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69)
- 2023(5183)
- 2022(4427)
- 2021(4183)
- 2020(3575)
- 2019(7836)
- 2018(7808)
- 2017(14022)
- 2016(8162)
- 2015(9285)
- 2014(9235)
- 2013(9121)
- 2012(8983)
- 2011(8236)
- 2010(8358)
- 2009(7732)
- 2008(7932)
- 2007(7363)
- 2006(6636)
- 2005(6193)
- 学科
- 济(30175)
- 经济(30126)
- 管理(19260)
- 业(17401)
- 企(14133)
- 企业(14133)
- 学(12650)
- 方法(11916)
- 数学(9972)
- 数学方法(9697)
- 农(8562)
- 中国(8266)
- 地方(7355)
- 财(7096)
- 制(6465)
- 业经(6121)
- 贸(5687)
- 贸易(5681)
- 农业(5517)
- 易(5482)
- 理论(5285)
- 和(4802)
- 银(4587)
- 环境(4547)
- 银行(4535)
- 税(4529)
- 融(4479)
- 金融(4478)
- 行(4378)
- 策(4279)
- 机构
- 大学(122787)
- 学院(119729)
- 研究(53351)
- 济(40590)
- 经济(39489)
- 科学(39435)
- 中国(39318)
- 管理(36583)
- 农(33086)
- 所(31291)
- 理学(30498)
- 理学院(29918)
- 京(29308)
- 研究所(28942)
- 管理学(28869)
- 管理学院(28684)
- 农业(26698)
- 业大(24596)
- 中心(23278)
- 江(20653)
- 院(19877)
- 省(19795)
- 财(19031)
- 北京(18657)
- 室(17992)
- 范(17592)
- 科学院(17264)
- 师范(17230)
- 农业大学(16639)
- 实验(16189)
- 基金
- 项目(82155)
- 科学(61928)
- 基金(58628)
- 家(56668)
- 国家(56253)
- 研究(50176)
- 科学基金(44348)
- 自然(33389)
- 自然科(32587)
- 自然科学(32571)
- 自然科学基金(31974)
- 省(31963)
- 基金项目(30491)
- 划(29153)
- 社会(28415)
- 社会科(26578)
- 社会科学(26568)
- 资助(25075)
- 教育(22858)
- 重点(20561)
- 计划(19666)
- 编号(18787)
- 科技(18508)
- 发(17824)
- 部(17037)
- 科研(16850)
- 成果(15919)
- 创(15889)
- 创新(15099)
- 专项(15088)
共检索到193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醉 周志强 夏春梅 刘彤
为研究天然东北红豆杉枝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积累特点,系统采集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营养时期和不同坡向的天然东北红豆杉枝样品,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当年生、2年生和多年生枝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树龄增加枝中的紫杉醇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三尖杉宁碱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降低;2)雌株和雄株枝中两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只在较大径级(>60cm)时有明显差异,即雌株中含量低于雄株,而在<60cm径级范围内,雌株和雄株间两种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3)随着营养时期的变化,从4月到10月,枝中两种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其中紫杉醇含量在8、...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枝 紫杉醇 三尖杉宁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广有 高峰 葛春华 唐晓杰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了中国境内东北红豆杉天然群体和同一群体内不同单株的紫杉醇含量,以及不同树龄或不同季节的紫杉醇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群体之间紫杉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群体间差异高达2.7倍;群体内个体间紫杉醇含量的变异与群体间相当,同一群体(汪清)内不同单株之间紫杉醇含量差异高达4.3倍.说明紫杉醇含量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和群体内,其变异组成是群体间为84.6%,个体间为15.0%,并且东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广义遗传力(H2)为82%.因此,群体选择或单株选择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同时,紫杉醇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升高;在生长旺季植株内紫杉醇含量较低,进入休眠期含量较高.紫杉醇含量...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天然群体 紫杉醇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邓疆
系统采集了10个龄级和12个地理种源的云南红豆杉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树皮、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0.0048%、0.0040%和0.0151%,3年生枝和叶的紫杉醇含量相近,差异不显著。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与年龄存在回归关系:Y=0.0316×e0.0067x;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与树龄不相关,但树龄小于72a时其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递增,树龄超过72a和114a后,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逐渐减少。12个云南红豆杉地理种源中,新平、宁蒗和泸水种源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最高,在0.0077%~0.0098%间;兰坪、宁蒗和新平种源3年生小枝紫...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紫杉醇 含量 树龄 地理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余能健
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生长季节的南方红豆杉人工栽培幼树及通过不同海拔地和不同施肥措施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采收年龄、器官、部位和季节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不同年龄幼树及其不同器官和部位的紫杉醇含量差异很大。1、2年生幼树枝叶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3~4年生幼树;在不同器官中,根皮紫杉醇含量最高,树皮和枝条皮部次之,叶片和树干木质部含量最低;在树冠不同部位中,以上部枝叶的紫杉醇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在一年中,以气候条件适宜的5月及秋冬季的1月与9—12月时的枝叶紫杉醇含量较高,而在气温高、光照辐射强的7—8月幼树枝叶紫杉醇含量低;考虑到截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建荣 缪迎春 张志钧
从5个云南红豆杉群体中分别选取树龄与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植株各10个,按统一的取样标准采集树皮、小枝和针叶样品测定紫杉醇含量,分析其变异分布式样;同时对所有采样植株进行RAPD分析,开展RAPD标记与不同器官紫杉醇含量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云南红豆杉群体间树皮、小枝和针叶的紫杉醇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树皮、小枝和针叶紫杉醇含量在群体间的变异分别占其总变异的16.22%,33.90%和45.81%。通过RAPD标记与紫杉醇含量的关联分析,分别筛选出与云南红豆杉树皮、小枝和针叶紫杉醇含量相关联的位点11,13,59个,其贡献率依次为7.791%~11.509%,7.853%~24.45...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紫杉醇含量 变异 RAP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灵 罗先权 饶红欣 彭静 彭信海
以紫科1号红豆杉为材料,对其不同年份的生长量、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进行观测和检测。结果表明:结果分析得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年生紫科1号红豆杉无论是生长量、生物量还是紫杉醇含量都具有明显优势;生长量方面其株高平均122.37 cm,分支数与6、7年生苗没明显差异,地径虽不是最大,与6年生苗相比没有差异;生物量达3.35 kg;根与枝叶紫杉醇含量没明显差异,紫杉醇含量都较高平均0.005 2%。确定了紫科1号红豆杉采收的最佳时间和部位:5年生枝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 付春华 姜革民 兰文智 余龙江
研究了在真菌诱导子诱导红豆杉细胞时酚类化合物与紫杉醇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真菌诱导子处理提高了细胞的G6PD、PAL的活性和酚类化合物含量;真菌诱导子和谷氨酸的联合处理也可提高细胞中G6PD、PAL的活性,且联合处理后的酶活性较真菌诱导子单独处理的要高。联合处理后紫杉醇产量与酚类化合物的变化相似,均是前期低于真菌诱导子处理,后期高于诱导子处理;PAL的抑制剂AOA显著降低真菌诱导子处理的酚类化合物和紫杉醇的产量,同时细胞死亡明显增加。因此认为,酚类化合物与细胞诱导时的紫杉醇产量有关,细胞诱导时保持一定浓度的酚类化合物有利于紫杉醇产量的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蕊 周志春 余能健 骆文坚 冯建国 金国庆
利用在福建明溪和浙江龙泉农田庇荫设施栽培的24个种源的2年生南方红豆杉种源试验林,研究幼林收获期生长、分枝、生物收获量和枝叶紫杉醇含量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并综合选育出一批药用优良种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幼树树高、当年抽梢长、地径、冠幅、最长侧枝长、当年侧枝数、侧枝总数和鲜枝叶紫杉醇含量等在种源间差异显著,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来自气候温暖但年降水量较少地区的种源生长快、分枝多、树冠浓密。与生长和分枝性状不同,产地年均温低、≥10℃积温小的种源其鲜枝叶紫杉醇含量较高,产地年降水量对种源鲜枝叶紫杉醇含量影响较小。南方红豆杉生长和分枝性状不仅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而且存在明显的地点效应和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广有 唐晓杰 刘景威 梁春祥
东北红豆杉优良种源紫杉醇含量高(60.5μg·g-1),比其他种源的紫杉醇含量高出1.5~3倍,生长量与其它种源相同。可以通过播种或扦插方法繁殖。播种前积种需要层积处理,变温层子可以缩短休眠期。扦插繁殖用休眠枝或绿枝。苗期主要管理措施是遮荫、保湿、防寒、防干热风。林下造林成活率较高,生长良好。东北红豆杉优良种源适宜在东北地区空气湿润、pH值小于7.0的沙壤土种植。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良种 选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付顺华 史小娟 苗国丽 徐志明 张新凤 何照斌 斯金平 杜红亮
从国内8个不同产地采集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枝条和林下土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taxol)和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10-DAB)质量分数,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的矿质元素及肥力结构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和10-DAB质量分数差异很大,紫杉醇有随北纬纬度增高而递减的趋势;紫杉醇和10-DAB与多数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其中:紫杉醇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北纬纬度呈显著负相关,10-DAB与土壤矿质元素钴和锰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紫杉醇与10-DAB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197);用多元逐步回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彦 刘庆 胡科 许维宏
红豆杉资源匮乏是制约我国紫杉醇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红豆杉的人工种植和细胞培养技术是目前主要的解决途径。在分析我国红豆杉植物的野生资源的分布和资源蕴藏量、总结我国红豆杉人工扦插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综述了国内红豆杉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对上述主要资源提供途径的现状和可操作性的比较分析,明确指出大规模、规范化人工种植红豆杉是当前解决红豆杉产业化过程中的资源匮乏的主要途径;建议在切实保护野生红豆杉资源的同时,有计划地合理利用野生红豆杉植株的小枝和针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智 余龙江 栗茂腾 朱敏 朱路
研究紫杉醇及其重要前体物质巴卡亭Ⅲ在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esis)中合成和积累部位,通过HPLC分析代谢产物在中国红豆杉植物中的空间分布,定量PCR技术研究代表紫杉醇合成途径中不同步骤的6种关键酶基因在植株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巴卡亭Ⅲ主要分布在针叶中,而紫杉醇主要分布在树皮和树根皮中;针叶中,紫杉醇代谢途径上游步骤的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较高,树皮中催化紫杉醇侧链连接的酶转录表达水平高,而树皮中能检测到较高含量的6种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表明紫杉醇的骨架结构主要在针叶中合成,而树皮中转化这些前体物质生成紫杉醇的能力较强,树根中含有完整的紫杉醇代谢酶系,暗示根组织培养是生产紫杉醇很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海霞 朱祥瑞 陆洪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新 梅兴国 周忠强 常俊丽
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是一种潜在的大规模生产紫杉醇的重要途径,然而和其它植物细胞培养一样,红豆杉细胞的紫杉醇含量较低等问题,限制着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寻找提高和稳定紫杉醇产量的方法,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筛选合适的生物或非生物诱导子(如真菌培养物、茉莉酸甲酯、水杨酸、Cu2+、Ce4+、Ag+),提高细胞的紫杉醇产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 梁庆丰 曹孜义
该文从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培养基中不同添加物对红豆杉细胞培养和细胞中紫杉醇产量的影响 ,以及在提高紫杉醇产量中有关酶代谢调节、细胞株系选择和培养方法的改进等方面 ,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同时在毛状根培养、冠瘿瘤组织培养、水培根培养和瘤培养等培养材料的扩展方面 ,对国内外所作的尝试性研究和新的报道进行了综述 .国内外学者围绕红豆杉体外培养方法优化、提高紫杉醇产量等问题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为利用红豆杉体外培养进行紫杉醇商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红豆杉 紫杉醇 细胞工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