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9)
- 2023(6463)
- 2022(5499)
- 2021(5043)
- 2020(4549)
- 2019(9106)
- 2018(9123)
- 2017(17505)
- 2016(9655)
- 2015(10602)
- 2014(10472)
- 2013(10267)
- 2012(9460)
- 2011(8598)
- 2010(8781)
- 2009(8363)
- 2008(8342)
- 2007(7480)
- 2006(6634)
- 2005(6294)
- 学科
- 济(36198)
- 经济(36128)
- 管理(32560)
- 业(28597)
- 企(25169)
- 企业(25169)
- 财(14322)
- 制(14116)
- 方法(13853)
- 数学(11886)
- 数学方法(11763)
- 体(10176)
- 中国(9937)
- 学(9651)
- 农(9433)
- 业经(9029)
- 体制(8971)
- 务(8847)
- 财务(8830)
- 财务管理(8808)
- 企业财务(8443)
- 银(7563)
- 银行(7544)
- 行(7199)
- 税(7157)
- 融(7042)
- 金融(7040)
- 税收(6723)
- 收(6671)
- 地方(6393)
- 机构
- 大学(141256)
- 学院(139439)
- 济(57420)
- 经济(56179)
- 研究(50458)
- 管理(50377)
- 理学(43203)
- 理学院(42643)
- 管理学(41894)
- 管理学院(41634)
- 中国(38509)
- 财(31101)
- 科学(31085)
- 京(29712)
- 所(25870)
- 农(24321)
- 财经(23806)
- 研究所(23425)
- 中心(22659)
- 江(22387)
- 经(21522)
- 业大(20763)
- 农业(19043)
- 院(18847)
- 经济学(18496)
- 北京(18372)
- 财经大学(17662)
- 范(17481)
- 师范(17214)
- 州(16628)
- 基金
- 项目(94458)
- 科学(75519)
- 基金(70696)
- 研究(66798)
- 家(62706)
- 国家(62254)
- 科学基金(53217)
- 社会(43664)
- 社会科(41443)
- 社会科学(41433)
- 基金项目(37239)
- 省(36207)
- 自然(34881)
- 自然科(34041)
- 自然科学(34034)
- 自然科学基金(33468)
- 划(31172)
- 教育(30585)
- 资助(28260)
- 编号(25365)
- 制(22664)
- 重点(22609)
- 部(21594)
- 成果(21390)
- 发(20115)
- 创(19699)
- 创新(18694)
- 国家社会(18655)
- 科研(18520)
- 教育部(18415)
共检索到212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萌 罗云江 姚翠鸾
为研究大黄鱼肿瘤抑制因子cylindromatosis(CYLD)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本实验克隆了大黄鱼CYLD的全长cDNA(命名为LcCYLD)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qPCR(技术简写)的方法对大黄鱼各组织及免疫刺激后的大黄鱼肾细胞系中的LcCYLD表达变化进行检测;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TurboGFP-CYLD及pcDNA3.1-CYLD,分别用于亚细胞定位实验及过表达实验;在HEK293T细胞系中过表达LcCYLD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了NF-κB、TNF-α及IL-1β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LcCYLD的ORF包含2 754 bp,编码917个氨基酸,推测具有保守的3个N端的CAP-GLY结构域,1个磷酸化区域和1个C端的UCH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各物种CYLD间高度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LcCYLD与来源于其他硬骨鱼的CYLD聚为一支,其中与条纹鲈的CYLD关系最近;转录水平表达分析发现LcCYLD在大黄鱼各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脑中表达量最高;LPS及poly I:C刺激能够显著诱导LcCYLD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实验表明LcCYLD在细胞质及细胞核中均有表达;过表达LcCYLD能够显著抑制NF-κB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的转录激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鱼CYLD能够抑制NF-κB的转录激活,为深入了解LcCYLD在大黄鱼先天免疫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萌 罗云江 姚翠鸾
为研究大黄鱼肿瘤抑制因子cylindromatosis (CYLD)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本实验克隆了大黄鱼CYLD的全长c DNA (命名为LcCYLD)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的方法对大黄鱼各组织及免疫刺激后的大黄鱼肾细胞系中的LcCYLD表达变化进行检测;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TurboGFP-CYLD及pcDNA3.1-CYLD,分别用于亚细胞定位实验及过表达实验;在HEK293T细胞系中过表达LcCYLD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了NF-κB、TNF-α及IL-1β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LcCYLD的ORF包含2 754 bp,编码917个氨基酸,推测具有保守的3个N端的CAP-GLY结构域,1个磷酸化区域和1个C端的UCH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各物种CYLD间高度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LcCYLD与来源于其他硬骨鱼的CYLD聚为一支,其中与条纹狼鲈的CYLD关系最近;转录水平表达分析发现,LcCYLD在大黄鱼各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脑中表达量最高;LPS及poly I:C刺激能够显著诱导LcCYLD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实验表明LcCYLD在细胞质及细胞核中均有表达;过表达LcCYLD能够显著抑制NF-κB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的转录激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鱼CYLD能够抑制NF-κB的转录激活,为深入了解LcCYLD在大黄鱼先天免疫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云江 柳盈 姚翠鸾
为研究大黄鱼双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分子(double immunoglobulin interleukin-1 receptor-related molecule, DIGIRR)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本实验克隆了大黄鱼digirr (Lcdigirr)的编码区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 (qPCR)对大黄鱼各组织及免疫刺激后的脾脏、头肾等组织及大黄鱼肾细胞系(LCK)中的Lcdigirr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TurboGFP-DIGIRR及pcDNA3.1-DIGIRR,分别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及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研究了Lc DIGIRR的亚细胞定位及过表达后对NF-κB启动子活性的调控。结果显示,Lcdigirr的开放读码框(ORF)包含1 575 bp核苷酸,编码52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59.4 ku、等电点(pI)为5.76,N端包含2个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1个跨膜区及1个Toll/白细胞介素-1受体(TIR)结构域,属于保守的硬骨鱼类DIGIRR家族;qPCR结果显示,Lcdigirr在大黄鱼多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肠道中表达量最高;采用变形假单胞菌及脂多糖(LPS)、鞭毛蛋白、多聚肌-胞苷酸[poly (I:C)]等分别进行体内与体外刺激,均可诱导其表达量显著增加;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c DIGIRR主要存在于细胞的膜质区;过表达Lc DIGIRR能够显著抑制nf-κb及MyD88介导的nf-κb的转录激活。综上表明,Lcdigirr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转录激活,在大黄鱼的免疫反应中发挥负调控作用。对于深入理解大黄鱼的免疫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颖 何钊 李娴 陈智勇 孙龙
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通过测定模型小鼠的炭粒廓清指数、吞噬指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考察白蜡虫多糖的免疫调节能力;对接种S180瘤细胞的小鼠采用口服和注射方式提供白蜡虫多糖,以抑瘤率考察白蜡虫多糖体内抑瘤活性;以生长率为指标考察白蜡虫多糖对人白血病细胞株、人肺癌细胞株、人胃癌细胞株及人肝癌细胞株等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白蜡虫粗多糖(Cwps)和纯化多糖(Pwps)均能明显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及吞噬指数,但对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无改善作用;体内抑瘤试验发现,白蜡虫多糖对小鼠体内S180有明显的抑瘤效果,但对离体肿瘤细胞生长却无明显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白蜡虫多糖能增加免...
关键词:
白蜡虫 多糖 免疫调节 肿瘤抑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鄢庆枇 张俊杰 邹文政 陈强 庄峙厦 王小如
为了解大黄鱼在抗溶藻弧菌感染时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将160尾健康大黄鱼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腹腔分别注射0.2mL浓度为2×107CFU.mL-1的溶藻弧菌和灭菌生理盐水,在注射0,1,3,7,11,15,19d后从两组各取6尾大黄鱼,尾静脉取血,进行外周血的血相、NBT阳性细胞数、血清抗菌活力、抗体效价等免疫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人工感染的初期,感染组大黄鱼外周血的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和NBT阳性细胞的数量及血清抗菌活力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在注射后1d外周血粒细胞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抗体效价在7d开始增加,15d达到峰值,且用间接ELISA和试管凝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晓津 桑本红 覃映雪 邹文政 毛勇 邹峰 罗罡 苏永全
由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引发的"白点病"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但仍未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健康大黄鱼和患刺激隐核虫病大黄鱼肠、脾、头肾与肝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进行检测,研究刺激隐核虫病大黄鱼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MIF在健康大黄鱼肠、脾、头肾、肝各组织中均无表达;MIF在刺激隐核虫病大黄鱼各组织中高表达,表达强度从弱到强依次是肠、肝、脾、头肾,MIF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捷敏 高滢 高超 高健
采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对宁德地区养殖产地的市场结构类型、产业市场集中度和产业进入壁垒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宁德地区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市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宁德农户养殖的市场集中度指标CR4约为0.87%,市场集中程度很低,处于Ⅵ原子型——不存在集中现象;20余家较大规模养殖企业的CR4约为12.55%,也为Ⅵ原子型;市场竞争性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产业进入壁垒较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产地市场的养殖产业内部集中度较低(Ⅵ原子型),应提高产业内部的集中度;竞争性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应控制过度竞争以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进入壁垒弱是导致集中度低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主要原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翁幼竹 方永强 周晶 刘家富 谢方靖
应用脑垂体组织生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GnRH A和紫萁抑制大黄鱼性早熟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性早熟大黄鱼脑垂体许多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胞质出现空泡 ,提示性早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GtH细胞提早进入分泌活动所致。长期服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养殖大黄鱼 (没有性早熟 ) ,它的脑垂体GtH细胞对GnRH抗独特型抗体发生弱的免疫阳性反应 ,而对照组性早熟鱼仍出现强的反应 ,表明实验组大黄鱼脑垂体GtH细胞对GnRH A的应答能力下降 ,出现脱敏效应 ,这可能与GnRH A抑制大黄鱼性早熟有关。养殖大黄鱼长期服用紫萁 ,它的脑垂体GtH细胞膜上GnRH受体则没有出现脱敏现象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晓津 谢仰杰 王军 苏永全
研究孵化至12月龄大黄鱼的淋巴器官如头肾、胸腺、脾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首先应用显微与超微技术研究大黄鱼初孵仔鱼至12月龄免疫器官——头肾、胸腺与脾脏的发育。3日龄仔鱼出现头肾原基,原始造血干细胞最早被发现于头肾,很快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4日龄仔鱼出现脾脏原基和胸腺原基。脾脏靠近内脏,含大量窦状隙,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细胞与血小板。胸腺是最迟出现的淋巴器官,但发育较快。胸腺位于鳃腔背上角,主要由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分为外区和内区,二者虽没有明显界限,但容易区分。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年龄和鱼体重量的增长,胸腺、头肾和脾脏的重量均有增长的趋势,脾脏重量与体重的关系要比与...
关键词:
大黄鱼 免疫器官 发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徐永江 于超勇 柳学周 王滨 郑炜强 官曙光 史宝 陈佳 柯巧珍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的菌群结构、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大黄鱼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菌群组成及分布,并对比研究了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模式下的消化道菌群;同时,结合生化分析方法解析2种模式下消化道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f))、Fructo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代表的菌属为共有优势菌群。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Anaerostipes等的丰度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而乳杆菌科、E01_9C_26_marine_group(o)所代表的菌属及黄杆菌属等则相反;普氏菌属(Prevotella_9)、乳杆菌科代表的菌属为2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主要差异菌属。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幽门盲囊和肠道中的菌群组成及其参与营养和免疫相关代谢通路的基因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胃部的菌群组成和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存在明显差异;而网箱养殖大黄鱼胃部与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间的差异相对较小。2种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消化道菌群与饲料菌群相近。另外,胃和幽门盲囊也具有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说明,整个消化道还具有一定的化学免疫屏障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大黄鱼健康养殖提供基础参考,并为消化道菌群生理功能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民 郝瑞文 郝建国 贾敬芬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是人Ⅳ型胶原蛋白α1链羧基末端NC1结构域多肽片段,可抑制新血管生成。研究拟实现该基因对烟草细胞的转化,为进一步利用植物细胞表达该蛋白奠定基础。①采用RT-PCR法从人胎盘组织克隆Arresten基因cDNA,克隆产物经酶切后定向插入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1的NcoⅠ和BstEⅡ位点之间,构建成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经PCR、限制性内切酶检测及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404,获得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农杆菌。②采用叶盘转化法,以重组农杆菌转化烟草。在hygromy cin选择压力下获得烟草转化不定芽和完整植株,经PCR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孟玉霞 崔惠敬 赵前程 李萌 边楚涵 白如健 马永生
为探讨天然植物精油对冷藏大黄鱼贮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实验首先对冷藏大黄鱼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实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4种植物精油或其组分对腐败菌株的抑菌活性;在阐明植物精油抗菌活性的基础上,再对植物精油处理后的大黄鱼气味进行感官可接受度检验,以筛选出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和良好感官接受性的精油保鲜剂;实验通过细菌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胞内乳酸脱氢酶及核酸释放研究山苍子精油对不同腐败菌株的膜损伤作用,以初步阐明其抗菌机制;最后,通过检测微生物数量、产硫菌数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组胺含量变化来考察山苍子精油对冷藏大黄鱼潜在的保鲜效果;从冷藏大黄鱼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腐败菌,分别为腐败希瓦氏菌4株,热杀索丝菌1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14种植物精油对腐败菌株具有不同抑制活性,其中肉桂醛抑菌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μL/mL,其次为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最低抑菌浓度均≤0.5μL/mL;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使用后未导致大黄鱼气味的感官劣化,且可矫正大黄鱼肉的腥味;山苍子精油可破坏腐败菌株的细胞膜,并导致胞内蛋白酶和核酸外泄。经4μL/mL山苍子精油处理后,冷藏过程中大黄鱼片的菌落总数、产硫菌数、TVB-N及组胺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肉桂醛、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对大黄鱼特定腐败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芳香酚和富含柠檬醛的精油使用后不影响大黄鱼的感官接受性,有望作为天然保鲜剂用于冷藏海产品的保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焦恺强 王印庚 荣小军 陈佳 张正 廖梅杰 李彬 孙陆宇 苏跃中
由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而引起的"白点病"成为大黄鱼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研究刺激隐核虫对大黄鱼的致病力及复方中草药HD-2对刺激隐核虫世代繁殖的抑制和阻断其感染的效果,本研究在测定了患病大黄鱼产生刺激隐核虫包囊数量、大小、孵化率和幼虫产率的基础上,测定了幼虫体外存活时间和感染力。同时,研究了HD-2中草药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滋养体和包囊的杀除效果以及口服复方中草药HD-2对患病大黄鱼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自然患病大黄鱼体型规格与产生包囊总数呈正相关,包囊直径为(340.8±64.9)μm,平均孵化率为76.4%,每个包囊可产生280±42.5个幼虫;幼虫体外最长存活时间超过24 h,幼虫孵化20 h后便丧失感染力。幼虫感染大黄鱼7 d的LD_(90)为9 712个幼虫/尾,LD_(50)为4 366个幼虫/尾。HD-2中草药液可有效杀灭刺激隐核虫幼虫,分别口服含复方中草药5、10和15 g/kg饲料30 d的实验组大黄鱼在LD50攻毒剂量下其相对感染强度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2.0%、44.5%和51.8%,包囊体积较对照组分别减少35.4%、36.1%和37.3%,孵化率分别下降16.3%、23.3%和27.9%;在LD90攻毒剂量下3个实验组大黄鱼的存活率分别达到40.0%、55.0%和58.3%,显著高于对照组(8.3%),且鳃丝、胸鳍上滋养体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口服复方中草药HD-2对自然患病大黄鱼的治疗效果表明,采集口服15 d的3组大黄鱼的包囊数量分别较对照组下降73.1%、87.7%和93.8%,鱼体死亡率分别为58.3%、36.7%和21.7%,较对照组83.3%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且用药组大黄鱼的生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口服复方中草药HD-2能有效阻断刺激隐核虫的二次感染,抑制包囊的形成和发育,降低包囊孵化率和幼虫孵化数量,从而有效抑制了虫体的世代繁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翁幼竹 方永强 周晶 谢芳靖 刘家富
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脑垂体的形态结构和各种促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1)大黄鱼脑垂体呈"鸡心"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组成,腺垂体可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垂体中间部(PI)。(2)RPD部有3种细胞,分别为催乳激素(PRL)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促性腺激素(GtH)细胞。(3)PPD部位于腺垂体腹面,也有3种细胞,其中1种为促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呈嗜酸性,另2种呈嗜碱性,分别为GtH细胞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4)垂体中间部有2种细胞,1种为促黑激素(MSH)细...
关键词:
大黄鱼 脑垂体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芝娟 楼丹 杨波 吴建军 吴雄飞 川合研儿 陈昌福
用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哈维弧菌 (Vibrioharveyi)菌苗对大黄鱼 (Pseudodciaenacrocea)幼鱼进行浸泡免疫接种 ,分别以 1.0× 10 8cells/mL、1.0× 10 7cells/mL和 1.0× 10 6cells/mL的菌液浓度 ,浸泡处理鱼体 1min、10min和 6 0min后 ,放入设置在象山港内的网箱中饲养 ,并且在浸泡免疫接种后的 12 6d内 ,定期检测试验鱼的免疫保护力 (RPS)。结果表明 ,在浸泡免疫接种后的 5 6~ 77d内 ,受免鱼的RPS达到了 95 %~ 10 0 % ,随后RPS稍有下降 ,但是 ,直到免疫浸泡接种后第 112...
关键词:
大黄鱼 哈维弧菌 灭活菌苗 浸泡免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