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
- 2023(1392)
- 2022(1127)
- 2021(1026)
- 2020(887)
- 2019(1947)
- 2018(1955)
- 2017(3466)
- 2016(1914)
- 2015(2175)
- 2014(2077)
- 2013(2105)
- 2012(1997)
- 2011(1812)
- 2010(1812)
- 2009(1512)
- 2008(1555)
- 2007(1368)
- 2006(1196)
- 2005(1015)
- 学科
- 济(7804)
- 经济(7799)
- 地方(3780)
- 业(3552)
- 学(3370)
- 管理(3249)
- 农(2656)
- 税(2581)
- 税收(2400)
- 收(2368)
- 企(2365)
- 企业(2365)
- 方法(2300)
- 地方经济(2184)
- 数学(2069)
- 数学方法(2036)
- 农业(1841)
- 中国(1765)
- 财(1493)
- 业经(1467)
- 环境(1240)
- 生态(1163)
- 和(1154)
- 制(1147)
- 土地(1111)
- 资源(968)
- 融(965)
- 金融(965)
- 贸(941)
- 贸易(940)
- 机构
- 大学(27938)
- 学院(27828)
- 研究(12323)
- 科学(9702)
- 济(9367)
- 经济(9132)
- 中国(8894)
- 管理(8832)
- 理学(7542)
- 农(7498)
- 理学院(7406)
- 所(7153)
- 管理学(7147)
- 管理学院(7106)
- 研究所(6732)
- 农业(5796)
- 京(5795)
- 中心(5631)
- 业大(5379)
- 财(4926)
- 省(4780)
- 院(4707)
- 室(4602)
- 范(4585)
- 师范(4520)
- 实验(4363)
- 实验室(4204)
- 科学院(4196)
- 重点(3997)
- 江(3930)
共检索到41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华 臧润国 丁易 张炜银 郭仲军 白志强 刘双成
在天山西部大莫合沟、小莫合沟和交吾托海沟3个新疆野苹果典型分布区,开展新疆野苹果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多以纯林形式分布于天山山脉的阴坡或半阴坡,在部分地段伴生少量的野杏、天山云杉等树种;3个地点新疆野苹果种群的径级分布均呈单峰型;3个种群在Ⅱ~Ⅵ径级的株数较多,其他径级较少;大莫合沟种群的各径级都有个体分布,其结构较小莫合沟和交吾托海沟2个种群完整;3个地点新疆野苹果种群的高度结构也均呈单峰型,3个地点新疆野苹果种群在同一径级的平均树高差异显著;在新疆野苹果主要分布海拔范围1200~1700m内,新疆野苹果地径和枝下高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树高和冠幅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或单峰型的变化趋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羚 金晟康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努尔斯娅·阿不都热苏力 车畅
【目的】研究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为该地区新疆野苹果种群恢复和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设置20块标准样地(30 m×30 m)进行新疆野苹果个体调查,使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并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函数和双变量函数分析方法,对不同龄级新疆野苹果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1)新疆野苹果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类似纺锤形的非典型金字塔型,更新状况不良,种群结构不稳定。(2)较小年龄的新疆野苹果个体部分呈现出聚集分布,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逐渐趋向随机分布。(3)年龄相近的个体空间关联性部分呈正关联或无显著关联,随着个体年龄间差距的增加,空间关联性大多数表现为无关联状态。【结论】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结构不稳定,不同龄级个体之间空间关联性不强,应加强抚育管理,通过人工种植等方法改变其现有的随机分布状态,使其聚集生长,以促进当地新疆野苹果种群稳定生长及资源恢复。图3表1参35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程全英
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气候变化对林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林业对气候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反馈作用,研究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及林业的响应迫在眉睫。本研究以新疆天山西部林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开展了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5耦合通用陆面模式CLM4.5(以下简称RegCM-CLM4.5)对新疆天山西部20132016年气候因子的适用性模拟研究,模拟水平分辨率为20km,为运用该模式研究气候变化在新疆天山西部林业响应提供技术支持。试验包括三种参数化方案及集合对年际和季节气候因子适用性模拟。模式运行基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紫妍 李林瑜 艾克拜尔·毛拉 周龙 陆彪
基于新疆西天山野果林群落多样性及土壤生境的调查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等,分析野果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不同生境的分布格局,探讨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新疆天山野果林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速效K和有机质受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大,变化剧烈,而全N、速效N受地形制约较小;海拔高度小于1 200 m、坡度大于30°、西南坡、霍城县4个不同生境野果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林分密度指数和SW多样性指数最大;野果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W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与调查地点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同生境土壤矿质营养除有机质、速效N含量外与野果林群落特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玮玮 曹波 龙鸿 李慧 李爱 阎国荣
为了解新疆野苹果盐胁迫下的生理特性,以新疆野苹果实生幼苗为试材,设置6个Na Cl梯度(0,0.2%,0.4%,0.6%,0.8%,1.0%)处理4 h和0.4%Na Cl溶液处理7个时间梯度(0,4,8,12,16,20,24 h),采样测定其叶片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叶绿素(Chl)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中脯氨酸的含量在Na Cl浓度为0.6%时和Na Cl浓度为0.4%处理12 h时,达到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3.1%和27.0%。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丙二醛的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叶...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盐胁迫 抗氧化酶 生理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衣努尔姑·吐地 张延辉 秦伟 司洪章 杨新峰
【目的】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是新疆伊犁地区的主要野生苹果种质资源,是中国苹果资源中的独特分支,加强该资源的研究对保护苹果种质资源的丰富性具有重大意义。对新疆野苹果的不同种下类型进行细胞学分类,探讨新疆野生苹果种下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新疆野苹果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自伊犁的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为研究对象,在4月初至4月中旬,选取其幼嫩的茎尖,采用改进的适合新疆野苹果核型分析的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压片,并根据不同种下类型染色体数目及其相对长度、平均臂比等核型指标,观察分析新疆野苹果24个种下类型染色体的核型特征。【结果】(1)新疆野苹果24个种...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种下类型 染色体 核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涛 陈学森 张艳敏 张春雨 张小燕 吴传金
【目的】为探讨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提供基本资料,并为揭示新疆野苹果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5株野生新疆野苹果的叶片为试材,DPPH、FRAP和TEAC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并测定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能力,Folin-Ciocalteau法测总酚,HPLC测多酚组分,相关系数法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参试的新疆野苹果单株之间抗氧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5种方法抗氧化能力变异系数为16%~35%,极值比为1.61~7.33;HPLC鉴定出没食子酸、绿原酸、儿茶酚、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根皮苷、杨梅黄酮、槲皮素和肉桂酸等10种成分,其中根皮苷和杨梅黄酮含量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春雨 陈学森 张艳敏 苑兆和 刘遵春 王延龄 林群
【目的】探讨分子水平构建核心种质的方法,为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方法。【方法】以109个新疆野苹果实生株系的128个SSR位点为材料,根据Nei&Li、SM和Jaccard遗传距离,采用UPGMA聚类法进行多次聚类,以随机取样策略为对照取样策略,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研究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采用丢失的等位基因数以及对Nei’s基因多样度和香农信息指数进行t检验来评价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果】与对照随机取样策略比较,位点优先取样策略能构建一个更有代表性的核心种质。SM、Jaccard和Nei&Li遗传距离构建的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无明显区别。采用SRAP数据和表型数据分析显示,位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冬梅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能否诱导新疆野苹果和平邑甜茶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方法】采用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苹果属植物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pamp Reld.)和新疆野苹果(M.sieversii(Ledeb)Roem.)。【结果】NBT染色结果表明,平邑甜茶叶片在处理1d后开始有染色斑出现,4d后叶片几乎被全部染色;新疆野苹果叶片在处理3d后开始有染色斑出现,7d后叶片几乎被全部染色。叶片萎蔫情况观察可以看出:平邑甜茶在处理3d后开始萎蔫,4d后叶片干枯、整个植株死亡;新疆野苹果在处理6d后开始萎蔫,7d后整个植株死亡。两个苹果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随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遵春 张春雨 张艳敏 张小燕 吴传金 王海波 石俊 陈学森
【目的】以300份新疆野苹果实生株系为试验材料,根据叶片、花朵和果实等器官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方法】采用逐步聚类法,以30%的取样比例,根据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4种系统聚类方法(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长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和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偏离度取样法和优先取样法)构建24个核心种质,以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进一步比较7种不同取样比例(10%、15%、20%、25%、30%、35%和40%)的构建效果以确定最适宜的取样比例。【结果】(1)在新疆野苹果构建中,采用欧氏距离聚类优于马氏距离。(2)4种系统聚类方法比较表明,最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阿卜杜热合曼·吾斯曼 玉素甫江·如素力 张发 茹克亚·萨吾提 张旭辉
以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指标,基于2001-2020年天山新疆段MODIS NDVI和气象遥感资料,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草地退化指数、冷/热点分析、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草地退化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2001-2020年平均草地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4.04%,草地退化指数为1.67,处于轻度退化水平。2)空间上,轻度退化草地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天山西部和中段山区,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面积较小且不集中,95%以上的区域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异系数小于0.2,总体上覆盖度的年际波动小,变化相对稳定。3) 2001-2020年草地植被覆盖度受气候因子驱动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4.23%,主要分布在天山西部和东部,受非气候因子驱动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5.77%,在山区和南北两侧地势较平缓的区域均有分布,说明非气候因子在天山新疆段草地的变化中起到主导作用。该研究结论可为当地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建丽
本文以新疆为例 ,探讨了新疆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正确认识整个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从而为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西部 新疆 城市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军 王京 梁微 马百全 董丽娟 马锋旺 符轩畅 李翠英
【目的】矮化砧木可以诱导地上部接穗品种矮化,实现苹果的丰产和稳产。因此,深入挖掘调控苹果树体生长的基因,可以改善苹果树形,加强苹果园地的管理方便性。【方法】以矮化苹果砧木‘G.41’和乔化苹果砧木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为亲本构建的188株F1代分离群体为试材,并于每个分离群体植株上嫁接‘富士冠军’。基于SSR标记技术,采用Join Map 4.0作图软件构建苹果遗传连锁图,应用Map QTL 5.0作图软件,结合后代群体的表型数据,对接穗高度和接穗横截面积生长性状进行初步QTL定位。结合苹果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Primer5.0软件进行新SSR标记开发,并对初步定位区域进行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结果】该研究从36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08对在亲本之间表现出多态的SSR引物,多态率为29.9%。其中95对引物用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并在5号连锁群上初步检测出4个与植株生长性状相关的QTL位点,与接穗高度、接穗横截面积性状紧密连锁的两个标记,为L05024和Hi09b04。根据初步定位区域的序列信息,设计了新的SSR引物24对,其中在亲本间表现出多态的有10对,利用该10对引物对5号连锁群重新分析。构建了包含21个SSR标记、总长为86.0 c M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其平均遗传距离为7.52 c M。通过对接穗高度与接穗横截面积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分析,在SSR标记L05024和Hi09b04之间找到与其相关的QTL位点,其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9.2%和51.7%。将该QTL位点与基因组序列对比,发现其物理距离为543 kb,并且该QTL区间包含16个候选基因。推测其中MDP0000323212为与植株生长密切相关的基因。【结论】本研究将砧木诱导矮化基因定位于苹果第5号染色体543 kb区段内,侧翼标记分别为L05024和Hi09b04,其物理距离为4.048—4.591 Mb,并筛选到可能参与调控植株生长的候选基因MDP000032321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军 杨敏生 张钢 郭仲军 臧润国
以新疆巩留县和新源县2个居群下的7个新疆野苹果群体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应用EIS法对各群体抗寒性进行测定,并与电导率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巩留和新源2个居群内群体间的半致死温度差异不显著,2个居群间的差异显著,巩留居群的半致死温度显著低于新源居群,证明巩留居群的抗寒性高于新源居群。电阻抗图谱法单-DCE模型中6个参数(τ,ψ,r,r1,re,ri)中,r1,re,τ3个参数可以得出供试样品的半致死温度,其中r1,re所得的半致死温度与电导率法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参数r1,re适用于新疆野苹果的抗寒性测定。电阻抗图谱法(EIS)与电导率法的抗寒性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省时、不需温育,具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