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8)
2023(3558)
2022(3069)
2021(2955)
2020(2261)
2019(5168)
2018(4890)
2017(9389)
2016(5262)
2015(5663)
2014(5392)
2013(5189)
2012(5022)
2011(4667)
2010(4746)
2009(4437)
2008(4486)
2007(4360)
2006(3948)
2005(3595)
作者
(15015)
(12604)
(12578)
(12012)
(8124)
(6128)
(5696)
(4905)
(4742)
(4702)
(4386)
(4289)
(4285)
(4211)
(4197)
(3858)
(3770)
(3706)
(3650)
(3630)
(3160)
(3150)
(3121)
(2844)
(2810)
(2800)
(2761)
(2709)
(2642)
(2607)
学科
(20883)
经济(20866)
管理(17149)
(17108)
(14753)
企业(14753)
地方(7983)
(7297)
方法(6238)
业经(5660)
中国(5193)
(5024)
(4968)
农业(4883)
数学(4855)
数学方法(4772)
(4715)
(4689)
地方经济(4591)
环境(4384)
(4036)
(3840)
贸易(3837)
(3701)
技术(3645)
(3644)
(3381)
经营(3261)
(3126)
财务(3116)
机构
学院(75057)
大学(73771)
管理(29108)
(28971)
经济(28305)
研究(27950)
理学(24711)
理学院(24389)
管理学(24054)
管理学院(23891)
中国(20473)
科学(16881)
(16729)
(13950)
研究所(12714)
(12591)
中心(12312)
(12143)
(11620)
业大(11476)
(11328)
北京(11002)
(10554)
师范(10497)
财经(10113)
(9574)
(9044)
农业(8653)
(8636)
研究院(8612)
基金
项目(50681)
科学(39323)
研究(37563)
基金(35848)
(32299)
国家(32047)
科学基金(26326)
社会(23471)
社会科(22154)
社会科学(22143)
(19219)
基金项目(18800)
自然(16791)
教育(16719)
(16586)
自然科(16244)
自然科学(16240)
自然科学基金(15954)
编号(15557)
资助(14126)
成果(12737)
重点(11879)
(11672)
课题(11199)
(10813)
(9867)
(9629)
国家社会(9502)
科研(9488)
(9325)
期刊
(36790)
经济(36790)
研究(21180)
中国(14401)
科学(12953)
学报(12441)
(11558)
管理(11243)
大学(9939)
学学(9518)
(9395)
教育(7972)
业经(7596)
农业(7485)
林业(6804)
(6076)
金融(6076)
技术(5511)
问题(5320)
财经(4946)
经济研究(4738)
资源(4326)
(4294)
(4278)
论坛(4278)
科技(4224)
(4081)
(4031)
现代(3939)
(3810)
共检索到114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凤梧  吴家兵  裴铁璠  
从天然林水文功能出发, 阐述了东北地区天然林削减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 提出了东北地区水患治理方略。同时建议建立防汛信息系统,提高暴雨和洪水预报准确率以及防洪保险灾后重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清  崔国发  
该文主要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和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等问题 ,探讨植被保护方案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途径和技术措施 ,提出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生态系统恢复的 4个基本途径为保护、恢复、重建、维持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标、生态关键种指标、生态系统环境建设指标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或原生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衡量标准有 9类 ,包括生物量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最大有效持水量、有效降水系数、降水利用效率、有效水持续期、氮利用率、微生物共生体和循环系数 ;天然林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包括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阶梯式退耕”模式、“辐射式生态重建”模...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孟祥东  谭洪波  石勇  
研究立足于东北地区农林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教育体系、知识产权流失、知识产权转化、知识产权评估等方面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建设;减少知识产权流失;加强知识产权转化力度;加强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也  何怀江  张忠辉  刘婷  苑景淇  于忠亮  包广道  张大伟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树木生长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物种多样性大小,进行适当的抚育采伐和人工补植,为次生林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在东北小兴安岭(XXAL)、张广才岭(ZGCL)、老爷岭(LYL)、长白山(CBS)、哈达岭(HDL)和龙岗山(LGS)地区共设置样地123块,调查各地区物种组成、重要值、多样性和树木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样地内共调查物种48种,隶属于17科31属,其中龙岗山地区样地内所包含的科、属、种数量最多,其次为哈达岭、长白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和小兴安岭,从重要值看,各地区主要以榆树、色木槭和水曲柳为优势树种;样地内物种α多样性指数均在长白山地区表现最大,在小兴安岭地区表现最小,且两者之间差异性显著(P LYL>LGS> ZGCL> HDL> XXAL,各地区胸径最大树种为长白山地区蒙古栎,胸径为64.8 cm,胸径最小树种为龙岗山地区暴马丁香,胸径为4.0 cm,各地区树高最大物种为龙岗山地区胡桃楸,树高为28.9 m,树高最小树种为龙岗山地区黄菠萝,树高为1.3 m。【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物种多样性对于林分内物种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次生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抚育采伐和人工补植,保证合理的林分物种多样性,为天然次生林的生长提供最优的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福文  张丽  鹿磊  
东北工业遗产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包括主题博物馆旅游和生产观光旅游两种类型。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由支持机制、推动机制和催化机制三部分构成,各机制又由诸多要素构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实施正确的方针策略,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开发机制,打造工业遗产旅游系列产品,构建工业遗产旅游形象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佩昌  
本文回顾了40年来我国天然林经营保护有关科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及20年前科学家就森林破坏后的严重生态后果的科学预见,结合我国当前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分析了我国林业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并对工程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蕾  沈月琴  李兰英  
从典型案例入手,介绍了利益相关者及其界定,界定了天保地区利益相关者,从调查结果找到了天然林保护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分析了天保工程实施后,政府和森林经营者等确定的利益相关者的受益、受损,以及天保工程实施对预期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以期为林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雅丽  
对西部地区天保工程建设10年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得出结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生态环境和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林区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同时,对天保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后续产业发展乏力,森林管护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大林区后续产业的扶持和资金投入,提高森林管护费标准,加大公益林建设投资,加大林区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福文  佟玉权  
东北工业遗产是东北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东北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论述东北工业遗产历史价值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了东北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主要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芳玲  蒲真  梁晓玉  古元阳  邢韶华  
【目的】研究我国大型地理单元内自然保护地的数量特征对当下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为研究范围,基于研究区内59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信息,从建设类型、建设时期和自然生态系统类型3方面对我国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范围重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进行了筛查统计。【结果】我国东北地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数量在1956—2016年的60年间,经历了停滞、发展、爆发3个阶段,无论是类型、数量还是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在研究区域内分布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范围存在交叉重叠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多达108处,尤以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重叠最多;以自然保护地内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对东北自然保护地进行归类,可将其大致归为6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和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类在数量和面积上均占据优势,草原草甸类、荒漠与沙漠类和海洋海岸类生态系统受重视程度不高,存在相当大未受保护的区域。【结论】建议未来东北地区的自然保护地形式在保持多元化的同时,也应向系统化方向发展;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多从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出发,更注重自然保护地类型与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致性,以便于建设和管理;对自然保护地集中的热点区域按照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进行优化整合,通过建设国家公园,合并空间距离邻近,保护对象存在关联的自然保护地来减少重复。此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东北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沈月琴  刘俊昌  李兰英  郑振华  
在经济生态化的背景下,天然林资源保护意义重大。从天然林保护概述入手,分析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生态化的关系,指出天然林资源保护是环境与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经济生态化是环境与发展的明智选择。通过分析国外天然林保护的经验,认为生态资源经济化是中国天然林保护策略的选择,并以四川省为案例,分析了天然林生态资源经济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表现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已基本达成共识,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开始增强和天然林保护地区居民对经济来源的渴望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天然林生态资源经济化的关键: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建立伙伴合作机制,制定有利于天然林生态资源经济化的政策等。表4参13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言  
以全世界森林资源减少及其后果为背景,论证了保护天然林是世界性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趋势。阐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是从根本上扭转国有林区发展方式的战略措施,将引导国有林业走上多功能利用的现代林业发展道路。国家林业局及时制订了《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落实方案应卓有成效地做好森林类型划分准备工作,正确处理好木材供需矛盾,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搞好百万富余人员分流转产工作。建议建设区域性天然林保护示范区,成立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导协调小组和专家咨询组,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家庭  袁春来  
针对东北经济一再衰退、发展疲软的事实,通过近年来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对比来透析"东北塌陷"问题。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分析:投入层面包括人口、资本和科技三个维度;产出层面包括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两个维度;最后选择全要素生产率来反映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基于经济地域运动理论,从要素的视角分析"东北塌陷"的内在机制,并从自然资源优化利用、人力资本提升、资金投入以及技术进步四个方面探索"东北塌陷"治理路径。针对这些路径,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龙  许凤杰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这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之后在“二会”期间又吹响了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号角。宗旨是以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 ,缩小地区之间差距 ,培养并形成新的增长极 ,实现东西互动 ,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王念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