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
2023(4)
2022(1)
2021(2)
2020(3)
2019(15)
2018(7)
2017(14)
2016(7)
2015(4)
2014(6)
2013(7)
2012(10)
2011(5)
2010(8)
2009(7)
2008(10)
2007(4)
2006(5)
2005(2)
作者
(52)
(31)
(29)
(29)
(26)
(24)
(22)
(22)
(22)
(21)
(20)
(18)
(14)
(14)
(14)
(13)
(13)
(12)
(12)
(12)
(12)
(11)
(11)
(11)
(11)
(11)
(10)
(10)
(10)
(10)
学科
水产(69)
(66)
动物(56)
动物学(51)
及其(17)
资源(17)
(15)
(14)
(14)
防治(14)
各种(12)
(12)
(12)
敌害(12)
病害(12)
水产资源(10)
大黄(7)
大黄鱼(7)
鱼类(7)
黄鱼(7)
调查(6)
(4)
渔业(4)
料及(3)
(3)
(3)
污染(3)
理学(3)
生态(3)
生态学(3)
机构
大学(118)
(104)
海洋(103)
水产(101)
学院(99)
(96)
实验(92)
实验室(92)
科学(91)
重点(90)
研究(87)
海水(76)
(73)
(71)
研究所(71)
(69)
农业(66)
研究院(64)
(64)
(63)
渔业(63)
产科(62)
中国(61)
科学研究(55)
海洋大学(54)
技术(49)
东海(48)
农业部(42)
学海(40)
上海(39)
基金
项目(99)
国家(96)
(96)
科学(79)
基金(77)
(67)
(67)
科学基金(63)
自然(63)
计划(63)
自然科(62)
自然科学(62)
自然科学基金(62)
专项(57)
研究(51)
科技(49)
(47)
(47)
(47)
重点(47)
农业(45)
资助(42)
科研(41)
技术(40)
基金项目(34)
(34)
(30)
创新(30)
(30)
浙江(30)
期刊
水产(85)
学报(72)
科学(50)
渔业(35)
中国(32)
(31)
海洋(31)
产科(30)
大学(19)
学学(19)
海洋渔业(19)
进展(16)
上海(13)
(10)
海洋大学(10)
海海(10)
农业(7)
(4)
业大(4)
农业大学(4)
海水(3)
(3)
自然(3)
自然科(3)
自然科学(3)
中国农业(2)
农林(2)
(2)
洋水(2)
研究(2)
共检索到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丹枫  安树伟  周素明  王国良  
利用组织切片及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内脏白点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肝脏、脾脏和肾脏3种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探讨该病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临床症状为体表无明显病症,脾、肾、肝等内脏有大量白色结节;组织病理显示,肝、肾和脾是感染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出现组织变性坏死,空泡化严重,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组织均出现病理性结节。超微病理显示,病鱼肝、肾、脾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严重,尤以线粒体和细胞核损伤明显。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空泡化;细胞核核膜破裂,染色质浓缩边集;肾脏和脾脏均发现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素贞  韩兆方  陈小明  李庆昌  肖世俊  李佳凯  刘贤德  
为了探究大黄鱼高温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的125 pair-ended测序模式分别对大黄鱼高温处理组和常温对照组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对照组(3个生物学重复)和高温处理组(3个生物学重复)分别获得15.28和13.92 Gb测序数据,GC含量平均值约为51%。过滤后的高质量测序reads使用Bowtie2软件比对到大黄鱼参考转录组序列上估计基因表达量,进而进行基因表达差异统计学检验。以常温对照组为参比,高温处理组中阈值设为|log2(FC)|>2和FDR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振勇  谢友佺  林小金  
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不同生存条件下的大黄鱼以及肝脏病变的大黄鱼肝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酸水解法测定不同生存条件下以及患肝肿大的大黄鱼肝脏的脂肪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以野生大黄鱼的肝组织细胞结构为参照,初步探明了小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脂肪肝、肝肿大、肝胆汁淤积、肝淤血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讨论了大黄鱼肝脏病变的原因和病变致死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峰  高松柏  刘阳阳  储天琪  詹炜  楼宝  
为了阐明小黄鱼、大黄鱼及其杂交子代(小黄鱼♀×大黄鱼♂)的生长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了3、4、6、8、11、15月龄的3种鱼的体质量,并对8月龄的3种鱼表型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部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和体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月龄之前,小黄鱼体质量高于大黄鱼和杂交子代,之后杂交子代体质量大于小黄鱼和大黄鱼,但是从11月龄开始,大黄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体质量高于杂交子代,因此,最终杂交子代体质量介于双亲之间,表现为中亲优势。对8月龄鱼形态性状的分析可知,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子代之间的表型性状差异显著(P<0.05),其中,杂交子代的体质量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双亲群体,表现出生长优势。对3种鱼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得知,杂交子代的形态性状总体上偏向于小黄鱼,表现出母本效应。聚类过程中,杂交子代首先与小黄鱼聚在一起,同样表现为母本偏向性。通过判别分析构建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公式,据此获得3种鱼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0.6%,其中大黄鱼判别准确率高达94.6%,而小黄鱼和杂交子代的判别准确率较为相近,分别为73.5%和74.6%,两者均低于大黄鱼,再次说明了杂交子代在形态性状方面具有母本倾向性。为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鱼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沈伟良  吴雄飞  申屠基康  林淑琴  
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环境和不同饲料养殖的岱衢洋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形态数据,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对3组大黄鱼形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环境对大黄鱼体高、尾长存在显著影响,而不同饲料对大黄鱼体高、尾高、尾长、体厚存在显著影响,同时对D3–4、D3–6、D4–6、D5–6框架形态存在显著影响,差异主要集中于躯干前部。表明不同环境下大黄鱼形态变化可能与流速适应相关,而饵料对体型的影响可能是因为营养组成及物质积累的不同。聚类分析显示,配合饲料组与深水网箱组形态更接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虎  崔国强  吕为群  
比较了盐度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大黄鱼(♂)自交F1和大黄鱼(♀)×鮸鱼Miichthys miiuy(♂)杂交F1初孵仔鱼存活的影响。将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从盐度27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盐度12、17、22、27、32、37和42的海水中。结果表明,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MST)、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盐度12~32范围内,杂交F1初孵仔鱼的SAI值高达62.42~86.56,明显比大黄鱼初孵仔鱼高(46.18~53.89)。在盐度12条件下,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MST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施慧  陈卓  丁慧昕  谢建军  汪玮  王庚申  何杰  许文军  
运用组织病理切片、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2017年在舟山采集到的临床表现"白鳃"症状的发病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开展了病原学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患病鱼的肝、脾、肾等内脏组织发生严重的病理变化,尤其是组织内红细胞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同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在病鱼组织的电镜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直径约300~600 nm的孢子虫样结构。提取病鱼内脏组织总基因组DNA样本,采用1对针对寄生原虫的通用引物进行SSUrDNA的PCR扩增,最终获得大小为1471bp的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发现,该条带与GenBank中1种黏孢子虫Sinuolinea sp.的序列同源性最高,达89%。根据获得的SSU rDNA序列,建立了适用于该病临床检测的巢式PCR方法,最小灵敏度可达0.5 pg。研究表明,引起此次网箱养殖大黄鱼"白鳃"症状并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是一类寄生性黏孢子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树根  陈文烈  钟秀容  王寿昆  
采用电镜和光镜技术研究大黄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大黄鱼舌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舌腹面固有膜有浆液性腺泡;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层扁平细胞下有粘液细胞。胃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端含有大量成熟粘液原颗粒,核周有不同成熟阶段的粘原颗粒,细胞器位于核周及下方,贲门和盲囊部胃小凹处有粘液腺,固有膜含大量胃腺,幽门部没有胃腺;胃腺细胞为矮锥形,细胞内含有微管泡系和酶原颗粒,是一种典型的泌酸胃酶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有许多杯状细胞,肠上皮有密集的微绒毛,侧面有连接复合体,胞内各种细胞器均较丰富。大黄鱼消化道组织结构的特点与消化、吸收作用密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芝娟  楼丹  闫茂仓  楠田理一  陈昌福  
在 5月下旬用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灭活菌苗对大黄鱼 (Pseudosciaenacrocea)幼鱼进行浸泡免疫 ,7月至 8月高温季节投喂添加防病药物或者V .harveyi灭活菌苗的配合饲料 ,进行了综合防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V .harveyi灭活菌苗浸泡免疫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V .harveyi对受免大黄鱼的感染 ,但是 ,受免鱼对副溶血弧菌 (V .parahaemolyticus)的感染则没有显著的保护 ;高温季节投喂添加药物的配合饲料能够有效地降低大黄鱼的死亡率 ,而将药物添加在鱼糜中后的投喂方式则不能获得明显防病效果 ;对受免鱼口服灭活菌苗后在 5 6d...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星  
大黄鱼原为我国海洋渔业的四大主捕对象之一,70年代前平均年产量12万t,70年代末起,由于酷渔滥捕和环境污染,大黄鱼资源急剧下降,80年代后资源枯竭,昔日的大宗产品而今成为珍稀品种。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取得大黄鱼人工繁殖成功,使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成为现实。但是,随着大黄鱼社会化、规模化养殖的蓬勃发展,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具有发病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弧菌病,成为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倪海儿  王国良  
以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根据对2001-2005年间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情况的观察分析、养殖水域环境因子的监测及其收集的气象资料,对大黄鱼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和养殖环境的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溃疡病的发生不仅与季节有关,而且还与环境因子的状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大黄鱼溃疡病发生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筛选出与大黄鱼溃疡病发生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从而建立了网箱养殖大黄鱼溃疡病发生的预报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对预报大黄鱼的溃疡病是否发生及发生的程度有高度显著的效果。用该模型对舟山市2005年大黄鱼溃疡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预报,预报的正确率达到81.2%。为能有效、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国良  袁思平  金珊  
首次报道了大黄鱼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情况。病鱼以体表和心、脾、肾等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平均死亡率15%。对病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光镜、电镜检查,均发现长或短的丝状分枝状杆菌。用分离菌株作回归感染,证实为该大黄鱼结节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病原为诺卡氏菌。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锦玉  余旭平  潘晓艺  许文军  尹文林  曹铮  
浙江宁波、台州等地相继发生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大量死亡,主要症状为脾脏、肾脏有许多白色结节,大小为0.1~1mm。从病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极强的菌株GYCWS,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8.5×104CFU/ml。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ID32GN)及16S rRNA分子鉴定。经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1.5Kb的16S rRNA部分基因片段,产物经回收纯化,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G1,对阳性克隆子进行酶切及PCR鉴定确认阳性重组质粒,将测定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BLAST同源序列比对,与恶臭假单胞菌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廖红梅  高超  韩承义  林培华  高健  
基于对宁德市7户大黄鱼养殖主体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的成本构成情况及收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饵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鱼苗成本构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的95%左右;(2)不同养殖主体单位成本及成本构成差异大;(3)规模养殖无单位成本优势,但大规模公司养殖收益凸显规模效益;(4)成本利润率浮动范围小,产业整体养殖效益趋于稳定。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3点建议:(1)研制并进一步推广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科学化投料以降低养殖成本;(2)成立中、小规模养殖户合作经济组织,统一销售,提高市场拓展力度;(3)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大黄鱼成鱼养殖产业化经营。研究亮点: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娟  陈丽娇  
采用乙醇加热纯化提取的方法,从大黄鱼鱼卵中提取磷脂,研究乙醇含量、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含量为92%、料液比1∶8、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20 min、浸提3次,在该条件下产品的提取率可达47.73%.采用薄层层析法结合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大黄鱼鱼卵磷脂含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5种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为69.38%、4.14%、8.52%、7.24%、10.7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