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5)
- 2023(8310)
- 2022(6963)
- 2021(6552)
- 2020(5849)
- 2019(14065)
- 2018(14277)
- 2017(28036)
- 2016(15387)
- 2015(17968)
- 2014(18338)
- 2013(18029)
- 2012(16452)
- 2011(14903)
- 2010(15358)
- 2009(14224)
- 2008(14262)
- 2007(13353)
- 2006(11461)
- 2005(9903)
- 学科
- 济(66974)
- 经济(66921)
- 管理(40476)
- 业(38158)
- 方法(34389)
- 数学(31138)
- 数学方法(30566)
- 企(30365)
- 企业(30365)
- 农(18853)
- 中国(17742)
- 地方(15200)
- 财(14731)
- 业经(12799)
- 学(12784)
- 农业(12104)
- 贸(11418)
- 贸易(11413)
- 理论(11067)
- 易(11032)
- 制(10639)
- 和(10280)
- 环境(8932)
- 银(8863)
- 银行(8842)
- 融(8470)
- 金融(8468)
- 务(8438)
- 技术(8416)
- 发(8389)
- 机构
- 学院(220300)
- 大学(219173)
- 济(87384)
- 经济(85334)
- 管理(84792)
- 理学(72781)
- 理学院(71967)
- 研究(71295)
- 管理学(70331)
- 管理学院(69933)
- 中国(53874)
- 京(46947)
- 科学(45256)
- 财(39043)
- 农(38552)
- 所(36593)
- 业大(34333)
- 江(34330)
- 中心(34088)
- 研究所(33191)
- 财经(30813)
- 农业(30321)
- 北京(29712)
- 范(29250)
- 师范(28957)
- 经(27798)
- 州(27299)
- 经济学(26612)
- 院(25489)
- 技术(25290)
- 基金
- 项目(144421)
- 科学(111966)
- 研究(105510)
- 基金(101669)
- 家(88143)
- 国家(87430)
- 科学基金(74536)
- 社会(64084)
- 社会科(60618)
- 社会科学(60597)
- 省(58499)
- 基金项目(53648)
- 教育(50547)
- 划(48904)
- 自然(48645)
- 自然科(47478)
- 自然科学(47465)
- 自然科学基金(46575)
- 编号(45016)
- 资助(43269)
- 成果(36639)
- 重点(32812)
- 部(31634)
- 课题(31623)
- 发(31334)
- 创(29591)
- 科研(27986)
- 创新(27696)
- 大学(27168)
- 教育部(26840)
共检索到323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邕健 马健 刘洋 李芳 张蓉
界定了天津小城镇建设的"华明模式",将其核心内容概括为"以宅基地换房"。认为"华明模式"的成功经验包括尊重农村居民意愿,化解城乡土地利用二元化的突出矛盾,提前实现土地开发的"土地平衡"和"资金平衡",同时这一模式也具有宏观上需要有特定的经济环境、中观上仅适用于城市近郊地域和微观上需要土地周转指标支持的局限性。就"华明模式"在实践中出现的失地农村居民就业不足、物化城镇化超前于思想观念城镇化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华明模式"的调整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成林
研究目的:介绍天津市以"三区联动"为机制的"宅基地换房示范小城镇"的建设模式,分析该模式成功和能否推广的前提和基础,为土地制度创新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案例实证分析法,比较制度分析法。研究结果: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宅基地换房制度是有效的土地制度创新,"宅基地换房示范小城镇"的建设模式是成功的模式。研究结论:虽然宅基地换房制度是有效的土地制度创新,"宅基地换房示范小城镇"的建设模式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模式,但该模式的实施和推广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达是该模式成功的基础,单位土地价值高是该模式成功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广文 盖盛男 王洪玲 郭逸春 王慕雪 王真予 杨华雯 张伟珂 于亚琴
天津市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在为中心城市提供了大量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又提供了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资金。利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华明镇宅基地换房背景分析,分析了华明镇模式在农用土地流转、征地补偿、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城镇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研究认为华明镇模式是目前解决大城市地区农村城市化面临的土地和资金问题可供选择的模式之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春根
文章通过对英国小城镇和中国小城镇的现状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对两国小城镇模式差异进行对比,从中得出中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从公众参与、城镇规划、多方协调等多方面进行借鉴。
关键词:
中英小城镇 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毛锋 张安地
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针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和现存的城乡、工农和贫富差异滞胀及"三农"问题困惑,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此后,提出了发展小城镇,实现"三元结构"发展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三元结构” 小城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牛波 李慧民
针对小城镇建设的自组织模式和区域组织模式,在分析比较其内涵、运行过程、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探讨小城镇建设模式的选取方法,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区域小城镇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镇化 小城镇 组织模式 省域城镇群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会晓 王大勇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城镇建设必须与大中小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探索小城镇建设的新模式。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要意义。本文在现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中国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发达国家在城镇发展模式上的一些经验,结合中国小城镇发展的需要分析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以期能够对中国小城镇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小城镇 建设模式 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闻海燕 陈飞跃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决定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推进人的城镇化。浙江店口、江苏华明、天津新桥三个小城镇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为新时期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一是差异化推进市民化;二是促进产城融合;三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四是加快中心镇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建设模式 小城镇 样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宇宁 运迎霞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的"三区联动"模式,认为其核心在于通过城镇发展要素的集中建设联动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即通过"三化"并举统筹破解"三农"问题。而要想实现该模式的成功推广则需要规划先行、产业集聚、土地流转以及制度创新作为保障机制。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小城镇 发展模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京奎 吴晓燕 胡云霞
本文以宅基地换房为例,对天津滨海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创新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华明镇在宅基地换房实施中,总体坚持了民主、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但是承包责任制不改变、耕地不减少的承诺没有实现。宅基地换房的目的是发展农村,农民的满意是该政策实施绩效的最终评定标准。华明镇的居住环境、保障体系有所完善,但没有得力措施保障农民就业,最终导致农民对宅基地换房政策是同意但不满意。本文调查结果表明,在该土地流转模式下政府必须加强农民的就业安置工作,加强指导农民开创新的生活,同时建立更加透明的实施机制和更加有效的监督体制。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模式 宅基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布 黄赢 李建国 王华山 周法永 刘鹏 王道龙
"54321养老产业模式"是一种针对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带动项目区现代农业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养老产业模式创新。其中,"5"是整合政府、NGO(基金会)、项目区域农民、产业专家和企业家五方面的力量;"4"是挖掘地域、孝道、信仰和国际四类文化内涵;"3"是在项目区将养老、农业、旅游三大主导产业统筹经营;"2"是发挥"市场+公益"两种促进产业发展的机制;"1"是集成若干个项目区和支撑基地形成一个具有知名品牌、国际标准、高科技含量和较好经营效益的全国体系,使项目区成为养老主题小城镇和所在地的文化靓点。文章介绍了"54321模式"的产业布局和体系构架,解析了复合养老、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54321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困境,讨论了"54321模式"的完善和运用问题,从土地管理、资金扶持、规划创新和人才培养几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廖和平
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系统的、动态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模型,寻求在总量约束下如何实现用地结构优化和供给速度合理化的配置方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法。研究结果: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解决了小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问题、建设用地结构配置以及小城镇建设用地供给速度问题。研究结论:小城镇建设规模要结合当地实际,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到优势产业或部门中去,发挥其最大综合效益。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小城镇 建设用地指标 配置模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魏强
以英国、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国外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状况,考察了中国小城镇建设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简要回顾了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中国西部小城镇建设管理机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西部地区的现状,提出了西部小城镇建设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西部 小城镇 发展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杨 秦定 马凌
完善的基础设施会有效地加速小城镇的发展。PPP模式是吸引私营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途径。本文以实例为基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PPP融资模式,尤其是对PPP模式中怎样控制风险作了较深入的阐述,在对如何推广PPP模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尝试给出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型。
关键词:
PPP模式 小城镇 基础设施融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如意 陈田
边境特色小城镇承载着"守边固边"的历史使命,它的发展和稳定关乎着党提出的脱贫事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边境地区的特色小城镇存在诸多共性,在构建边境特色小城镇发展系统结构模型基础上,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广西大新县为例,进行系统动力学模拟分析,探求边境特色小城镇成功模式的因果链和流系统,提出适合边境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共性模式。结果表明:大新县是以旅游业和工业为主导、边境贸易和农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创新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为小城镇提供发展动力和活力;绿色生态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石。建议:边境地区的特色小城镇应积极发挥生态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找准当地的特色产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培养和发展优势产业,避免同质化的竞争,走因地制宜、创新引领、绿色生态的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边境特色小城镇 发展模式 系统动力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