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13)
- 2023(3035)
- 2022(2617)
- 2021(2646)
- 2020(2310)
- 2019(5261)
- 2018(5253)
- 2017(9466)
- 2016(5508)
- 2015(6545)
- 2014(6717)
- 2013(6484)
- 2012(6439)
- 2011(5864)
- 2010(6045)
- 2009(5908)
- 2008(6089)
- 2007(5670)
- 2006(5114)
- 2005(4851)
- 学科
- 济(19361)
- 经济(19302)
- 管理(16041)
- 业(13701)
- 企(11533)
- 企业(11533)
- 方法(7701)
- 学(7418)
- 制(6926)
- 农(6214)
- 数学(6178)
- 数学方法(5965)
- 中国(5883)
- 财(5543)
- 体(4684)
- 业经(3996)
- 理论(3982)
- 银(3858)
- 体制(3847)
- 贸(3846)
- 贸易(3842)
- 银行(3832)
- 和(3813)
- 易(3744)
- 融(3712)
- 金融(3711)
- 行(3679)
- 农业(3307)
- 度(3292)
- 制度(3256)
- 机构
- 大学(86316)
- 学院(83925)
- 研究(32411)
- 济(28899)
- 经济(28116)
- 管理(27466)
- 中国(25276)
- 理学(22978)
- 理学院(22578)
- 科学(22175)
- 管理学(21908)
- 管理学院(21743)
- 京(20029)
- 所(18279)
- 农(17117)
- 研究所(16563)
- 财(15505)
- 中心(14541)
- 业大(13658)
- 江(13653)
- 农业(13447)
- 北京(13061)
- 范(12586)
- 师范(12435)
- 院(11756)
- 财经(11521)
- 州(10906)
- 省(10813)
- 经(10273)
- 师范大学(10185)
- 基金
- 项目(52552)
- 科学(39821)
- 基金(37440)
- 研究(35448)
- 家(34414)
- 国家(34111)
- 科学基金(27578)
- 社会(20781)
- 基金项目(19419)
- 社会科(19375)
- 社会科学(19371)
- 自然(19165)
- 省(19087)
- 自然科(18691)
- 自然科学(18686)
- 自然科学基金(18344)
- 划(17469)
- 教育(16330)
- 资助(15998)
- 编号(14405)
- 成果(13086)
- 重点(12499)
- 部(11416)
- 计划(10591)
- 发(10412)
- 课题(10342)
- 科研(10233)
- 创(9900)
- 大学(9705)
- 制(9392)
共检索到136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学英 许钟 郭全友 杨宪时
研究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贮藏于0℃(冰藏)、3℃、7℃和10℃过程中,在感官、化学和微生物品质方面的变化特性,并对其货架期进行分析,探讨了菌落总数、嗜冷菌、假单胞菌、产H2S菌、TVBN和TMA与感官评价的一致程度。结果表明,大黄鱼是海水鱼中鲜度下降较慢的种类,在0℃、3℃、7℃、10℃的贮藏过程中,大黄鱼的高品质期分别为330h、208h、114h和87h,货架期分别为523h、368h、197h和150h。各温度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平均值分别为6.10±0.30和6.67±0.35,产H2S菌数(CFU/g)的对数平均值分别...
关键词:
大黄鱼 鲜度变化 货架期 优势腐败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全友 杨宪时 许钟 吴建军
采用感官、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在0℃、5℃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冷藏初期、高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菌落总数N(CFU/g)的对数值(lgN)分别为5.40±0.17、6.98±0.17、7.38±0.09,TVBN分别为(7.00±1.82)mg.100-1.g-1、(13.00±1.42)mg.100-1.g-1、(29.92±1.75)mg.100-1.g-1。冷藏初期分离获得211株菌株,84.8%是革兰氏阴性菌,出现少量革兰氏阳性菌(6.2%),优势菌群是肠杆菌科细菌(6...
关键词:
大黄鱼 冷藏 细菌菌相 优势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建友 孙蕾 周广成 费溧锋 潘佳昕 崔蓬勃 吕飞 丁玉庭
为研究大黄鱼冷藏期间肌肉蛋白质变化与鲜度品质的相关性,以色差值、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感官评分等鲜度指标判断鱼肉品质,并结合肌肉蛋白质中盐溶性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蛋白质分子量以及粒径分布等蛋白质生化特性指标,分析大黄鱼4 ℃冷藏10 d肌肉蛋白质变化与鲜度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冷藏期间大黄鱼肌肉的L~(*),a~(*)和W值下降,b~(*)值上升;鱼肉咀嚼性、黏着性和硬度下降;TVB-N由(4.42±0.21) mg/100 g增至(38.46±0.87) mg/100 g,并于第8天达二级鲜度标准,感官评分第8天不可接受。冷藏期间大黄鱼盐溶性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盐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小幅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由(159.36±6.51) mg/g降至(91.99±13.82) mg/g,质量分数下降了42.27%,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由(33.68±2.13) mg/g降至(17.57±0.70) mg/g,质量分数下降了47.77%;盐溶性蛋白质的巯基含量和羰基含量分别由(3.95±0.04) mol/10~(5) g pro降至(1.08±0.13) mol/10~(5) g pro、(1.08±0.04) nmol/mg升至(3.94±0.43) nmol/mg,水溶性蛋白质巯基含量和羰基含量分别由(4.74±0.17) mol/10~(5) g pro降至(2.66±0.15)mol/10~(5) g pro、(0.21±0.14) nmol/mg升至(2.67±0.25)nmol/mg;盐溶性蛋白质粒径在冷藏第0~8天,由(203.32±5.44) nm增大至(425.40±8.63) nm,8天后降至(317.03±1.20) nm,水溶性蛋白质粒径从(190.80±0.30) nm降至(144.23±1.32) nm;SDS-PAGE电泳证明30 ku左右产生新的蛋白质条带且蛋白质量有一定程度减少。研究结果表明盐溶性和水溶性蛋白质生化特性与新鲜度有良好相关性,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相关性更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全友 许钟 杨宪时
通过对养殖海水以及捕获、加工、流通和冰藏等整个供应链过程养殖大黄鱼的温度履历、感官、化学、微生物的品质监测,评估养殖海水、碎冰和加工过程中大黄鱼细菌卫生状况,分析其在整个过程鲜度和细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养殖海水和碎冰的菌落总数分别为4.99±0.41 lg cfu/g和3.90±0.32 lg cfu/g,大肠菌群数分别为30~450 MNP/100 g和低于30 MNP/100 g;新捕获养殖大黄鱼的菌落总数为3.82±0.38 lg cfu/g,假单胞菌数为3.13±0.58 lg cfu/g,嗜冷菌数为2.82±0.60 lg cfu/g,大肠菌群数为低于30 MPN/100 g;冰藏第...
关键词:
养殖大黄鱼 冷却供应链 鲜度 细菌菌群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小伟 许钟 杨宪时 郭全友 李学英
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研究了养殖鲤鱼在0℃(冰藏)、5℃、10℃和15℃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货架期,并对菌落总数、嗜冷菌、假单胞菌、挥发性盐基氮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0℃、5℃、10℃、15℃的贮藏过程中,鲤鱼的高品质期分别为426 h、189 h、95 h和58 h,货架期分别为713 h、382 h、146 h和87 h。各温度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分别为6.63±0.45 lg cfu/g、7.18±0.29 lg 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5.69±0.75 lg cfu/g、6.50±0.33 lg cfu/g,挥发性盐基氮均值分别为9....
关键词:
鲤鱼 鲜度变化 货架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莉 石林凡 任中阳 翁武银 刘智禹
为探究电解水预处理对冷藏大黄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利用有效氯浓度分别为50、100和200 mg/L的电解水和1%NaCl溶液浸泡处理新鲜大黄鱼,考察其在4°C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ATP关联化合物含量、pH值、硬度、色泽、滋味和气味的变化。结果显示,伴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鱼肉的菌落总数、TVB-N值、HxR含量、Hx含量、K值和pH值逐渐增加,而电解水处理抑制了这些品质指标的增加,抑制效果与有效氯浓度成正比。在同一冷藏时间下,鱼肉的黄度b*值随有效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贮藏过程中,对照组鱼肉的苦味、苦味回味和丰富性逐渐增加,鲜味、咸味和甜味逐渐降低,而电解水处理组鱼肉的苦味回味和咸味均高于对照组。有效氯浓度为200mg/L的电解水预处理能减少鱼肉在冷藏4~10 d期间的挥发性气味,但在冷藏16 d后反而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电解水处理能有效延缓冷藏大黄鱼的品质变化,但当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较高时会导致鱼肉色泽变黄和腐败后的挥发性气味增加。研究结果为电解水在大黄鱼保鲜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氯浓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黄鱼 电解水 抑菌作用 滋味 气味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全友 许钟 杨宪时
对养殖大黄鱼5℃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特征及新鲜鱼、货架期终点时细菌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用Gompertz方程定量描述了冷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细菌生长情况。新鲜大黄鱼菌落总数(TVC)为(5.52±0.41)log10cfu/g,挥发性盐基氮(TVBN)为(10.65±0.41)mg/100g,细菌相比较复杂,革兰氏阴性菌占84.3%,主要包括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p.)7.1%,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p.)15.7%,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10.0%,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之颖 陈静茹 陈可欣 罗永康
针对草鱼片贮藏过程中品质易变化的问题,研究不加盐(生鲜,对照组)与加盐(生鲜调理,w(盐)=2%,处理组)处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片在4℃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测定其理化、微生物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评价2%盐处理对4℃贮藏草鱼片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腺苷三磷酸(atp)关联物相关指标与各主要鲜度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更适宜作为该条件下草鱼片品质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处理组草鱼片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质量分数、汁液流失率、白度及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鲜度指标K、Ki、h及Fr值中,Ki和Fr值更适合评价该条件下草鱼片的品质变化。综合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成业 叶玫 王勤 张农 陈冰
本文以淡水养殖的鲢,鳙、罗非鱼为对象,利用IQF冻结设备在-30℃下冻结,并在-18℃的冷藏冻中贮成.通过对鱼肉鲜度指标K值,VBN、FAA-N、pH值以及蛋后质变性指标的测定,探讨鱼肉在冷冻贮藏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K值和ATPase活性对反映淡水鱼低温冻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有着良好的规律性。
关键词:
淡水鱼,鲜度,冻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全友 杨宪时 许钟 吴建军 周彩华
从菌落和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脂肪酸组成及同源性分析等方面,结合使用Sensititre、BioFosun、MIDI细菌鉴定系统对0℃、5℃冷藏养殖大黄鱼货架期终点细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确定优势腐败菌。0℃、5℃冷藏优势菌为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75.5%、59.6%,在营养琼脂和胰酶解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状隆起,边缘整齐,透明,无色至粉红色,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单鞭毛,大小为(0.6~0.9)μm×(1.5~3.3)μm,最适生长温度25~35℃、最适pH7~9。菌株氧化酶和H2S呈阳性,能还原TMAO、液化明胶和Tween40,利用N-乙酰基-D-葡萄糖胺等有机物。菌体主要...
关键词:
大黄鱼 细菌相 优势腐败菌 腐败希瓦氏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钟 杨宪时 郭全友 肖琳琳
建立和验证了用于预测冷藏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鲜度和剩余货架期的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感官、VBN评价和微生物生长动态分析表明,大黄鱼在0℃、5℃、10℃时有氧贮藏的特定腐败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在感官货架期终点菌数NS(CFU.g-1)的对数(lgNS)平均值为6.48±0.14。将获得的假单胞菌在0℃、5℃、10℃的生长实验值用于建立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最大菌数Nmax(CFU.g-1)受贮藏温度的影响不大,在3种温度下lgNmax为7.18±0.031。温度对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延滞时间(Lag)的影响,采用Bele...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思潮 洪惠 罗永康 沈慧星 余健
研究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在冷藏(3℃)条件下鱼体阻抗特性及鱼片鲜度指标的变化。对鱼体相对阻抗变化率Q和鱼片鲜度指标(K值、w(TVB-N)、细菌总数及感官评分)进行测定,分析Q与K、w(TVB-N)、细菌总数和感官评分的相关性,建立其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鳙鱼鱼片在3℃贮藏至第12天感官评分为14,K值为74.1%;w(TVB-N)为16.1mg/100g;细菌总数1.30×105 CFU/g;鱼体Q降至12.7%,失去感官食用价值。Q与K、w(TVB-N)、细菌总数和感官评分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993、0.971、0.977和0.981,达极显著水平,表明Q与...
关键词:
鳙鱼 冷藏 鲜度 阻抗变化率 相关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红 杨方 夏文水
现有淡水鱼片评价方法存在评价体系单一、不稳定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冷藏草鱼片新鲜度分级方法,实验以生鲜鱼片的色泽、气味、组织形态、肌肉弹性和熟鱼片的气味、滋味、汤汁形态各细分感官描述为指标,依据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划分鲜度区间;将K值等理化指标和肌间线蛋白、肌钙蛋白T等生化指标与细分感官描述指标比较;最后依据感官、理化、生化指标的PCA和HCA结果,评价以上冷藏草鱼片新鲜度。结果显示,根据感官描述分析PCA和HCA,冷藏草鱼片可分为3个鲜度等级:0~1 d (一级鲜度),2~7 d (二级鲜度),8~10 d (三级鲜度)。一级鲜度终点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相对灰度值下降至95.68%和96.75%;二级鲜度终点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分别下降至56.4%和69.6%;三级鲜度终点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相对灰度值分别下降至56.36%和52.85%。研究表明,HCA鲜度划分区间与细分感官描述分析鲜度划分区间一致,细分感官描述分析可较全面反映冷藏草鱼新鲜度变化情况;肌钙蛋白T与细分感官描述变化规律一致,可以根据其变化判定冷藏草鱼片的新鲜度。本研究依据细分感官评价指标划分了鲜度区间并评价了该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肌间线蛋白和肌钙蛋白T变化规律与感官评价HCA的关系,得出肌钙蛋白T反映冷藏草鱼片鲜度效果好,为后续根据新鲜度指示蛋白的变化规律开发鱼肉新鲜度检测试纸奠定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欧昌荣 薛长湖 袁蕊 NOZAKI Yukinori 李兆杰
研究了蛇鲻(Saurida waneso)冰藏和冻藏过程中K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Mf Ca2+-ATPase全活性等鲜度指标的变化,并研究了高压加工法制备对蛇鲻鱼糕凝胶形成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冰藏过程中鲻鱼的鲜度急剧降低,其货架期仅为10d左右,冻藏过程中蛇鲻保藏90d,鲜度缓慢降低。随着K值和TVBN的增加,鲻鱼的凝胶形成能降低,Mf Ca2+-ATPase全活性与凝胶形成能关系不明确。通过加热处理,冰藏和冻藏的蛇鲻能保持正常凝胶形成能的时间分别为6d和60d,而高压处理蛇鲻能保持正常凝胶形成能的时间分别为至少14d和90d,高压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蛇鲻的凝胶形成能从而延长其可利用期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依萍 崔文萱 高瑞昌 李渐鹏 曾名湧 唐淑玮 冯秋凤 赵元晖
为了比较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肉在4℃冷藏与?3℃微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一种提高鲟鱼新鲜品质的贮藏方式,通过感官评分、菌落总数(TVC)、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水分分布状态与肌纤维微观结构等指标的测定,评价了2种温度贮藏对鲟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种低温保鲜方式下鲟鱼肉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TVB-N、TBA和菌落总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质构指标硬度和弹性及感官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肌纤维之间出现黏连,肌节逐渐由清晰变为模糊,?3℃贮藏后期表现尤为明显。综合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4℃冷藏和?3℃微冻条件下,鲟鱼肉的货架期分别为6 d和18 d。与冷藏相比,微冻可较好地保持鲟鱼肉品质,微生物对鲟鱼肉的腐败进程影响较小,而质构指标则是影响贮藏末期感官评分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鲟鱼 微冻 品质变化 微观结构 贮藏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