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
2023(103)
2022(73)
2021(64)
2020(74)
2019(140)
2018(155)
2017(221)
2016(161)
2015(192)
2014(194)
2013(168)
2012(174)
2011(177)
2010(189)
2009(161)
2008(173)
2007(151)
2006(126)
2005(78)
作者
(1084)
(754)
(740)
(716)
(505)
(438)
(355)
(333)
(315)
(307)
(300)
(296)
(288)
(288)
(268)
(264)
(253)
(253)
(251)
(247)
(242)
(227)
(224)
(222)
(208)
(198)
(196)
(192)
(188)
(188)
学科
(501)
(290)
(235)
(213)
防治(206)
(205)
及其(202)
(179)
经济(179)
(166)
(163)
水产(148)
虫害(139)
管理(134)
动物(133)
方法(133)
数学(124)
(123)
数学方法(117)
(104)
(103)
动物学(102)
(94)
企业(94)
害虫(80)
病虫(80)
病虫害(80)
(80)
(80)
(79)
机构
学院(2655)
大学(2598)
(2020)
农业(1652)
科学(1558)
研究(1341)
业大(1295)
农业大学(1170)
动物(1018)
(988)
研究所(956)
中国(890)
(857)
(841)
实验(832)
(808)
实验室(803)
重点(770)
(690)
技术(667)
科学院(651)
科技(641)
中心(563)
(549)
(503)
(500)
(470)
畜牧(455)
科技学院(444)
(440)
基金
项目(2167)
(1724)
国家(1711)
基金(1400)
科学(1372)
科学基金(1116)
自然(1087)
科技(1078)
(1068)
自然科(1060)
自然科学(1060)
自然科学基金(1042)
(977)
计划(921)
(806)
专项(756)
研究(740)
基金项目(704)
(701)
技术(685)
农业(676)
资助(610)
重点(556)
(553)
创新(539)
科研(521)
(468)
产业(457)
(439)
(414)
期刊
(1976)
学报(1690)
农业(1398)
科学(1242)
大学(1165)
学学(1159)
中国(834)
(800)
业大(732)
农业大学(671)
中国农业(645)
(451)
自然(424)
自然科(411)
自然科学(411)
农业科学(381)
农林(348)
(348)
林业(314)
(302)
经济(302)
科技(285)
研究(279)
科技大(268)
科技大学(268)
西北(249)
(248)
水产(203)
农学(195)
华北(195)
共检索到3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卢国正  
关键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楠  
最近,从香港维多利亚海港刮来一股强劲的"大黄鸭"风潮。"大黄鸭"体重600公斤,身高16.5米,有六层楼高,由超过200块橡胶物料组成。这只诞生于荷兰的"大黄鸭",2007年踏上环游世界之旅。在驻足了全球12个城市之后,首次来到中国,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变成了大浴缸。一时间,香港再次成为全球游客的焦点,不少内地游客也专程为"观鸭"前来,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大黄鸭"更成为大家持续关注的话题。组织这次"大黄鸭"访港的是香港的商家海港城,原本只是希望这个漂浮在商场门前海面上的"大家伙"能够为商场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流。不料"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长干  梁英  卢向阳  魏国清  邱业先  
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方法在不同CuSO4浓度条件下培养紫鸭跖草,研究紫鸭跖草在Cu胁迫下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紫鸭跖草抗氧化体系的SOD,APX,GPX和CAT酶活性根部始终高于叶部.在高于250μmol/LCu处理时,APX,GPX和SOD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在低于250μmol/LCu处理时,只有CAT活性一直随Cu浓度的增大而下降.根部和叶部GR活性在100~250μmol/LCu处理时显著高于其他浓度Cu供应水平.GSH含量在250μmol/LCu处理时较高;根部脯氨酸含量与Cu供应水平呈线性正相关,而叶部脯氨酸含量与Cu供应水平呈线性负相关.质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研究表明,紫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霖  李文成  宋炜  谢正丽  张惠  
为了探讨铜驯化改善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低温耐受性的作用机制,将大黄鱼幼鱼放入含Cu20μg/L的水体中驯化7 d,然后暴露在10℃的水体中6 h和24 h,检测其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增加了大黄鱼的活性氧(ROS)含量,加重了肝细胞畸形,表明低温胁迫对机体产生了氧化损伤。与低温胁迫相比,铜驯化+低温胁迫提高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ATP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活性,增加了谷胱甘肽和ATP含量,降低了ROS、乳酸含量和肝细胞空泡率,表明铜驯化通过改善大黄鱼的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效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来缓解低温胁迫对机体的损伤。结论认为,铜驯化通过产生适应性反应来提高大黄鱼的低温胁迫耐受性,表现了毒物兴奋效应作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磊  平仙隐  王鲁民  黄艇  王磊  刘永利  蒋玫  宋炜  
为了评价铜合金围栏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海域的水质状况,通过大黄鱼养殖期与非养殖期的4次调查,分析评价了调查海域海水中的p H、溶解氧、铜、锌、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指标的区域分布、季节变化及污染水平,并利用内梅罗指数对调查海域水体进行了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黄鱼非养殖时间段的海水综合质量整体上属于清洁或者较清洁状态,大黄鱼养殖时间段的海水综合质量下降,分布趋势是以养殖网箱为高值中心,向外缘逐渐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在宾  贾志海  李淑青  杨维仁  姜淑贞  
以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一代公牛为研究对象,应用永久性瘤胃瘘管和颈静脉插管技术,研究了日粮钼、铜水平对肉牛营养物质代谢、铜的生物学利用率和需要量的影响。试验根据2个日粮钼水平(0.225和5.225 mg/kg)分2阶段进行,每个日粮钼水平设3个铜水平(11.71、26.71和51.71 mg/kg),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日粮钼水平能显著降低肉牛血铜水平、血清铜蓝蛋白和SOD活性(P<0.01);提高日粮铜水平可提高肉牛血铜质量比、血清铜蓝蛋白和SOD活性、ADF瘤胃消失率(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兴涛  郭明  吴志武  李铭慧  高兴军  钱慈  
应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中药分子土大黄苷(rhaponticin,RT)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 albumin,BSA)的结合反应机制,并考察了金属离子的介导作用。依据不同理论模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荧光猝灭机制。根据Fō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RT对BSA分子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理论模型计算的结合参数基本相符并显示出RT与BSA结合反应形成了稳定的静态复合物,RT对BSA分子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了影响,导致BSA相应结构微区疏水环境改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博  尹文利  史言  马继东  
32 头地方性氟病黄牛随机分为4 组, 每组8头。1 组为对照组, 饲喂基础日粮, 2~4 组为试验组, 每天饲料中分别添加0.25 m g/kg 硒; 15 m g/kg 铜和0.25 m g/kg 硒+ 15 m g/kg 铜+ 1 m g/kg 镁, 连续饲喂83 d, 观察硒铜镁对地方性高氟黄牛体氟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方性氟病黄牛血硒、血铜含量远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 血氟明显超标。加硒组 (2组) 和加硒铜镁组 (4组) 黄牛血清氟含量第83 天与第0 天以及同期对照组牛相比, 下降极显著 (P< 0.01), 血硒随饲料硒的添加量而上升, 并维持在正常水平, 血铜值反而下降。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龙龙  平仙隐  李磊  沈盎绿  
铜围网养殖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水产养殖模式,为了探究铜围网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对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铜围网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以及营养盐进行了周年调查。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门39属80种,硅藻68种,甲藻12种,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量(51种)低于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70种),浮游植物优势种18种,其中上大陈岛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14种,下大陈岛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15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8.40×10~5个·m~(-3),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年均丰度(1.25×10~6个·m~(-3))高于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4.30×10~5个·m~(-3)),但两者相差不显著(P>0.05);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四季平均单纯度指数(C)、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0.41、2.05、0.56、0.75,上、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四季平均单纯度指数(C)、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0.40、2.03、0.55、0.78和0.41、2.08、0.57、0.73,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各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指数显示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秋季和冬季水质状况最好,春季次之,夏季最差。通过对上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比较,说明铜围网养殖对所在海域环境污染有加重趋势,但与传统网箱养殖相比,铜围网养殖是一种可持续、且更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谢正丽   宋炜   吉群   曾霖  
为探讨铜驯化对高温胁迫下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氧化损伤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将体质量为(48.92±3.62) g的大黄鱼暴露在铜离子浓度为0和10μg·L~(-1)的水体中14 d,再暴露在温度为32℃的水体中24 h。结果显示,高温胁迫显著增加了大黄鱼肝脏中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P<0.05)。铜驯化对常温下ROS和LPO含量不产生影响,而显著降低了高温胁迫下大黄鱼ROS和LPO含量(P<0.05),表明铜驯化缓解了高温胁迫对大黄鱼的氧化损伤。从高温胁迫组vs对照组、铜驯化组vs对照组和(铜驯化+高温胁迫)组vs高温胁迫组中分别筛选到828个、2 311个和1 084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与TCA循环、氧化磷酸化、谷胱甘肽代谢、内质网蛋白加工、吞噬体和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功能上。聚类分析表明,高温胁迫下调了TCA循环、氧化磷酸化、谷胱甘肽代谢、吞噬体和MAPK信号等通路中的大部分基因表达,上调了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中的大部分基因表达,而铜驯化则对高温胁迫下大黄鱼的这些基因表达调控产生了拮抗效应,表明铜驯化通过改善有氧代谢、抗氧化、自噬和凋亡来提高大黄鱼的高温胁迫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铜污染物对大黄鱼高温胁迫耐受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博  梁俭  张一贤  张秀陶  许斌  
选择宁夏地区 85 8头奶牛进行日粮添加硒、碘、铜试验 ,其中对照组 2 6 7头 ,其余分别添加硒、碘 ,硒、铜 ,或硒、碘、铜。于添加前后 4次采样 ,测定血液和肝脏的硒、碘、铜含量。结果表明 :添加硒和碘的奶牛血硒、肝硒和血清蛋白结合碘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毅青  吴根义  许振成  邵继海  
提取牛粪堆肥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并将DOM转移至含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05细胞的培养液中,DOM含量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进行衡量,分别控制培养液中DOC的终质量浓度为0、15、30、60、90、120 mg/L(分别记为CK、T1、T2、T3、T4、T5)。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色素含量和藻毒素含量,研究DOM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生化及产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aeruginosa F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燕  敖日格乐  王纯洁  姜晶  赵称赫  曹晓波  
为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大黄联合药效对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nisin、大黄、抗生素及联合用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微板法测定各药物MiC剂量下致病性大肠秆菌的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AKP)以及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nisin单独使用对EsChEriChiA Coli o_(78)无抑菌效果;大黄单独使用时MiC为62.5Mg/Ml,抗生素的MiC为0.016Mg/Ml,nisin和大黄联合使用MiC分别为0.333和10.417Mg/Ml。2)大黄和nisin联合药效,能够有效抑制E.Coli o_(78)的生长,缩短对数期,效果优于大黄组(P<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唐露  张新全  黄琳凯  张旭  赵欣欣  聂刚  许蕾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和其他农作物相比,鸭茅分子遗传育种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鸭茅分子遗传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就。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鸭茅在分子标记开发、种质资源的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基因的遗传转化等方面的主要研究,并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亚欧  袁忠  毛德才  毛亮  郑玉才  
【目的】为解决医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来源的限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牦牛Cu,Zn-SOD原核表达系统,为重组牦牛Cu,Zn-SOD作为注射用药奠定基础。【方法】RT-PCR扩增牦牛Cu,Zn-SOD编码基因,构建Cu,Zn-SOD/pET22b(+)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到E.coli BL21(DE3)宿主菌,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活性染色及邻苯三酚法进行检测,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融合蛋白浓度。【结果】本试验成功获得了牦牛Cu,Zn-SOD cDNA,长456bp,编码152个氨基酸。与普通牛SOD编码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