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0)
2023(9562)
2022(8584)
2021(8175)
2020(6994)
2019(15847)
2018(15931)
2017(30631)
2016(16821)
2015(18978)
2014(18820)
2013(18605)
2012(16891)
2011(15071)
2010(14779)
2009(13264)
2008(12669)
2007(10801)
2006(9242)
2005(7771)
作者
(48903)
(40484)
(40313)
(38284)
(25768)
(19563)
(18147)
(16136)
(15410)
(14339)
(14090)
(13617)
(12840)
(12768)
(12432)
(12287)
(12280)
(12016)
(11513)
(11491)
(10205)
(9916)
(9735)
(9171)
(9045)
(8986)
(8892)
(8840)
(8127)
(8037)
学科
(62013)
经济(61943)
管理(45607)
(43286)
(36360)
企业(36360)
方法(30649)
数学(26496)
数学方法(26177)
(16987)
(16393)
中国(15176)
(14895)
业经(13856)
地方(13298)
农业(11037)
理论(10970)
(10948)
(10600)
贸易(10595)
环境(10323)
(10252)
技术(10123)
(9794)
财务(9736)
财务管理(9721)
(9694)
企业财务(9218)
教育(8959)
(8831)
机构
大学(232790)
学院(230575)
管理(95055)
(84706)
理学(83185)
经济(82709)
理学院(82260)
管理学(80770)
管理学院(80379)
研究(77174)
中国(54980)
科学(52021)
(50290)
(39128)
业大(38279)
(38257)
(37262)
研究所(36406)
中心(34577)
北京(31980)
(31959)
(31279)
师范(30996)
财经(30673)
农业(29660)
(29275)
(27980)
(26367)
师范大学(25315)
技术(24824)
基金
项目(169255)
科学(131989)
基金(122060)
研究(121389)
(107731)
国家(106878)
科学基金(91070)
社会(73244)
社会科(69250)
社会科学(69229)
基金项目(66427)
(66364)
自然(62054)
自然科(60540)
自然科学(60528)
自然科学基金(59431)
(56292)
教育(54820)
资助(49930)
编号(49867)
成果(39448)
重点(38032)
(36155)
(35553)
(34754)
课题(33831)
科研(33145)
创新(32345)
计划(31603)
大学(31038)
期刊
(88841)
经济(88841)
研究(64711)
学报(40550)
中国(38050)
科学(37347)
(33245)
管理(32547)
大学(30027)
学学(28351)
(25944)
教育(25428)
农业(23522)
技术(19134)
业经(15642)
(14942)
金融(14942)
林业(13967)
图书(13567)
财经(13487)
经济研究(13328)
科技(13007)
理论(12054)
问题(12031)
(11994)
资源(11578)
实践(11401)
(11401)
(11236)
(10690)
共检索到319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  潘存德  李明辉  侯世全  孙丹峰  刘云慧  
通过对天山云杉林中 30个林冠空隙的调查 ,研究了新疆天山云杉林林冠空隙的基本特征和影响林冠空隙内幼苗更新的因子 .结果表明 ,本研究范围内 ,天山云杉林扩展林冠空隙 (EG)的面积在 5 0 .81~ 2 98.0 5m2 之间 ,其中以 4 0~ 1 6 0m2 所占比例较大 ;实际林冠空隙 (CG)的面积大多在 1 1 .37~ 1 83.39m2 之间 ,其中以小于 80m2 所占比例较大 ;CG EG值大多在 0 .4~ 0 .6之间 ,大多数林隙的形状近似于圆形 ,都接近于 1 ;林冠空隙有 1 0种形成方式 ,其中以伐倒和伐倒 +掘根风倒的方式最多 ;林冠空隙开敞度大多分布在 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云  侯世全  李明辉  潘存德  
林冠干扰后,林窗内因小环境的改变使得植被作出相应的反应。1999年对天山云杉林林窗内和林内的植被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的天山云杉林中,经过林冠干扰后,植被受一定的影响。林冠空隙内丰富度指数均大于林内;36.7%的林冠空隙内个体生态优势度小于林内;76.7%的林内的均匀度指数大于林冠空隙内;66.7%的林冠空隙Shannon个体多样性指数大于林内。林冠干扰前后,各环境因子和植物多样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影响林冠空隙内各多样性指数的因子包括海拔、有效N、有机质、全K、全P和总盐,有效N、有机质、全K、全P和总盐对均匀度指数有显著性影响;而影响林内各多样性指数的因子包括坡向、坡位、坡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振良  于贵瑞  牛栋  赵士洞  延晓冬  郭忠玲  
长白山暗针叶林实际林隙面积大多小于 80m2 ,扩展林隙面积主要集中在 5 0m2 ~ 2 0 0m2 之间(75 %左右 ) ;随着海拔高度增加 ,平均林隙面积变小 ,每公顷林隙数量有增加的趋势。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形成的类型主要是掘根风倒、干基折断和掘根风倒形成的 ,分别占 3 4 %和 3 0 .6%。风干扰是长白山暗针叶林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暗针叶林每个林隙内林隙形成木的数量以 2株~ 3株居多 ,共占林隙总数的 61 % ;并且每个林隙内林隙形成木的数量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现减少趋势。林隙形成木主要由云杉、冷杉等树种组成 ,其中云杉所占比例为 62 %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甲荣  肖斌  陈海滨  刘满堂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s for spruce forest in Qinling Mountain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spruce( Picea asperata ) forests at different stag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seed sources and a little nu...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昕妮  李路  常亚鹏  罗庆辉  许仲林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雪岭云杉林土壤和叶片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地区植被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干旱区的天山北坡的雪岭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7年7-8月,在7个采样区采集不同土层(0~30,30~50,50~80 cm)土壤和叶片样品,测定其N、P含量及N:P,同时测定各样地的海拔、年均气温(MAT)和年均降水量(MAP),计算R_N(N_(叶片)/N_(土壤))和R_P(P_(叶片)/P_(土壤)),研究叶片N和P含量对土壤N和P含量的响应,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环境变量(海拔、MAT和MAP)对土壤、叶片N、P含量和N:P以及R_N、R_P的影响。[结果](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N、P含量及N:P均降低。土壤P含量与海拔、MAT以及MAP的关系不明显;土壤N含量随海拔和MAP的增加而增大,随MAT的升高而降低,土壤N:P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随MAT的升高而降低,与MA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2)叶片N含量随海拔的上升而降低,随MAT的升高而增大,与MAP相关性不明显;叶片N:P随MAP的增加而增大,与海拔、MAT相关性不明显;叶片P含量与海拔、MAT以及MAP的关系不明显。(3)在0~80 cm土层,土壤N含量与叶片N含量、土壤P含量与叶片P含量、土壤N:P与叶片N:P均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4)R_N与海拔呈负相关,与MAT呈正相关,与MAP相关性不明显;R_P与海拔、MAT、MAP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雪岭云杉林土壤N:P相对较低,N是主要限制元素;海拔、MAT、MAP对雪岭云杉林叶片和土壤N含量及N:P有影响,对土壤和叶片P含量无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单宏臣  谭笑  孙向阳  王登芝  
作者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人工针叶林林冠空隙和林冠下的土壤及植被状况 .结果表明 :①林隙中乔木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林下一致 ,但灌木和草本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比林下高 .②林隙土壤的枯枝落叶层比林下薄 ,其组分主要是草本和根系盘结物且呈半分解状态 ;林隙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 ,除A层的颜色、根系含量有别外 ,与林下土壤无明显区别 .③油松林林隙土壤中A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林冠下土壤高 10 7% ,34 5 % ,2 5 8%和 35 7% .④油松侧柏混交林中林隙土壤A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林冠下土壤高4 7% ,12 5 % ,9 4 %和 31 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琪瑶  王振锡  曲延斌  葛瑶  吕金城  郝康迪  董巍  
【目地】以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选取疏、中、密3种不同郁闭度的天山云杉林典型样方,分别计算其分形维数,探究不同郁闭度下天山云杉林分形特征的稳定性,以期为新疆山区天然林森林分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首先使用ArcGIS软件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图形深度转换,然后在MATLAB系统下分别采用像素点覆盖法和差分盒子维法计算60个不同郁闭度天山云杉林典型样方的分形维数,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在不同郁闭度(疏,0.20~0.39;中,0.40~0.59;密,0.60以上)下,采用像素点覆盖法,得到疏、中和密3种郁闭度下天山云杉林的平均分形维数分别为1.623 0、1.631 3和1.644 5,说明天山云杉林的分形维数受林分郁闭度的影响不大,具有很强的稳定性。2)在不同郁闭度下,采用差分盒子维法,得到疏、中和密3种郁闭度下天山云杉林的平均分形维数分别为2.361 1、2.357 3和2.377 4,方差分析表明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形维数较为稳定。3)通过对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离散程度的比较,差分盒子维法离散程度较小,所得数据稳定性较高。【结论】基于两种方法计算求得的天山云杉林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在不同郁闭度下天山云杉林的分形特征较为稳定,且差分盒子维法优于像素点覆盖法,这为今后天山云杉林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琪瑶   王振锡   曲延斌   葛瑶   吕金城   郝康迪   董巍   
【目地】以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选取疏、中、密3种不同郁闭度的天山云杉林典型样方,分别计算其分形维数,探究不同郁闭度下天山云杉林分形特征的稳定性,以期为新疆山区天然林森林分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首先使用ArcGIS软件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图形深度转换,然后在MATLAB系统下分别采用像素点覆盖法和差分盒子维法计算60个不同郁闭度天山云杉林典型样方的分形维数,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在不同郁闭度(疏,0.20~0.39;中,0.40~0.59;密,0.60以上)下,采用像素点覆盖法,得到疏、中和密3种郁闭度下天山云杉林的平均分形维数分别为1.623 0、1.631 3和1.644 5,说明天山云杉林的分形维数受林分郁闭度的影响不大,具有很强的稳定性。2)在不同郁闭度下,采用差分盒子维法,得到疏、中和密3种郁闭度下天山云杉林的平均分形维数分别为2.361 1、2.357 3和2.377 4,方差分析表明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形维数较为稳定。3)通过对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离散程度的比较,差分盒子维法离散程度较小,所得数据稳定性较高。【结论】基于两种方法计算求得的天山云杉林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在不同郁闭度下天山云杉林的分形特征较为稳定,且差分盒子维法优于像素点覆盖法,这为今后天山云杉林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晖  杨华  谢榕  
【目的】林隙在森林更新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林隙内冠层结构和光因子及其与幼苗幼树的数量和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究林隙冠层特征对幼苗幼树的影响,提出促进云冷杉林天然更新的措施,为云冷杉林可持续经营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8月对吉林省金沟岭林场长白山云冷杉异龄针阔混交林林分内48个林隙的冠层结构、光因子及幼苗幼树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大小林隙内冠层结构和光因子及其与幼苗幼树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林隙冠层开度(CO)、叶面积指数(LAI)和总辐射(Tot)主要分布区间分别为12%~20%、2~3和11%~21%。(2)CO、LAI及光因子在不同大小林隙内差异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震  刘萍  丁易  刘黎明  
以新疆西部天山云杉林6hm2永久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天山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之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天山云杉群落物种组成简单,仅7个物种,区系成分均为温带成分,是以天山云杉为主的单优植物群落。2)样地内天山云杉大树个体数较多,小树和中树个体数较少,不同发育阶段其个体密度大小顺序为:大树>中树>小树,表现为衰退型种群。3)天山云杉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各发育阶段均以聚集型分布为主;不同尺度下均表现为小树的聚集强度最大,中树次之,大树最小。4)天山云杉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大树和小树表现为显著的负相...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彬  
祁连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仅是黑河发源地,也是黑河流域主要产流区和水量供应区之一,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青海云杉林(Picea crassifolia forest)作为当地重要的水源涵养林类型,其森林结构和生长变化对祁连山甚至整个黑河流域十分重要。然而森林与水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西北半干旱地区林水矛盾严重,水作为主要载体参与并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决定着森林的存在、恢复、经营、稳定和发展;坡面不仅是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垚  盛基峰  于美佳  段少荣  叶彦辉  韩艳英  
【目的】粗木质残体(CWD)是林芝云杉林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组成要素,其储量特征是研究CWD的基础。采用国际上统一的分类标准对林芝云杉林CWD进行分类并调查其储量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结果比较,利于整合和完善全球CWD数据。【方法】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岗乡云杉林自然保护区内内设置1 hm~(2)样方,对样方内环境因子、CWD类型、分解等级和径级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CWD储量的影响。【结果】林芝云杉林内CWD的密度、体积和储量分别为191 株/hm~(2),261.966 m~(3)/hm~(2)、80.72 t/hm~(2)。林内主要以10~20、20~30、30~40 cm径级倒木分布为主,CWD总体径级储量顺序为:大径级(61.25%)>中径级(28.55%)>小径级(10.20%);分解等级以Ⅱ、Ⅲ等级为主。不同分解等级CWD储量变化为:Ⅱ>Ⅲ>Ⅰ>Ⅳ>Ⅴ,倒木储量与CWD总体变化规律一致,枯立木和大枝储量分布为:Ⅱ>Ⅰ>Ⅲ>Ⅳ>Ⅴ,树桩密度较小,主要为Ⅰ级。林内倒木、枯立木、大枝和树桩储量分别为77.26、2.78、0.31和0.37 t/hm~(2)。其中倒木在密度、体积和储量中占比最高,是CWD的主要贡献者,构成林芝云杉林CWD的主体。【结论】林芝云杉林CWD储量与全球针叶林CWD储量的平均值相近,可能与藏东南的水热条件、树种组成、森林植被类型和分布规律等因素相关。本文通过对藏东南林芝云杉林CWD的研究可为藏东南云杉林的可持续发展与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虎  慈龙骏  方建国  陈冬花  刘玉锋  
选取新疆西天山为监测区,建立云杉林生物量遥感模型。基于遥感和地面调查数据提取西天山不同年龄阶段云杉林信息,对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分析1986、1996及2007年3期森林生物量监测数据,对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变化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20年间西天山云杉林总体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42.73t·hm-2,全林区云杉林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呈现出前期(1986—1996年)减少、后期(1996—2007年)增加、总体略有下降的特点。1986年西天山云杉林的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为143.165t.hm-2,1996年下降到141.875t·hm-2,2007年又恢复到143.15t·h...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梦婷  王振锡  王雅佩  李擎  师玉霞  
[目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划分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类型,定量分析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及采伐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恢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方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对天山云杉林群落进行群落划分,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对其群落类型进行排序,定量分析森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和采伐干扰因子的关系。[结果](1)TWINSPAN将47个森林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2)RD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坡度环境因子及森林采伐干扰因子是影响天山云杉群落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3)因子分离显示出环境变量对森林群落格局解释率达33.9%,采伐强度对森林群落格局解释率占5%,两者共同解释率为17.9%,未解释的部分占43.2%。未能解释的部分主要包括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他干扰等因素造成。[结论]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林林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有14个森林群落类型,其分布格局受环境因子和采伐干扰因子的共同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森林采伐干扰的强弱是新疆天山云杉林可持续经营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冉   许芳泽   邓祥鹏   赵善超   向玮  
【目的】明确林隙面积大小对新疆天山云杉幼树更新的影响,探究各林隙等级下幼树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云杉林隙内幼树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3块1 hm~2样地内49个林隙的幼树密度、生长指标和空间位置进行调查,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点格局分析法,研究不同林隙大小对幼树更新的影响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1)不同林隙面积等级对云杉幼树密度和生长指标(胸径、树高、冠幅)影响显著(P <0.05),对幼树地径影响不显著。幼树密度在林隙等级Ⅰ(<20 m~2)中最大;幼树生长指标的最大值多出现在林隙等级Ⅱ(20~40 m~2)中。(2)幼树主要集中在林隙等级Ⅰ(<20 m~2)、林隙等级Ⅱ(20~40 m·2)、林隙等级Ⅲ(40~90 m2)的东北方向冠下和东南方向冠下,随林隙等级的增加幼树逐渐从林隙边缘向林隙中心转移。(3)幼树在林隙尺度上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随着尺度的增加,从随机分布中逐渐过渡到聚集分布,后期又趋于随机分布。【结论】林隙大小对天山云杉更新有显著影响,小于20 m~2的林隙有助于促进幼树的存活,20~40 m~2的林隙有助于幼树的生长,且幼树在林隙东北部冠下、东南部冠下区域分布集中,生长指标最佳,表明这两个方向有助于幼树生长。因此,可沿这两个方向扩大林隙面积至20~40 m~2来促进幼树的更新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