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36)
2023(17263)
2022(15022)
2021(13661)
2020(11575)
2019(26366)
2018(25705)
2017(49454)
2016(26898)
2015(29795)
2014(29293)
2013(28684)
2012(25995)
2011(23287)
2010(22774)
2009(20583)
2008(19775)
2007(16778)
2006(14382)
2005(11829)
作者
(78295)
(65196)
(64649)
(61600)
(41316)
(31305)
(29303)
(25750)
(24812)
(22793)
(22203)
(21860)
(20594)
(20280)
(20040)
(19867)
(19791)
(19408)
(18744)
(18614)
(16281)
(15801)
(15542)
(14759)
(14583)
(14296)
(14200)
(14197)
(13173)
(12984)
学科
(106025)
经济(105910)
管理(75636)
(71035)
(58515)
企业(58515)
方法(54112)
数学(48171)
数学方法(47586)
中国(27845)
(26859)
(26275)
(23437)
业经(23023)
地方(21038)
(19183)
贸易(19178)
(18570)
农业(18369)
(17351)
财务(17278)
财务管理(17245)
环境(17028)
技术(16807)
理论(16803)
企业财务(16376)
(15958)
(15581)
(14236)
(13810)
机构
大学(377230)
学院(374758)
管理(149886)
(145439)
经济(142385)
理学(132541)
理学院(131038)
管理学(128401)
管理学院(127739)
研究(122481)
中国(87465)
科学(80593)
(78868)
(66317)
(63277)
业大(62486)
(60647)
研究所(56383)
中心(56111)
财经(53102)
农业(52775)
(51364)
(48707)
(48446)
北京(48365)
师范(47840)
(45147)
经济学(44182)
(41988)
经济学院(40331)
基金
项目(276041)
科学(216845)
基金(202066)
研究(192199)
(179442)
国家(178046)
科学基金(153099)
社会(121967)
社会科(115827)
社会科学(115796)
基金项目(108047)
(107382)
自然(103636)
自然科(101329)
自然科学(101301)
自然科学基金(99468)
(91577)
教育(88481)
资助(83043)
编号(76210)
重点(62146)
(59725)
成果(58672)
(57666)
(57344)
科研(54056)
创新(53636)
计划(52418)
课题(51755)
大学(50866)
期刊
(142324)
经济(142324)
研究(100198)
学报(67672)
中国(60779)
科学(59004)
(57586)
管理(50927)
大学(50311)
学学(47871)
(46315)
农业(39943)
教育(35314)
技术(31100)
(25845)
金融(25845)
财经(24830)
业经(24080)
经济研究(23769)
(21162)
(20605)
问题(20293)
科技(19311)
图书(18672)
(18572)
业大(18131)
统计(17832)
资源(17440)
技术经济(17186)
理论(16902)
共检索到509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熳灵  付晓  汤君友  刘志远  
城市地理空间、气候环境及交通系统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交通及地理时空数据为理解三者间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城市轨道交通是居民绿色出行、缓解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交通方式。深入研究影响城市地铁客流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的因素,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及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也可为实时响应特定天气条件下旅客出行需求的变化和优化公交服务运营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使用智能交通卡数据,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建立一种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with explanatory variables, SARIMAX)模型,解释不同种类的天气因素(如降雨、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对地铁客流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降雨类因素在高峰和周末时段对地铁客流量的影响较大;各天气因素对各地铁站点客流量的影响大致呈现出从城市中心区域向外围区域逐渐变小的渐变式规律,且地铁无规律出行者比有规律出行者更易受恶劣天气因素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洁  王姣娥  靳海涛  金凤君  
城市轨道交通是居民绿色出行、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交通方式。研究大城市地铁客流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有利于深入了解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进而制定合理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本文以北京市地铁为例,计算了431万条智能交通卡数据的出行时间和OD矩阵(Origin-Destination Matrix),研究其客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全天、早高峰和晚高峰的出行时间分布符合Gamma分布,总体上离城市中心越远,平均出行时间越长;(2)从市辖区尺度和环路尺度分析,乘客流向和流量均呈现对称性;(3)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妤  孙斌栋  张婷麟  
洞悉世界各国城市规模分布规律有助于推动形成合理的城镇格局和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基于2000—2018年LandScan等数据库,按照统一的人口集聚标准创新性地识别了全球各国的城市,分析了国家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全球各国城市规模分布在研究期间内呈波动均衡的态势。从空间演化来看,非洲、南美洲国家城市规模分布逐渐均衡,而亚洲、欧洲国家出现极化趋势;从现状比较来看,非洲国家城市规模分布的极化程度居于首位,欧洲国家则最为均衡。河流密度、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工业化水平提高会促进城市规模分布均衡发展,而地形起伏度、国家不稳定程度增加则会强化其极化程度。相比于其他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尤其是城市人口密度)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国家间异质性最为明显。研究深化了对城市规模分布及其形成机理的规律性认知,为形成合理的城市规模分布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未来中国应通过构建适度均衡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扩大内外双向开放以及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国家经济地理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邓一凌  纪桂林  
公交客流量是公交企业在经营中最关注的经济指标,研究天气因素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可以帮助公交企业提前应对天气变化造成的公交客流量波动。利用2014年8—12月广州市6路公交的刷卡数据和日平均及小时天气数据,将公交客流量残差作为因变量,气温、天气状况、风力作为自变量,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经常性乘客和偶发性乘客的工作日、休息日公交日客流量和小时客流量模型。研究发现,天气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随着乘客类型(经常性/偶发性)的不同、出行模式(工作日/休息日)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小雨、中雨/大雨会显著降低公交客流量,休息日相比工作日、偶发性乘客相比经常性乘客更加明显;雷阵雨会显著增加偶发性乘客的公交客流量,但对于经常性乘客的影响不显著;气温、多云、阴、雾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仅在小时模型中显著。最后从公交运营、公交站点设计及站点周边步行环境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不利天气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令军  刘艳芳  刘国炜  
基于我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大众点评网"餐饮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详细分析了中国餐饮业在市级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国各城市间的餐饮数量差异远大于餐饮种类差异;平均餐饮数量和平均餐饮种类都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趋势,餐饮规模的空间分布以"胡焕庸线"为界,存在明显的等级性和"东多西少"的格局。(2)"大众小吃快餐"、"传统国内菜系"、"休闲时尚餐饮"、"外来国际餐饮"四大餐饮类型在城市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城市餐饮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程度各异,餐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于西部省份;餐饮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较离散,高值大多数分布在我国中北部。(3)中国各城市餐饮规模在城市层面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呈现趋同趋势,更多表现为餐饮规模较小的城市更容易相互集聚。(4)5个因子能够解释城市餐饮规模变化的95%,各因子整体上对城市餐饮规模都有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水平>旅游活力>人口集中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但各因子对不同城市餐饮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每个城市其餐饮规模的主导因素并不一致,有些甚至对餐饮规模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于伟  张鹏  
基于2007—2009年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各省域专利授权总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存在空间相关关系,区域间差异明显,区域经济基础、全社会研发投入和开放度显著影响专利授权。因此需要系统优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注重区域间知识交流,实现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盛科荣  金耀坤  纪莉  
基于57个国家和地区的截面数据,构建了首位城市规模、首位度、4城市指数、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5个指标来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多维度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人口规模、经济发展阶段、对外经济联系、区域政治因素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的发展直接与生产条件的区域组合联系在一起。区域人口规模和人均GDP规模的扩大将提高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城市人口在高序位城市的集聚程度,对外贸易联系的增强倾向于降低城市人口在高序位城市的集聚程度,首都虚拟变量影响着首位城市和其他高序位城市的相对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民主化程度的增强倾向于降低首位城市规模和首位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单卓然  安月辉  袁满  黄亚平  
建成环境与公众情绪的关系是健康城市建设所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社交媒体大数据及语义分析方法为量度公众情绪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采集微博用户文本数据,借助腾讯云NLP情感分析模块测度情感概率,并将其转译为居民情绪值,用以反映情绪的积极或消极程度。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剖析了武汉市主城区居民情绪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了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情绪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情绪的时间分布具有较鲜明差异性,空间分布具有较显著集聚性。大部分建成环境要素对情绪影响较稳健,其中户外休闲场所密度、娱乐设施密度及交通设施密度对居民积极情绪的正向效应最为强烈,其影响呈现出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异质性。研究可以为优化大城市建成环境要素布局补充一种居民情感视角的新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张安录  
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构建一套适合"两型社会"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对于武汉城市圈寻求合理的碳减排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以IPCC碳排放清单为依据,从4个一级项目27个二级项目系统地计算了武汉市城市圈2001~2009年各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并进一步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模型(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LMDI)定量分解了影响武汉城市圈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废弃物处理是武汉城市圈碳排量最多的项目,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等市,城市圈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地理强度和经济强度的年均递增(减)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罗翔  曾菊新  
根据"五普"和"六普"城镇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按照国际上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阈值标准筛选城市样本,采用统计分布检验、空间基尼系数、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城市规模的统计分布模式、空间分布特征和结构演化态势。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但并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和齐普夫分布;城市规模结构呈"金字塔"格局,城市规模差距过小;受行政区划变动的影响,城市规模分布呈现集中化趋势;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增长趋势差异明显。(2)2010年,仅东北地区城市规模服从帕累托分布,其他区域城市规模既不服从帕累托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四大板块内部城市规模差距均过小,且并不存在梯度或反梯度分异规律;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首位城市规模相对优势不突出;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差距在缩小,而其他区域城市规模差距则在扩大。(3)绝大部分省份内部城市规模发展过于均衡,但也有部分省份城市体系"一城独大"特征明显;省域城市规模差距的地域差异显著,但未表现出梯度或反梯度分异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静  祝歆  石骄阳  
本文对由于地铁分时定价变化所引起的复杂个体出行决策行为及由此带来的地铁线路流量变化情况进行Agent建模,对不同时段、不同票价下客流转移比率、地铁满载率等指标结合北京市实际数据进行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合理的分时段定价能够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峰期地铁的拥堵状况,调节高峰和非高峰时期的客流分布,实现整体客运状况最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平红  王永培  
本文运用Morans′I指数检验了我国工业密度和商业密度的空间相关程度,研究发现我国1999-2007年的工商业密度空间相关均呈上升趋势,但相关程度尚不明显。以工业密度为被解释变量的2007年省际截面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商业密度对工业密度的增长弹性为8.4,表明商业密度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动工业密度增长8.4个百分点。最后,本文对我国工商业的产业空间发展提出了总结和展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君华  彭玉兰  
利用2002年度中国省区/行业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比较优势、新经济地理、知识外溢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中国制造业布局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支持了上述各种力量在制造业分布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特别强调了新经济地理和知识溢出在集聚经济过程中的因果累积循环性质。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城市化、工业基础的增强、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削弱将非常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集聚,知识溢出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苏涛永  张建慧  李金良  倪颖  
控制城市交通碳排放是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而识别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是采取有效措施的首要前提。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碳排放的计算和碳排放控制策略的定性分析,缺少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在传统的GDP、人口规模、车辆拥有量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公交车比重等指标,以京、津、沪、渝的面板数据对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人口规模和车辆拥有量通过影响客运、货运周转量,对城市交通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城市客运、货运周转量对城市交通碳排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公交车比重对城市交通碳排放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梽芳  胡日东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的空间依赖性已得到越来越多文献的证实,但FDI区位选择决定因素实证研究方面,大多数文献都忽略了这种空间依赖性,直接导致模型估计结果无法令人信服。文章利用最新发展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区域FDI决定因素的动态演变,在模型中纳入空间效应后,发现:①模型的估计结果比OLS估计更为稳健;②吸引FDI的传统因素依然存在,但作用已弱化,然而新经济地理所揭示的贸易成本、集聚效应等传导机制的作用日益凸现;③相邻省份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地影响FDI的区域分布,一省FDI的增加对相邻地区FDI流入有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