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76)
2023(7930)
2022(6616)
2021(6021)
2020(4762)
2019(10847)
2018(10690)
2017(19855)
2016(10963)
2015(12242)
2014(12410)
2013(12402)
2012(12094)
2011(11372)
2010(11763)
2009(10811)
2008(10930)
2007(9923)
2006(9252)
2005(8574)
作者
(34624)
(28967)
(28855)
(26978)
(18547)
(13854)
(12952)
(11066)
(11004)
(10560)
(10067)
(9976)
(9627)
(9399)
(9144)
(8709)
(8610)
(8501)
(8487)
(8430)
(7551)
(7231)
(7009)
(6695)
(6553)
(6497)
(6490)
(6473)
(5969)
(5865)
学科
(52467)
经济(52418)
管理(26313)
(24732)
地方(19713)
(18295)
企业(18295)
中国(18088)
(15525)
方法(14842)
业经(13901)
(11451)
农业(11194)
(10989)
地方经济(10703)
数学(10254)
数学方法(10091)
(9806)
环境(9570)
理论(9565)
(9238)
金融(9236)
(8816)
银行(8797)
(8708)
资源(8629)
(8114)
(8016)
贸易(8005)
(7596)
机构
学院(165814)
大学(163186)
研究(65513)
(62650)
经济(61130)
管理(57253)
中国(48717)
理学(47397)
理学院(46617)
管理学(45651)
管理学院(45312)
科学(42494)
(37947)
(35041)
研究所(31813)
(30673)
(28768)
(28691)
师范(28491)
中心(28385)
(27791)
北京(25063)
农业(23726)
业大(23495)
(23407)
师范大学(23062)
(22851)
财经(21819)
(21105)
科学院(20531)
基金
项目(104461)
科学(81582)
研究(77731)
基金(72373)
(63861)
国家(63224)
科学基金(52562)
社会(48259)
社会科(45612)
社会科学(45599)
(42859)
基金项目(38385)
(36031)
教育(34464)
自然(32661)
编号(32075)
自然科(31666)
自然科学(31653)
自然科学基金(31070)
(30049)
资助(29603)
成果(27145)
重点(24335)
发展(24038)
课题(23829)
(23582)
(21700)
(21144)
创新(19696)
国家社会(19346)
期刊
(83551)
经济(83551)
研究(51603)
中国(40942)
(29726)
学报(27531)
科学(26789)
教育(23837)
管理(22094)
农业(20749)
大学(19918)
(19275)
学学(18277)
(16507)
金融(16507)
业经(15544)
技术(13631)
经济研究(12138)
图书(11525)
资源(11312)
(11034)
问题(10850)
财经(10288)
(9028)
(8998)
书馆(8738)
图书馆(8738)
(8505)
论坛(8505)
(8281)
共检索到271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红  
天津是一座具有悠久传统习俗的城市 ,文化底蕴丰厚。本文通过分析天津民俗文化旅游景观的形成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 ,探讨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提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 ,为天津旅游业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璐  
三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和魅力,具备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但在民俗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三峡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为顺应"文化旅游热"这一形势,提高三峡旅游的档次,增加三峡旅游的吸引力,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发展三峡民俗文化旅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彬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潮流。浙东地区具有浓郁的渔民俗特色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浙东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文章在论述浙东地区渔民俗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对其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旅游结构功能单一、商业气氛过浓、旅游景区城市化现象严重、专业人才缺乏是当前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开发策略和建议:全面认识渔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打造特色的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区;整合发展,加强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加大基础设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莫利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为区域性之间的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诸多不同,从而衍生出很多民俗文化,而民俗文的不同越发加大,人们的好奇心理就被深入激发。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的开发,以期可以为相关行业带来启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潘宝明  
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善于开发、综合性开发,才能发挥其历史功能、教化功能、娱乐功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胜利  顾韬  
民俗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陕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为陕北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探讨了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主要可开发内容,分析了陕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重点研究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葛莉珍  
陕北有着发展民俗旅游的良好资源禀赋。目前陕北民俗旅游有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使其形成产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必须注重开发的原则和具体策略。民俗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开展本国的民俗旅游活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岭  刘武安  
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考察和对文化功能变迁理论的梳理,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来分析了旅游者与"表演者"互动空间,提出了民俗文化功能分化模型,简要分析了目前关于民俗旅游研究中出现研究路线分离的迹象,并初步形成了一种民俗旅游的梯级开发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秋玲  李雪茹  
旅游开发对目的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是“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西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当地饮食、节庆和娱乐民俗文化产生的影响效应。文章指出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游客的往往是当地民俗文化中易于被商品化的一类;传统的民俗文化一旦被推向旅游市场,它必然要遵循市场运作的原则,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发生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变;对此,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感知差异,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当地居民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陶伟,刘锋,刘家明  
如何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 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 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可以预见, 民俗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独特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为宁夏开展民俗风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宁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的探讨,提出了一个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循序渐进的回族民俗风情专题旅游的立体开发网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凌云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绿色共享发展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之下,促进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以及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群聚效应、增加农村各类产业的综合收益。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推动民俗文化传承、乡村旅游革新以及生态农业推广,强化多个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协同共进,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驱动农村社会长效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家振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南北宽530km,东西长580km。东与安徽、山东接壤,西邻陕西,南接湖北,北连山西和河北。全省土地面积16.7×10~4km~2,占全国土地面积1.74%,居全国省区第18位;人口8000万,为全国省区第二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万华  
1 人文旅游资源特点1.1 资源丰富多样 湖南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伟大的思想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生过前仆后继的伟大革命运动,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见下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德鹏  
本文阐述了安徽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安微旅游区划及旅游资源开发层次,并就安微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飞   何荣志  
在当下人工智能与互联网语境中,天津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传承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通过整理天津红色文化资源,总结其红色文化发展特色,采取红色基因的活化传承视角对天津文旅发展进行研究,借助大数据及信息化管理,整合天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运用5G+VR等人工智能技术建构智慧型红色文旅体系,这对于发挥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教育功能,打造城市红色文化品牌,增强市民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红色旅游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提升天津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