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
- 2023(869)
- 2022(794)
- 2021(720)
- 2020(631)
- 2019(1582)
- 2018(1504)
- 2017(3143)
- 2016(1703)
- 2015(1817)
- 2014(1804)
- 2013(1758)
- 2012(1725)
- 2011(1555)
- 2010(1552)
- 2009(1376)
- 2008(1406)
- 2007(1202)
- 2006(1167)
- 2005(1100)
- 学科
- 济(8253)
- 经济(8249)
- 管理(3712)
- 地方(2895)
- 方法(2771)
- 业(2720)
- 数学(2664)
- 数学方法(2633)
- 中国(1939)
- 企(1885)
- 企业(1885)
- 农(1738)
- 地方经济(1650)
- 环境(1623)
- 学(1615)
- 制(1529)
- 结构(1423)
- 业经(1411)
- 财(1247)
- 产业(1174)
- 体(1141)
- 体制(1005)
- 工业(1003)
- 划(1000)
- 贸(974)
- 贸易(973)
- 资源(968)
- 农业(933)
- 发(932)
- 税(914)
- 机构
- 大学(22896)
- 学院(22473)
- 济(11211)
- 经济(11036)
- 研究(10490)
- 管理(7788)
- 中国(7486)
- 理学(6528)
- 科学(6453)
- 理学院(6432)
- 管理学(6218)
- 管理学院(6180)
- 所(5821)
- 京(5469)
- 研究所(5294)
- 财(4236)
- 中心(4130)
- 农(4004)
- 院(3986)
- 北京(3659)
- 业大(3655)
- 经济学(3516)
- 江(3375)
- 财经(3358)
- 省(3264)
- 科学院(3256)
- 范(3173)
- 师范(3144)
- 经(3138)
- 经济学院(3133)
共检索到37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剑玉
一、现状特征天津市的工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资源的掠夺而产生的,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挣扎着发展起来的,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设备落后,布局混乱。建国以来,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工业有了相当的基础,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重并举,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天津的工业布局,自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以来,经过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下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庆武,武伟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工业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现在,工业布局已在全国范围基本展开,几乎所有省(区、市)都有了基本适应本地省(区、市)情特色的工业系统和工业基地。 进入八十年代,我国通过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改变了现有企业的面貌,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累计已达4633亿元,为建国头30年的2.6倍,多数省、市新增工业产值中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大强 王筱惠
一、湖北省工业布局现状及评价经过三十多年有计划的大规模工业建设,解放前,湖北省工业偏集东部一隅的不合理状况已开始得到改变,工业布局基本展开,总的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工业主要分布在以武汉、襄樊、宜昌三个交通枢纽为中心的,以武汉钢铁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葛州坝水电站等一批大型企业为骨干的,由若干个工业城镇集合所组成的三大工业城镇带(即鄂东带、鄂西带、鄂北带)上。鄂东为武汉、黄石工业城镇带,主要包括武汉、黄石、鄂州、咸宁市等。鄂西为宜昌、沙市工业城镇带,主要包括宜昌、沙市、荆门市等。鄂北为襄樊、十堰工业城镇带,主要包括襄樊、十堰、丹江口、老河口、随州市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祥
近年来,宁夏的工业发展引人瞩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开放搞活”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宁夏的工业更加充满了活力,工业投入增加很快,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企业,使全区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装备不断增强和改善,工业结构和工业部局更趋合理,工业产值持续增长。198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31.71亿元,是改革前1978年的2.1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产值已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66%。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文桂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布局,现有布局既有现实合理性,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优化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对河南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河南工业布局,要服从全国产业分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集聚发展、梯度发展和点轴开发,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优先放在对解决全省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和见效最快、效益最高、带动力最大的地区。
关键词:
河南 工业布局 工业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纯彬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兴起的时候,由于不懂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却以小农的眼光和思路看待、指导这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变迁,结果铸成今日的农村工业布局不合理、县域城镇体系布局也不合理问题。当大家终于达成共识,认为需要调整时,却发现工业化城市化布局的调整,比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还要困难得多。所以几年难以取得大进展,调整、集中的方式反倒成了滥占耕地、滥办工业小区的适当理由。本文试图提出一些调整改革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县域城镇 体系布局 工业布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丹莉
本文尝试探讨"大跃进"时期财政放权的核心内容、深远影响及其真正动因。促成"大跃进"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新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细微调整,财政的放权缓解了中央政府的投资压力,通过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实现了工业再积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和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央地财政关系服务于工业化进程并依工业化不同阶段而适时调整。对于"大跃进"时期财政放权的认识和解读不应仅局限于财政管理体制的层面,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它与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工业布局产生的长远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志萍
目前 ,西部中心城市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在加快西部中心城市工业化进程中 ,工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西部中心城市工业化的特征、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制定工业布局规划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集约发展、低成本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提高工业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 ,加强政府的调控机制 :一是规划导向机制 ;二是利益驱动机制 ;三是平衡协调机制。
关键词:
工业化 工业布局 规划 调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庆红 邢华 胡汉辉
理清都市型工业的概念、基本形态等基础性问题,把握都市型工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从产业形态、布局形态和企业形态入手,将都市型工业与城市工业布局联系起来,探讨都市型工业对城市工业布局的影响,指出发展都市型工业对优化城市工业布局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都市型工业 工业布局 城市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庆武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昭乌达、哲里木、兴安和呼伦贝尔四盟等行政区域。本区经过历史上的发展和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经济区域。三十多年来,东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教训。对此,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研究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问题,既可按省按行政区剖析,也可从经济区考查。本文是从经济区的角度,对其工业结构与布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灵瑞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大国。解放前从1876年至1949年的73年,共修铁路2.2万公里,平均每年修建约300公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瑾
从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出发 ,探讨“都市型、城郊型、滨海型”三型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布局模式 ,提出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构想和基本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德昂 李小东
生产力诸要素若要形成一定的现实生产力,并使各要素组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生产力系统,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空间地域方能实现。这种生产力要素在地域上的分布和关联状态——生产力的空间组合——即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布局。在整个国家的空间生产力布局中,又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而形成多个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区域,这些区域内所集结的生产力的空间配置状况,则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生产力水平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凤斌 鲁辉 马旭东
本文针对圆形城市工业布局的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初步探衬,以在竞争情况下空间平衡的条件和在不平衡情况下的动态调整方法,讨论了土地市场中工业区之间边界和劳动市场中工资率的逐次调整。
关键词:
城市工业布局 动态模型 市场租金函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