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9)
2023(9298)
2022(7866)
2021(6961)
2020(5760)
2019(13074)
2018(12790)
2017(23879)
2016(13202)
2015(14561)
2014(14334)
2013(14229)
2012(13886)
2011(12683)
2010(12900)
2009(11627)
2008(11448)
2007(10427)
2006(9621)
2005(9063)
作者
(43237)
(35963)
(35934)
(33925)
(23107)
(17669)
(16050)
(14073)
(13898)
(12935)
(12615)
(12133)
(12065)
(11833)
(11826)
(11311)
(10790)
(10691)
(10607)
(10556)
(9403)
(9387)
(9067)
(8425)
(8300)
(8250)
(8050)
(7932)
(7571)
(7350)
学科
(58293)
经济(58239)
(31477)
管理(29571)
(23463)
企业(23463)
中国(20065)
地方(19651)
方法(17367)
(17133)
(16319)
数学(14751)
数学方法(14571)
业经(13811)
农业(11784)
(11641)
(11298)
地方经济(11205)
(10771)
金融(10771)
(10580)
银行(10523)
(10447)
(10332)
(9817)
贸易(9803)
(9393)
产业(9244)
环境(9109)
(8669)
机构
学院(189530)
大学(188203)
研究(80460)
(74745)
经济(73034)
管理(61646)
中国(59591)
科学(54016)
理学(51519)
理学院(50749)
管理学(49553)
管理学院(49237)
(44667)
(44580)
(42736)
研究所(40813)
农业(35404)
中心(34923)
(34055)
业大(32813)
(32107)
(29796)
(28546)
北京(27706)
(27582)
师范(27056)
财经(25813)
(25233)
科学院(24928)
技术(23502)
基金
项目(126269)
科学(96907)
基金(88461)
研究(85755)
(82057)
国家(81357)
科学基金(65856)
社会(52161)
(51434)
社会科(49272)
社会科学(49260)
基金项目(46029)
(44711)
自然(44455)
自然科(43370)
自然科学(43353)
自然科学基金(42597)
教育(38282)
资助(37078)
(34693)
编号(33103)
重点(30962)
成果(27307)
计划(26929)
(26399)
发展(26272)
(26015)
(25822)
课题(25809)
科技(25187)
期刊
(92574)
经济(92574)
研究(60274)
中国(46078)
(41308)
学报(40743)
科学(34937)
大学(28880)
农业(28191)
学学(27528)
管理(25214)
(24217)
教育(23048)
(20223)
金融(20223)
业经(16160)
技术(15465)
经济研究(15452)
(15274)
财经(12920)
问题(11917)
(11249)
业大(10811)
科技(10107)
(10018)
资源(9423)
世界(9241)
林业(8997)
(8909)
农业大学(8839)
共检索到307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远  李圣法  徐献明  张翼  黎雨轩  
对人工培育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生长发育与矢耳石形态及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1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与其初次摄食相对应。(2)大黄鱼卵黄囊期和前弯曲期仔鱼的耳石形态为圆形,进入弯曲期耳石长轴迅速伸长,在后弯曲期耳石形态变为椭圆形。进入稚鱼期,矢耳石开始形成次生核。随后次生核数量逐渐增加,在孵化后47~78 d的个体中,次生核数量稳定在5~7个,耳石近似盾形。(3)根据耳石日轮宽度推算的大黄鱼稚鱼在其仔鱼期生长率(b)与第1个次生核的形成时间(tsp1)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生长较快的个体形成次生核的时间较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涛  王焕焕  毕学娟  宋超  赵峰  庄平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的主要繁殖期在长江口采集仔稚鱼103尾。分析凤鲚仔稚鱼样本得出日龄范围为548 d,体长为4.2026.21 mm。为研究长江口凤鲚早期发育不同阶段生长,测定了凤鲚仔稚鱼(548日龄)体长随日龄的生长变化,其变化分为3个阶段(511日龄、1230日龄、3148日龄)。不同日龄阶段,体长的生长速率差异性显著(P<0.05)。耳石早期发育研究发现耳石长、耳石宽随鱼体的生长而增长,在1719日龄之后其生长速率增大约2倍。采用分段回归方法分析耳石长、耳石宽与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严小军  王怡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兵  钟英斌  吕为群  
在5、10、25、40及45这5种盐度梯度下,对大黄鱼初孵仔鱼、开口仔鱼、卵黄囊消失仔鱼、油球消失仔鱼、稚鱼和30日龄幼鱼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死亡率、半数死亡时间、平均死亡时间及72 h半致死盐度等耐盐指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大黄鱼早期各发育阶段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30日龄幼鱼为5.5~41.0,卵黄囊消失仔鱼为6.8~23.3,开口仔鱼为8.2~39.4,稚鱼为9.3~26.7,初孵仔鱼为18.9~33.1。表明30日龄幼鱼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尤其能在较低盐度(5.5)的环境中生活,为大黄鱼的淡化养殖及白点病的淡水浴治疗提供了依据。在正常海水盐度和不投饵状态下,各发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润  王鲁民  王亚冰  曾姣  王倩  王建钢  施兆鸿  彭士明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早期发育阶段低氧和酸化胁迫对其消化生理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溶解氧(DO)=7.0 mg·L~(-1),pH=8.1]、低氧组[溶解氧(DO)=3.5 mg·L~(-1),pH=8.1]、酸化组[溶解氧(DO)=7.0 mg·L~(-1),pH=7.3]和低氧-酸化组[溶解氧(DO)=3.5 mg·L~(-1),pH=7.3],每个处理组4重复,每个重复放置大黄鱼受精卵4.0×10~4粒,并在实验开始后(记录为0 d)和受精卵孵化后1 d、3 d、5 d、10 d、15 d、20 d、27 d分别测定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均较为明显;其中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0 d以后;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其酶活性在前10 d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胁迫和酸化胁迫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均主要发生在5~10 d仔鱼刚开口阶段,此阶段低氧胁迫和酸化胁迫均导致脂肪酶活性相比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酸化胁迫对胰蛋白酶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5 d之前,导致此阶段胰蛋白酶活性明显较高。低氧-酸化双重胁迫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相比单一因子胁迫有一定的加剧作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黎雨轩  汤建华  徐献明  许津  刘志远  徐浩  程家骅  
对三门湾和吕四近岸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仔稚鱼的矢耳石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矢耳石上的轮纹是每日形成的,第一日轮在孵化后第2天形成,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过渡时形成的次生核;三门湾和吕四近岸海域在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次生核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生长较快的个体,第一次生核形成的时间也较早,次生核数量亦多;两个海域小黄鱼的耳石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吕四近岸的个体在仔鱼期耳石生长率更快(均值为0.039),第一次生核形成时间较短(均值为37日龄),次生核数量较多(7~8个),表明吕四近岸个体具有较快的生长率和发育速度,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吕四近岸的个体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天  陈国柱  林小涛  
对实验室人工繁殖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叉尾斗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胚胎时已出现。微耳石在仔鱼刚孵化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近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中部圆凸两端较尖的菱形;矢耳石在仔鱼刚孵出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一端略尖的桃形;星耳石在仔鱼孵出后第19天才出现,呈中部略凹的椭圆形。叉尾斗鱼仔鱼耳石长径(包括微耳石和矢耳石)与鱼体全长(TL,mm)呈线性相关。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天形成,其后每日形成1个新轮纹,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呈线性相关,且线性方程斜率接近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廷廷  王玉堃  袁威  金显仕  陈超  孙耀  
以渤海海域采集的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矢耳石的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小黄鱼矢耳石中心核呈圆形,平均直径为(24.35±0.72)μm,核内耳石原基为深黑色的圆形结构,平均直径为(12.07±0.58)μm,第1日轮距中心核的距离为(14.11±1.08)μm。初次摄食标记轮出现在第4条日轮处,标记轮暗带颜色加深、清晰可辨,该标记轮距中心核的距离为(20.67±2.28)μm。小黄鱼矢耳石前20条日轮,轮纹由圆环状逐渐变为椭圆,沿最长轴方向的轮纹宽度变化范围为6.51~14.37μm,且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变宽;20~40条日轮间轮纹宽度呈显著升高,40~85日龄轮纹宽度变化相对平稳,第56~60条轮纹处出现轮纹,平均宽度最大值为41.59μm。在小黄鱼矢耳石日轮沉积过程中,伴随着亚日轮结构的形成,亚日轮清晰度差,轮纹宽度较窄且波动较大,在显微镜下对视野轻微调焦时会暂时性"消失"。本研究对小黄鱼的矢耳石特征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野生小黄鱼及其他鱼种的日轮判断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传喜  谢从新  黎会平  张席成  
研究了建鲤Cyprinuscarpiovar.uian卵和仔鱼的水分、钠、钾、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含水量在卵的整个发育阶段基本保持在83.5%~84.5%之间,仔鱼发育初期含水量74%~75%,当其初次摄食后即上升到85%左右并保持上升趋势。初孵仔鱼卵黄囊含水量约为57.5%,远较躯体含水量92.78%低。钠、钾离子的含量在卵和仔鱼发育期间波动剧烈。脂肪在卵的发育期间无明显变化,在仔鱼首次摄食时降到最低值,此后逐渐回升。蛋白质含量从卵到仔鱼首次摄食前呈明显下降趋势,摄食后其含量明显上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伟卿   宋炜   刘铮   李婷婷   邵逸臻   陈思仪   张艺   杨俊帆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仔、稚鱼期的脊椎骨及附肢骨生长发育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大黄鱼仔、稚鱼(1~30日龄)各发育时期的脊椎骨及附肢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黄鱼仔、稚鱼脊索呈管状,于2~5日龄仔鱼有明显分节现象,9日龄仔鱼髓弓开始分化发育,13日龄仔鱼鱼脉弓开始分化发育,脊索分节完全,17日龄仔鱼背肋和腹肋变得清晰,髓棘和脉棘也分别由髓弓和脉弓末梢延长完全形成,18日龄稚鱼脊椎骨开始发生骨化,直至27日龄稚鱼骨化完全。大黄鱼仔、稚鱼奇鳍以尾鳍、臀鳍、背鳍的先后顺序形成。尾鳍在7日龄仔鱼开始发育,第1尾下骨形成,直至13日龄仔鱼开始出现尾下骨愈合现象,尾鳍条出现,15日龄仔鱼尾上骨开始发育,直至19日龄稚鱼尾杆骨、尾上骨和尾下骨均已形成,尾鳍鳍条逐渐清晰,第3、4尾下骨之间间隙将尾鳍分为两个部分,尾鳍形态初步发育完全,27~30日龄稚鱼尾杆骨首先发生开始骨化,其次尾下骨及鳍条开始骨化;14日龄仔鱼时出现8个臀鳍支鳍骨,17日龄仔鱼鳍条长出8条,20日龄稚鱼出现硬棘分化,直至25日龄稚鱼臀鳍发育完全,鳍条和硬棘骨化完全;17日龄仔鱼时体背出现支鳍骨1行,背鳍开始发育,至20日龄稚鱼时,第1背鳍10根硬棘均出现,第二背鳍鳍条基本出现,21~25日龄稚鱼期间,硬棘从前向后逐渐骨化,鳍条发育完全。在大黄鱼仔、稚鱼骨骼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脊骨前凸,椎体融合,脉棘分叉和脉棘冗余等骨骼发育畸形的现象。上述结果为丰富大黄鱼发育生物学理论,为鱼类骨骼异常发育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培蒂  秦国峰  
应用嫁接技术建立无性系种子园,是马尾松良种繁育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十多年来的摸索和实践,利用嫩枝接穗嫁接不论是小范围试验还是大面积生产,均表现出质量高、效果好的优良特点。广东韶关地区林科所应用嫩枝嫁接,平均成活率达84.1%以上,比老枝嫁接高2~3倍。广西贵县覃塘林场连续4年分别不同季节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嫩枝嫁接成活率达84.5%~100%,而老枝嫁接仅有10%~21.4%。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与开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行先  陆清儿  赵芸  刘新轶  
对丁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丁鱼岁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幼鱼和亲鱼, 成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幼鱼与亲鱼; 亲鱼肥满度显著大于幼鱼和成鱼。幼鱼肌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成鱼, 成鱼肌肉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幼鱼, 肌肉中其他各氨基酸含量三个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三个不同生长阶段丁鱼岁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呈祥  徐钢春  徐跑  郑金良  顾若波  
通过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幼各发育期的连续取样,系统观察了仔、稚、幼各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显示:在水温(20±1)℃下,初孵仔鱼全长(6.75±0.60)mm;2日龄仔鱼即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晚期仔鱼阶段,完全依靠外源物质获取能量,主要以鳔室、脊椎形成及各鳍的分化与形成为主要标志;培育至36d,仔鱼鳃盖后缘及脊椎骨两侧线有少量鳞片状突起,标志美洲鲥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仔鱼身上鳞片基本长出,腹膜闭合,美洲鲥完成变态成为幼鱼。仔鱼培育期间,除了严格控制培育水温在(20±1)℃外,2日龄仔鱼开口后就应及时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仝迟鸣  周成虎  程维明  张文杰  王娇  刘海江  
基于DEM的地形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貌学研究中,但当前研究以定性或半定量居多,利用各类参数对大面积区域的量化分析研究较少。本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利用GIS及DEM地形分析方法,将坡度小于15°的正地貌提取出来,然后利用坡度与起伏度结合分析得到黄土塬顶面,两者相减得到黄土塬坡面,最终提取黄土塬1106个;选取黄土塬核心区的106个样本,分别计算坡面平均坡度、顶面长短轴比、沟壑密度、顶面与底面比、地面裂度5个指标,然后对其分别进行等级划分,计算5个指标的几何平均值,作为评价研究区黄土塬相对年龄的指标;对组合指标(I)进行分析后,将其划分为3级,分别为早期(I<1.74)、中期(1.74≤I<2.12)和晚期(I≥2.12)。研究结果显示,在黄土塬的不同发育阶段,各个形态指标整体上存在差异,各子类型内部也存在发育先后不一致的情况。在对黄土塬各子类型计算发育阶段指数之后发现,从黄土塬、黄土残塬到黄土梁塬,I值逐渐增大。形态指标的有序变化与前人研究所得的黄土地貌发育过程十分一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丹  王兵  戴伟  李萍  胡文  郭浩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4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