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6)
2023(8127)
2022(6810)
2021(6129)
2020(4772)
2019(10981)
2018(10612)
2017(20062)
2016(10708)
2015(11870)
2014(11893)
2013(11971)
2012(11569)
2011(10868)
2010(10979)
2009(10146)
2008(9971)
2007(8939)
2006(8358)
2005(7909)
作者
(32675)
(27304)
(27169)
(25595)
(17461)
(13175)
(12234)
(10494)
(10435)
(9889)
(9328)
(9287)
(9052)
(8795)
(8517)
(8419)
(8170)
(7948)
(7922)
(7863)
(6958)
(6741)
(6562)
(6335)
(6179)
(6141)
(6106)
(6070)
(5500)
(5474)
学科
(53259)
经济(53216)
(25713)
管理(25243)
地方(22119)
(18187)
企业(18187)
中国(17772)
(15913)
方法(13526)
业经(13323)
地方经济(11553)
农业(11458)
(10485)
(10279)
数学(10066)
数学方法(9984)
环境(9354)
(8975)
金融(8974)
(8739)
贸易(8725)
(8416)
银行(8398)
(8396)
(8273)
(8260)
(8239)
(7602)
发展(7461)
机构
学院(155329)
大学(150884)
研究(61601)
(60960)
经济(59522)
管理(54380)
中国(46377)
理学(44753)
理学院(44030)
管理学(43280)
管理学院(42969)
科学(38568)
(35403)
(31799)
研究所(28592)
(27777)
(27555)
中心(27492)
(26018)
(25910)
师范(25779)
北京(23835)
(22743)
业大(21763)
(21752)
农业(20951)
师范大学(20926)
财经(20824)
(20680)
科学院(18840)
基金
项目(98218)
科学(76809)
研究(73560)
基金(67933)
(59532)
国家(58939)
科学基金(49504)
社会(46278)
社会科(43723)
社会科学(43716)
(39916)
基金项目(36304)
(33959)
教育(32009)
自然(30603)
编号(30009)
自然科(29693)
自然科学(29684)
自然科学基金(29118)
(29063)
资助(27416)
成果(24111)
发展(23489)
(23094)
课题(22741)
重点(22689)
(20080)
(20079)
创新(18700)
国家社会(18504)
期刊
(82790)
经济(82790)
研究(50808)
中国(39308)
(26523)
科学(23308)
学报(22702)
管理(21157)
教育(20949)
(19708)
农业(18413)
(17160)
金融(17160)
大学(16941)
业经(15834)
学学(15817)
技术(13114)
经济研究(12633)
问题(10807)
(10209)
资源(10019)
财经(9654)
(8845)
(8795)
(8408)
商业(8259)
(7669)
科技(7570)
图书(7538)
现代(7472)
共检索到259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锐洪  张妞  成阳超  
历史街区是城市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适度的商业、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和理论驱动型案例分析路径,从价值定位、开发主体整合、价值整合开发、整合传播推广等方面剖析了"五大道"在保护与旅游价值开发方面的得失,讨论了"五大道"历史街区旅游价值整合开发的路径、机制及解决方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亚妍  
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在建筑、文物等"静态"文化的保护和展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街区文化与百姓生活、城市发展的"活性"互动鲜见。在分析历史街区发展规律和文化"活性"来源的基础上,尝试从文化定位、建筑与空间、民众参与和文化产品创造四个角度,结合天津五大道实例,对城市历史街区塑造文化"活性"的途径做系统探讨。其间突出非物质文化保护、街区与城市的联动、谋划街区未来等"活性"因素,使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既有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又有激发城市文化再生的"活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丽娜  左长安  李媛  
本文将城市色彩景观置于颜色空间里进行定量化研究,提出城市街区色彩特征模型的概念,实现用数学语言描述建筑与周边建筑色彩的总体逻辑关系,并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风貌区为例,通过调研获取色彩样本、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其建筑色彩现状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最终构建出建筑主体色的色彩特征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晨  曾坚  
基于人的环境认知层次与历史文化街区特点选取街道系统、空间环境、物质设施和心理感知作为准则层因子,并进一步细分为16个指标层因子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环境评价体系。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作实证研究,通过重要性一绩效分析的二维四象限图解析调研数据,确定各要素在优势区、改进区、机遇区和维持区的位置。最终从改进机动交通管理、完善街区硬件设施、丰富街区细节空间和引导街区有机更新四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生  张亚州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广义认知,梳理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进展,依据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模型,建立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项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构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处于初等发展水平向中等水平过渡阶段,今后应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加大公益性投入、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强化旅游配套以及关注社区发展来进一步提升其作为天津标志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与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生  张亚州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广义认知,梳理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进展,依据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模型,建立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项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构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处于初等发展水平向中等水平过渡阶段,今后应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加大公益性投入、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强化旅游配套以及关注社区发展来进一步提升其作为天津标志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与影响。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震东  
旅游者购买与消费的商品,统称旅游商品,它的范围较广泛。本文所指的旅游商品,系海外旅游者购买与消费的工艺品、纪念品、轻纺产品、文物复制品、土特产品等。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等于就地出口,省了运输、保险、仓储、管理等许多费用,还可减免关税,因而这些商品的创汇率要比一般出口商品高得多。生产旅游商品,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拓展对外经济贸易,为国家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增加了旅游业的整体收入。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繁荣,我国旅游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天津市1981年旅游创汇中的商品性收入为53万美元,到1992年已达36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永康  薛义  
在第三空间理论的视域下,以天津市鼓楼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街区更新中的日常生活实践和地方依恋成因。结果表明:(1)在城市发展联盟“净化-置换”的战略方法下,历史街区的空间表征呈现出肌理再造、功能替换和文化转换3种特征转向。(2)居民们通过“占据-迂回”的战术方法,对抗精英集团的空间介入,呈现出能动性与韧性的特征,但其力量是微小且有限的。(3)非物质层面的情感、认同与纽带是地方依恋产生的直接表征,且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性。(4)空间剥夺、空间失配和空间隔离所引发的日常生活问题是居民地方依恋产生的主要原因。“污名化”的身份标签与“阶层化”的社会关系不利于居民日常生活的重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廖春花  明庆忠  
旅游的本质是一个求异的过程,独特的地方才能成为游客的首选。城市历史街区的独特性能够满足旅游者探新求异的审美需求,地方性成为城市历史街区吸引游客的主要魅力。在城市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中,街区的地方性得到认可和强化,各种地方性知识也被充分推介、展示和利用,进而开发成各种旅游产品,因此,旅游开发成为保护城市历史街区地方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城市历史街区的地方性重构和地方性保护,但不是所有的地方性知识都适合旅游展示,需要尊重地方文化的创造者或所有者的意愿,有选择、有条件地进行旅游开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梅青  白彩云  孙淑荣  宋永生  
1996年国家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历史文化名城中重点街区的专项保护整治。历史街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使保护性旅游开发成为一种有效保护历史街区的途径和方式,我国山西平遥南大街、云南丽江古街区、浙江桐乡市乌镇古街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烨  王庆生  李志刚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模糊评价法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传统表演艺术、工艺美术和民俗三类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进行评价。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适宜旅游开发;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不同,民俗类旅游开发风险最高,工艺美术类次之,传统表演艺术类最低;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客体风险都很高,环境风险相对较低,主体风险最低。在开发过程中应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风险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伟凯  
近年来,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天津市正在塑造"渤海明珠、魅力天津"与"近代中国看天津"的旅游形象品牌。在旅游形象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天津市的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增加值稳步提升,产业的关联作用日益显现。通过对天津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行业服务素质、区域合作等方面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天津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董蕴琳  徐虹  刘定军  
会展旅游是一种高利润、高产出的旅游项目。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天津市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天津市的战略选择及实施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文波  孙扬  
本文探讨了天津市旅游营销战略的相关问题。文章在介绍天津旅游业发展基本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天津市旅游进行营销战略规划的必要性,分析了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提出4项营销策略:一是旅游产品策略;二是旅游形象策略;三是推广策略;四是网络营销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苏彦  尹立杰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