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2)
2023(6781)
2022(5610)
2021(5118)
2020(4224)
2019(9405)
2018(9021)
2017(16692)
2016(9412)
2015(9927)
2014(9423)
2013(9071)
2012(8208)
2011(7387)
2010(7111)
2009(6570)
2008(6370)
2007(5587)
2006(4809)
2005(4170)
作者
(29889)
(25013)
(24885)
(23550)
(15692)
(12304)
(10850)
(9969)
(9609)
(8845)
(8571)
(8317)
(8162)
(7918)
(7895)
(7859)
(7612)
(7433)
(7375)
(7154)
(6587)
(6052)
(6040)
(5774)
(5721)
(5496)
(5410)
(5370)
(5075)
(5037)
学科
(35273)
经济(35237)
(26142)
管理(25215)
(20473)
企业(20473)
方法(16726)
数学(14896)
数学方法(14777)
(11276)
(9604)
(9456)
中国(9110)
(8819)
贸易(8814)
业经(8761)
(8618)
农业(7767)
(6883)
地方(6268)
环境(6077)
技术(6004)
(5744)
银行(5703)
(5595)
(5585)
财务(5583)
财务管理(5575)
(5375)
企业财务(5280)
机构
大学(130908)
学院(130370)
(53167)
经济(52343)
管理(49633)
研究(47497)
理学(43857)
理学院(43349)
管理学(42552)
管理学院(42333)
中国(35348)
(35085)
科学(33787)
业大(28799)
(28002)
农业(27706)
(25642)
研究所(24187)
(21741)
中心(20903)
(18978)
农业大学(18554)
(17847)
财经(17718)
北京(17356)
(17161)
(16348)
经济学(16229)
科学院(15678)
经济学院(14924)
基金
项目(98425)
科学(76237)
基金(72711)
(68618)
国家(68099)
研究(62258)
科学基金(56130)
社会(40574)
自然(39462)
基金项目(39281)
社会科(38660)
社会科学(38647)
自然科(38561)
自然科学(38545)
(38370)
自然科学基金(37900)
(33289)
资助(28497)
教育(27078)
重点(23000)
编号(22033)
计划(21565)
(20952)
(20770)
(20607)
科研(20153)
科技(19922)
创新(19504)
(18727)
国家社会(17706)
期刊
(53342)
经济(53342)
学报(33053)
研究(31959)
(30314)
科学(27061)
大学(23969)
中国(23514)
学学(23382)
农业(20050)
管理(16922)
(16162)
(11385)
业经(10733)
(10344)
金融(10344)
林业(10271)
业大(10068)
经济研究(8990)
财经(8664)
技术(8558)
科技(8380)
(8317)
问题(8282)
农业大学(7883)
(7451)
教育(7425)
资源(7153)
(6489)
商业(6450)
共检索到183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宁楼  宋磊  
分析了“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简称NAP)区内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和原因 ,阐明了NAP防止地力衰退采取的对策 ,并根据土壤肥力监测结果分析了NAP实施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 ,提出了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措施。结果表明 :项目实施 5a来 ,营造了 1 38 5× 1 0 4 hm2 的集约经营人工林 ,由于严格执行了“环保规程” ,有效地防止了土壤肥力的退化 ,土壤肥力不仅没有下降 ,而且略呈增加的趋势。项目区内热带片和亚热带片的速效氮和有机质略有下降外 ,土壤中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 7种养分呈上升趋势。项目区华北 -中原、辽东低丘岗地片 ,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逐渐增加 ,其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昌顺  李昆  马姜明  郑志新  
以3年生印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林分所在的林地进行施肥试验,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和一个不施肥对照,运用当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土壤养分和生物指标讨论了施肥对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3年生印楝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生长对施肥的反应存在差异,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单施氮肥(处理1、处理2、处理3)和混合施肥(处理7、处理8、处理9)的当年胸径生长量均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而当年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2)合理施肥不仅可改善土壤酸碱性和土壤微环境,增强土壤酶活性和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还可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防治印楝人工林地力衰退;(3)不同施肥处理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顺安  常庆瑞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龄油松和刺槐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超过其幼龄林;成龄油松林和刺槐林土壤几乎无石灰反应;在树龄相同的条件下刺槐林对土壤培肥效应优于油松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颖槟  金锦  童志鹏  吴家森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作为中国特有的木本粮油树种,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壤肥力是林木生长的基础,山核桃土壤肥力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主要受海拔、母岩及人为经营的影响,其中高强度人为经营对土壤肥力影响尤为显著。集约经营后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衰退严重:土壤普遍酸化,有机碳、速效养分含量大幅下降;清除林下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养分大量流失;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多样性下降;林地土壤质量的恶化导致果实质量与品质明显下降。采用生草栽培、施加有机物料等措施后,林地土壤酸化缓解,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上升,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当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未来可聚焦于测土配方施肥、自然落果张网采收等经营措施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深入研究林地水土流失的形成机制及控制技术,为山核桃林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参7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洪伟  黄宝龙  
在 2 9a不同密度杉木林分内 ,对不同林下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梯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林下植物的平均高、总覆盖度和生物量均随杉木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 ;林下植物对土壤水分和孔隙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但 0~ 2 0cm和 2 0~ 40cm土层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基本上呈现出随林下植物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并且以 0~ 2 0cm尤为明显 ,这说明林下植物具有促进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的作用。因此 ,保护和恢复林下植物对杉木林地力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启越  谭红岩  迟明峰  吴丹妮  张晓文  贾茜  张龙玉  贾忠奎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后天然更新成林的过程中对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分析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为油松林的地力维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演替时序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中龄林(32年)、近熟林(40年)、成熟林(53年),皆伐后不同时间(5年、10年、24年)的天然更新林及皆伐后8年撂荒地作为对照,分0~10 cm、10~20 cm土层测定土壤肥力和酶活性,并对2组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1)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土壤质量持续提升,其中在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61.5%、379.1%和181.3%,各指标在10~20 cm土层也有显著提升(P 0.05),到伐后24年土壤肥力和酶活性逐渐下降,与伐后5年相比,土壤毛管持水量、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在0~10 cm土层分别下降了24.4%、61.0%和28.8%,在10~20 cm土层各指标也均有明显下降(P 伐后5年>伐后10年>伐后24年>近熟林>撂荒地>中龄林。【结论】油松人工林成熟林阶段土壤质量明显改善,随着时间推移皆伐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下降,但在皆伐迹地上及时实现植被恢复会显著减轻下降的程度,且土壤质量明显好于同一发育阶段的人工林。皆伐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可以有效地缓解地力衰退的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斌  贾黎明  金大刚  秦武明  
对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增大趋势,土壤腐殖质(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结构破坏率和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启武  杨承栋  焦如珍  
对江西分宜县大岗山不同立地指数(12、14、16指数)、不同生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1、2代杉木人工林23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3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样地进行综合评分、排序。2代杉木人工林综合得分均低于对应的1代杉木人工林,表明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1代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为:从幼龄林发育至中龄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呈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发育至成熟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略有回升,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孕育在1代林阶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斌  卢万鹏  唐光卫  吴显军  廖倩苑  李远航  舒凡  刘俊  
采用时空互换法,于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选取不同林龄(9、14、20 a)的秃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8、14、20 a秃杉人工林表层土壤(0 20 cm)土壤密度分别为0.978、0.914、0.890 g·cm-3,总孔隙度分别为63.10%、65.53%、66.40%,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4.55%、71.70%、74.58%。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各化学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不尽相同,但林分年龄到20年生时,多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指标都有所升高,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提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馨  刘君昂  周国英  吴毅  徐睿  董文统  陈彧  
以海南省土沉香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南6个土沉香人工林的土壤均呈酸性,有机质、速效K、有效Zn和有效Cu含量总体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碱解N除屯昌县屯城镇和定安龙州基地含量较低外,其他样地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有效P除定安龙州基地丰富外,其他样地普遍供应严重不足;各土沉香人工林均存在缺有效Ca和有效Mg,而富含有效Mn和有效Fe的现象。综合肥力评价结果显示:6个土沉香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关联度排序为:定安龙州基地>万宁市兴隆镇>屯昌县南坤镇>保亭金江农场>屯昌县坡心镇>屯昌县屯城县,土壤肥力Ⅲ级(一般)的有4个样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连栽幼龄林、中龄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林地土壤密度趋于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且中龄林20 40 cm层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连栽后,林地土壤全K、全Mg及pH值趋于下降,而有机质、全N、全P、全Ca及速效N、P、K养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幼龄林0 20 cm层土壤有效P含量以及土壤pH值、中龄林0 20 cm层土壤水解N含量以及土壤全N、有效P、速效K、全K含量在1、2代间的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祥庆  范少辉  刘爱琴  陈绍栓  林上杰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 1、2、3代 )、不同发育阶段 ( 5、10、15、2 0a)及不同立地 ( 14、16、1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连栽导致了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明显下降 ,随栽植代数增加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及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和容重却呈增加趋势 ,林地肥力朝不利方向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智  安冰  付军  黄彩枝  陈虎  魏国余  
【目的】探明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明晰其土壤养分综合水平,为广西各林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及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9—2021年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土壤数据库的土壤调查数据,分析其8个分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容重、pH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有效硼含量等的现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综合评价不同区域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等级。【结果】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人工林土壤总体上表现出高酸及肥力中等特性,透水性、透气性、导热性和紧实度中等,多数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性能;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除有机质和有效铜含量处于三级水平及有效磷和有效硼含量处于五级较低水平外,其他养分含量均处于四级中等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速效磷含量与其他指标间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公武分场>岑勒分场>北山分场>念克分场>鸿鸪分场>大王山分场>那赖分场;占全场桉树中小径材工业原料林培育面积和蓄积量50.06%和53.07%的5个分场,其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均低于全场桉树人工林相应主要土壤肥力指标的平均值,说明桉树速生阶段对土壤肥力要求高,中小径材培育模式更易引起土壤肥力衰退。【结论】桉树中小径材培育模式下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土壤肥力更易衰退,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测土配方施肥和精准施肥,增大混交林、大径材人工林培育面积,减少使用酸性肥料,增施有机肥、缓释肥,以保障桉树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和可持续经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张昌顺  马姜明  郑志新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豆科树种的混交林,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呈现出造林时间越长,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越明显的趋势。但应加强林地土壤管理,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楼一平  吴良如  邵大方  鄢振武  
对竹木混交林和改为毛竹纯林后处于不同经营时期的林地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木混交林土壤的自然肥力均高于相近地段上相同立地条件的毛竹纯林。毛竹纯林随经营期的延长,其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下降趋势,这是毛竹纯林的生长特性和经营方式决定的。在改为纯林经营后的第一个10a中,林分土壤肥力指标下降十分显著,下降速率高于第二个10a,在纯林经营的不同时期,各肥力指标变化速率不一致。毛竹林鞭根系对竹林土壤孔隙度有明显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