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9)
2023(5777)
2022(5230)
2021(4766)
2020(4448)
2019(10481)
2018(10425)
2017(20362)
2016(11746)
2015(13557)
2014(13961)
2013(14072)
2012(13642)
2011(12421)
2010(12820)
2009(11996)
2008(12520)
2007(11584)
2006(9908)
2005(8904)
作者
(38245)
(32439)
(32256)
(30848)
(20712)
(15660)
(14785)
(12623)
(12187)
(11668)
(11134)
(10982)
(10438)
(10402)
(10329)
(10312)
(10126)
(9585)
(9485)
(9454)
(8320)
(8169)
(8072)
(7362)
(7350)
(7347)
(7323)
(7284)
(6753)
(6727)
学科
(50488)
经济(50429)
管理(29706)
(29661)
方法(26242)
数学(23200)
数学方法(22948)
(22781)
企业(22781)
(14234)
(13526)
(12451)
中国(11472)
(10469)
贸易(10469)
(10146)
地方(9648)
农业(9408)
业经(9138)
(8689)
(8168)
(7567)
金融(7563)
理论(7549)
(7473)
银行(7428)
(7418)
财务(7403)
财务管理(7379)
(7040)
机构
大学(185849)
学院(182299)
(72004)
经济(70446)
研究(65702)
管理(65004)
理学(56095)
理学院(55346)
管理学(54110)
管理学院(53767)
中国(47136)
科学(44301)
(40243)
(40112)
(36445)
研究所(33598)
(32745)
农业(32404)
业大(32090)
中心(29641)
(28452)
财经(26459)
(25218)
北京(25194)
师范(24877)
(23827)
经济学(22785)
(22533)
(22254)
农业大学(21068)
基金
项目(120049)
科学(91473)
基金(85258)
研究(82644)
(76591)
国家(75994)
科学基金(61984)
社会(49895)
(47194)
社会科(47093)
社会科学(47073)
基金项目(45321)
自然(41576)
(40930)
自然科(40580)
自然科学(40559)
自然科学基金(39836)
教育(38644)
资助(36316)
编号(33408)
成果(28636)
重点(28037)
(26982)
(26177)
计划(24397)
(24180)
科研(23861)
课题(23640)
创新(22788)
大学(22125)
期刊
(76941)
经济(76941)
研究(49989)
学报(36856)
(36047)
中国(31944)
科学(30829)
大学(26309)
(25514)
学学(24928)
农业(24299)
管理(20477)
教育(17833)
(14476)
金融(14476)
技术(14330)
(13260)
财经(12984)
经济研究(12078)
业经(11990)
问题(11102)
(11098)
(11092)
业大(9724)
技术经济(9305)
统计(9270)
(9047)
理论(8766)
图书(8615)
科技(8345)
共检索到262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敏  魏微  陆晓丹  张玲云  杜艳瑜  李淑卿  梁鹏  程文健  陈丽娇  
以大黄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溶剂(正己烷、环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95%乙醇、氯仿—甲醇)提取鱼卵油,对所得鱼卵油的脂质得率和品质(磷脂含量、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5%乙醇组的脂质得率(27.97%±0.40%)、磷脂含量(12.40%±0.35%)、游离脂肪酸含量(12.76%±0.33%)和硫代巴比妥酸值(2.76 mg·kg~(-1)±0.14 mg·kg~(-1))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组,过氧化值(1.33 mmol·kg~(-1)±0.38 mmol·kg~(-1))最低.氯仿—甲醇组的脂质得率(19.00%±0.57%)相对较低,但其磷脂含量(8.18%±0.62%)仅次于95%乙醇组,且过氧化值(2.22 mmol·kg~(-1)±0.32 mmol·kg~(-1))、游离脂肪酸含量(4.64%±0.05%)和硫代巴比妥酸值(0.97 mg·kg~(-1)±0.07 mg·kg~(-1))均较低.此外,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之和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占比分别为89.73%(氯仿—甲醇组)、88.49%(95%乙醇组)、87.59%(异丙醇组)、87.21%(正己烷组)、86.25%(环己烷组)、82.02%(乙酸乙酯组).综上,95%乙醇对大黄鱼鱼卵油的提取效果最好,但其氧化程度较为严重;氯仿—甲醇组鱼卵油的脂质得率低,但其氧化程度相对较低,品质较好.说明氯仿—甲醇是提取大黄鱼鱼卵油的最佳溶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娟  陈丽娇  
采用乙醇加热纯化提取的方法,从大黄鱼鱼卵中提取磷脂,研究乙醇含量、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含量为92%、料液比1∶8、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20 min、浸提3次,在该条件下产品的提取率可达47.73%.采用薄层层析法结合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大黄鱼鱼卵磷脂含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5种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为69.38%、4.14%、8.52%、7.24%、10.7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娟  陈丽娇  曾稍俏  
为了充分提取和利用大黄鱼鱼卵中的磷脂,研究酶水解法提取大黄鱼鱼卵磷脂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试验,确定酶水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酶水解法与溶剂法、超声波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选用内切型木瓜蛋白酶、料液比1∶2、pH 6.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5 h和加酶量125 U/g为较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平均提取率可达70.92%,表明响应面法用于对大黄鱼鱼卵磷脂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工艺放大试验结果表明,酶水解法的提取率比溶剂法和超声波法分别提高了22.02%和9.6%,说明酶水解法是提高大黄鱼鱼卵磷脂提取率的较好方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新伟  梁鹏  孙鹤  赵卉双  金红  程文健  陈丽娇  
以氯仿/甲醇法提取的大黄鱼鱼卵粗磷脂为原料,研究柱层析固定相种类、粒度,洗脱剂流速、配比及样品上载量等因素对分离纯化的鱼卵磷脂酰胆碱(Roe-PC)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固定相为200300目硅胶,流动相为氯仿/甲醇(3∶2),流速为2 m L·min(-1),上载量为0.035 g·g(-1)(样品/硅胶)的条件下,分离纯化的大黄鱼Roe-PC的纯度可达96.34%,回收率为85.18%.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汪倩凤  沈伟良  刘成  王迪  侯聪聪  竺俊全  吴雄飞  
为探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精子的紫外辐射灭活适宜剂量及其激活大黄鱼卵子发育为胚胎的效果,以Ringer氏液为稀释液,按1:30稀释大黄鱼和黄姑鱼精子,采用自制紫外灭活装置[紫外辐射强度2200μW/(cm2·s),紫外波长254 nm]对这2种鱼的精子进行紫外照射处理及活力测定,然后与正常大黄鱼卵子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后一部分卵未作冷休克处理,另一部分卵进行了冷休克处理(受精2 min 30 s,3℃海水,冷休克10 min),并进行了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峰  高松柏  刘阳阳  储天琪  詹炜  楼宝  
为了阐明小黄鱼、大黄鱼及其杂交子代(小黄鱼♀×大黄鱼♂)的生长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了3、4、6、8、11、15月龄的3种鱼的体质量,并对8月龄的3种鱼表型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部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和体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月龄之前,小黄鱼体质量高于大黄鱼和杂交子代,之后杂交子代体质量大于小黄鱼和大黄鱼,但是从11月龄开始,大黄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体质量高于杂交子代,因此,最终杂交子代体质量介于双亲之间,表现为中亲优势。对8月龄鱼形态性状的分析可知,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子代之间的表型性状差异显著(P<0.05),其中,杂交子代的体质量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双亲群体,表现出生长优势。对3种鱼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得知,杂交子代的形态性状总体上偏向于小黄鱼,表现出母本效应。聚类过程中,杂交子代首先与小黄鱼聚在一起,同样表现为母本偏向性。通过判别分析构建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公式,据此获得3种鱼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0.6%,其中大黄鱼判别准确率高达94.6%,而小黄鱼和杂交子代的判别准确率较为相近,分别为73.5%和74.6%,两者均低于大黄鱼,再次说明了杂交子代在形态性状方面具有母本倾向性。为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鱼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素贞  韩兆方  陈小明  李庆昌  肖世俊  李佳凯  刘贤德  
为了探究大黄鱼高温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的125 pair-ended测序模式分别对大黄鱼高温处理组和常温对照组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对照组(3个生物学重复)和高温处理组(3个生物学重复)分别获得15.28和13.92 Gb测序数据,GC含量平均值约为51%。过滤后的高质量测序reads使用Bowtie2软件比对到大黄鱼参考转录组序列上估计基因表达量,进而进行基因表达差异统计学检验。以常温对照组为参比,高温处理组中阈值设为|log2(FC)|>2和FDR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窦鑫  吴燕燕  王悦齐  胡晓  杨少玲  荣辉  陈胜军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黄鱼肝粗制油的品质和去除不良风味,开发优质大黄鱼肝油产品,本研究对大黄鱼肝粗提油采用4个过程精制(脱胶、脱酸、脱色、旋蒸脱臭)以及不同脱臭方法(旋蒸、固相吸附、脱臭液、绿茶多酚)处理,并对其处理后的理化性质、脂肪酸、感官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精制鱼肝油的酸价与粗鱼肝油相比降低了63.50%,碘值提高了1.19倍,过氧化值降低了39.02%,其理化性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优化效果明显,大黄鱼肝油的饱和脂肪酸增加了1.2倍、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1.71倍以及EPA、DHA含量增加了1.84倍。粗鱼肝油中油脂味、鱼腥味和酸味重,精制可以改善其风味。脱胶、脱酸对风味影响较小,脱色对风味有一定改善,但主要影响鱼肝油风味是脱臭工艺,6种脱臭方法均可以显著降低其油脂味、鱼腥味和酸味,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略有差异,但总体品质较为优质,均可保证其营养成分和功能特性。以GTP脱臭效果较佳,其对酸价无影响,碘值增加了1.12倍,过氧化值降低了37.8%,提高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EPA和DHA含量比粗油增加了1倍,使醛类物质如2,4-庚二烯醛、2,4-癸二烯醛减少了31.25%与56.88%,脱去3,5-辛二烯酮多达81.84%,1-辛烯-3-醇降低了52.76%,增加了具有青草味的己醛、壬醛,有效去除了油脂味和鱼腥味,产生愉悦的清香味,极大的改善了大黄鱼肝油的风味。该研究为大黄鱼肝开发,生产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且风味品质均佳的鱼肝油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全友  许钟  杨宪时  
对养殖大黄鱼5℃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特征及新鲜鱼、货架期终点时细菌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用Gompertz方程定量描述了冷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细菌生长情况。新鲜大黄鱼菌落总数(TVC)为(5.52±0.41)log10cfu/g,挥发性盐基氮(TVBN)为(10.65±0.41)mg/100g,细菌相比较复杂,革兰氏阴性菌占84.3%,主要包括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p.)7.1%,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p.)15.7%,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10.0%,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云  郑岳夫  管丹东  史雨红  陈炯  林恒潺  陈萍  
实验对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以及它们的正交和反交家系大黄鱼背肌肉进行了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分分析,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不同家系大黄鱼的品质。结果表明,四个家系之间大黄鱼蛋白质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脂肪含量反交家系与正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和官井洋家系有显著差异,官井洋家系含量最高(13.51%),反交家系家系含量最低(10.59%);水份含量的变化与脂肪含量的变化成反比,反交家系水份含量与正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和官井洋家系同样都有显著差异。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正交家系和反交家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7.83%±1.19%、54.45%±1.01%、54.8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彩玲  周静  火玉明  柯汉杰  陈丽娇  程文健  梁鹏  
为探究鱼露快速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的变化,以大黄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解和加曲的方式快速发酵鱼露,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黄鱼鱼卵鱼露快速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开展基因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未灭菌组(K组)和灭菌组(M组)鱼露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葡萄球菌属是鱼露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高的菌属有链球菌属、糖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PICRUSt (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基因功能预测显示,鱼露细菌基因功能涉及遗传信息处理、代谢等6类一级生物代谢通路,以及辅助因子与维生素的代谢、能量代谢等35个二级功能层。M组鱼露在发酵第5、10天时的细菌组成与组内其他发酵时间的样本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M组发酵前期含有相对丰度较高的芽孢杆菌属及更为丰富的二级功能预测基因。在M组鱼露发酵后期,复合曲的加入使细菌菌落发生了改变。本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功能菌、改善鱼露品质提供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红   曾霖   吉群   谢正丽   黄伟卿   宋炜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将体质量为(59.68±1.32) g的大黄鱼分别在盐度25(对照组)、盐度36(高盐组)、盐度10(低盐组)的水体中暴露24 h,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肝脏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从高盐vs.对照组(H vs. C)、低盐vs.对照组(L vs. C)和高盐vs.低盐(H vs. L)中分别筛选出71个、180个和438个差异基因(DEGs)。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H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三羧酸循环、MAPK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L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FoxO信号通路、戊糖磷酸途径、mTOR信号通路、RNA降解、P53信号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表明大黄鱼对高盐和低盐胁迫的响应均涉及到糖类代谢、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H vs. L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内质网蛋白加工、FoxO信号通路、甘油脂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吞噬体和P53信号通路等,表明大黄鱼在高盐和低盐适应过程中,内质网应激、脂类代谢、糖类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鱼类对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曾霖  宋炜  谢正丽  熊逸飞  张惠  黄伟卿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将体质量为(59.68±1.32) g的大黄鱼从盐度25转入盐度36或10的水体中暴露24 h,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肝脏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从高盐vs.对照组(H vs. C)、低盐vs.对照组(L vs. C)和高盐vs.低盐(H vs. L)中分别筛选出71个、180个和438个差异基因(DEGs)。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H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三羧酸循环、MAPK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L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FoxO信号通路、戊糖磷酸途径、mTOR信号通路、RNA 降解、P53信号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表明大黄鱼对高盐和低盐胁迫的响应均涉及到糖类代谢、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H vs. L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内质网蛋白加工、FoxO信号通路、甘油脂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吞噬体和P53信号通路等,表明大黄鱼在高盐和低盐适应过程中,内质网应激、脂类代谢、糖类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存在差异。本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鱼类对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波  姜丹  张东玲  王志勇  方铭  
为了探究大黄鱼生长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实验从同一个网箱内养殖的大黄鱼中选取生长速度较快的体质量均值为(527.1 ± 83.6) g的个体182尾、生长速度较慢的体质量均值为(238.4 ± 52.3) g的个体230尾,共412尾进行研究。对其肌肉组织进行总RNA提取和转录组测序,并对2组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以Padj < 0.05、abs(log_(2)FoldChange) > 1为标准,共筛选到22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25个上调基因、102个下调基因。差异表达基因在NCBI-nr和Uniprot(Swiss-Prot)数据库的注释率分别为99.12%、81.94%。通过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结果,初步筛选出了可能与肌肉生长相关的候选功能基因,如gdf9、ckm、tnni2和des等。GO和KEGG分析预测出了一些与肌肉生长相关的信息,如GO term有肌动蛋白丝组织、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织、肌动蛋白丝基过程、微管组织中心和发育生长等,KEGG通路有细胞和生长因子、脂肪酸生物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等。WGCNA分析发现,purple模块与体质量性状相关性较强,其核心基因myoz1、tpm1和tnni2可能与肌肉生长相关。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后续相关基因功能的深度挖掘验证以及大黄鱼生长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简林江  杨育凯  刘贤德  陈庆凯  王志勇  
为了探讨大黄鱼(♀)与鮸状黄姑鱼(♂)远缘杂交的可行性,构建了2个杂交家系(LN1和LN2),检测了杂交F1的倍性,并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杂交亲本及F1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与鮸状黄姑鱼(♂)可以成功杂交产生形态正常后代,45日龄成活率达到30%,但杂交受精率(29.0%、32.6%)与孵化率(75.0%、76.7%)要显著低于大黄鱼自繁(P<0.05)。杂交幼鱼体型修长,头为尖钝型,体侧布满黑褐色斑点;DNA相对含量测定和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显示,90%以上杂交后代是杂交二倍体,另外有少量的杂交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杂交幼鱼形态兼具有双亲的特征,与大黄鱼明显不同;至45日龄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