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1)
- 2023(8835)
- 2022(7433)
- 2021(6663)
- 2020(5545)
- 2019(12620)
- 2018(12431)
- 2017(23868)
- 2016(12895)
- 2015(14527)
- 2014(14458)
- 2013(14557)
- 2012(14006)
- 2011(13237)
- 2010(13699)
- 2009(12743)
- 2008(12549)
- 2007(11448)
- 2006(10721)
- 2005(9502)
- 学科
- 济(79580)
- 经济(79428)
- 管理(33025)
- 业(28044)
- 方法(26926)
- 企(22097)
- 企业(22097)
- 数学(21593)
- 数学方法(21412)
- 地方(21143)
- 学(17372)
- 农(17227)
- 中国(16754)
- 业经(16016)
- 地方经济(13835)
- 和(12802)
- 农业(11749)
- 环境(11294)
- 资源(11172)
- 理论(11012)
- 财(10355)
- 制(10200)
- 发(9621)
- 经济学(9233)
- 融(8612)
- 贸(8611)
- 金融(8610)
- 贸易(8606)
- 易(8136)
- 体(7788)
- 机构
- 大学(202251)
- 学院(200172)
- 济(90162)
- 经济(88455)
- 研究(78352)
- 管理(73036)
- 理学(62291)
- 理学院(61415)
- 管理学(60259)
- 管理学院(59873)
- 中国(57053)
- 科学(48914)
- 京(44625)
- 所(41419)
- 农(38466)
- 研究所(37827)
- 财(37352)
- 中心(34359)
- 江(31618)
- 业大(31264)
- 农业(30062)
- 财经(29947)
- 范(28852)
- 师范(28601)
- 经济学(28423)
- 北京(28346)
- 院(27221)
- 经(27045)
- 经济学院(25203)
- 科学院(25130)
- 基金
- 项目(131785)
- 科学(103729)
- 基金(96452)
- 研究(93274)
- 家(85503)
- 国家(84812)
- 科学基金(71421)
- 社会(62832)
- 社会科(58421)
- 社会科学(58393)
- 基金项目(51372)
- 省(50396)
- 自然(45476)
- 自然科(44225)
- 自然科学(44209)
- 自然科学基金(43461)
- 划(43315)
- 教育(41428)
- 资助(38859)
- 编号(36233)
- 发(30434)
- 重点(30329)
- 成果(30039)
- 部(29178)
- 创(26252)
- 国家社会(26222)
- 课题(25566)
- 创新(24676)
- 科研(24628)
- 教育部(24456)
共检索到313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振兴
从天津市50多年长序列耕地统计和土地调查资料,分析其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趋势、利用特征,探讨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949年以来,天津市耕地资源数量在波动变化中呈减少趋势;人均耕地减少,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部分地区耕地质量下降,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相关政策和比较经济利益等因素,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动的驱动作用非常明显。
关键词:
耕地资源 耕地流失 驱动因子 天津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佩林 鲁奇 王国霞
80年代年以来 ,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突出表现在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规模扩大、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等方面 ,分析研究了北京市 1981-2 0 0 1年 2 0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探讨耕地减少的原因及趋势。研究表明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等将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 ,人多地少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保护耕地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忠华 吴次芳 杜雪君
论文利用1978~2007年我国耕地、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存在单向因果关系;②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在短期存在失衡关系,41%的非均衡波动将在下一期被修正;③在长期,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5和-0.03,在短期,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4和-0.01。结论为:协调耕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在长期应减少城镇化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杨丽霞 杨桂山 姚士谋
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人口数量、富裕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31省市的耕地非农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耕地非农化占全国比重由2003年的55.75%、25.62%、18.64%转变为2008年的48.42%、25.95%、25.63%,可见,空间格局由东部向西部扩散。人口数量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均呈现正效应,而富裕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随人口数量和富裕度的增加会进一步促进耕地非农化,而随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耕地非农化;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的正效应和富裕度的正负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弱,而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正效应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土地城市化等措施,以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中的用地矛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屈金凤 楚春礼 鞠美庭 董芳青 徐盛国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研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对提出科学的碳减排策略,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天津市为研究案例,对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进行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对天津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变动量进行因素分解,从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人口等方面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确定导致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效应为正向效应,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屈金凤 楚春礼 鞠美庭 董芳青 徐盛国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研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对提出科学的碳减排策略,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天津市为研究案例,对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进行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对天津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变动量进行因素分解,从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人口等方面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确定导致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效应为正向效应,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总体上为负向效应,其中经济发展因素是天津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因素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减量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利用1978-2008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化率、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面积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短期内则有26%的非均衡波动在下一期被修正;在长期,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0.03和-0.16;在短期,城镇化率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3和-0.06。研究结论:湖北省作为产粮大省之一,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宇 宋娟 金丽国
科学评价土地整治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对丰富土地整治的相关评价技术体系,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促进土地整治科学决策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和学术研究多集中在具体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指标、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也均作为重要衡量指标进行评价。但纵观各方面研究内容,从区域尺度对土地整治实施效果的横向(不同区域)、纵向(不同时段)研究较少,导致土地整治的宏观决策及区域评价标准科学依据不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施园园 赵华甫 郧文聚 汤怀志 徐阳
以北京市为例,在解析识别耕地功能表征因子的基础上,分别对北京13个区县(不包括中心城区)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利用GIS反映多功能的空间分布形态,并通过信息熵模型对耕地多功能与社会经济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测算,讨论各区县耕地多功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发展阶段的协调模式。本文旨在揭示北京市耕地多功能在社会经济影响下的空间分异特征,为制定科学的耕地多功能利用布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耕地多功能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此外在经济与政策的共同驱动下,多功能与经济的组合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经历高生产-中社会-低生态的正三角形态向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但承龙
论文在界定耕地资源代际公平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代际公平原则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接着指出了我国目前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着数量存量失衡和功能存量的危机,最后提出了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代际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
耕地资源利用 代际公平 代际均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全国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设立了全国第一所从职业教育领域孕育的应用技术大学,首创并率先推动实施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发展特色鲜明,品牌响亮,树立了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创新典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立群 李冰 郭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等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1980-2009年的生态足迹较大,且始终存在生态赤字。运用PLS模型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发现: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常住人口等因素都对生态足迹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生态足迹 PLS模型 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闪闪 赵言文
以浙江省为例,根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是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政治经济政策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引导,也是不可忽略的因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屠彦
目的:分析天津市77家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DEA方法测算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医疗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天津市公立医院的整体效率值偏低,多数医院处于规模不合理状态,医疗服务效率的显著影响因素包括人均医师门诊量、中高级技术人员比例、医院资产负债率、药品收入比和每门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结论:提高人均医师门诊量和中高级技术人员比例能显著增强医院的综合技术效率,而降低医院资产负债率和每门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对提高医院效率也存在益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振坡 薛珂 王丽艳
基于"五普""六普"街道、乡镇数据,运用GIS及人口密度模型分析天津市人口郊区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2005—2015年各区县数据,剖析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区繁荣与郊区化并存,属于市中心发展型郊区化;天津已形成多中心格局,副中心人口聚集效应日益显著;人口郊区化伴随就业岗位的郊区化,但人口和产业存在空间分异现象;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及郊区经济发展加快了人口郊区化进程,公共服务的集中延缓了人口向郊区迁移,滨海新区发展、交通与通信网络的现代化为人口向郊区的迁移创造了条件。提出进一步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