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5)
- 2023(11321)
- 2022(8876)
- 2021(7840)
- 2020(6272)
- 2019(14214)
- 2018(14235)
- 2017(26669)
- 2016(14817)
- 2015(16627)
- 2014(16614)
- 2013(16090)
- 2012(14756)
- 2011(13248)
- 2010(13421)
- 2009(12578)
- 2008(12574)
- 2007(11561)
- 2006(10510)
- 2005(9671)
- 学科
- 济(61970)
- 经济(61879)
- 管理(43450)
- 业(37174)
- 企(28954)
- 企业(28954)
- 中国(21616)
- 农(19387)
- 地方(19387)
- 方法(18286)
- 制(16415)
- 财(16025)
- 业经(15731)
- 数学(15393)
- 数学方法(15241)
- 农业(12900)
- 学(12570)
- 体(11578)
- 环境(11316)
- 发(10039)
- 银(9836)
- 银行(9820)
- 融(9752)
- 金融(9749)
- 行(9420)
- 体制(9169)
- 划(8874)
- 城市(8740)
- 务(8660)
- 财务(8621)
- 机构
- 大学(208060)
- 学院(207650)
- 济(83234)
- 经济(81159)
- 研究(76381)
- 管理(74585)
- 理学(62740)
- 理学院(61865)
- 管理学(60643)
- 管理学院(60254)
- 中国(57959)
- 科学(46669)
- 京(46529)
- 财(41641)
- 所(38026)
- 中心(35760)
- 农(34744)
- 江(34204)
- 研究所(34157)
- 财经(31666)
- 业大(29937)
- 范(29865)
- 师范(29581)
- 北京(29246)
- 院(28732)
- 经(28643)
- 州(27288)
- 农业(26810)
- 经济学(26247)
- 省(25238)
- 基金
- 项目(140376)
- 科学(111402)
- 研究(103391)
- 基金(101604)
- 家(89087)
- 国家(88362)
- 科学基金(75886)
- 社会(67221)
- 社会科(63545)
- 社会科学(63531)
- 基金项目(54518)
- 省(54070)
- 自然(47854)
- 教育(46726)
- 自然科(46662)
- 自然科学(46652)
- 划(46627)
- 自然科学基金(45794)
- 编号(41337)
- 资助(39019)
- 成果(34352)
- 重点(32621)
- 发(31789)
- 部(30622)
- 制(30458)
- 课题(30315)
- 创(28502)
- 国家社会(28289)
- 创新(26919)
- 科研(26295)
共检索到329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睿 洪再生
天津市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其半城市化地区在200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建设用地扩张变化剧烈。通过对2000~2015年中四期遥感影像数据的分析,采用区位熵法,对天津市半城市化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形成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睿 洪再生
天津市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其半城市化地区在200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建设用地扩张变化剧烈。通过对20002015年中四期遥感影像数据的分析,采用区位熵法,对天津市半城市化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形成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员彦文 程浩岩
探讨居住迁移空间特征,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在厘定家庭决策与区位选择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17年天津市住房与交通调查问卷》微观数据,通过Net Draw工具刻画天津市居住迁移空间特征,并构建MNL模型实证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天津市居住迁移呈现出从中心向环城楔状延伸的郊区化趋势;随时间推移,中心城区居住迁移就近性原则出现弱化倾向,渐由区内迁移向区际迁移转变。生命历程和住房市场因素对居住迁移空间影响显著,家庭结构与制度因素影响较小。因此,应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多元化公共服务配套、保障性住房布局等手段,形成"主动迁居为主,引导性迁居为辅"模式。
关键词:
居住迁移 家庭决策 区位选择 空间特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竹 黄凌翔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扩展中交通用地、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扩张的时序特征、空间关系以及扩张时点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农地—建设用地转换最优时机理论;加速失效模型。研究结果:(1)不同类型建设用地在扩张过程中具有相互关联的时序和空间特征;(2)静海区交通用地引导了其他建设用地扩张的方向,而不同级别交通用地由于对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影响的差异,加快或延缓了建设用地扩张的时机;(3)商住和工业用地在200—400 m范围内相互集聚,且商住用地产生的集聚效应强于工业用地。研究结论:细化建设用地类型以分析城市扩张的特征和机制,有助于城市扩展区的布局优化和集约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竹 黄凌翔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扩展中交通用地、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扩张的时序特征、空间关系以及扩张时点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农地—建设用地转换最优时机理论;加速失效模型。研究结果:(1)不同类型建设用地在扩张过程中具有相互关联的时序和空间特征;(2)静海区交通用地引导了其他建设用地扩张的方向,而不同级别交通用地由于对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影响的差异,加快或延缓了建设用地扩张的时机;(3)商住和工业用地在200—400 m范围内相互集聚,且商住用地产生的集聚效应强于工业用地。研究结论:细化建设用地类型以分析城市扩张的特征和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祥智 杨昌鸣 叶青
聚焦转型期城市更新中出现的居住毗邻隔离现象,分析了城市毗邻隔离住区的形成机制与典型生成路径,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最后从住区更新与城市规划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调控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翟婧彤 宋顺锋
分析城市居民通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交通问卷调查,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属性对于通勤特征有较大影响;全过程通勤效率有待提升;慢交通和公共交通发展滞后、职居失衡等问题凸显。应从提升公交分担量、提升全过程通勤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明确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变革方向。
关键词:
问卷调查 通勤特征 通勤方式 全过程通勤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全国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设立了全国第一所从职业教育领域孕育的应用技术大学,首创并率先推动实施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发展特色鲜明,品牌响亮,树立了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创新典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振坡 薛珂 王丽艳
基于"五普""六普"街道、乡镇数据,运用GIS及人口密度模型分析天津市人口郊区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2005—2015年各区县数据,剖析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区繁荣与郊区化并存,属于市中心发展型郊区化;天津已形成多中心格局,副中心人口聚集效应日益显著;人口郊区化伴随就业岗位的郊区化,但人口和产业存在空间分异现象;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及郊区经济发展加快了人口郊区化进程,公共服务的集中延缓了人口向郊区迁移,滨海新区发展、交通与通信网络的现代化为人口向郊区的迁移创造了条件。提出进一步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振坡 薛珂 王丽艳
基于"五普""六普"街道、乡镇数据,运用GIS及人口密度模型分析天津市人口郊区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2005—2015年各区县数据,剖析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区繁荣与郊区化并存,属于市中心发展型郊区化;天津已形成多中心格局,副中心人口聚集效应日益显著;人口郊区化伴随就业岗位的郊区化,但人口和产业存在空间分异现象;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及郊区经济发展加快了人口郊区化进程,公共服务的集中延缓了人口向郊区迁移,滨海新区发展、交通与通信网络的现代化为人口向郊区的迁移创造了条件。提出进一步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及以公共服务引导人口流动等措施实现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有序分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双 张雪花 雷喆
近年来,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给人类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符合科学发展观,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和指标参考值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趋势都具有引导作用。本文综合考虑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从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五个方面,构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城市生态宜居程度综合评价,最后认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以后发展过程中更应注意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方面,并保持经济发展势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晓莉
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天津市城市化质量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并运用VAR模型对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质量之间进行了动态关系分析,结论显示城市化质量、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人力资本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短期内有利于城市化质量的提高,但长期则会阻碍城市化质量提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国斌 蔡为民 吴云青 郝烁
研究目的: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测算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挂钩潜力测算方法。研究结果:按照本文提出的测算方法和技术路线,对天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到规划目标年,天津市挂钩潜力系数为1.25,挂钩潜力余额为4936.60 hm2,这说明通过挂钩,天津市可以满足规划目标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需求。研究结论:建立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挂钩潜力测算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测算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地区实际,与土地用途管制紧密结合,为各地区申请挂钩试点、分配挂钩指标、开展挂钩项目提供数据参考,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奠定基础,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奚奇 王丽艳 宋顺锋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从行政区、家庭、职业三个层面,利用核密度估计法、职住平衡指数、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刻画天津市中心城区居民职住空间匹配特征,并以居民家庭属性、经济特征、社会制度为切入点分析职住空间匹配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心城区职住空间匹配程度呈现"区内差异较大,区间差异较小"的特点;其中是否有子女接送、通勤成本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对职住失衡程度影响显著,并且不同家庭与职业类型的职住空间匹配特征呈现较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公共服务、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职住匹配 核密度估计 平衡指数 空间错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奚奇 王丽艳 宋顺锋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从行政区、家庭、职业三个层面,利用核密度估计法、职住平衡指数、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刻画天津市中心城区居民职住空间匹配特征,并以居民家庭属性、经济特征、社会制度为切入点分析职住空间匹配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心城区职住空间匹配程度呈现"区内差异较大,区间差异较小"的特点;其中是否有子女接送、通勤成本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对职住失衡程度影响显著,并且不同家庭与职业类型的职住空间匹配特征呈现较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公共服务、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职住匹配 核密度估计 平衡指数 空间错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