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
2023(1414)
2022(1335)
2021(1245)
2020(1101)
2019(2449)
2018(2427)
2017(4327)
2016(2533)
2015(2816)
2014(2809)
2013(2802)
2012(2667)
2011(2516)
2010(2445)
2009(2329)
2008(2259)
2007(1872)
2006(1646)
2005(1459)
作者
(9108)
(7575)
(7523)
(7300)
(4910)
(3725)
(3503)
(3091)
(3001)
(2646)
(2637)
(2627)
(2465)
(2462)
(2431)
(2409)
(2337)
(2306)
(2293)
(2161)
(1961)
(1929)
(1920)
(1813)
(1735)
(1712)
(1696)
(1695)
(1589)
(1587)
学科
(9611)
经济(9596)
管理(7999)
(6488)
(6087)
企业(6087)
方法(5291)
(4628)
数学(4206)
数学方法(4150)
环境(2784)
(2495)
(2429)
业经(2389)
及其(2333)
(2072)
(2025)
(1995)
防治(1995)
(1913)
中国(1906)
(1829)
理论(1779)
人事(1542)
人事管理(1542)
地方(1535)
(1529)
农业(1523)
组织(1516)
(1507)
机构
大学(39063)
学院(37975)
研究(14764)
管理(13894)
(13223)
经济(12966)
理学(12454)
理学院(12258)
管理学(11889)
管理学院(11830)
科学(11516)
(10671)
中国(10404)
农业(8668)
(8668)
(8426)
研究所(8181)
业大(8075)
中心(6274)
(5843)
(5700)
(5699)
(5482)
农业大学(5461)
实验(5446)
实验室(5281)
(5172)
重点(5020)
北京(4931)
(4856)
基金
项目(29544)
科学(23400)
基金(22696)
(21305)
国家(21200)
科学基金(17907)
研究(17198)
自然(13729)
自然科(13428)
自然科学(13425)
自然科学基金(13157)
基金项目(12147)
(11618)
社会(10866)
社会科(10298)
社会科学(10294)
(10080)
资助(9813)
教育(7978)
重点(6895)
计划(6879)
(6473)
科技(6381)
科研(6230)
(6005)
(5806)
创新(5736)
编号(5469)
专项(5421)
(5403)
期刊
(13442)
经济(13442)
学报(10631)
(9514)
科学(8875)
研究(8522)
中国(7325)
大学(7266)
学学(7064)
农业(6418)
管理(5771)
(3895)
(3447)
业大(3217)
资源(2704)
农业大学(2684)
(2651)
科技(2402)
技术(2376)
林业(2268)
财经(2226)
业经(2175)
统计(2051)
自然(2039)
(2030)
金融(2030)
(1978)
教育(1962)
(1955)
经济研究(1887)
共检索到53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丹  耿毅  汪开毓  余泽辉  陈德芳  欧阳萍  黄小丽  牟维豪  李亚军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鲵在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感染过程中组织的动态病理损伤,同时定量检测CGSRV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对大鲵腹腔注射1.0×106.5 TCID50/m L的CGSRV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的0d,3d,5d,7d,9d,13d,16d随机采集3尾,取肝、肾、脾、肺、肠、皮肤、肌肉、脑、心脏和胃等组织,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CGSRV感染大鲵的病理损伤过程进行观察,采用SYBR Green q PCR技术对病毒在组织中的动态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爽  谷长勤  白家媛  张红  张万坡  程国富  胡薛英  
【目的】观察鸭源呼肠孤病毒对雏鸭脾、法氏囊的病理损伤及相关免疫指标,初步阐明鸭源呼肠孤病毒对所引起的机体免疫器官损伤以及机体免疫抑制,为进一步探讨发病机理和免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日龄樱桃谷雏鸭人工感染鸭源呼肠孤病毒,分别观察脾、法氏囊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脾、法氏囊指数,外周血CD3+、CD8+T细胞阳性率,脾、法氏囊IgY生成细胞,并分析试验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结果】感染鸭源呼肠孤病毒后,雏鸭脾出现明显坏死灶,之后出现肉芽肿结构,法氏囊固有层淋巴滤泡明显减少;脾、法氏囊指数降低;外周血CD3+、CD8+T细胞阳性率降低;脾IgY生成细胞数量增多、法氏囊IgY生成细胞数量减少。【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涛  陈中元  张奇亚  
在新近报道大鲵蛙病毒(Andriasda vidianus ranaviurs,ADRV)基因组的基础上,我们对ADRV 6R进行了克隆、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分离,这是一个经生物信息分析表明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功能基因。先经PCR扩增长到711 bp的ADRV6R,构建含扩增片段的克隆质粒p MD18-T-6R。再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ET-32a-6R,进行测序,并与水生动物蛙病毒相关基因同源序列进行比对,该扩增片段与预期一致,其编码分子量约为27 k D、含236个氨基酸的蛋白,与水产动物病毒US22蛋白家族(US22 family protein)成员有很高的同源性。然后对p ET-32a-6R...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方伟  谷长勤  程国富  苏敬良  佘锐萍  胡薛英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工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体内的病毒分布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时间,在肝脏、脾脏、胰脏、胸腺和法氏囊组织中均可检测到新型鸭肝炎病毒抗原,而肾脏、心脏、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抗原。病毒抗原均位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研究结果提示,感染雏鸭的肝脏和胰脏的组织病理变化与病毒的分布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娟  陈吉刚  杨季芳  陈孝煊  
运用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技术,对感染呼肠孤病毒的锯缘青蟹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和超微观察。石蜡切片结果显示:SsRV的侵染导致青蟹的肝胰腺、鳃、肠、心、胃和肌肉组织中产生明显组织病理变化,其中以肝胰腺、鳃组织和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最为明显,主要包括肝胰腺基底膜破损、肝细胞坏死,鳃腔堵塞,肠上皮细胞脱落,心肌与足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等病理变化。超薄切片结果显示:SsRV在肝胰腺、鳃、肠、心等组织广泛分布,说明SsRV组织嗜性广泛;SsRV可导致靶器官细胞核染色质凝结、电子密度增高、髓样小体和溶酶体产生、线粒体组织结构破坏和粗面内质网扩张变形等明显细胞病理学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跃  钱冬  周素明  王亚军  尹飞  金珊  詹萍萍  
2018年7月宁波象山某养殖场内银鲳出现集中死亡现象,累积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为探究此次疾病爆发的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患病银鲳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及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析对其病原进行鉴定以便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患病银鲳临床表现为厌食、身体失衡、脾脏肿大、肝脏颜色异常的病征。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鱼肝脏、脾脏、肾脏均出现直径10~15μm、细胞质嗜碱性的肿大细胞。进一步的透射电镜观察则在脾肾等组织细胞内发现了病毒包涵体结构以及大量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40~160 nm。通过虹彩病毒特异性PCR检测发现患病组织样品为虹彩病毒阳性。此外,通过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分析,发现银鲳源病毒与大黄鱼虹彩病毒(Genbank 登录号:AY779031.1)MCP同源性最高为99.76%,认为它们属于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 RSIV)类群。本实验首次报道了全人工养殖环境下银鲳感染虹彩病毒的病例,该研究将为养殖银鲳虹彩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许文军  绳秀珍  施慧  王忠发  胡则辉  
利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采用注射和投喂方式,对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梭子蟹的易感性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结果发现,在水温24~25℃条件下,病毒注射感染组全部发病,10~16d全部死亡;投喂组死亡率33%;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各试验组梭子蟹的肌肉和肝胰腺混合物进行WSSV检测,发现注射感染组阳性检出率为100%,均为强阳性;投喂组阳性检出率为5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梭子蟹的肝胰腺、肌肉组织、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变形,并出现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电镜下病变组织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斐  吕梦园  许梓荣  
采用投喂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肌肉的方式,对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易感性。结果发现,投喂病虾感染组螯虾的死亡率达到90%,而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PCR对试验组螯虾的肌肉进行WSSV检测,发现投喂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0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PCR检测结果发现,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的PCR结果均为WSSV阳性,而对照组的各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也证实,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秦蕾  王印庚  史成银  张正  张立敬  
对我国虹彩病毒感染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进行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学研究发现,该病典型的病理学特点是在病鱼的脾脏、肾脏、肠、肝脏、鳃、心脏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内出现嗜碱性的肿大细胞。病毒感染导致患病大菱鲆多个器官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中以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最为显著,表现为造血组织的严重坏死。此外,肾脏造血组织发生坏死、肠固有膜和黏膜下层出血和水肿、肝细胞水样变性、心肌局灶性坏死以及皮肤真皮层出血并伴有水肿和炎性渗出也是该病常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超微病理研究表明,肿大细胞内有虹彩病毒粒子存在。病毒分布于受感染细胞的胞质、组织间隙以及血管腔内。受感染细胞出现线粒体和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余泽辉  张佳  耿毅  邓梦玲  汪开毓  黄小丽  陈德芳  王均  
2012–2013年四川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养殖场流行一种临床特征为突眼、体表出血和神经症状的传染病,在肝、肾涂片检查中发现链状G+球菌。从自然发病齐口裂腹鱼分离到2株形态与涂片检查一致的G+球菌(DML120817,YZH130830),其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平板上28℃培养48 h,形成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针尖大小菌落。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为该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检测结果初步判定其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分离株(Gen Bank登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保  孙培明  王志亮  鲍恩东  
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临床血液检测等方法,探讨持续运输应激对育肥出栏猪组织的病理性损伤以及组织损伤与HSP27组织定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初期(1~2h),反映组织损伤的血液肌酸激酶(CK)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都显著升高;应激4h时,CK及AST活性有所下降;当应激持续到6h和10h时,CK活性又显著升高。组织病理损伤也呈现出相似的波动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HSP27在组织中的定位没有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HSP27主要分布在心肌和肝细胞胞浆中,在背最长肌的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肺脏细支气管的黏膜下层有强阳性表达,在受检组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买勋  张邑帆  付利芝  徐登峰  周雪  
【目的】明确H3N2型SwIV对仔猪组织脏器引起的损伤变化及其在组织中的载毒情况。【方法】试验采用H3N2型SwIV接种鸡胚扩增病毒,Reed-Muench法检测病毒EID_(50),滴鼻感染H1N1和H3N2抗体为阴性的仔猪,5 d后剖解观察仔猪临床病理变化,RT-PCR检测病毒在主要组织脏器中的载毒情况。【结果】感染H3N2型SwIV仔猪在5 d内未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但是其肺脏组织有明显淤血和损伤坏死,肺泡壁增厚,肺泡内有纤维性渗出物和炎症细胞的聚集。组织中载毒检测结果显示主要载毒于肺脏组织中。【结论】感染H3N2型SwIV仔猪不一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但其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且主要载毒于肺脏组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匡宝晓  徐福南  
32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腹腔接种3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T、REV-DIA和REV-C45),0.5mL/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不同时期检测感染鸡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各试验组鸡的白细胞总数和异嗜性白细胞百分率及总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淋巴细胞百分率先降低后升高,而淋巴细胞总数则在接种后第3天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第10天起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间白细胞数的变化不尽相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中元  刘荭  李正秋  王敏  张奇亚  
为查明养殖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的原因,对鲤病样品进行了细胞攻毒、空斑测定、电镜观察,以及鱼体感染等实验。先以患病鲤的组织匀浆液,经过滤后,分别接种到草鱼鳍条细胞(GCF)、鲤上皮瘤细胞(EPC)等14种培养细胞中。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在1~2 d内,该病鱼组织匀浆液可使其中9种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收集出现病变的细胞液(即病毒悬液),进一步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空斑测定和鱼体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GCF细胞上的病毒滴度为107.3TCID50/mL;在FHM,TSB和GCO等细胞中可产生直径1~4 mm的圆形空斑,空斑的大小与宿主细胞的种类和接种的病毒浓度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薛英  程国富  周诗其  熊道焕  
对试验感染I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接毒后 1 2h ,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 ;接毒后 2 4h ,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 ;接毒后 72h及 1 6 8h ,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晶格状排列的类病毒颗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