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3)
2023(6420)
2022(5788)
2021(5226)
2020(4711)
2019(11176)
2018(11109)
2017(21270)
2016(12128)
2015(13804)
2014(14066)
2013(14199)
2012(13571)
2011(12174)
2010(12360)
2009(11524)
2008(11741)
2007(10791)
2006(9205)
2005(8109)
作者
(39584)
(33479)
(33143)
(31701)
(20908)
(16250)
(15222)
(13070)
(12509)
(11771)
(11300)
(11080)
(10886)
(10661)
(10645)
(10567)
(10374)
(9904)
(9620)
(9569)
(8737)
(8263)
(8154)
(7630)
(7604)
(7474)
(7378)
(7353)
(6942)
(6889)
学科
(50761)
经济(50715)
管理(30482)
(29889)
方法(25248)
数学(22674)
(22653)
企业(22653)
数学方法(22448)
(14905)
(14312)
地方(12931)
(12728)
中国(11615)
农业(9953)
(9622)
贸易(9615)
(9258)
业经(9130)
(8852)
环境(8586)
(7852)
(7726)
财务(7711)
财务管理(7687)
企业财务(7253)
地方经济(7107)
(7044)
银行(7005)
(6660)
机构
大学(181040)
学院(179721)
(69569)
经济(68016)
研究(65243)
管理(63673)
理学(54833)
理学院(54094)
管理学(52896)
管理学院(52590)
中国(48032)
科学(45630)
(42380)
(39318)
(36330)
业大(34051)
农业(33820)
研究所(33536)
(30941)
中心(30422)
(27923)
财经(24764)
北京(24625)
(23469)
师范(23142)
(22819)
(22343)
农业大学(22136)
(21963)
(21842)
基金
项目(123380)
科学(94288)
基金(88099)
研究(82670)
(80069)
国家(79467)
科学基金(65191)
社会(49518)
(48647)
基金项目(47374)
社会科(46739)
社会科学(46718)
自然(45143)
自然科(43998)
自然科学(43981)
自然科学基金(43151)
(42467)
教育(37774)
资助(36522)
编号(32918)
重点(28987)
(27496)
成果(26933)
(26503)
计划(26257)
科研(24768)
(24738)
科技(24053)
创新(23355)
课题(23248)
期刊
(73950)
经济(73950)
研究(47268)
学报(39514)
(38610)
中国(33569)
科学(32449)
大学(28044)
学学(26880)
农业(25582)
(25062)
管理(20167)
教育(15358)
技术(14583)
(14475)
金融(14475)
(14375)
财经(12211)
业经(11927)
经济研究(11638)
(11300)
业大(10705)
问题(10515)
(10468)
资源(9403)
科技(9179)
技术经济(8889)
统计(8780)
农业大学(8701)
林业(8633)
共检索到260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必雄,陶澍,张枝焕  
利用因子分析法及离散点曲面张力样条函数插值法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源大多以混合源(包括燃煤与原油渗漏)为主,其中污灌农田、普通农田、荒地和城市绿地中混合源所占比重依次为61.26%、69.35%、52.86%、64.45%。而各污染源在空间分布上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及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习性都比较符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卫先  李世杰  
区别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大型天然浅水湖泊,江苏天目湖是一个较深的水库型湖泊,也是重要的城乡生活及工农业水源地之一。为了解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2006年在天目湖全湖采集7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GC/MS分析了16种优控PAHs。结果表明: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总量介于287.50~713.93 ng/g(干重),平均值为458.52 ng/g;在空间分布上,北部受污染程度高于南部,主要是北部旅游业快速发展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与PAHs总量呈显著相关;利用特征化合物指数对PAHs的来源进行判别,指示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从  沈德中  张文娟  韩清鹏  赵紫娟  陈京生  
用常规的堆肥法和在堆肥中接入降解菌(包括自行培养、筛选的混合菌和引入的白腐真菌)的方法处理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找出了最适合的堆制条件,研究了4~6环的多环芳烃在堆制不同阶段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堆制法对几种难降解的多环芳烃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在堆肥中接入降解菌后降解效果明显提高,其中白腐真菌的降解效果最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鑫  黄兴如  张晓霞  邱吉国  徐冬青  何健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利用紫花苜蓿与PAHs降解菌株Rhizobium petrolearium SL-1联合修复土壤中PAHs,设置4个处理:不种苜蓿,不接根瘤菌(CK);不种苜蓿,接根瘤菌(菌);种苜蓿,不接根瘤菌(苜蓿);种苜蓿,接根瘤菌(苜蓿+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盆栽试验土壤取自山东新泰某焦化厂PAHs实地污染土壤,分别于处理20和60 d定期取样;大田试验农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某发电厂附近,分别于处理60和90 d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瑞民,王学军,陶澍,沈伟然,秦宝平,孙韧,张文具  
在多元空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天津表层土壤16种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主成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空间污染源问题。分析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PAHs主要的污染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从不同空间尺度来看.石油源的影响范围一般在5km以内,而燃烧源的主要影响范围在5~10km之间,在更大的范围上,可能是天然源,或者区域性的大气沉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菊  伍钢  许云海  杨海君  
以长沙市望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周边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采用网格布点法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分别布设3个(1#~3#)和12个(4#~15#)采样点,其中11#~15#采样点于2014年布设,探究土壤中苊(Ace)、苊烯(Acy)、蒽(Ant)、菲(Phe)、芴(Flu)、苯并[a]蒽(BaA)、芘(Pyr)、屈(Chr)、荧蒽(Fla)、苯并[a]芘(BaP)、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二苯并[a,h]蒽(DBA)、苯并[g,h,i]苝(BghiP)、茚并[1,2,3–c,d]芘(IcdP)共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来源,运用毒性当量浓度值及终生癌症风险增量模型对土壤中PAHs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源地保护区土壤中15种PAHs总含量为75.22~5 617.86 ng/g,均值为670.96 ng/g,其中7种致癌PAHs(BaA、Chr、BbF、BkF、BaP、DBA、IcdP)的含量为12.13~2 989.26 ng/g,均值为319.80 ng/g;2#和4#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均为中度污染,12#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为重度污染,其他点位土壤均处于轻度污染或未受污染;荧蒽、芘、菲是水源地保护区土壤中的主要污染因子;除一级保护区土壤中芴含量稍高于二级保护区外,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土壤中其余14种PAHs单体含量均低于二级保护区;除12#点位样品外,其他点位样品土壤中3环和4环PAHs占比均大于60%;采用特征比值法分析污染物来源,显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污染,主要受区域内交通因素与上游工业、生活废弃物中PAHs迁移与沉降影响,二级保护区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生物质、煤燃烧的混合污染,可能与区域内人为活动和交通因素有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土壤中PAHs的总致癌风险值均在10~(–6)~10~(–4),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沁娜  徐启新  
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判定污染土壤是否需要修复或再次开发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某区域土地置换开发为案例,结合区域未来土地利用类型,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可能给未来入住人群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在正常情况与极端情况两种暴露场合下,考虑直接接触不慎摄入、呼吸土壤尘和皮肤直接接触土壤3种途径,计算出的土壤PAHs污染的致癌风险相对较高,部分点位已经超过了人体健康可接受的致癌风险程度。且以敏感人群儿童为例,利用摄入量和风险评价反推得出,当土壤中PAHs含量低于634μg/kg时,在极端情况下,儿童致癌风险可降低到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水平。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深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东  李霞  刘俊祥  翟飞飞  孙振元  韩蕾  
【目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白腐真菌联合修复是一种更高效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修复策略,但由于该策略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其在土壤修复实践中的应用前景仍存有疑问。光合作用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也影响根系分泌物的释放水平,进而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中PAHs的降解。基于此,我们研究了PAHs污染土壤中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温室中设置了PAHs污染土壤的盆栽修复实验,以蒿柳做为植物修复材料,选取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的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做为蒿柳的光合生理指标,探究了PAHs污染土壤中接种白腐真菌对蒿柳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PAHs污染土壤中接种白腐真菌对蒿柳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系统Ⅱ(PSⅡ)潜在活性(F_v/F_0)等指标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降低了叶片的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非光化学淬灭(NPQ)和光化学淬灭(qP)参数。不同的接种方法能改变G_s、T_r的光响应曲线的变化趋势。此外蒿柳-白腐真菌联合修复显著提高了土壤菲(PHE)、芘(PYR)的去除率。【结论】PAHs污染土壤中,白腐真菌能提高蒿柳的光合能力和蒸腾效率,促进土壤PHE和PYR的去除,这对揭示植物-白腐真菌联合修复的作用机理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金声  周明华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初步分析了松花江下游流域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探讨了下游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来源。结果表明下游15个采样点的PAHs总浓度都超过了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对PAHs的限值,污染较为严重。其中以佳木斯、佳木斯下和通河渡口三个断面浓度较高,分别为54.902μg/L、92.899μg/L、60.359μg/L,而宏克力的浓度最低,为2.484μg/L。整体看,松花江下游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以低环污染(苊、二氢苊)为主。具有强致癌性的苯并[a]芘虽然只在一个采样点中检测到,但是浓度已超过标准限值,这些污染物对整个松花江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寿兵  钱晓雍  赵钢  张韦倩  赵永军  樊正球  
淀山湖是上海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近10a来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急剧增加,藻类水华频发,对上海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为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采用排放系数法系统量化了2009年环淀山湖区域范围内6个镇主要污染源对该区域内水体的污染贡献,发现工业、农业、生活、城镇工矿和道路交通用地地表径流等污染源每年排放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为TN 841.99t、TP 119.68t、COD 16 776.07t和NH3-N461.10t。生活污染源对TN和NH3-N贡献最大,农业污染源对TP贡献最大,城镇工矿和道路交通用地径流对COD的贡献最大。各镇中,汾湖镇是最大的贡献者,而周庄镇贡献最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立芳  胡志彪  陈克华  
对九龙江流域龙岩市省控断面2011年秋季、2012年冬季以及2012年春季河水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控断面河水中PAHs总量浓度变化为9.9~178.8ng/L,其组成特征是以3环(56.7%)、5环(24.6%)和4环(15.1%)为主,表明3环、4环及5环PAHs是九龙江流域龙岩市省控断面水中PAHs的最主要成分。地表水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红坊赤坑、雁石桥、捷步桥、顶坊4个采样点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值(EBaP)均超出我国环境保护部(CEPA)制定的EBaP=2.8ng/L的国家标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敏苓  戴树桂  
目前,污染物在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对其涵义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污染物的老化作用、非水基质的形成和微生物的移动性都会降低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同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和微生物性质、污染物与土壤接触时间和环境因素等。生物学和化学评价方法是评价生物有效性的2种方法,与生物学方法相比,化学方法具有耗时短、精度高、费用低的优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应加强和关注的方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天祥  赵霏  刘新亮  朱捍华  朱奇宏  许超  张泉  黄道友  
小流域是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再迁移的基本景观单元,厘清其污染特征及来源是精准治污与科学治污的重要基础,然而小流域尺度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仍亟待加强。本研究以典型工业区周边小流域耕地为例,利用土壤调查和正定矩阵因子法(PMF)结合源排放清单法,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解析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受污染耕地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中部工业企业密集区域以及小流域西南部,主要为Cd污染,污染点位比例为90.5%;As、Hg和Pb污染点位比例1.1%~6.3%,无Cr污染。表层土壤Cd和Hg累积明显,地质累积指数均值为1.41和0.87;而Pb、As和Cr地质累积指数均值均小于或接近0。灌溉水和肥料等农业投入品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当前耕地土壤主要污染物的输入途径中,Cd和Pb主要为大气沉降,占比71.0%~82.6%;As和Hg主要为大气沉降和灌溉水输入,占比39.0%~58.9%。农业投入品使用对耕地土壤Cd、Hg、As、Pb和Cr的输入通量占比较小,仅2.1%~18.7%。PMF模型分析显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包括土壤母质与工业企业混合源、工业企业源和农业源,相对贡献依次为38.8%、32.6%和28.6%,应加强涉重金属行业和畜禽养殖等企业重金属排放的监督管理与源头防控。因此,受体模型结合源排放清单法可有效解析小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本研究结果对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精准识别和源头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秀梅,唐以剑,章申  
研究长期利用城市污水浇灌的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其行为与归宿,不仅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1],同时,还可以为合理发展污灌,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本文调查了华北白洋淀地区典型污灌农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分布和累积状况。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的累积趋势。目前,这些重金属对农田作物无明显危害,大部分累积在根部。加强科学管理和污灌指导,利用农田作为土地处理系统来消纳污水中耗氧有机物,是本地区近期可行的污水资源化途径之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德庆  刘国顺  王秋雨  王静  孙云  
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流长795公里,经丹东一新义州入黄海,是中朝两国的界河。丹东市区段的鸭绿江,近年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而带来了江水的严重污染,致使鱼类大幅度减产。 水工作的目的是探索鸭绿江下游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原因,为恢复鸭绿江下游渔业生产提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