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8)
- 2023(5909)
- 2022(5370)
- 2021(4886)
- 2020(4541)
- 2019(10658)
- 2018(10629)
- 2017(20353)
- 2016(11824)
- 2015(13714)
- 2014(14045)
- 2013(14127)
- 2012(13662)
- 2011(12520)
- 2010(12790)
- 2009(12020)
- 2008(12477)
- 2007(11545)
- 2006(9857)
- 2005(8881)
- 学科
- 济(49513)
- 经济(49462)
- 业(29471)
- 管理(29388)
- 方法(25335)
- 企(22630)
- 企业(22630)
- 数学(22444)
- 数学方法(22203)
- 农(14465)
- 学(14063)
- 财(12135)
- 中国(11891)
- 贸(10249)
- 贸易(10249)
- 易(9918)
- 地方(9834)
- 农业(9466)
- 业经(9281)
- 制(8810)
- 和(8081)
- 理论(7503)
- 银(7481)
- 银行(7432)
- 务(7335)
- 财务(7319)
- 财务管理(7295)
- 融(7235)
- 金融(7232)
- 行(7059)
- 机构
- 大学(184033)
- 学院(181308)
- 济(70552)
- 经济(68917)
- 研究(66473)
- 管理(64643)
- 理学(55454)
- 理学院(54708)
- 管理学(53497)
- 管理学院(53161)
- 中国(48242)
- 科学(45113)
- 农(40196)
- 京(39860)
- 所(37242)
- 研究所(34395)
- 农业(32453)
- 财(31886)
- 业大(31633)
- 中心(29927)
- 江(28986)
- 财经(25654)
- 范(25413)
- 师范(25064)
- 北京(25059)
- 院(23258)
- 经(23138)
- 州(22577)
- 经济学(21937)
- 省(20974)
- 基金
- 项目(119628)
- 科学(91235)
- 基金(84693)
- 研究(83049)
- 家(76178)
- 国家(75540)
- 科学基金(61464)
- 社会(49556)
- 省(47377)
- 社会科(46737)
- 社会科学(46717)
- 基金项目(44852)
- 自然(41379)
- 划(41101)
- 自然科(40365)
- 自然科学(40345)
- 自然科学基金(39638)
- 教育(38667)
- 资助(35976)
- 编号(33889)
- 成果(28858)
- 重点(28026)
- 部(26807)
- 发(26242)
- 计划(24426)
- 课题(24085)
- 创(23996)
- 科研(23935)
- 创新(22565)
- 科技(21931)
共检索到264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简林江 杨育凯 刘贤德 陈庆凯 王志勇
为了探讨大黄鱼(♀)与鮸状黄姑鱼(♂)远缘杂交的可行性,构建了2个杂交家系(LN1和LN2),检测了杂交F1的倍性,并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杂交亲本及F1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与鮸状黄姑鱼(♂)可以成功杂交产生形态正常后代,45日龄成活率达到30%,但杂交受精率(29.0%、32.6%)与孵化率(75.0%、76.7%)要显著低于大黄鱼自繁(P<0.05)。杂交幼鱼体型修长,头为尖钝型,体侧布满黑褐色斑点;DNA相对含量测定和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显示,90%以上杂交后代是杂交二倍体,另外有少量的杂交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杂交幼鱼形态兼具有双亲的特征,与大黄鱼明显不同;至45日龄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晓清 王志勇 谢中国 詹炜 宁岳
用大黄鱼(♀)和鮸(♂)进行属间杂交,获得了56.25%的受精率,45.24%的孵化率和0.65%的鱼苗成活率。对杂交亲本与子代进行了微卫星和AFLP标记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位点(LYC0003,LYC0006,LYC0007,LYC0008)都可扩增出清晰的亲本差异条带,26个F1个体中均未出现雄鱼特有条带;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E-ACC/M-CAG,E-AAC/M-CAT,E-AAC/M-CTA,E-AGC/M-CTC)共检出326个AFLP条带,143条母本特异性条带中有132条出现在子代中,94条父本特异性条带中只有18条出现在子代中,子代中另出现了33条非亲条带。F1个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颖 蔡明夷 刘贤德 王志勇
为了评估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1在良种培育与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利用AFLP标记研究了双亲基因在2个杂交F1家系(HF1和HF2)初孵仔鱼中的传递和分离方式。8对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在两对亲本中分别检出478和446个片段。在HF1中,检出片段包括215条母本特异条带(FSB)、165条父本特异条带(MSB)和98条双亲共有条带(MuB),其中,121条(56.3%)FSB、115条(69.7%)MSB和93条(94.9%)MuB传递给了全部后代,其余片段在后代中发生分离。FSB和MSB分离位点的平均显性表型频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AFLP标记在HF2的传递与分离和HF1相似,只是分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虎 崔国强 吕为群
比较了盐度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大黄鱼(♂)自交F1和大黄鱼(♀)×鮸鱼Miichthys miiuy(♂)杂交F1初孵仔鱼存活的影响。将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从盐度27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盐度12、17、22、27、32、37和42的海水中。结果表明,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MST)、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盐度12~32范围内,杂交F1初孵仔鱼的SAI值高达62.42~86.56,明显比大黄鱼初孵仔鱼高(46.18~53.89)。在盐度12条件下,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MST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
关键词:
大黄鱼 鮸鱼 远缘杂交 盐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峰 高松柏 刘阳阳 储天琪 詹炜 楼宝
为了阐明小黄鱼、大黄鱼及其杂交子代(小黄鱼♀×大黄鱼♂)的生长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了3、4、6、8、11、15月龄的3种鱼的体质量,并对8月龄的3种鱼表型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部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和体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月龄之前,小黄鱼体质量高于大黄鱼和杂交子代,之后杂交子代体质量大于小黄鱼和大黄鱼,但是从11月龄开始,大黄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体质量高于杂交子代,因此,最终杂交子代体质量介于双亲之间,表现为中亲优势。对8月龄鱼形态性状的分析可知,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子代之间的表型性状差异显著(P<0.05),其中,杂交子代的体质量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双亲群体,表现出生长优势。对3种鱼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得知,杂交子代的形态性状总体上偏向于小黄鱼,表现出母本效应。聚类过程中,杂交子代首先与小黄鱼聚在一起,同样表现为母本偏向性。通过判别分析构建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公式,据此获得3种鱼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0.6%,其中大黄鱼判别准确率高达94.6%,而小黄鱼和杂交子代的判别准确率较为相近,分别为73.5%和74.6%,两者均低于大黄鱼,再次说明了杂交子代在形态性状方面具有母本倾向性。为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鱼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云 胡玉珍 苗亮 陈炯 史雨红 薛良义 徐万土
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对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岱衢洋、官井洋大黄鱼自交以及正反向杂交子代进行生长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0~526d),官井洋大黄鱼自交子代(GG)和反交子代(GD)(官井洋♀×岱衢洋♂)大黄鱼较岱衢洋自交子代(DD)和正交子代(DG)(岱衢洋♀×官井洋♂)大黄鱼生长快,到526d实验结束时,GG和GD体重分别达到330.514g和336.694g,而DD和DG则仅为278.975g和243.297g。对其各阶段生长速度分析,发现虽然一龄DD生长较慢,但过冬后DD生长明显加快,体长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各群子代,体重增长也达到GG和GD增长水平,即有后期增长潜能。对比...
关键词:
大黄鱼 生长性能 杂交优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友明 陈校辉 潘莹 王明华 秦钦 邓燕飞 蔡永祥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18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8尾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06个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RAPD标记,片段大小在200~2 000 bp之间,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7.92%、18.87%和25.4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40 8、0.936 8和0.928 0,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59 2、0.063 2和0.072 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075 4、0.073 8和0.103 6,平均Shannon信息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国庆 秦国峰 刘伟宏 储德裕 洪苏州 周志春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2份不同测交系交配设计子代遗传测定林材料,对马尾松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份测定材料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都极为显著。在材料Ⅰ(杂交亲本为随机选择)中,生长性状的遗传控制是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而材料Ⅱ(杂交亲本经过生长选择)中正好相反,显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加性基因效应次之。根据2份材料材积的GCA效应值,各选出4个优良母本和2个优良父本,而基于杂交组合材积配合力总效应值(TCA),2份材料各初选出10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平均材积增益分别是测验群体的32.20%和33.90%,是对照的52....
关键词:
马尾松 测交系 子代测定 配合力 遗传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永成 李周岐 李煜 常立
【目的】研究2年生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以揭示杜仲重要性状的遗传参数。【方法】以10个杜仲优良品种(或无性系)为亲本,按照析因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根据2年生杜仲杂种苗的苗期表型性状测定结果,估算苗高、地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脉数目和叶柄长度的遗传参数。【结果】杜仲杂交子代苗高、地径、叶面积、叶长等性状在各家系间和家系内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及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母本"小叶"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较大;不同家系各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显著,21号家系("华仲2号×秦仲1号")苗高和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1号家系("小...
关键词:
杜仲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怡 胡益波 叶俊丽 柴利军 邓秀新 谢宗周
为了筛选集双亲优异性状的优良砧木,以柑橘主要砧木红橘(♀)×枳(♂)杂交F_1代94个单株为试材,连续2 a对其落叶期及花期进行观测,并对结果率较高的37个单株的果实品质、种子单多胚性及萌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4个单株物候期与双亲相近,但单株间落叶期差异明显;子代群体果形更偏向于父本遗传,主要以卵圆形为主;子代群体平均单果质量为58.63 g,平均单果种子数为14粒,平均千粒重为153.73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在10.7%~16.5%,与母本无显著性差异,可滴定酸含量在2.00%~5.56%,显著高于母本;果皮色泽主要有红色(偏向母本)和黄色(偏向父本)2种,子代群体中β-隐黄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双亲,紫黄质、叶黄质和玉米黄质的含量介于双亲之间,而β-胡萝卜素在亲本和杂交后代果皮中含量则较低,其中紫黄质、叶黄质和β-胡萝卜素等物质含量呈现连续变化,具有数量性状特征;群体子代种子单胚与多胚类型接近1∶3,符合单基因控制模型。结果表明,子代单株3号、6号及24号兼具多胚、单果种子数多及萌发率高等特性,可作为候选优异砧木资源做进一步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秀 贺军军 张华林 翁俊亮 李进良 罗萍
【目的】从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两个方面分析亲本和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特性和遗传分化,为亲本组合的甄选和杂交子代的差异分析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5份橡胶树杂交后代群体为供试材料,利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3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32.59%,其中叶枕沟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90%,小叶柄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多样性指数分布在3.22~3.53之间,平均为3.49。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_(1)杂种在树围、年平均增长量和产量上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01.2%、117.2%和95.38%。在35个杂种F_(1)中,产量最高的是材料A38,最低的是材料A9。2017—2020年4年间,材料A22每年都是树围最大的杂交子代;35个F_(1)杂种的年增长量分布在5.6~10.4 cm之间,年平均周长增量居6.7~8.8 cm之间。根据分子标记分析结果,从104对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15对,利用15对SSR标记亲本和后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5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值(PIC)在0.2710~0.6827之间,Shannon’s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处于0.5004~1.3459、0.1714~1和0.3246~0.74之间;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可分为3个类群。【结论】亲本选配合理,杂交子代多样性丰富,解析了杂交子代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杂交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材料和理论支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明夷 刘贤德 武祥伟 黄铭垚 王志勇
参照大黄鱼雌核发育诱导程序,应用冷休克抑制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受精卵的第二极体排出,培育了两个异源三倍体家系(PPN1和PPN2)。异源三倍体家系的受精率、孵化率略低于大黄鱼自繁二倍体对照家系(PP),而初孵仔鱼畸形率略高于PP家系。倍性分析显示,异源三倍体家系初孵仔鱼细胞DNA含量约为大黄鱼自繁对照家系的初孵仔鱼细胞DNA含量的1.46倍,且三倍体率达到100%。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父本杂合基因在异源三倍体中分离,后代分别得到父本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式遗传预期;由于基因的第二次分离被阻断,母本基因在异源三倍体中的传递表现出半四分子的特点,其中部分个体同时保...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萍 王开良 姚小华 滕建华 曹永庆
为了建立油茶杂交育种最佳亲本选配模式,提高育种效率,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亲本在杂交子代单株产果量、果实大小、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7个经济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除了鲜果干籽率外,其余16个经济性状在6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亲本在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亲本间特殊配合力在单株产果量、单果质量、种仁含油率、油酸含量等重要育种形状上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除了含油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成星奇 贾会霞 孙佩 张亚红 胡建军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_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Yaxin-1241便携式叶面积仪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杂交子代当年扦插材料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和最大叶宽距叶尖长度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最大叶宽位置和叶缘因子,利用SPSS软件完成相关、通径、遗传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两亲本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子代变异丰富且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在10个叶形指标间45对相关关系中,3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子代第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值全部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有64.69%与父本分布在同侧,第二主成分则均匀分布在中亲值两侧。对于表征叶片大小的2个指标叶面积和叶柄长,多数子代小于中亲值且其均值更接近父本,而表征叶片形状的叶柄相对长和最大叶宽位置与之相反,其余指标接近中亲值。除叶长宽比、侧脉夹角以及叶缘因子外,子代叶形指标大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叶形性状差异显著,杂交子代叶形性状存在丰富的连续性变异,且性状间关联紧密,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叶面积、叶柄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偏向性,杂交子代叶片形状与丹红杨更为接近,呈较强的母本效应,而叶片大小则表现出偏向父本小叶杨的遗传效应。30.09%子代的综合叶形指标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可加以利用。
关键词:
杨树 子代 叶形性状 遗传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 滕文华 李开隆 张含国 夏德安 姜静
以4株中国白桦优树(B1、B2、B3和B4)和1株欧洲白桦(OB)为杂交亲本,按5×5双列交配设计控制杂交,对全同胞子代的树高、胸径及材积分析表明:杂交组合子代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各杂交组合子代的生长量、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反交效应,初步选择B1为优良亲本、B4为优良母本、B3为优良父本,其中最好的B1亲本在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分别为0.1263、1.1367、0.0091,杂种子代各性状生长量超过各组合平均值的3.37%、5.05%、12.18%;B1×B3、OB×B1、B4×B3为初...
关键词:
白桦 双列杂交 配合力 反交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