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3)
- 2023(8977)
- 2022(8247)
- 2021(7780)
- 2020(6543)
- 2019(15366)
- 2018(15419)
- 2017(29900)
- 2016(16370)
- 2015(18467)
- 2014(18541)
- 2013(18572)
- 2012(16846)
- 2011(15137)
- 2010(14950)
- 2009(13378)
- 2008(12858)
- 2007(10935)
- 2006(9411)
- 2005(8080)
- 学科
- 济(62441)
- 经济(62370)
- 管理(46617)
- 业(43165)
- 企(36701)
- 企业(36701)
- 方法(31297)
- 数学(26968)
- 数学方法(26642)
- 农(16010)
- 中国(15440)
- 学(14874)
- 财(14855)
- 业经(13785)
- 地方(12858)
- 理论(11698)
- 制(11141)
- 和(10885)
- 贸(10747)
- 贸易(10743)
- 农业(10694)
- 易(10404)
- 技术(10094)
- 环境(10030)
- 务(9799)
- 教育(9784)
- 财务(9740)
- 财务管理(9726)
- 企业财务(9228)
- 划(8889)
- 机构
- 大学(230519)
- 学院(227009)
- 管理(94631)
- 济(85813)
- 经济(83644)
- 理学(82923)
- 理学院(82026)
- 管理学(80589)
- 管理学院(80195)
- 研究(74530)
- 中国(52904)
- 京(49589)
- 科学(47937)
- 财(37494)
- 所(37214)
- 农(35645)
- 业大(35391)
- 研究所(34184)
- 中心(33407)
- 江(31668)
- 北京(31453)
- 财经(30836)
- 范(30781)
- 师范(30508)
- 经(28098)
- 农业(27896)
- 院(27286)
- 州(26050)
- 师范大学(24901)
- 经济学(24327)
- 基金
- 项目(161959)
- 科学(126505)
- 研究(118512)
- 基金(116638)
- 家(101219)
- 国家(100365)
- 科学基金(86360)
- 社会(72198)
- 社会科(68307)
- 社会科学(68288)
- 省(63523)
- 基金项目(63131)
- 自然(57690)
- 自然科(56301)
- 自然科学(56287)
- 自然科学基金(55237)
- 教育(54500)
- 划(53517)
- 编号(49127)
- 资助(48206)
- 成果(39457)
- 重点(35716)
- 部(35479)
- 发(33748)
- 创(33561)
- 课题(33419)
- 创新(31174)
- 科研(31153)
- 项目编号(30504)
- 大学(30472)
共检索到319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孟一坤
自1997年首笔天气衍生品交易以来,其发展迅猛,尤见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之标准化产品。但其理论研究落后于实务应用,本文整合外文文献,按照研究的逻辑顺序,从引入天气敏感度和天气衍生品名片式介绍入手,结合定价方法研究,进而评述使用天气衍生品对特定行业与企业套期保值的影响分析,落点于均衡市场和套期保值两个角度的福利效应测度。本文最后指出国内相关文献的一些错误和研究方向的局限性,提出天气衍生品的研究空白点。
关键词:
天气衍生品 天气风险 福利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保敬 李世平
天气衍生品在国外的发展日渐成熟,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天气衍生品市场的运行及其定价可以为我国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及天气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文章对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及其定价进行了研究,并以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气象站点为例,应用指数分布模型对积温指数进行定价。
关键词:
天气衍生品 天气风险 指数分布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凤元
开发新衍生品合约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但并不是每一个新合约都会成功。文章研究显示,现货市场的规模、现货价格的波动情况、合约是否具有先行者优势、交易成本、避险效率高低,以及是否采用电子化交易、衍生品合约与现货标的是否在相同地理位置等因素是决定衍生品合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衍生品 新合约 先行者优势 成功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先玲 徐鹤龙
我国在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后,利率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增加,利率及利率衍生产品在投资保值和规避风险方面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和完成,对日益增加的利率衍生品进行准确定价成为学者和业界关注研究的焦点。从现代期限结构理论定价模型出发,将利率衍生品的定价模型按照动态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划分为"一般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对两类模型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指出了利率衍生品定价模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竹薇 史永东 武军伟
信用衍生产品是有效分散、转移以及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2007年以来,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给CDO为代表的组合信用衍生品以沉重的打击,连锁的违约集聚现象使现有的组合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几乎失效,因此,如何对信用衍生品进行准确定价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从定价模型对市场的假设出发,将组合信用衍生品的定价模型划分为"完全市场下定价模型"和"不完全市场下定价模型",其次,对两类模型目前的研究状况及其失效原因进行了梳理,给出了相应的评述,最后,指出了组合衍生品定价模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永 马宇 崔习刚
天气衍生品在国外企业对冲天气风险中取得显著效果,但天气衍生品的收益和实际损失之间的偏差削弱了其对冲效果,降低了套期保值者购买天气衍生品的热情。在量化空间基差风险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究通过增加空间多样化的方式降低基于降雨量的天气衍生品的空间基差风险。最小化空间基差风险需要知道不同地区的降雨量联合分布,为此,通过估计降雨量随机生成模型得出最优空间组合的权重。研究发现,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历史数据模拟法和反距离加权法,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天气衍生品的空间基差风险,从而更好的复制天气敏感企业暴露在一般天气风险下的收益,有助于提高企业购买天气衍生品的热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孟一坤
近年来,天气风险管理日益受到各界关注。文章利用2007-2012年28个中美城市的天气日数据,将中国直辖市对接到CME Group交易的天气衍生品之标的城市,在数值分析的框架下推导出福利效应模型,通过参数估计和模拟求解,研究中国区域农业在引进天气衍生品套期保值前后的福利变化。通过引入Ornstein-Uhlenbeck过程,使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成功解决了中国农户因缺乏天气衍生工具而难以评价其套期保值福利效应的窘境。研究发现,对中国区域农业来说,引进天气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将带来正的福利效应。且高基本消费量、高需求弹性、高投机者成本系数、低投机者风险规避度、低需求扰动和低供给扰动有利于发生正的福利效应。本文的研究区分了"气候"与"天气",丰富了对"绿色金融"的认识,并为从福利改善角度评估引入天气衍生品的政策效果作出基础性研究。
关键词:
天气衍生品 套期保值 福利效应 区域农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龙跃 何香 刘波
气温衍生品是以气温为标的的一种新型天气风险管理工具,对气温进行精准预测是气温衍生品定价的核心。本文分别使用ARMA模型、单变量LSTM模型、多变量LSTM模型建模,预测我国7个代表城市的日度气温,择优预测结果使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气温期权定价并分析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深度学习LSTM模型比ARMA模型在气温预测方面有更好的效果;第二,加入周围城市气温特征的多变量LSTM模型相对于单变量的LSTM模型预测精准度均有提升;第三,蒙特卡罗方法适配于气温期权的定价。基于此,应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天气衍生品定价的精确度;因地制宜设计我国的天气衍生品,选择最为合适的定价模型参数;完善天气衍生品交易制度及其监督规则,提升天气衍生品定价的科学性,推动我国天气衍生品市场发展。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永 夏敏 梁力铭
天气衍生品(Weather Derivatives)作为一项国外金融创新产品,为天气风险管理和转移提供了新途径,其中产品定价是该领域研究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O-U模型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分析了上海1951~2010年气温的动态变化,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检验了模型预测精确度。研究结果表明:O-U模型与时间序列建模相结合方法能够提高气温变动预测精确度,进而借助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可以完成对天气期权产品的合理定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永 石凤 姜志堂
空间基差风险削弱了天气衍生品对天气风险的规避效果,需要结合数据特征对不同的对冲方法效果比较选择。以气温期权空间基差风险对冲理论为依据,选取山东潍坊、江苏南京1978—2015年日平均气温数据,分别选取线性组合、反距离加权方法构建气温期权空间组合,比较检验了空间基差风险的对冲效果。研究发现,气温期权空间组合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时,线性组合法和反距离加权法下RMSE均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存在最优购买组合;两种方法均可降低天气衍生品的空间基差风险,然而反距离加权法下RMSE变化的波动较小,并随着幂指数增大对冲效果波动减小,更易于确定购买组合数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刚 杨徐进
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采用O-U气温模型拟合气温变化,对数线性模型拟合水稻产量和玉米产量的变化,得到了CAT期货价格和CDD期货价格。在方差最小化方法下分别采用这两种期货对冲水稻产量波动和玉米产量波动的数量风险。实证结果表明,CAT期货和CDD期货均能有效对冲水稻产量和玉米产量的数量风险,而CAT期货的对冲效率相比较而言更高;在敏感性分析中,每千克水稻的单位价格变化并不影响对冲效率,气温风险的市场价格变化对CDD期货的对冲效率影响较大,这为气候相类似地区的农业天气风险管理增加了一个有效的风险分摊工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信华
针对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及其形成的天气风险,2008年8月美国的Weatherbill公司对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对气候偏差的敏感性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报告称,中国是一个对天气变化具有很大敏感性的国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要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气候衍生品市场应成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
文章以天气衍生品市场为前提,提出了基于温度动态过程的天气衍生品的定价模型。根据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发布的北京日均气温数据,对温度过程进行统计模拟。在温度动态过程中引入了风险的市场价格的思想,推出温度指数所遵循的随机微分方程,最终得到以HDD指数为标的资产的期权定价的偏微分方程和有限差分法的数值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来存 皮友静
精算定价法、衍生品定价法是干旱天气指数保险的两种定价方法。文章采用这两种方法探讨了粮食作物干旱保险的定价,并以长沙县早稻作物为样本,选取1987—201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当干旱赔付概率为40%时,精算定价法得到3月至7月纯费率分别为0.63%、0.26%、0.03%、0.22%、0.29%,纯费率随赔付概率而变化;当取干旱测度指标均值作为其执行价格时,天气衍生品定价法得到3月至7月看涨期权的赔付额度分别为2.91元/亩、2.72元/亩、2.27元/亩、2.11元/亩、3.06元/亩,赔付额度随执行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