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86)
2023(18650)
2022(15906)
2021(14877)
2020(12534)
2019(27910)
2018(27810)
2017(52997)
2016(28834)
2015(32261)
2014(31557)
2013(31380)
2012(28648)
2011(25796)
2010(26075)
2009(24713)
2008(24444)
2007(21982)
2006(19772)
2005(17671)
作者
(82161)
(68305)
(67930)
(64551)
(43382)
(32644)
(30792)
(26529)
(25691)
(24587)
(23224)
(23037)
(21822)
(21655)
(20949)
(20739)
(20280)
(20086)
(19653)
(19531)
(17082)
(16957)
(16443)
(15764)
(15448)
(15331)
(15321)
(15171)
(13739)
(13578)
学科
(115561)
经济(115413)
(108245)
管理(94548)
(89496)
企业(89496)
(49890)
方法(47724)
数学(37592)
数学方法(37138)
业经(36003)
(33448)
农业(33173)
中国(31847)
(25295)
技术(24234)
(23146)
地方(23108)
财务(23072)
财务管理(23036)
(22743)
理论(22070)
企业财务(21755)
(20911)
贸易(20893)
(20538)
(20280)
(19926)
(19026)
银行(18983)
机构
学院(408091)
大学(402458)
管理(165348)
(164302)
经济(160728)
理学(141759)
理学院(140296)
管理学(138135)
管理学院(137370)
研究(133397)
中国(104650)
(85960)
科学(81014)
(76667)
(75564)
(66303)
(64035)
业大(63143)
中心(62186)
研究所(59625)
财经(59274)
农业(58722)
北京(53974)
(53760)
(52576)
师范(52158)
(51055)
(48109)
经济学(46739)
经济管理(44235)
基金
项目(269899)
科学(213456)
研究(202681)
基金(194357)
(167726)
国家(166120)
科学基金(144206)
社会(127800)
社会科(120716)
社会科学(120685)
(107577)
基金项目(103003)
自然(92176)
教育(91835)
自然科(90037)
自然科学(90015)
自然科学基金(88445)
(88263)
编号(84865)
资助(78436)
成果(68501)
重点(59671)
(59373)
(58873)
(58552)
课题(57361)
创新(54730)
国家社会(51758)
项目编号(51358)
(50582)
期刊
(193100)
经济(193100)
研究(121187)
中国(84868)
(75628)
管理(64604)
学报(60925)
(59790)
科学(58206)
农业(51000)
教育(47466)
大学(47407)
学学(44533)
(40033)
金融(40033)
技术(37236)
业经(37060)
财经(28772)
经济研究(28293)
(27322)
问题(25114)
(24683)
技术经济(21804)
科技(21771)
图书(21740)
(20374)
现代(19910)
理论(19321)
商业(18975)
世界(18517)
共检索到621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斌磊  王硕  代首寒  张书睿  
本文认为大食物观的目标体现了粮食安全内涵的深度延伸、粮食安全外延的横向拓展、农业全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农食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在大食物观的要求下,中国农业体系仍然面临安全性、营养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四方面的诸多挑战,亟需科技创新的突破和支撑。因此,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从以下方面发力:以粮食安全为基石,夯实粮食生产能力;从主粮到农林牧渔,拓宽食物供给种类;从生产端到产业链,确保全链提质增效;从唯产量到要生态,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基于此,相应的农业经济研究可以从农业技术创新、林牧渔业现代化、农食系统转型和农业绿色发展等四个方面开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敬锁  于文成  郭琦  褚倩倩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22年12月8—9日,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联合青岛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和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承办的“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2022年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并在北京、青岛设有两个线下会场。本次会议主题为“大食物观、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洪银  
粮稳则天下安,中国人任何时候都要端牢自己的饭碗。调查发现,我国食物供给自给率下降,存在生产供给缺口且有持续扩大趋势。种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但现阶段种业创新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和鉴定利用不足、科研平台建设滞后、种业企业集中度低、资金和人才严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短板弱项。本文在比较天津奥群牧业联合育种体系、天津德瑞特育种创新模式、长沙百奥云智能育种平台建设创新实践基础上,提出确立生物种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生物育种平台建设、创新科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加强种业科技创新的财政和人才支持,以及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茉莉  岳铭鉴  
科技创新是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五"以来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在农业创新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农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处于前沿阵地,科技工作者站在第一线,应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爱国的情怀、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勇往直前的活力。深化改革,强化农业科技管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纪志耿  
构建大食物安全观,其重点是调整当前农业生产结构,玉米等作物去库存,大豆等作物补短板,在粮改饲过程中着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在特色果蔬产业发展中着力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在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结构优化中切实改变居民的膳食结构,缓解农区的生态压力。在调结构、转观念过程中,需防范农产品"去产能"、种养殖业产业同构、耕地资源流失、农民利益受损四重风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莉  程晓宇  孙晓霞  
印度拥有世界最大的农业研究系统,研究其未来农业科技发展愿景以及重点关注的领域,对于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技发展动向以及推动开展"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印度农业科技发展的愿景,阐述了其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和关键技术领域,并从政策组织、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技术转让等方面探究了创新举措。最后,对印度农业科技创新路径进行总结,指出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章力建  
本文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资金要求,认为集成创新是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长效机制的基础。认为应该把战略集成、资源集成、优化组织机制和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重要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波  刘同山  
在提出充分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是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基础上,梳理中国农业政策从强调粮食安全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调整完善,分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食物供给安全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各界主要将粮食等同于谷物,较少考虑食物多样性,与“大食物观”下统筹考虑食物供给的要求仍有差距;食物生产供给管理存在“重粮轻食”的现象,基于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仍面临挑战;面对持续增加的多样化食物需求和普遍存在的食物浪费与过量摄入问题,受制于农业资源少、产后损耗高等因素,仅以国内资源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有不小压力。中国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时,需要做好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树立大食物观”融入农业强国建设,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树立大食物观下粮食生产与其他多样化食物资源开发相协调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借助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食物生产供给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小平  廖亚君  毛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大食物观下,粮食安全已不仅局限于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的供给保障,而应包括肉、禽、蛋、奶、水产品、蔬菜、油、糖、水果及饮料(如酒类)等各类食物。我国饲料粮消费已于2015年开始超过口粮消费,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指出我国口粮供给非常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应转移到饲料粮供给保障上,并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种植业及养殖业结构、改进饲料配方等措施来保障饲料粮供给。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宇哲  许智钇  
本文认为,树立大食物观理念指引,是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落实和优化。大食物观理念下的耕地保护将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纳入同一体系,实现全过程管控耕地数量、全链条平衡耕地质量和全要素保护耕地生态,是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励汀郁  普蓂喆  钟钰  
“大食物观”对我国食物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应对资源短缺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长的重要战略。但我国食物缺口估算结果差异明显、食物安全与资源安全之论尚不明晰,不利于深入理解践行“大食物观”。基于膳食营养视角,文章从生产、消费、营养多维度估算我国主要食物供需缺口、绘制缺口矩阵,并从环境视角进一步匡算食物缺口下虚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缺口。研究发现,我国食物缺口至少存在四种类型,其中豆类、奶类等“产需双缺型”和食用植物油、肉蛋等“生产不足型”是关键短板。远期来看,食物供给存在营养不均和资源支撑能力不足两大隐患。文章认为“,大食物观”下,食物安全和资源安全“一体两面”,需保障食物、资源双安全,既要引导居民营养消费、改善食物供需结构,还需拓展国土空间资源、减轻耕地水源压力,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伯琦  
加入WTO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也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扬长避短,乘势发展,尤其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东升  刘臣祥  朱教国  
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实现了从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但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均不到4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财政部门应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久霞  李吉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剑红  黄文勇  
分析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针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从政府、农业院校、涉农企业和农业科技人才自身多角度思考,探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涉农院校、企业和农户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各方协调、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服务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