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8)
2023(11203)
2022(9520)
2021(8458)
2020(7110)
2019(16529)
2018(16284)
2017(31528)
2016(17187)
2015(19427)
2014(19876)
2013(20028)
2012(19298)
2011(17770)
2010(18134)
2009(16828)
2008(16829)
2007(15359)
2006(13605)
2005(12537)
作者
(52779)
(44115)
(44085)
(41739)
(27940)
(21082)
(20097)
(17260)
(16650)
(15832)
(14950)
(14645)
(14046)
(13868)
(13777)
(13756)
(13476)
(13114)
(12683)
(12615)
(11025)
(10999)
(10841)
(10023)
(10023)
(10002)
(9942)
(9695)
(8978)
(8899)
学科
(86791)
经济(86716)
(44337)
管理(44309)
(32839)
企业(32839)
方法(31719)
数学(27750)
数学方法(27521)
中国(26936)
地方(26795)
(24349)
业经(19063)
农业(16483)
(15986)
(15907)
(14999)
贸易(14989)
地方经济(14665)
(14390)
(13986)
(13338)
环境(13225)
(13111)
(13104)
金融(13102)
银行(13083)
(12672)
产业(12656)
技术(12279)
机构
学院(257160)
大学(254868)
(110401)
经济(107911)
管理(95214)
研究(94241)
理学(80531)
理学院(79501)
管理学(78252)
管理学院(77745)
中国(70376)
科学(57834)
(55762)
(48946)
(48267)
(46625)
研究所(44134)
中心(42745)
(40752)
业大(38485)
财经(37583)
农业(36587)
(35947)
北京(35719)
师范(35612)
经济学(34022)
(33813)
(33710)
(32892)
经济学院(30729)
基金
项目(165215)
科学(129412)
研究(121559)
基金(116965)
(101399)
国家(100515)
科学基金(85354)
社会(77055)
社会科(73135)
社会科学(73112)
(67047)
基金项目(62317)
(55753)
教育(54326)
自然(53218)
自然科(51952)
自然科学(51938)
自然科学基金(50976)
编号(49683)
资助(47194)
(42715)
成果(40284)
重点(37749)
(35655)
课题(35647)
发展(34645)
(34301)
(34078)
创新(32216)
国家社会(31297)
期刊
(130001)
经济(130001)
研究(79334)
中国(55435)
(43742)
学报(38556)
科学(36762)
(35883)
管理(34059)
农业(29621)
大学(28658)
教育(27539)
学学(26942)
(25089)
金融(25089)
技术(23158)
业经(22904)
经济研究(20542)
问题(19222)
财经(18260)
(15927)
(15892)
技术经济(13953)
(13501)
商业(13350)
统计(12604)
现代(12436)
资源(12248)
科技(12096)
(12029)
共检索到399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龚晓菊  申亚杰  
城市群是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新疆地区天山北坡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了天然的城市群,并且在"一带一路"战略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天山北坡城市群产业的协同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凝聚力和辐射作用,对于新疆和"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天山北坡城市群产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对发展特点和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婷  芦岩  
文章首先回顾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各种观点,然后从产业分工的视角分析了阻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的发展和城市间合作、协同实现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建立城市群区域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城市的开发和扶持、建立城市群内合理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以及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等方面,给出促进城市群经济不平衡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孝忠  孟子贻  
本文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指标分析中三角城市群三个地区产业同构性,并辅以区位商来考察三个地区主导产业专业化程度和相对竞争力。分析结果表明:中三角城市群两两城市群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多年维持在0.98以上,区域内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区位商计算结果显示三个城市群的优势产业不突出,两两间存在多个相同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中三角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颜姜慧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已被认为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共赢的有效途径。淮海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开放的前沿阵地,区位特征明显,战略地位重要,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徐连同城化发展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既是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徐州、连云港两市自身发展的诉求。本文借鉴基于信号博弈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模型,分析城市协同发展的博弈过程,认为建立长效沟通渠道和利益共同体、提高协作收益并确保收益合理分配是促进徐连同城化发展的有效政策,也是破解淮海城市群发展缺乏强集聚力核心问题的政策选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颜姜慧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已被认为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共赢的有效途径。淮海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开放的前沿阵地,区位特征明显,战略地位重要,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徐连同城化发展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既是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徐州、连云港两市自身发展的诉求。本文借鉴基于信号博弈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模型,分析城市协同发展的博弈过程,认为建立长效沟通渠道和利益共同体、提高协作收益并确保收益合理分配是促进徐连同城化发展的有效政策,也是破解淮海城市群发展缺乏强集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端端  
经济发展离不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的迭代升级。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国内城市群的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新兴产业和城市群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机制和路径逐渐清晰。基于城市群和产业群相互影响促进的框架,以及我国现阶段城市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特征的分析,建议优化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完善城市群空间规模和结构、提升产业集群科技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市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祖亮  刘雅轩  王昭国  
基于群落生态学相关理论,界定了城市关联等概念。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和2011年城市在岗职工数的面板数据,采用城市关联度模型,测算了要素流动量、功能效率、流动倾度和城市关联度等指标,从时间维和空间维分析了该城市群内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了影响城市关联度的因素,并提出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各城市行业要素流动量相差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演进其数值变化较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关联度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与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城市要素流动倾度不高有关;区域总体分布格局保持稳定,天山北坡城市群在中心城市带动下的集聚效应不断强化;第二产业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浩  王业强  
通过城市群及三峡区域相关概念和内涵的梳理,对三峡城市群培育建设特殊性的说明,对三峡地区社会经济追赶发展、主体功能生态补偿中跨省协同发展需求的分析,提出三峡城市群的培育要关注三峡区域地貌单元、地理区位、地缘文化、社会经济、生态功能、开发开放、政策支撑的同质性和差异性,三峡城市群的发展提升要借"三峡"的招牌和文化区认同、南北交通贯通和地貌单元一致、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的政策,联合重庆、河南、湖南等周边省市,建设豫湘鄂渝4省市跨省协同、互动发展的大型城市群或生态经济合作区,打造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保护各有分区分工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上跨省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耀彬  
综合运用灰色关联技术和协同学方法,以江西省城市群为例,在对其城市群协同发展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城市群协同演进的非线性微分成因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其系统发展的序参量。灰色关联分析发现,江西省城市群作为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其形成与演化受到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且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线性关系,具有相关性、非均匀性、不可逆性等;因子模型进一步揭示,对江西省城市群协同演化起支配作用的序参量是工业化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和单位面积的公路通车里程数,它们是城市群形成与演化中的关键动力因子。显然,模拟结果比较符合江西省城市群发展的实际,因此,这种非线性的综合处理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宏伟  张海文  
针对中国西北区域的城市群发展问题,从干旱区绿洲空间碎片化结构特征及其对城镇空间的约束性出发,论证天山北坡城市群点-轴结构"多中心组群"式发展的自然客观性特征。通过构建城镇群点-轴结构位序-规模等级维数、空间关联维数和空间聚集维数表征的分形研究模型,解析了以天山北坡城市群13个建制市为样本的点-轴结构分形特征,推证了天山北坡城市群点-轴结构"多中心组群"式发展的绿洲空间结构特征、发展基础与优势,提出了绿洲区域层级性的城镇组群发展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珍丽  唐承丽  周国华  吴佳敏  陈伟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博雅  肖金成  马燕坤  
区域合作是实现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市群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群在形成过程中,城市的集聚和带动效应持续增强,城市之间的合作进展显著,但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区利益难以协调、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为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与城市间加强合作,应坚持市场主导作用,发挥上级政府引导调控作用;构建产业协作平台,推动产业转移对接;探索多元合作方式,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公共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共享;完善合作规划,构建有利于区域合作的政策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浩  李新春  
当今,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国家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特别强调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培育和规划。淮海城市群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典型的省际边缘合作型城市群。本文系统回顾了淮海城市群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协同发展历程,梳理总结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问题导向出发,提出了未来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张婧  王能洲  
随着各类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集群以及在地域上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发展状况及其协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长三角在推进三大群体协同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春  
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原城市群数据,测算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程度,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发展等因素对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发展、科技创新、环境规制、外商投资对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影响显著,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对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建议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金融和环境规制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