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2)
- 2023(13850)
- 2022(11940)
- 2021(11123)
- 2020(9206)
- 2019(21162)
- 2018(21124)
- 2017(40138)
- 2016(22077)
- 2015(24783)
- 2014(24832)
- 2013(24620)
- 2012(23046)
- 2011(20991)
- 2010(21010)
- 2009(19060)
- 2008(18459)
- 2007(16293)
- 2006(14554)
- 2005(13024)
- 学科
- 济(91353)
- 经济(91257)
- 管理(60263)
- 业(58116)
- 企(46918)
- 企业(46918)
- 方法(36707)
- 数学(31118)
- 数学方法(30757)
- 中国(27039)
- 农(25062)
- 地方(24359)
- 学(21400)
- 业经(21335)
- 财(19685)
- 农业(17206)
- 贸(15863)
- 贸易(15849)
- 制(15701)
- 易(15280)
- 和(14935)
- 技术(14878)
- 理论(14827)
- 环境(14817)
- 银(14534)
- 银行(14469)
- 融(14253)
- 金融(14252)
- 行(13952)
- 发(13493)
- 机构
- 大学(314461)
- 学院(312877)
- 管理(120933)
- 济(120303)
- 经济(117488)
- 研究(113163)
- 理学(104029)
- 理学院(102745)
- 管理学(100831)
- 管理学院(100297)
- 中国(83033)
- 科学(73529)
- 京(69730)
- 所(58951)
- 农(58352)
- 研究所(53854)
- 财(53787)
- 业大(50644)
- 中心(50079)
- 江(47002)
- 农业(45895)
- 北京(44701)
- 范(43261)
- 师范(42753)
- 财经(42436)
- 院(41334)
- 州(38582)
- 经(38550)
- 技术(35356)
- 省(35196)
- 基金
- 项目(214629)
- 科学(166882)
- 研究(154228)
- 基金(152964)
- 家(135388)
- 国家(134200)
- 科学基金(113339)
- 社会(94213)
- 社会科(89030)
- 社会科学(89005)
- 省(85494)
- 基金项目(81437)
- 自然(75504)
- 自然科(73698)
- 自然科学(73675)
- 划(72392)
- 自然科学基金(72351)
- 教育(70283)
- 资助(63315)
- 编号(63012)
- 成果(51422)
- 发(49730)
- 重点(48557)
- 部(46013)
- 创(44660)
- 课题(44648)
- 创新(41591)
- 科研(41048)
- 计划(40227)
- 发展(38914)
- 期刊
- 济(139222)
- 经济(139222)
- 研究(94970)
- 中国(65759)
- 学报(55429)
- 农(54082)
- 科学(50077)
- 管理(46038)
- 大学(40764)
- 教育(39297)
- 学学(38247)
- 财(38237)
- 农业(37823)
- 融(27837)
- 金融(27837)
- 技术(27178)
- 业经(23969)
- 经济研究(21808)
- 财经(19991)
- 业(19435)
- 图书(18296)
- 问题(17737)
- 经(16984)
- 科技(16704)
- 理论(15310)
- 技术经济(15022)
- 版(14752)
- 业大(14716)
- 现代(14247)
- 实践(14109)
共检索到472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蕊 马永清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当地种植的大麻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索大麻在不同生育期(苗期、快速生长期、开花期)的根际土、根、茎及叶的甲醇和水提取液对瓜列当和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的刺激效果。结果表明:根际土提取液刺激瓜列当种子的发芽率大于向日葵列当。大麻植株的甲醇和水提取液刺激瓜列当种子发芽率高低顺序为根>茎>叶,其中甲醇提取液刺激列当种子萌发率高于水提取液。根与茎的甲醇提取液刺激瓜列当和向日葵列当种子发芽率均显著相关(R2=0.833 6,P<0.05)。植株的甲醇提取液对瓜列当种子的萌发诱导作用在快速生长期最强(45.2%),而向日葵列当种子的萌发诱导作用则在苗...
关键词:
大麻 列当 种子 萌发 捕获作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雪婷 马永清 田丰 安雨
本试验采用甲醇和蒸馏水浸提法,从69种青藏地区传统中草药中筛选具有诱导瓜列当(PheliPanche aegyPtiaca Pers.)和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种子萌发作用的植物,旨在通过寻找稳定的种子萌发刺激物质来为根寄生杂草列当防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供试材料中,16种中草药的甲醇或蒸馏水浸提液诱导瓜列当种子的萌发率≥20%,21种中草药的甲醇或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向日葵列当种子的萌发率≥20%;2)其中,黄花蒿、雪参、鸡血藤、青兰、甘松和独一味6种中草药诱导2种列当的发芽率均高于20%,表明上述中草药种含有较高活性或较高浓度的列当种子萌发诱导物质,上...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 瓜列当 中草药 浸提液 发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焕 马永清 田丰 杨海婧
通过盆栽试验和水培试验的方法在不同地区分别种植小麦、蚕豆和油菜3种作物,研究这3种作物的甲醇浸提液以及根系分泌物对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和蚕豆植株的根部甲醇浸提液以及根系分泌物对向日葵列当种子的萌发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其中小麦甲醇浸提液处理的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率最高(41.5%)。蚕豆植株的甲醇浸提液和根系分泌物也对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有较强的影响,其中蚕豆根系分泌物处理向日葵列当种子的萌发率高达41.1%。综合得出,小麦和蚕豆的根部可能含有刺激向日葵列当发芽的物质,具有作为向日葵列当诱捕作物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振国 陈杰 Muhammad Rashid Nizamani 陈连芳 马永清
通过室内穴盘和连续两年遮雨棚盆栽试验,研究放线菌淡紫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enissocaesilis,509),真菌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CF3)和放线菌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Act12)3种生防菌对寄主植物向日葵的促生作用和对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CF3和Act12处理条件下,列当的出土数和寄生总数量显著降低,在新葵6号中CF3抑制列当寄生率高达74.4%,Act12抑制列当寄生率为68.7%,509抑制列当寄生率为53.0%;2)在列当寄生胁迫下,生防菌处理向日葵相比对照生物量有显著的增高,根冠比显著增大,含水量显著升高,生防菌处理的向日葵地上部和根的含水量≥70%。本研究表明CF3和Act12具有作为防除向日葵列当优良生防菌种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淑琦 马永清 税军峰 孙亚军
为筛选在根寄生植物小列当多发地进行诱捕发芽的小麦品种,研究了不同品种冬小麦根分泌的化感物质对小列当(Orobanche minor)种子的诱导发芽率。以冬小麦根际土蒸馏水和甲醇浸提液刺激小列当种子发芽,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间化感作用差异显著。20世纪70年代宁冬1号和90年代小偃22号在4个生育期都有较强的发芽刺激作用,而其余3个品种则在个别生育期有非常微弱化感作用。宁冬1号品种刺激小列当发芽率达到最高为42.8%,化感作用最强,可作为抑除小列当的首选品种。
关键词:
小列当 冬小麦 化感作用 发芽率 浸提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支金虎 段黄金 赵书珍 贺黎
选用部分中草药和新疆本地能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栽培作物为研究材料,研究其蒸馏水和甲醇浸提液原液及其50、100、250、500、1000、2500、5000和10000倍稀释液对瓜列当种子发芽的影响及植物幼苗-番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植物浸提原液对瓜列当种子的发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8种植物组织的蒸馏水浸提液和19种植物组织的甲醇浸提液分别在其不同稀释倍数下对瓜列当种子的发芽具有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有菌和无菌的室内寄生模拟试验发现,根际环境是除发芽刺激物质外影响瓜列当-寄主寄生关系的另一主要因素。
关键词:
瓜列当 发芽 诱导 筛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德政 田云芳 曹艳玲 刘艺平
研究了超干向日葵种子老化后萌发过程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超干向日葵种子老化后鲜质量、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与未超干的相比均有显著变化;超干有利于向日葵种子活力的保持,且以含水量2.08%的超干种子各项指标提高幅度最大;随着种子的萌发,热稳定蛋白含量减少;超干的向日葵种子比未超干的MDA含量低,超干能有效地减少种子贮藏期间有毒物质的积累;超干的向日葵种子的抗氧化酶系统保持最好,减轻或阻止了活性氧启动的脂质过氧化作用,避免对膜系统的损伤,保证超干种子的正常萌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支金虎 吴静 王德胜
用纯氮素溶液稀释番茄根系分泌物的方法进行瓜列当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氮素对番茄根系分泌物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纯氮素溶液对瓜列当种子发芽率很小,总体变化不大。根系分泌物用氮素溶液稀释后,不同浓度下瓜列当的发芽率差异显著。10-6级别和10-5次级别的浓度对瓜列当种子发芽刺激作用最明显;当浓度升高到10-4级别,发芽率显著下降;当浓度升高到10-3级别,则已经开始对瓜列当发芽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氮素浓度在3×10-5~3×10-6之间时,瓜列当发芽率最高。
关键词:
瓜列当 氮素 根系分泌物 萌发 调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勇 肖深根 何长征
为解决生产中越夏黄瓜的高温耐性问题,以黄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后黄瓜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低于15℃和高于35℃下萌发,种子活力显著下降.通过适度的温度胁迫处理,可提高黄瓜种子在高温(35℃)下的萌发活力.10℃和30℃分别是预处理的最适宜低温和高温.4h是高温和低温预处理的适宜时间,黄瓜种子经低温预处理后,在随后的高温(35℃)中萌发,其活力提高,说明黄瓜种子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交叉适应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拥海 俞乐 黄伟华 李献恩 伍潮 王海滨
为提高荞麦种子萌发率及其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研究了不同激素对苦荞(FagopyrumtataricumGaertn.)种子萌发以及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25℃时,未经赤霉素预处理,但在附加4mg/L赤霉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的苦荞种子萌发率最高;(2)下胚轴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明显高于子叶和上胚轴,下胚轴是最理想的外植体;(3)在附加4mg/L24,-D和0.1mg/L6-BA的MS培养基上,荞麦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
关键词:
苦荞 萌发条件 愈伤组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键 王娜 刘志达 包婷婷 张之为 云晓鹏 石必显 张恒 陈贵红 陈燕芳 赵君
为了获得向日葵列当生防菌株,以田间采集的具有褐色枯斑的列当植株为样本,利用柯赫氏法则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和新疆共11个不同地点的29份列当枯斑病的样本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北屯农十师183团和188团地块及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海子村地块中采集的病样上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五原县葵博园和临河区永利村的病样中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公合成村和西圪旦村及化德县105省道边地块中样本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层出镰刀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采集的样本中只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河北张家口市康保县的样本中只分离得到轮枝镰刀菌。上述分离得到的菌株在向日葵列当上回接后都能够致病的结果预示,镰刀属的真菌是引起向日葵列当枯斑病的病原菌,但尖孢镰刀菌是引起列当枯斑病的优势致病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分离获得的镰刀菌均能够侵染向日葵和列当,但其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分离寄主上的致病力强于其他寄主的特点。基于致病力分化的结果,筛选出3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尖孢镰刀菌菌株GHC 1-2、XXZ-9和HD 1-1用于防控列当对向日葵的寄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婷婷 吴田 张瑞丽 蓝增全
以西番莲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赤霉素浸种时间及不同种子处理方式条件下,进行西番莲种子萌发试验,并利用发芽种子的根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将西番莲种子剥壳后置于MS培养基中萌发,是西番莲种子萌发的最适方式。根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2,4-D,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多为浅绿色,颗粒状,质地疏松。
关键词:
西番莲 种子萌发 愈伤组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汝民 白静 吕春玲 陈宏伟 高岩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seed germination in Cistanche deserticola,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tratification treatment of high/low temperature on seed germination of C.deserticola using the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The effects of high/low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and plant ho...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孔德兴 徐永清 杨燕 韩瑛琪 贺付蒙 王雪 冯艳忠 刘娣 李凤兰
[目的]对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毛蕊花糖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为将其作为药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3株产木质素降解菌(雷斯青霉(Penicillium raistrickii)、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和霉菌(Fungal sp.))和2株产纤维素降解菌(白腐菌(Phanerochaetc chrysosporium)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中筛选最优复合菌剂对向日葵列当进行生物破壁发酵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复合菌剂降解后向日葵列当中的有效成分;以毛蕊花糖苷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酵解温度、pH值和酵解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毛蕊花糖苷提取工艺;体外检测毛蕊花糖苷对OH·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分析毛蕊花糖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向日葵列当中共检测出207种化学物质,含量较高的药效成分为苯乙醇苷类物质毛蕊花糖苷,相对含量为2.470%。以雷斯青霉、白腐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组合作为最优复合菌剂破壁酵解向日葵列当提取毛蕊花糖苷的最佳条件为:酵解温度27℃,酵解pH值7,酵解时间3.5 d,在此条件下,向日葵列当中毛蕊花糖苷的提取量为1 396μg/mL。向日葵列当毛蕊花糖苷对OH·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抗氧化活性明显,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向日葵列当中毛蕊花糖苷含量较高,通过复合菌剂发酵破壁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毛蕊花糖苷的提取效率,且毛蕊花糖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长征 覃丽平 刘华英
以大白菜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后 ,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变化 .结果表明 ,大白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 5℃ ,在 10℃低温和 3 5℃高温下萌发 ,种子活力显著下降 .通过适度的低温预处理可提高种子在高温下萌发的活力 ,通过高温预处理也可以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萌发能力 ,进一步证明了植物对不同胁迫交叉适应现象的普遍性
关键词:
大白菜种子 逆温 耐性诱导 交叉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