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9)
2023(11243)
2022(9624)
2021(8910)
2020(7224)
2019(16982)
2018(16711)
2017(31924)
2016(17637)
2015(20240)
2014(20883)
2013(20724)
2012(20046)
2011(18367)
2010(18891)
2009(17418)
2008(17820)
2007(16620)
2006(14811)
2005(13827)
作者
(54069)
(45170)
(44920)
(42934)
(28609)
(21676)
(20815)
(17504)
(17161)
(16494)
(15476)
(15159)
(14524)
(14386)
(14271)
(14045)
(13845)
(13299)
(13040)
(13007)
(11449)
(11190)
(11182)
(10483)
(10285)
(10218)
(10206)
(10134)
(9306)
(9100)
学科
(79686)
经济(79610)
管理(45057)
(44493)
(33687)
企业(33687)
方法(30248)
数学(26113)
数学方法(25879)
中国(25081)
(23609)
地方(23331)
(22856)
银行(22711)
(21353)
(20886)
业经(17819)
(17784)
(17101)
金融(17099)
农业(15987)
(15638)
(14690)
贸易(14675)
(14107)
(13164)
制度(13156)
地方经济(12710)
(12199)
理论(12157)
机构
学院(258987)
大学(256331)
(106260)
经济(103672)
管理(92564)
研究(92507)
中国(77173)
理学(76578)
理学院(75602)
管理学(74297)
管理学院(73790)
(56570)
科学(56499)
(51185)
(48906)
(48822)
中心(43942)
(43803)
研究所(43704)
财经(38966)
农业(38203)
业大(37713)
北京(36714)
(36175)
师范(35794)
(35724)
(34965)
经济学(32651)
(32586)
(31227)
基金
项目(156703)
科学(120409)
研究(117970)
基金(108274)
(93355)
国家(92449)
科学基金(77425)
社会(71672)
社会科(67760)
社会科学(67738)
(63530)
基金项目(56672)
教育(54450)
(52881)
编号(50501)
自然(47576)
自然科(46357)
自然科学(46343)
自然科学基金(45477)
资助(45043)
成果(42340)
(39738)
课题(36100)
重点(35764)
(33878)
(32222)
发展(32104)
(31552)
(30324)
创新(30130)
期刊
(129403)
经济(129403)
研究(84327)
中国(60986)
(46046)
(40796)
(40154)
金融(40154)
学报(39856)
科学(36040)
教育(34233)
管理(33536)
大学(29600)
农业(29479)
学学(27492)
技术(24493)
业经(22431)
经济研究(19986)
财经(19573)
问题(17147)
(16774)
(15731)
图书(14214)
(13496)
理论(13473)
技术经济(13449)
商业(13061)
(12661)
论坛(12661)
(12569)
共检索到423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百顺  
天津银行公会是民国时期最早成立的银行公会之一,在近代天津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制度需求的角度看,天津银行公会是在近代天津银行业日益发展,行业共同利益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出现的,是一种集体行动的制度建构;从制度供给的角度看,天津银行公会着眼于理性个体“成本—收益”的衡量和防止“搭便车”问题,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从而奠定了公会存在和发展的微观基础;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似乎可以为当前的行业协会改革及其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玉茹  苗润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918-1936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同一时期中国银行业也显著成长。文章运用当时33家全国性中资银行数据,从银行产业组织理论视角并结合历史事实检验中国近代银行业格局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无政府过度干预的条件下银行集中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降低,这说明在相对自由的市场环境中竞争性银行业结构更适合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怀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对中国金融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和依存关系解释了为何在中国现有体制下二者难以建立和发展。研究表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增强竞争力不显著,但有利于其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设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雪梅  
在职业教育纷繁的发展历程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规律和逻辑主线,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约?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三条发展逻辑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研究者视野中,同时为我们揭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三大规律:一是职业教育模式在技术变迁中的适应与选择,二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学术教育的对峙与融合,三是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各国文化传统中的传统与变革,这三点构成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雪梅  
在职业教育纷繁的发展历程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规律和逻辑主线,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约?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三条发展逻辑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研究者视野中,同时为我们揭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三大规律:一是职业教育模式在技术变迁的适应与选择,二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学术教育的对峙与融合,三是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各国文化传统中的传统与变革,这三点构成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厉毅  
学分银行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育变革。在区域一体化受到重视和关注的当下,学分银行应当成为融入区域发展的实践者和先行者。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定位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诉求,学分银行融入区域发展存在就业、教育、治理三个层面的需求逻辑,以及标准统一、行政壁垒、竞合博弈三个方面的现实难点。可以从三个维度形成反应链,以资历框架建设为突破点,以制度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以机构创新整合为关键点,探索区域学分银行共建新模式,实现趋同、协同、平衡和充分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向平  
基于对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国际比较,在探寻当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逻辑原点的过程中,指出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性经济力量,实践性工作过程知识的整合及其合理解构是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在搭建职业技能成长阶梯中的路径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万克俭  
时下,越来越多的国内银行,尤其是新组建的农村合作银行感到压力重重,随着全球化步伐的逐渐加剧,银行的资金组织、信贷资产风险和保全以及经营理念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外资银行、国内银行经营范围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刚刚组建不久的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施加了极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作为竞争中的农村合作银行该如何在蓝海战略下获得生存,和谐发展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志辉  国娇  
在中国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在政府的指导下经历了三十年的曲折历程,由"大一统"的银行格局到多层次相对完整的银行体系:大型国有银行逐步上市,股份制银行羽翼渐丰,民营银行方兴未艾,外资银行蓄势待发,金融业在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友初  尚宇飞  
学科德育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自我感悟或在教师引导下领悟,逐步内化生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道德与品质,是学科教育中所能企及的德育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但又不刻意而为。学科道德教育的应然诉求可归结为积极求实的生活处事、刻苦不懈的人格品质和民族使命的理想情怀这三个层面。但是学科德育的有效践行还面临若干实然困境,主要包括学科道德教育的价值还未得到普遍认同和教师的学科育德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两个方面。为此,可从优化学科课程评价以凸显学科道德教育的价值,完善教师教育机制以提升教师学科育德素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来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融合等三个路径入手,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实现育人目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爱清  
国际贸易理论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其产生和发展都有特定的理论和实际背景,一方面借助于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所提供的新的方法和视角;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更是为了更好地解释现实情况并为各经济体参与贸易并获得利益提供政策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围绕着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的形成和利益的分配这三个基本问题,并且结合对贸易利益的追求而产生的贸易实践,国际贸易理论不断地发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亚光  黎博雅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所孕育的中共留法群体,对于近现代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考察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到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发展转变、内在逻辑可以发现,留法勤工俭学生转向共产主义,是对各种思潮进行理论研究、共同讨论的结果,他们转变立场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自身勤工俭学实践和彼邦社会真相的观察和思考,使他们彻底认识到"社会革命"的必然性;从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到筹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是留法先进分子独立探索建党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建党活动的自发性和内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