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
2023(14)
2021(8)
2020(9)
2019(18)
2018(24)
2017(34)
2016(15)
2015(23)
2014(30)
2013(22)
2012(21)
2011(27)
2010(31)
2009(25)
2008(23)
2007(28)
2006(25)
2005(14)
2004(12)
作者
(183)
(130)
(118)
(109)
(85)
(76)
(64)
(56)
(54)
(54)
(48)
(48)
(47)
(46)
(45)
(45)
(45)
(43)
(43)
(43)
(41)
(40)
(40)
(38)
(38)
(38)
(37)
(37)
(36)
(36)
学科
(132)
(105)
(67)
(67)
防治(67)
及其(63)
(61)
虫害(61)
害虫(38)
(38)
(38)
(37)
鞘翅(37)
鞘翅目(37)
病虫(33)
病虫害(33)
(32)
管理(32)
(31)
经济(31)
方法(27)
数学(25)
数学方法(24)
(23)
(23)
森林(23)
(22)
企业(22)
(19)
供销(18)
机构
学院(423)
大学(414)
(359)
农业(293)
科学(279)
研究(264)
业大(241)
农业大学(212)
(207)
研究所(197)
动物(176)
中国(171)
(155)
(143)
(141)
科学院(134)
(127)
林业(117)
实验(110)
(107)
科技(106)
(105)
实验室(104)
技术(101)
中国农业(100)
中心(99)
农业科学(97)
重点(96)
(95)
(88)
基金
项目(373)
(285)
国家(284)
科学(221)
基金(220)
科学基金(178)
科技(176)
自然(174)
自然科(168)
自然科学(168)
自然科学基金(166)
(159)
研究(155)
(149)
计划(147)
(126)
技术(125)
专项(105)
基金项目(102)
资助(100)
农业(98)
(95)
重点(77)
产业(68)
(68)
(66)
(66)
创新(66)
(62)
体系(60)
期刊
(336)
学报(290)
农业(247)
科学(213)
大学(208)
学学(208)
业大(154)
中国(133)
林业(131)
农业大学(127)
中国农业(126)
(116)
研究(82)
(63)
科学研究(59)
农业科学(58)
(52)
科技(45)
自然(45)
农林(44)
(44)
(44)
科技大(44)
科技大学(44)
经济(44)
自然科(44)
自然科学(44)
农学(38)
华北(38)
西北(37)
共检索到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和占星  王朋武  罗在仁  李春梅  尹以昌  亐开兴  王安奎  张继才  黄必志  袁希平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黄牛(Bos taurus)种间杂交利用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以云南黄牛(大理黄牛、德宏黄牛,n=379)和西本杂(西门塔尔牛♂×云南黄牛♀,n=136)为母本,大额牛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进行种间杂交。母牛在输精后约60 d,通过直肠检查进行妊娠诊断,并对妊娠母牛进行跟踪调查,统计产犊数,测定云南黄牛及杂种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体尺,观察调查杂种牛的主要外貌特征。【结果】1用大额牛冷冻精液累计输精515头母牛,平均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达73.98%和92.13%,其中黄牛母本的平均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为68.87%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和占星  张继才  亐开兴  金显栋  王喆  王安奎  黄梅芬  赵刚  杨国荣  涂先云  袁希平  黄必志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杂交利用潜能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选用婆罗门(Brahman)母牛,以CUE-MATETM(孕酮阴道栓)+PG(氯前列烯醇)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大额牛冷冻精液对其进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调查记录母牛产犊时间、妊娠期及犊牛性别等;测定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F1(大婆F1)、大额牛和婆罗门牛的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的体重;进行大婆F1的核型分析;对大婆F1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①婆罗门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和产犊率分别为83.87%、60.56%和45.0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苟潇  王永奇  杨舒黎  邓卫东  毛华明  
从父系、母系全面揭示云南大额牛的遗传背景。采集了云南大额牛、印度野牛(Bos gaurus)、迪庆黄牛、怒江黄牛以及文山高峰牛共5个种群的血液样品,对其中70头牛mtDNA D-loop和39头公牛Y染色体非同源部分SRY基因序列多态检测,结合GenBank已经报道的相关序列,对所构建的单倍型NJ系统树和网络图进行了聚类分析。线粒体DNA数据显示,云南大额牛母系来源于瘤牛(B.indicus)和普通黄牛(B.taurus),云南本地牛母系也来源于瘤牛和普通黄牛;SRY基因序列信息显示,云南大额牛父系来源于大额牛(B.frontalis),云南本地牛父系来源于印度瘤牛。结果说明,云南大额牛为大额...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荣清  赵洪文  周明亮  
试验采用多元杂交的5种组合模式进行牦牛种间杂交,研究了F3代犏牛的生长发育、母本的繁殖与产乳性能及F3代的适应性等。结果表明:A和B组合F3代的初生重及生长发育优于C、D和E组合,E组合的流产及产后死亡率较低;5种杂交组合的母本产乳量显著高于牦牛;F3代犏牛的体温、呼吸、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内;1周岁内的犏牛患病与死亡较高,周岁后,患病较少,加强周岁内的饲养管理;A、B和E组合模式是牦牛多元种间杂交的较优组合方式,并且F3代犏牛具有较强高原环境的适应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瑞桐  王保德  李国宏  RichardReardon  吴云  运虎  
在野外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成虫相互交配进行了调查 ,同时于野外铁纱笼内进行了两种天牛成虫之间的交配试验 .结果表明 ,野外自然条件下两种天牛成虫间都可相互交配 ,其中光肩星天牛♀×♂的比率占34 4 % ,黄斑星天牛♀×♂占 1 3 3% ,淡黄型♀×♂占 1 0 6 % ,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占 1 6 7% ,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占 1 0 6 % ,其它类型间的相互交配占 1 4 4 % .铁纱笼内黄斑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交配 ,产生的后代成虫 ,鞘翅表现为白斑、黄斑和淡黄斑 3种类型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交配后代毛斑为黄斑和淡黄斑 ,黄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桂芬  万发春  刘桂萍  刘晓牧  逯茂洋  谭秀文  成海建  宋恩亮  
为了提高鲁西黄牛生长发育水平及产肉性能。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111头利鲁杂交牛Pit-1基因多态性与体尺生长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群体的Pit-1-HinfⅠ基因座的451 bp的PCR产物被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酶切后表现多态性,它们的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32,0.68,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Pit-1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体尺生长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群体内AA基因型个体的尻高显著高于群体AB和BB型个体(P<0.01),可作为利鲁杂交牛尻高的候选基因之一;群体内AB基因型个体的髋宽显著高于群体AA和BB型个体(P<0.05);但在头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龙  姚宝安  马丽华  刘钟灵  
从非巴贝斯虫病流行地区以临床检查健康,免疫学检查无巴贝斯虫感染的黄牛,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分别与健康水牛红细胞和血清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混合,采用改进的微气静相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水牛牛巴贝斯虫,结果表明:黄牛红细胞不能作为寄生于水牛体内的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支持细胞,黄牛血清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的能力明显低于水牛血清。这一发现对研究寄生于水牛体内的牛巴贝斯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牛巴贝斯虫病的免疫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小勇  谭义洲  任稳稳  马晓明  吴晓云  喇永福  褚敏  郭宪  阎萍  梁春年  
【目的】分析犏牛、黄牛和娟姗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方法】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同一牧场放养的生理状态正常、年龄相近(1.5岁左右)的犏牛、黄牛和娟姗牛各6头,抽取瘤胃液于冻存管,放入液氮保存。基于16Sr RNA测序技术,对供试牛瘤胃液样本基因组DNA进行V3~V4区扩增及测序,对所得序列处理后进行OTU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并利用Tax4Fun对菌落的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KEGG功能注释。【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犏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黄牛和娟姗牛(P<0.05)。门分类水平上,犏牛瘤胃液中厚壁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髌骨细菌门和纤维菌门显著高于黄牛(P<0.05),脱硫杆菌门和疣微菌门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属分类水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所属的各菌群中,犏牛瘤胃液中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和解琥珀酸菌属丰度显著低于黄牛(P<0.05);理研菌科_RC9菌群丰度显著高于黄牛(P<0.05);犏牛和娟姗牛瘤胃中克里斯氏菌科_R-7菌群、瘤胃菌科_NK4A214菌群、g_norank_f_UCG-011和未分类毛螺菌科显著高于黄牛(P<0.05)。瘤胃菌群功能预测发现,犏牛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和翻译二级通路上的功能丰度显著高于黄牛(P0.05);黄牛二级通路中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功能丰度显著高于犏牛和娟姗牛(P<0.05)。【结论】犏牛和黄牛间瘤胃菌群组成差异较大,娟姗牛菌群组成介于犏牛和黄牛之间;犏牛瘤胃菌群发酵最具优势,可能为其适应高原地区严酷的生存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英  兰邹然  田夫林  万发春  宋恩亮  杨汉春  王金宝  张秀美  
测定了山东省地方黄牛品种渤海黑牛和鲁西黄牛19头个体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的全序列,结合两个品种已报道的16个序列,用Lasergene、Mega 4.0和Dna SP 4.90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发现了29个单倍型,83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转换/颠换比为4.27。山东黄牛主要有两个母系来源:欧洲牛和印度瘤牛,但受欧洲牛的影响更大一些。表明:山东地方黄牛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进化潜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大菊  谢慧心  操继跃  
选用成年健康黄牛9头,将吡喹酮给其中5头单剂量(30 mg/kg)口服,4头单剂量(10 mg/kg)静脉注射。定时从颈静脉采血,用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数据经处理得出口服吡喹酮的药动力学参数平均为:C_(max)=0.54μg/ml,T_(max)=4.31 h,T_(1/2ke)=1.53 h,T_(1/2kel)=7.73 h,AUC=8.68μg/ml·h。而静注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平均为T_(1/2α)=0.22 h,T_(1/2β)=1.27 h,V_d=0.12L/kg,AUC=9.13μg/ml·h。结果表明:黄牛口服吡喹酮吸收慢且不规则,达峰时间长,血药浓度低,半衰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永江  常洪  杨章平  许明  宋卫涛  张柳  常国斌  王冬蕾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山东省鄄城县和梁山县共抽取鲁西黄牛87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同时引用国内外13个群体7个相同座位的研究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基因座中,有9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2.86%,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1416;鲁西牛与东南亚牛种亲缘关系较近,证实了鲁西牛是由北方蒙古利亚牛系和南方瘤牛的混血种,但不可能含有巴厘牛的血统。目前应扩大保种群的数量,以维持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明  刘海虹  马俊华  肖兵南  张守发  
依据电镜下包囊的超微结构从黄牛肌肉中鉴别出 3种住肉孢子虫 :枯氏住肉孢子虫、毛形住肉孢子虫和人住肉孢子虫。枯氏住肉孢子虫超微结构的特点是 ,原囊壁向表面突出形成倒伏的指形突起 ,突起内无纤丝、微管和致密颗粒。毛形住肉孢子虫与人住肉孢子虫的年轻包囊很难区别 ,其包囊突起均为栅栏样构造 ,突起内有纤丝 ,而老包囊在毛形住肉孢子虫与人住肉孢子虫之间有明显区别 ,前者突起的壁平滑 ,突起内有纤丝 ,而后者突起壁呈波浪形 ,突起内有微管和致密颗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昝林森  朱光星  田万强  辛亚平  王洪宝  
【目的】分析比较秦川肉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等经济性状。【方法】选择健康的6月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秦川公牛、秦川阉牛、秦川母牛)、荷斯坦公牛、阉牛(分别简称为奶牛公牛、奶牛阉牛)和荷斯坦牛与秦川肉牛新品系杂交后代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奶秦杂公牛、奶秦杂阉牛、奶秦杂母牛)各5头,共8组,进行18个月的标准化育肥,测定7~24月龄的体质量,每隔90d测定1次,计算平均日增质量;至24月龄屠宰实验牛并进行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及各部位肉质量。【结果】各组试验牛在13~18月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荷斯坦牛生长发育速度较秦川肉牛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云巾宴  于永生  曹阳  张立春  金海国  罗晓彤  魏天  李欣  金鑫  
近几年来延黄牛因肉质优良、口味独特、有典型的大理石花纹等特点入选为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建立延黄牛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索延黄牛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潜在的分化机制,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对延黄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分离,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法检测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脂质积累,利用甘油三酯酶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脂肪细胞成脂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云巾宴  于永生  曹阳  张立春  金海国  罗晓彤  魏天  李欣  金鑫  
近几年来延黄牛因肉质优良、口味独特、有典型的大理石花纹等特点入选为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建立延黄牛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索延黄牛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潜在的分化机制,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对延黄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分离,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法检测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脂质积累,利用甘油三酯酶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脂肪细胞成脂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