  
检查法是一种适合于异龄林经营的集约作业方法。由于目前试验时间还较短(第1择伐周期1987—1992年),需要对其长期经营效果作出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修正参数预测模型(MPPM)和线性规划方法相结合对于林分进行生长预测和择伐模拟研究的方法。拟合林分直径分布采用了形状灵活的Weibull分布形式,使得这种方法很适合于异龄林分(反J形直径分布)的生长预测(当然也适于同龄林),特别是当径阶株数出现突然变化时,该方法更是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检查法试验林分的择伐模拟和生长预测的结果表明,在长期实施采伐量低于林分生长量的低强度择伐作业(择伐周期5年)的情况下,试验林分既能保持稳定的木材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全锋  周超凡  段光爽  胡雪凡  张会儒  雷相东  
[目的]探讨蒙古栎各龄组适宜的抚育间伐方案,为吉林省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抚育间伐提供依据。[方法]以5期吉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筛选蒙古栎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划分5级蓄积间伐强度:强度1(0~10%)、强度2(10%~20%)、强度3(20%~30%)、强度4(30%~40%)、强度5(40%~50%),对比未间伐林分,研究不同龄组林分对不同间伐强度在各观测间隔(5、10、15和20 a)的蓄积生长率的变化规律。[结果](1)伐后各时间段蓄积生长率随间伐强度增长的趋势:幼龄林先持平,再快速上升,最后快速下降;中龄林先缓慢增长,最后快速下降;近熟林,伐后5 a与10 a,先快速增长,后快速下降直至平缓,而伐后15 a与20 a,先快速增长,后平缓下降。(2)伐后各时间段峰值出现的间伐强度范围:幼龄林都在20%~35%之间,中龄林由伐后5 a和10 a的15%~35%之间至伐后15 a与20 a的20%~40%之间,近熟林由伐后5 a和10 a的15%~25%之间至伐后15 a与20 a的15%~35%之间。(3)各间伐强度级蓄积生长率均值相对于未间伐提升显著的有:幼龄林:强度3与强度4;中龄林:强度2、强度3和强度4;近熟林:强度2和强度3。(4)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间伐强度与未间伐之间的蓄积生长率的差异越来越小。[结论]吉林省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各龄组适宜的间伐强度:幼龄林为25%~35%;中龄林为20%~35%;近熟林为15%~3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东锋  吴桂藏  王一三  杨喜田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调查,研究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林地表层(020 cm)细根形态结构特征参数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细根结构特征参数和Bray-Curtis相异距离的不同抚育强度样地PCo A排序图,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抚育强度样地之间的细根生长发育差异特征;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孔雷  亢新刚  杨华  谢佳利  黄新峰  冯启祥  
以6块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混交比相同的长白山天然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和定位。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划分出树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相同的样地,利用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研究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物种空间隔离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株数密度、混交比和树种多样性相同时,样地内林分蓄积生长量与树种空间隔离度呈反比关系。最后给出树种配置方法的建议,为今后经营合理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给予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林  杨华  亢新刚  岳刚  
探讨不同强度的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天然云冷杉林在3种不同强度(弱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22年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块样地林分整体和主要树种均表现为随机分布,强度择伐林木多呈聚集分布,而弱度、中度择伐树种大多处于随机和均匀分布;主要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弱度择伐的负相关现象多于其它择伐类型。弱度择伐更加有利于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子卉  杨华  张恒  王全军  孙权  杨超  
【目的】混交林择伐技术对实现林分可持续经营至关重要。本文对择伐后的落叶松云冷杉林林分直径结构和生长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科学进行择伐活动和合理调整林木径级株数结构提供参考。【方法】以落叶松云冷杉近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样地(0%)和轻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样地各4块,利用伐后5~11年的观测结果,比较分析了不同强度择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林分结构及生长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中度、强度择伐后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明显增大,表明择伐为林分中保留木创造养分空间,加速了林分胸径和蓄积的生长进程。伐后5~11年,对照样地和中度择伐样地Weibull分布曲线呈右偏,样地内中小径材居多,且中度择伐样地径级分布宽广;轻度择伐和强度择伐样地呈左偏分布,林分内中大径材较多。对照样地Weibull分布的c值变化不大,择伐样地c值随时间增加而增大,说明择伐去除劣势木,增加林分空间,林分结构得到优化。一定强度的择伐还能降低林分中林木的枯损率,而高强度择伐会增加林木风倒的风险。【结论】从可持续经营角度看,可根据不同经营目的选择适当的择伐策略。中度择伐后落叶松云冷杉林的林木生长速率明显增大,林分中林木径级较完整,林分结构稳定,林木枯损率减少,有利于林分生长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莹  董灵波  刘兆刚  
【目的】以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通过对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特征状态的综合评价确定林分类型的最优树种组成,为构建该区合理的森林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帽儿山实验林场2004和2016年共53块固定样地数据为基础,从林分结构特征、林分活力和树种多样性3个方面共选取12项指标: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直径分布、林分密度、林分蓄积生长量、蓄积量、平均高、天然更新密度、林分潜在疏密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熵值-AHP法基础上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探讨不同软硬阔混交比例对软阔混交林(硬软阔比:0:10、1:9、2:8、3:7)、软硬阔混交林(硬软阔比:4:6、5:5、6:4)和硬阔混交林(硬软阔比:7:3、8:2)林分结构的综合影响。【结果】3种林型中,除树种混交程度整体相对较高外(0.62~0.69),林木水平分布格局(0.53~0.56)、林木大小分化程度(0.47~0.51)、径阶分布q值(1.09~1.19)和更新数量(368~571株/hm~2)均相对较差;各项指标权重值最大为林分蓄积生长量(0.191),最小为大小比数(0.021);软阔混交林、软硬阔混交林、硬阔混交林3种林型中,综合评价值最大的硬软阔树种组成比例分别对应为2:8、6:4、8:2。【结论】帽儿山天然次生林的最优树种组成在不同林型内差异显著,软阔混交林、软硬阔混交林、硬阔混交林的最优树种组成比例分别对应为2硬8软、6硬4软、8硬2软,为该区阔叶次生林树种组成调整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