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7)
2023(5715)
2022(4797)
2021(4335)
2020(3748)
2019(8209)
2018(8350)
2017(14912)
2016(8696)
2015(9950)
2014(9961)
2013(9553)
2012(9171)
2011(8310)
2010(8381)
2009(7606)
2008(7579)
2007(6950)
2006(6155)
2005(5660)
作者
(29847)
(24689)
(24632)
(23410)
(15965)
(12058)
(11085)
(9730)
(9609)
(8862)
(8572)
(8516)
(8465)
(8243)
(8211)
(7777)
(7514)
(7474)
(7424)
(7149)
(6458)
(6449)
(6280)
(5925)
(5670)
(5597)
(5474)
(5341)
(5333)
(5193)
学科
(27946)
经济(27892)
管理(20005)
(17237)
(13565)
企业(13565)
(12477)
方法(10333)
中国(8749)
(8463)
数学(8440)
数学方法(8278)
(8101)
(7786)
(6910)
理论(6307)
地方(6045)
业经(5932)
(5869)
金融(5862)
(5725)
银行(5676)
(5514)
教育(5360)
农业(5314)
(5097)
(4892)
贸易(4890)
(4701)
(4693)
机构
大学(124976)
学院(122946)
研究(53275)
(42063)
经济(40869)
中国(38579)
管理(38366)
科学(37703)
(33095)
理学(32056)
理学院(31546)
管理学(30612)
(30490)
管理学院(30417)
(29067)
研究所(28227)
农业(26791)
业大(24465)
中心(23222)
(21116)
(20851)
(20021)
(19076)
北京(18488)
(17638)
(17594)
技术(17252)
师范(17168)
农业大学(16666)
研究院(16119)
基金
项目(85777)
科学(64611)
基金(59764)
(57089)
国家(56649)
研究(56248)
科学基金(44633)
(34123)
社会(31914)
自然(31781)
自然科(30990)
自然科学(30974)
基金项目(30865)
(30683)
自然科学基金(30389)
社会科(29906)
社会科学(29898)
教育(25954)
资助(25480)
编号(22021)
重点(21161)
计划(19621)
成果(19202)
(18918)
科技(18419)
(18103)
课题(17424)
科研(17340)
(17237)
创新(16282)
期刊
(48997)
经济(48997)
研究(36725)
学报(31981)
中国(30190)
(29458)
科学(25413)
大学(22236)
学学(21145)
农业(19845)
教育(17149)
(15807)
管理(14730)
(10977)
(10339)
金融(10339)
技术(9440)
业大(9387)
(8140)
经济研究(8086)
农业大学(7747)
财经(7639)
业经(7411)
林业(6993)
科技(6744)
(6622)
问题(6289)
图书(6060)
资源(5671)
世界(5578)
共检索到195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映  柯巧珍  刘家富  陈佳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赵金良  翁华松  韩坤煌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著大于野生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著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皓东  宫金华  马克异  陈焕根  李家乐  冯建彬  
本研究测定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缅甸野生、泰国和越南养殖群体共109尾个体的全长、体长和体重等10个形态性状,综合运用相关分析法、通径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野生和养殖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群体体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显示出较大的选育潜力,其中缅甸野生群体选育潜力最大。除第2腹节长外,群体间其他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均是缅甸野生群体最大,越南养殖群体最小,形态性状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缅甸野生群体的头胸甲宽、第2腹节长和第2腹节宽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泰国养殖群体的全长、头胸甲宽和第2腹节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越南养殖群体的头胸甲长和第2腹节宽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外,缅甸野生和泰国养殖群体的第2腹节长对体重都呈负相关作用。各群体所筛选出的形态性状对体重回归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缅甸野生、泰国和越南养殖群体所筛选出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2、0.941和0.933。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可基于群体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对体重通径关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形态性状可作为定向选育指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远  李圣法  徐献明  张翼  黎雨轩  
对人工培育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生长发育与矢耳石形态及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1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与其初次摄食相对应。(2)大黄鱼卵黄囊期和前弯曲期仔鱼的耳石形态为圆形,进入弯曲期耳石长轴迅速伸长,在后弯曲期耳石形态变为椭圆形。进入稚鱼期,矢耳石开始形成次生核。随后次生核数量逐渐增加,在孵化后47~78 d的个体中,次生核数量稳定在5~7个,耳石近似盾形。(3)根据耳石日轮宽度推算的大黄鱼稚鱼在其仔鱼期生长率(b)与第1个次生核的形成时间(tsp1)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生长较快的个体形成次生核的时间较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辉  姜亚洲  袁兴伟  张翼  李圣法  程家骅  
利用六水合氯化锶进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耳石的标记,探讨了锶元素对大黄鱼幼鱼耳石的元素指纹标记效果,分析了锶元素标记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阶段性倍增饲养水体中锶离子浓度可使标记组个体在特定耳石区段的Sr/Ca比值显著提升,形成与对照组个体和野生个体在该耳石区段Sr/Ca比值的显著差异(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辉  姜亚洲  袁兴伟  张翼  蒋宏雷  焦海峰  程家骅  李圣法  
利用富锶水体处理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元素标记是小规格鱼体规模化标记的一种技术手段,而标记完成后鱼体中的锶残留量是否符合食品食用安全是增殖放流评估中重要一环。通过开展富锶水体对大黄鱼鱼苗的浸泡标记实验,探究受试鱼苗耳石Sr/Ca值对富锶水体标记过程的响应方式,研究耳石元素指纹标记稳定性,分析标记过程对受试鱼苗肌体和主要脏器中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为期7d、锶浓度含量3倍于天然海水的富锶水体的浸泡标记,受试鱼苗在特定耳石区段的Sr/Ca值显著增大,形成了与对照组个体在该耳石区段Sr/Ca值上的极显著差异(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林昱  凌建忠  刘尊雷  李圣法  
为探讨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耳石形态学特征,实现以耳石形态学方法科学划分蓝点马鲛种群,依据2016年47月在象山港采集的113 ind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102对矢耳石尺寸参数,计算出了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比、形态因子、半径比和面密度等8个耳石形态指标;运用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研究了象山港蓝点马鲛耳石形态的个体差异。结果显示,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左、右耳石以及雌、雄个体间的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朝霞  李健  王清印  何玉英  刘萍  
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1号”人工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进行11项形态性状的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和2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2个群体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反映在选育对虾的腹节1及腹节总长度增加,但头胸甲及腹节1的宽度降低。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为18.14%,主成分2为15.09%,主成分3为11.09%,主成分4为9.53%,累积贡献率为53.85%。分析结果显示,2个群体在横向体型因子方面差异最明显,结果与显著性检验的结论基本一致。判别分析显示,2个对虾群...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袁威  王玉堃  张廷廷  金显仕  孙耀  
#N/A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翼  黎雨轩  徐献明  黄佳华  高银生  徐浩  程家骅  
通过设计3个温度(18℃、22℃、26℃)×3个盐度(17、25、34)×3个锶元素组(1x、2x、3x)来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中锶元素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耳石中Sr/Ca值与海水中的Sr/Ca值均呈线性关系;温度和盐度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锶元素浓度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影响耳石Sr/Ca值的环境因子中,海水Sr/Ca值的影响最大,温度的影响其次,盐度的影响最小;温度、盐度和锶元素浓度差异较大时,对耳石锶分配系数都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没有添加锶元素的实验组(低锶组)中,温度(18℃和26℃)和盐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黎雨轩  徐浩  张翼  张辉  徐献明  李圣法  
通过设计3个温度(18℃、22℃、26℃)×3个盐度(17、25、34)×3个锶(Sr)元素组(低、中、高)来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中钡(Ba)元素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锶元素含量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盐度的影响最大,锶元素的影响其次,温度的影响最小,温度和盐度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所有试验组中,耳石钡分配系数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减少,而耳石Ba/Ca值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增加。盐度是影响大黄鱼耳石Ba/Ca值的主要因素,温度和锶元素的影响都很小,盐度对耳石Ba/Ca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澄茂  
闽南渔场大黄鱼年间生殖群体组成相似程度的模糊识别张澄茂(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关键词闽南渔场,大黄鱼,生殖群体,模糊识别AFUZZYDISTINGUISHABILITYONSIMILARDEGREEOFCOMPOSITIONOFSPAW...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常有民  张涛  庄平  侯俊利  宋超  杨刚  章龙珍  
利用2010年2月~2012年5月从江苏启东、福建东山、海南海口、广东湛江和台湾沿海海域采集到的192 ind多鳞四指马(鱼友)(Eleutheronema rhadinum)标本,取3对耳石,并以矢耳石长、宽、重、长宽比、面积、周长、矩形趋近率、成形系数、密度等指标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研究多鳞四指马(鱼友)的耳石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多鳞四指马(鱼友)矢耳石都有基叶和翼叶,中央听沟明显,前缘开阔,后缘窄且闭合。矢耳石的大小和形状随个体生长变化明显,叉长较短的样品,耳石呈瓜子状,边缘规则;叉长较长的样品,矢耳石呈狭长叶片状,边缘有较多波浪形突起。矢耳石形态特征比较显示:多鳞四指马(鱼友)矢耳石在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冬群  李太武  苏秀榕  
于2001年4月,在浙江象山港虾塘和象山外海滩涂分别采集100个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Lamarck)样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2个群体各38个样本的EST、ADH、MDH、IDH、ME、LDH、GDH、SOD、SDH、ATP等10种同工酶,分别记录了30、29个基因位点。其中s MDH 1、SDH、s ME、ATP 1、ATP 2等5个位点为多态位点。象山野生缢蛏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17 24%)和群体平均杂合度观察值(0 0377)都明显高于养殖群体(16 67%,0 0314)。结果表明,与其他贝类比较缢蛏象山养殖和象山野生群体拥有较低的遗传变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娜  都基隆  王志勇  张庆文  高天翔  
香鱼是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的一种珍稀名贵经济鱼类,本实验比较分析了香鱼养殖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45 bp的控制区部分序列上,鳌山卫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0.198 4±0.092 4)和核苷酸多样度π(0.000 8±0.000 9)显著低于东张水库野生群体(h=0.810 5±0.067;π=0.002 6±0.002 0),两群体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F st=0.447,P=0);单倍型邻接关系树的拓扑结构简单,未呈现明显的地理谱系结构,日本香鱼个体与中国香鱼亲缘关系较远;东张群体的历史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其可能经历过近期的群体扩张事件。无论是养殖群体还是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侦  冯广朋  庄平  侯俊利  
为了确定长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洄游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系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两个亲蟹群体的38个形态指标。结果显示,通过两个群体雌蟹与雄蟹的逐步判别分析,均筛选获得5个主要因子,分别对其建立了判别公式,雌蟹与雄蟹的平均拟合率分别为94%与92%,中华绒螯蟹洄游群体雌蟹与雄蟹的判别率均高于养殖群体。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之间有16个形态参数差异显著,其中有8个参数差异极显著,差异系数值范围为0.294~0.614。两个群体的雌蟹间有11个形态参数差异显著,而雄蟹间为12个。外额齿间距和第4步足指节长度跟壳宽的比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