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0)
- 2023(12661)
- 2022(10749)
- 2021(9785)
- 2020(8262)
- 2019(19062)
- 2018(18721)
- 2017(35628)
- 2016(19380)
- 2015(21815)
- 2014(21972)
- 2013(22034)
- 2012(21338)
- 2011(19812)
- 2010(20416)
- 2009(19011)
- 2008(18965)
- 2007(17366)
- 2006(15650)
- 2005(14518)
- 学科
- 济(105622)
- 经济(105531)
- 管理(48395)
- 业(47066)
- 方法(36429)
- 企(34991)
- 企业(34991)
- 数学(31782)
- 数学方法(31490)
- 地方(28718)
- 中国(27907)
- 农(26113)
- 学(21764)
- 业经(20692)
- 财(18702)
- 农业(17932)
- 地方经济(16900)
- 贸(16525)
- 贸易(16514)
- 制(16083)
- 易(15820)
- 融(15371)
- 金融(15368)
- 银(14929)
- 银行(14893)
- 环境(14708)
- 行(14443)
- 发(14164)
- 和(13864)
- 理论(12327)
- 机构
- 大学(294107)
- 学院(294036)
- 济(129813)
- 经济(127106)
- 研究(112287)
- 管理(104133)
- 理学(87910)
- 理学院(86671)
- 管理学(85123)
- 管理学院(84547)
- 中国(83881)
- 科学(69271)
- 京(64310)
- 所(59511)
- 财(57250)
- 农(54236)
- 研究所(53881)
- 中心(49503)
- 江(46598)
- 财经(44693)
- 业大(43556)
- 农业(42550)
- 范(41980)
- 师范(41580)
- 北京(41467)
- 经济学(41055)
- 经(40235)
- 院(39691)
- 州(36901)
- 经济学院(36723)
- 基金
- 项目(185641)
- 科学(145017)
- 研究(134609)
- 基金(132954)
- 家(116599)
- 国家(115609)
- 科学基金(96862)
- 社会(85828)
- 社会科(81305)
- 社会科学(81282)
- 省(73240)
- 基金项目(70269)
- 划(61773)
- 自然(60834)
- 教育(60621)
- 自然科(59381)
- 自然科学(59357)
- 自然科学基金(58279)
- 资助(54320)
- 编号(53922)
- 发(46485)
- 成果(45091)
- 重点(42855)
- 部(40729)
- 课题(38911)
- 创(37506)
- 发展(37391)
- 展(36790)
- 国家社会(35501)
- 创新(35275)
- 期刊
- 济(157088)
- 经济(157088)
- 研究(93577)
- 中国(62201)
- 农(50508)
- 学报(47838)
- 科学(44363)
- 财(43135)
- 管理(38294)
- 大学(35383)
- 农业(34204)
- 学学(33344)
- 教育(30723)
- 融(29448)
- 金融(29448)
- 经济研究(25681)
- 技术(25526)
- 业经(24373)
- 财经(22721)
- 问题(20695)
- 经(19732)
- 业(18188)
- 技术经济(16467)
- 贸(16453)
- 世界(15224)
- 统计(14944)
- 国际(14507)
- 商业(14382)
- 资源(14221)
- 版(14129)
共检索到462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俊杰 周跃志 张燕
采用因子分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GIS空间统计方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及其空间动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在空间上,区域经济间"弱弱效应"和"极化效应"较普遍,经济发达区的辐射作用不强。最后提出了以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市为"双核"的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邵桂荣 陈彤 柴军
本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11个市(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排位和分类,针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特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综合评价 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海龙 张永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跃志 吕光辉 秦燕
本文根据脱钩理论与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转移投入概念,建立了绿洲脱钩分析模型,对"七五"以来四个五年计划期间GDP快速增长的天山北坡绿洲经济带的生态—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经济带脱钩关系特点,进一步提出了绿洲经济优化调控的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桂丽 陆海燕 禹明柱 闫鑫苒 郑旭 张元梅
【目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是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定量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对区域开展有效的生态保护与进行合理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敏感性—压力度—恢复力”(SRP)评估模型选取15个指标构建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和差值法计算生态脆弱性指数,探析天山北坡经济带脆弱性等级及其时空变化情况,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模块分析其驱动力因子。【结果】2005—2015年间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以中度脆弱和强度脆弱为主,中度脆弱区面积占比最大,二者合计占比均达55%以上,强度脆弱区面积占比由2005年的20.88%上升到2015年的29.85%,有轻度和中度脆弱向中度和强度脆弱转变趋势;天山北坡经济带整体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2005年为2.74,2015年为2.93,升高了6.8%;除阜康、五家渠和克拉玛依外,其他8个县市2015年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均比2005年高,大部分区域生态脆弱性有增加趋势,降低区域主要零星分布在克拉玛依、玛纳斯中南部、五家渠北部、乌鲁木齐和阜康南部等地;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因素是第二产业比重、生境质量指数、人口密度、人均GDP、景观破碎度。【结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度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冲积平原地区,而南部山区和北部沙漠地区生态脆弱度值较低;研究时段内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呈小幅增加趋势;人类活动干扰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影响较大。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增加植被覆盖度,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房吉 沈正平
江苏沿海经济带既是我国发达沿海中的“断裂带”,也是发达江苏省中的欠发达地区。文章首先构建用来定量分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指标体系;接着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2005年这一经济带中17个样本(县、县级市、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得出各样本的得分;然后,以所有样本的3个公因子与各自贡献率之积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其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并相应作出评价;最后,将江苏沿海经济带与沿江开发地区作了扼要对比。主要结论有:江苏沿海经济带内绝大多数县(县级市、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并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刚 卓宽
文章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石河子等七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七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和各城市因子得分进行比较研究,定量地确定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主要城市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消除劣势、增强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城市竞争力 评价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毕业
中国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指以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市为轴心的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坡中段,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的一个以制造业为主,以服务业为辅的通达中西亚地区的流通大通道和产业经济带。本文就构建中国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大意义和建设北坡经济带的条件作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构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以及建设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天山北坡 经济带 建设目标 建设措施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李周为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要让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优先发展。天山北麓经济带(下称天北经济带)在新疆乃至西北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天北经济带的主要发展优势是:经济基础好,这一地带人口占全疆的1/4多,而GDP占全疆的46%;有区位优势和聚效应优势;交通、通讯相对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较为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有三个国家级的开发区;上市公司的88%在此区域。主要制约因素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调整缓慢,体制转变慢,条块分割,协调差,融合少。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尽快使用权投资的软硬环境有一个根本的改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以特色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与增长动力,依靠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特色经济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
关键词:
西部开发 战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瑶 陈辉民 曾志文
数字经济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1)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种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总结其时空特征,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各因素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同时差异逐年缩小;(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具有“下游恒高上中游略低”的特征,局部以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为主;(3)产业结构升级、开放水平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教育水平与城市化建设强度提升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坚持一体化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红贵 赵路
以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7—2016年长江经带11省(市)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从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在-0.4~0.37之间。其中,上海最优,四川最差,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中游地区再到上游地区呈逐渐递减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指数显著为正并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发挥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长春 徐长乐 叶磊 孟越男
“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是当下我国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综合优势与发展潜力的资源带、产业带、城市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试图揭示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现状,主要结论如下:(1)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我国在区域发展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旨在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融合性,进而提高区域要素的配置效率;(2)在省际层面上,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整体状况并不理想,发展过程中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3)在地市级层面上,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差异巨大,各个分指数总体呈现出下游向上游逐渐递减的趋势;(4)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未来本地区需要更加注重跨区域协同合作,将共同富裕作为根本落脚点,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构建跨流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持续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宸 许玉凤
草地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其敏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可以反映草地的固碳能力,是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研究草地NPP及其驱动力变化可以为天山北坡经济带草地开发与利用、碳循环、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稳定草地范围,以夜间灯光指数表征人类活动,结合气象、地形等自然因子,使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地理探测器、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了2001-2020年天山北坡草地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 20年间,天山北坡经济带稳定草地NPP呈增加趋势,但有波动。2)稳定草地区域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气温和降水是草地NPP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降水影响程度高于气温。草地NPP与气温、降水均表现为正相关面积较大,且降水显著正相关关系更为明确。3)地形是稳定草地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气温、降水同样影响着稳定草地的分布,稳定草地集中分布于山麓到山顶的中间地带。4)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区域草地相对会更加稳定,但稳定草地仍受到人类活动强度增加、范围扩大的影响,在相关保护政策下人类活动对草地NPP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辉 邱晨光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面板数据,测度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对本省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部分矩阵下对省际创新发展有负向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科研经费投入、人才投入与外商投资均对区域创新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建议加强区域技术联系与资源共享,打破数字经济在区域间创新发展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创新资源精准投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经济应用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晓菲 王荣成
以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13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测度经济差异的指标,利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经济带内1987—2006年间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总体差异分析,并对差异来源按照行政区划进一步分解,分析影响差异的内、外原因。截取3个具代表性的时间横截面,探究哈大交通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7—2006年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总体差异收缩。(2)1987—1992年经济带差异扩大,主要由黑龙江省内部差异造成;1993—2000年经济带变动微小;2000年以来,哈大交通经济带差异呈现收缩态势。(3)哈大交通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地区经济差异时序吻合...
关键词:
经济空间差异 哈大交通经济带 东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