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59)
- 2023(3802)
- 2022(3205)
- 2021(3180)
- 2020(2630)
- 2019(6043)
- 2018(6023)
- 2017(10832)
- 2016(5794)
- 2015(6580)
- 2014(6405)
- 2013(6155)
- 2012(5849)
- 2011(5123)
- 2010(5095)
- 2009(4434)
- 2008(4224)
- 2007(3482)
- 2006(3100)
- 2005(2807)
- 学科
- 济(22153)
- 经济(22131)
- 管理(13566)
- 业(10902)
- 地方(9238)
- 企(8076)
- 企业(8076)
- 农(6747)
- 中国(6376)
- 方法(6272)
- 数学(5414)
- 数学方法(5322)
- 业经(5202)
- 农业(4771)
- 学(4712)
- 地方经济(4013)
- 财(3954)
- 贸(3934)
- 贸易(3929)
- 理论(3694)
- 易(3669)
- 制(3647)
- 融(3334)
- 金融(3332)
- 环境(3220)
- 教育(3124)
- 教学(3043)
- 和(3018)
- 银(2811)
- 银行(2808)
- 机构
- 学院(71691)
- 大学(71586)
- 研究(26177)
- 济(25474)
- 管理(25078)
- 经济(24718)
- 理学(21119)
- 理学院(20759)
- 管理学(20379)
- 管理学院(20220)
- 中国(19911)
- 科学(16622)
- 京(16468)
- 所(12905)
- 中心(12741)
- 财(12268)
- 江(12070)
- 范(12058)
- 师范(11936)
- 研究所(11481)
- 农(11171)
- 业大(10418)
- 院(10121)
- 北京(10119)
- 师范大学(9854)
- 州(9717)
- 财经(9264)
- 技术(8650)
- 农业(8638)
- 经(8364)
- 基金
- 项目(50280)
- 科学(39023)
- 研究(38710)
- 基金(34564)
- 家(30037)
- 国家(29738)
- 科学基金(25390)
- 社会(22931)
- 社会科(21503)
- 社会科学(21497)
- 省(20567)
- 基金项目(19061)
- 教育(17826)
- 划(17296)
- 自然(16518)
- 编号(16481)
- 自然科(16083)
- 自然科学(16079)
- 自然科学基金(15771)
- 成果(13389)
- 资助(13212)
- 课题(12074)
- 重点(11405)
- 发(11328)
- 创(10504)
- 部(10368)
- 年(10170)
- 创新(9785)
- 大学(9660)
- 项目编号(9527)
共检索到115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增光
泰州学派杨复所之思想融汇三教,尤其体现在吸纳佛教之观想法与忏仪,从而为儒家经典之诵读设计出一套系统化的宗教仪式,此即其所作《诵〈孝经〉观》。概言之,自宋代理学开始,儒家即注意到读书方法或读书工夫论之重要性,但是直到明代这一工作方告完成。在儒学史,而不仅仅是心学史上,杨复所或许是第一个将儒家经典宗教仪式化的儒者。从冥契伦理学的视角来看,《诵〈孝经〉观》所体现出的万物一体思想颇能揭示儒家道德思想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
杨复所 孝经 宗教 仪式化 和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善蒙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而天台山和合文化,则是基于天台山的特殊地理环境而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形成的一种和合文化的表现形式。学界关于天台山和合文化的讨论已经很多,但是,对于天台山和合文化究竟具有怎样的内涵,以及它和中华和合文化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等这些基础性问题,长期以来缺乏梳理。本文从天台山的文化特质出发,从文化地理、历史演进和思想脉络角度的考察出发,认为天台山和合文化是台州地域内因"和合"思想而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是以儒、释、道三教圆融为核心,以寒山、拾得"和合二圣"为突出代表,是天台山文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桂罗敏
武则天在开创大周王朝后,为体现强盛的国力,下令编纂了大型类书《三教珠英》。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卷幅不断失佚,直至几乎湮灭,成为中国类书史上一大悬案。本文借助各种点滴资料,集腋成裘,考辨武则天编纂《三教珠英》的目的、组织、成员,以及后来流传、失佚、残文等问题。
关键词:
《三教珠英》 武则天 编纂 考辨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孙仪 王静
有人说,悬空寺在真正意义上讲不属于恒山,两者应该独立开来,但是人们还是习惯于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真不知道是恒山使得悬空寺更深入人心,还是悬空寺使得恒山更著名?远远地看上去,它就像被十数根筷子似的细柱支撑着,高高的挂在西崖峭壁上,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仿佛深含着宗教的玄秘和高不可攀。悬空寺的“悬”吸引了无数官员、骚客纷纷在此提诗、留字。“三教合一”曾令其香火盛极一时。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峰屹
明清以来的学者,做了辛勤的谶纬佚文辑录工作;至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校的《纬书集成》,可谓集其大成。但毋庸讳言,迄今的谶纬佚文辑佚,尚难称精确完善。除了文献考订尚存粗疏之处,更主要的原因,是历代学者对谶纬本身还存在不同认识。即以《孝经纬》辑录为例,安居、中村《纬书集成》在篇目核定、佚文真伪和佚文归属几个重要方面皆有不当或失误之处,这些不当和失误,主要是沿袭了明清辑佚谶纬书的错误。因此,脱开明清辑佚谶纬书来重新辑校谶纬佚文,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谶纬 《纬书集成》 辑佚失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供法
近年来,天台山文化研究在海内外兴起,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天台山文化的特质、探源方法、内核、地位和当代价值几个角度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推进天台山文化的思考,提出推进天台山和合文化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方向:以中华和合文化的发展史为背景,以天台山儒、释、道三教的和合史为主线,以"和合二圣"的演变史为辅线,超越和合文化与和谐社会关系的既有视域,站在治国理政、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新高度,揭示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特质、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
天台山 和合文化 当代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明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思想家老聃的传世之作,虽只五千言,但微言大义,后世的养生家、政治家、学问家、艺术家甚至寻常百姓都从中寻找思想启迪。虽见仁见智,但大而言之,这本书讲了两大问题,一曰“道”一曰“德”。“道”是与宇宙间普遍规律,“德”是人世间特殊规律,是“道”的具体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如金
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都要求有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传统的和合理念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因为和合理念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的结晶,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合管理为什么能够支撑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持续发展?因为和合管理不仅有着现实的适应性,而且还在于理论上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基础。本研究揭示,以人为本与和合理念是和合管理特有的叠生价值观体系。以人为本与和合理念的有机组合,是和合管理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源泉。
关键词:
价值观 和合管理 与时俱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春台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而不同和互利共赢,倡导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主张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合观发轫于中国和平发展备受世界关注之际,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要和平、求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不仅指导着中国外交,也逐渐成为引领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合观作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代表了中国外交的主流方向,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国倡导的这些重要思想和主张继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新形势下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特定内容的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合观。和合观念由来已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丰富的内涵,目前对和合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关键词:
和合观 外交新理念 和 和谐 合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兆婷
新时代国内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其育人目标提出的新要求,驱动其不断开展“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创新。优良的职业品质是学生技能提升和职业生涯长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针对“三教”改革推进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限制、策略偏差和发展滞阻问题,本文将学生优良职业品质的培育作为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着力点,从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完善融合优良职业品质要素的教材资源体系,实现精神品质要素在教法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融入,探索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实践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三教”改革 实践进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华伟 陈光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启动实施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承担产业转型升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认识"教师、教材、教法"的内涵意义,把握"三教"改革的目标、原则及路径,有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俊帅
当前,处在高职教育、教师教育、学前教育三个领域交叉位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迫切。在专业布点数大幅增长、学前教育持续高速发展的新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面临来自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师生主体和专业发展等多方面新的需求变化,破解专业课程供给与新时期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缓解高负荷教学供给与专科培养周期短之间的矛盾成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两大任务。一种可借鉴参考的思路是"课程体系重构+三教改革":以"岗位化"为引领进行课程体系重构,以"结构化"为导向进行教学团队优化,以"信息化"为抓手进行教学实施变革,以"集成化"为思路进行教学资源配套。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卫东 陈敏坚 余少华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各具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合力,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目前,学习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三教合作方面存在着教育对象单一、三教地位不合理、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实效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扩大教育对象、协调三教力量、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实效等改进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立场 马国峰 邢志东
基于中职“三教”改革的内涵与现实困境,文章认为技能大赛全员化视角下中职“三教”改革的价值意蕴是以赛促教,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以赛促学,引领中职教材改革;以赛促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并提出技能大赛全员化视角下中职“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基于技能大赛全员化,引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基于技能大赛全员化,加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鲜明的教材建设;基于技能大赛全员化,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
技能大赛全员化 中职学习 “三教”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徐润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群"三教"改革,具有服务类型教育发展、服务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和服务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专业群建设面临着服务产业能力待提升、集群发展落实有偏差、产教融合实现不到位等现实困境,对此,文章提出从德技双馨教学团队、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和专兼结合"双师"团队开展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从课程体系重构、专业课程改革及精品教材建设开展高水平课程及教材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信息化教学改革和项目化教学改革开展高水平教法改革等实施策略。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群建设 三教改革 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