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0)
2023(7245)
2022(6102)
2021(5427)
2020(4297)
2019(9778)
2018(9671)
2017(18372)
2016(9822)
2015(10979)
2014(11111)
2013(11015)
2012(10715)
2011(9890)
2010(10262)
2009(9443)
2008(9299)
2007(8512)
2006(7911)
2005(7326)
作者
(30236)
(25389)
(25316)
(23658)
(16044)
(12191)
(11348)
(9947)
(9648)
(9182)
(8698)
(8496)
(8212)
(8198)
(7878)
(7615)
(7457)
(7254)
(7225)
(7195)
(6482)
(6343)
(6115)
(5813)
(5748)
(5739)
(5645)
(5600)
(5166)
(4989)
学科
(49828)
经济(49783)
管理(28721)
(27044)
(20375)
企业(20375)
地方(18323)
中国(16776)
方法(14536)
(14387)
环境(13403)
数学(12048)
数学方法(11967)
业经(11928)
地方经济(10595)
(10309)
农业(10145)
(9527)
(8941)
(8753)
金融(8753)
(8739)
贸易(8728)
(8433)
银行(8419)
(8347)
(8286)
资源(8202)
(8004)
(7799)
机构
学院(145860)
大学(143502)
(61088)
经济(59720)
研究(55815)
管理(53724)
理学(44710)
理学院(44123)
管理学(43412)
中国(43265)
管理学院(43170)
科学(34035)
(32483)
(29151)
(27505)
研究所(26173)
(26038)
中心(24649)
(23884)
(21504)
师范(21313)
北京(21309)
业大(21004)
财经(20948)
(20489)
农业(20034)
(19579)
(18865)
(18434)
经济学(17918)
基金
项目(91821)
科学(72319)
研究(68370)
基金(64551)
(56311)
国家(55760)
科学基金(47449)
社会(43752)
社会科(41417)
社会科学(41407)
(37401)
基金项目(34075)
(30888)
教育(30304)
自然(29415)
自然科(28654)
自然科学(28647)
自然科学基金(28126)
编号(27524)
(26301)
资助(25996)
成果(22231)
发展(21404)
(21024)
重点(20956)
课题(20389)
(19632)
(18944)
国家社会(17770)
创新(17686)
期刊
(80287)
经济(80287)
研究(46581)
中国(37077)
(25181)
科学(21593)
管理(21447)
学报(21150)
(20038)
教育(18434)
农业(17587)
大学(16066)
(16006)
金融(16006)
学学(14943)
业经(14521)
技术(13017)
经济研究(12135)
财经(10194)
问题(10022)
(9389)
资源(9125)
(8815)
商业(7796)
国际(7478)
(7439)
世界(7376)
技术经济(7329)
图书(7155)
科技(7127)
共检索到241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咏梅  包维楷  庞学勇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人类生存哲学的革新,是可持续发展思维方式的具体实践。其目的在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达到人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了两大工程顺利推进并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的因素:(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原则;(3)加强恢复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制定科学的工程评估和监测标准;(4)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5)完善工程机构建设;(6)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办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晋涛  曹轶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昌敦虎  叶文虎  
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地区大多为贫困农村地区,低收成的退耕地上养活着大量低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因此退耕还林工程欲想实现国家的退耕还林目标,就必须关注并妥善处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农户生活水平和退耕还林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贫困山区必须将退耕还林工程与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贵州省古胜村实施的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以退耕还林的实施为背景,以优化地区发展条件和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工作,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的“三生共赢”的原则,在短短的2年内使全村初步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该项目运作过程的分析说明:1)在退耕还林背景下的脱贫工作必须要有外部力量的介入;2)外部力量的介入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永昌  马宏达  
牧草被称为“绿色黄金”,通过种草养畜,就地转化,实现过腹增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生态建设力度增大,加强退耕还草工作已成为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一、实施退耕还草的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牧草业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吴铀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志涛  袁红  王广金  
西部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的基本前提是粮食供给,粮食供给的根本问题是粮食的可持续来源,粮食来源的基本途径从现在起的一段时期内,取决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执行年限,现行的“二五八”期限显然太短,不利于该地区已有生态成果的可持续,若不在思想深处变革退耕还林中的粮食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就不可持续,特别是在粮食价格上涨期,矛盾尤为突出。粮食不仅仅是消费品,对于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生态修复而言,粮食既是生态公共品投入,又是宏观效益显著的政府投资。必须以全球的视野,立足于既要让山绿起来,又要让民富起来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从战略高度上树立正确的生态重建粮食观,为中国林草业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生态效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淼  
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从保护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退耕还林工程,它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协调保护和发展两个矛盾的基础上,使退耕还林工程既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重建,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可茂  祁春节  陈丹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益于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及石油征占补偿,志丹县农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这只是一种以要素密集投入为代价的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而有限的政策资源及自然资源不会带来长久的繁荣。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在资源枯竭之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发展志丹农业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龙勤  支玲  邹平  
在建立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指标体系对云南省元阳县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经济贡献率、林业产值率2方面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分析,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率、产业结构变化率、基本建设投资额、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率5个方面进行社会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科技人员比率、义务教育普及率、人均基本农田占用面积3方面进行智力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新增林地面积、水土保持能力2方面进行环境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支玲  杨明  卿向阳  徐慧丽  刘燕  赵玉涛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经济系统对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宫阿都  彭奎  杨清伟  范月娇  
攀西地处长江上游 ,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生态退化严重。论述了攀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问题 ,如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脆弱性及地方财政的弱势地位造成对森林的依赖性砍伐 ,法律法规等各项具体配套措施不到位 ,利益分享补偿机制等制度建设落后于实践 ,群众的落后思维方式和发展观念难以摒除等都使工程实施初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 ,当地群众脱贫又返贫 ,社会矛盾激化等。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即区分当前和长远两个层次 ,在当前主要依靠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吸引民间投资 ,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强化普法执法 ,加强现有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等 ;远期内 ,完善基础设施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晓新  夏军  
本文在分析传统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固有模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赋予了可持续性的内涵,并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体系。其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基础、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准则和工作程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健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同爱  李寅铨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2 0世纪 80~ 90年代产生的环境公平概念自然成为其题中之义 ,并成为其“中心问题” ,即居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地位 ;之后又出现了环境效率概念。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环境公平、环境效率的概念 ,并对环境公平居于可持续发展中心地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明辉  肖青  
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来看 ,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能源环境是我国环境面临的首要问题 ,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此外能源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不尽合理对其亦有较大影响。本文在剖析能源环境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祈为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