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2)
- 2023(11272)
- 2022(8984)
- 2021(8220)
- 2020(6723)
- 2019(15276)
- 2018(15173)
- 2017(28869)
- 2016(15213)
- 2015(17758)
- 2014(17866)
- 2013(17511)
- 2012(15775)
- 2011(14418)
- 2010(14461)
- 2009(13711)
- 2008(13964)
- 2007(12109)
- 2006(11011)
- 2005(10383)
- 学科
- 济(86635)
- 经济(86566)
- 管理(42979)
- 业(39515)
- 企(31429)
- 企业(31429)
- 方法(28114)
- 数学(24471)
- 中国(24386)
- 数学方法(24322)
- 地方(19809)
- 农(19020)
- 业经(17779)
- 财(17577)
- 学(15200)
- 贸(14606)
- 贸易(14593)
- 易(14182)
- 制(13547)
- 地方经济(13093)
- 农业(12633)
- 发(11913)
- 银(11581)
- 银行(11575)
- 环境(11329)
- 融(11227)
- 金融(11226)
- 务(11178)
- 财务(11148)
- 财务管理(11124)
- 机构
- 学院(226625)
- 大学(224886)
- 济(109374)
- 经济(107567)
- 研究(81646)
- 管理(81123)
- 理学(68896)
- 理学院(68142)
- 管理学(67012)
- 管理学院(66602)
- 中国(64424)
- 财(50878)
- 京(47618)
- 科学(44230)
- 所(40887)
- 财经(39654)
- 经济学(36470)
- 研究所(36246)
- 经(35934)
- 中心(35234)
- 江(33503)
- 经济学院(32570)
- 北京(31005)
- 农(29970)
- 范(29298)
- 师范(29071)
- 财经大学(28976)
- 院(28865)
- 州(26340)
- 业大(26163)
- 基金
- 项目(139226)
- 科学(110476)
- 研究(106409)
- 基金(102238)
- 家(87816)
- 国家(87132)
- 科学基金(74659)
- 社会(71594)
- 社会科(67959)
- 社会科学(67941)
- 基金项目(52482)
- 省(51525)
- 教育(48666)
- 自然(43603)
- 划(43121)
- 自然科(42618)
- 自然科学(42608)
- 资助(42149)
- 编号(42046)
- 自然科学基金(41871)
- 成果(35141)
- 部(32233)
- 发(32053)
- 重点(31854)
- 国家社会(31309)
- 课题(29969)
- 中国(28947)
- 创(28517)
- 教育部(28373)
- 性(27885)
- 期刊
- 济(128824)
- 经济(128824)
- 研究(75904)
- 中国(47611)
- 财(42790)
- 管理(32666)
- 科学(28961)
- 学报(28897)
- 农(28547)
- 教育(24219)
- 大学(23146)
- 经济研究(23113)
- 融(21662)
- 金融(21662)
- 学学(21629)
- 财经(21426)
- 技术(20588)
- 农业(19715)
- 经(18650)
- 业经(18197)
- 问题(16832)
- 贸(15014)
- 世界(14374)
- 国际(13549)
- 会计(13462)
- 技术经济(12737)
- 业(11641)
- 统计(11620)
- 经济问题(10351)
- 商业(10345)
共检索到357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晨旭 宋小明
“天下计济天下”价值理念滥觞于《易经》“上古结绳而治”及大禹时代国家创制中的“大会计”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意识。“天下计济天下”价值理念见诸于古代中国数千年国家财计管理的伟大实践,运行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中。中国式会计现代化秉承“天下计济天下”价值理念,超越了西式会计现代化的狭隘,必将成为人类会计文明未来发展的共同选择。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朝峰
站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纵线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纵轴审视,现代化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价值旨归和生成逻辑的双重视域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的现代化之路,既切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体现了中国特色,又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博成 朱忆天
在资本增殖逻辑强力扩张推动下,资本主义建立了独特的文明景观,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在发展主体、发展理念和发展空间方面表现出了日益不可持续的趋势,这在深层阐明了资本主义文明绝非人类社会发展期盼的终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福祉放置在资本增殖逻辑之上,以此不断深化完善驾驭资本体制机制,在扬弃资本逻辑建构新文明形态指向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经济正义方面,真正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幻象”的超越和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振闻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蹂躏使中华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探索过程中,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对待传统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曾遭遇整体性危机的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文化等维度向西方学习,均遭遇失败。中华文明新生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实现自我革命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一切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坚持文明互鉴,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其他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也宣告了西方文明关于"现代化=西化"神话的破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再到"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祝业亮 刘粉
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手段,既可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还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高水平实现。然而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法律缺位,产权不明,发展不平衡等,这些因素阻碍了土地流转的推进效率。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瓶颈难题,着力破解制约土地流转的卡点堵点,方可实现农村土地问题的最终解决,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土地流转 农民收入 制约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康
知识经济的出现既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科学理解知识经济,避免理论上的误解;二是要加快改革,创造出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要从国情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知识经济,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发展战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安伟 林嘉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本文从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出发,研究文化因素在不同现代化模式中的异同,以此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认为,从生产角度看,文化因素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中具有相似作用机制,都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从分配角度看,西方现代化难免走向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共同富裕。本文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刻理解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繁荣新时代文化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崇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对各国现代化的借鉴、探索与超越,是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其价值本质是对人的现代化需要的满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肯定、人之自由全面发展价值意义的中国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构成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价值事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价值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动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价值选择等。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拓现代化理论新图景、助力发展中国家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方向提供了典范性价值指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超 孔令帅
人类社会正迈向数字时代,数据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数字时代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日益强调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教育测评工具,通过数据反映教师的专业价值,衡量教师的专业效能。对教师的教育实践进行数据化监控,并将教师的教育价值进行数据化换算,数字时代的教师评价正引导教师成为数据化的教师。教师的数据化作为数据化教师的生成逻辑,受来自国家、市场和专业三重逻辑的交织形塑。在国家的治理逻辑下,基于表现的教师问责制在增强教师发展效能的同时,产生了一种透明性的悖论。在市场的效率逻辑下,私人资本在提升教师评价效率的同时,导致教师面临一种数字异化的隐忧。在专业的知识生产逻辑下,数字技术在推动教师专业知识迭代更新的同时,令教师面临去专业化的风险。走出数据崇拜的迷雾,是推动现代教师评价解放教师主体性的关键。需要坚持数据为用的基本原则,以解决使用什么样的数据、如何使用数据评价等问题,赋能教师主体性建构;坚持价值为善的伦理旨趣,以公共性思维推动数据化评价,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坚持治理为要的行动取向,以数据正义理念健全数据化评价制度,实现教师主体性解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锐
中国古代传统中常用"天下主义"的世界观来观察历史。到了近代,中国被迫卷入现代化进程,这种世界观随之转变为反抗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并逐渐形成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世界观。到了全球化的当代,中国不仅承袭古代天下主义的内在精神,且积极的实现其现代转型-新天下主义,这是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应有的责任和目标,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合理认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承萍 赵蒙成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引性和规定性,要全面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必然要加快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职业教育必须强化中国特色、类型教育特色,体现实践进程的方向性与过程性。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坚守价值追求,围绕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和竞争力不强两大关键问题,着力于重塑职业教育形象提升社会美誉度,以良法善治消除职业教育系统性歧视,优化学制以打破阻碍学生持续发展的藩篱,以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企业办学主体身份认同,让更多的大国工匠成为职教良师,全面赋能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期刊] 求索
[作者]
包炜杰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任伍
价值体系是现代化的精神之魂,决定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以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基础上的独特价值体系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现代化,构建起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体系是一系列价值元素形成的系统,价值尺度、价值准则是衡量的标准,价值取向是灵魂,价值追求是目标,价值实现是手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在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初心和使命相一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社会、公民的和谐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实现的组织保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实现的根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实现的品质保证,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实现的国际化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侯典举 杨丽艳
实现生态产品经济效应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维持其功能的关键手段。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明晰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方式,提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举措,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具体包括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政策法规,建立生态产品健康发展的财税和金融系统,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区,将生态产品价值整合嵌入全国经济核算体系等。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