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8)
- 2023(4463)
- 2022(3048)
- 2021(2611)
- 2020(2157)
- 2019(4436)
- 2018(4763)
- 2017(8528)
- 2016(5180)
- 2015(5881)
- 2014(6020)
- 2013(5652)
- 2012(4963)
- 2011(4342)
- 2010(4408)
- 2009(4044)
- 2008(4062)
- 2007(3746)
- 2006(3363)
- 2005(3168)
- 学科
- 济(19488)
- 经济(19469)
- 业(11366)
- 管理(10992)
- 企(8132)
- 企业(8132)
- 中国(8103)
- 学(7451)
- 农(7295)
- 业经(5929)
- 方法(5331)
- 农业(5023)
- 地方(4715)
- 发(4624)
- 数学(4341)
- 数学方法(4279)
- 发展(4068)
- 展(4064)
- 产业(3693)
- 制(3519)
- 财(3456)
- 信息(3242)
- 体(3162)
- 和(3116)
- 总论(3059)
- 信息产业(3025)
- 化(3005)
- 银(2973)
- 银行(2941)
- 理论(2833)
- 机构
- 学院(74120)
- 大学(73825)
- 研究(30698)
- 济(24873)
- 经济(24287)
- 科学(23481)
- 农(23452)
- 管理(21745)
- 中国(21442)
- 农业(18757)
- 理学(18495)
- 理学院(18216)
- 所(17895)
- 管理学(17583)
- 管理学院(17487)
- 业大(17124)
- 京(16927)
- 研究所(16718)
- 中心(12899)
- 江(12287)
- 农业大学(12181)
- 省(11604)
- 院(10969)
- 财(10767)
- 技术(10703)
- 科学院(10615)
- 室(10612)
- 北京(10265)
- 业(10119)
- 范(9777)
- 基金
- 项目(53632)
- 科学(39930)
- 基金(37135)
- 家(35409)
- 国家(35143)
- 研究(33387)
- 科学基金(27954)
- 省(22439)
- 社会(19686)
- 自然(19656)
- 基金项目(19245)
- 自然科(19186)
- 自然科学(19172)
- 划(18808)
- 自然科学基金(18795)
- 社会科(18532)
- 社会科学(18528)
- 资助(15008)
- 教育(14766)
- 重点(12950)
- 编号(12660)
- 计划(12364)
- 发(12280)
- 科技(12233)
- 创(10574)
- 科研(10544)
- 成果(10521)
- 农(10387)
- 业(10298)
- 部(10180)
共检索到111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兴舜 吴迪 刘雪梅 李开隆 宋福南 杨传平
Dry seeds of Populus ussuriensis collected from Heilongjiang area were carried by the recoverable satellite for mutagenesis.Then the growth traits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ies of seedlings from the spaceflight-treated seeds and control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traits o...
关键词:
大青杨 航天诱变 生长性状 抗氧化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莹 张永刚 李先国 张大海 李兆新 邢丽红 孙晓杰
为研究甲砜霉素(thiamphnicol, TAP)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设置16.7、50.1和83.5 mg/kg(体质量计)3个剂量组,每天口服灌喂中华鳖1次,连续给药4 d。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4 h取样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肝脾抗氧化酶活性并观察组织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有所增加,在83.5 mg/kg剂量组达到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组的7倍和3.7倍;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ALB)、总蛋白(TP)、钾离子(K)、及血糖(GLU)等血清生化指标在16.7 mg/kg剂量组显著升高,随着用药剂量增加,含量逐渐降低。Cl~-浓度随着TAP的使用有所降低,Ca~(2+)的浓度变化不显著。(2)16.7 mg/kg剂量组肝脏和脾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增加,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而50.1和83.5 mg/kg剂量组活性逐渐降低,说明高剂量TAP对SOD和NO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50.1 mg/kg剂量组最高,83.5 mg/kg剂量组含量逐渐降低;脾脏中的CAT活性在16.7 mg/kg剂量组最高,50.1和83.5 mg/kg剂量组活性逐渐降低。16.7 mg/kg剂量组肝脏和脾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有所下降,50.1和83.5 mg/kg剂量组活性逐渐升高,在83.5 mg/kg剂量组最高。(3)从组织病理可以看出,TAP的使用对中华鳖的消化器官、排泄器官、循环器官、免疫器官、生殖器官均可造成严重的损伤,83.5 mg/kg剂量组对各组织结构影响最大。研究表明,在对中华鳖进行病害防治时,应严格按照TAP的科学用药规程,谨防过度用药和延长用药疗程,以免对机体造成损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进娟 冉广葵 张召荣 刘义华 赵守忠 肖丽 张勇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SP5代芥菜变异选系的叶片为材料,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研究航天诱变对芥菜不同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下一步开展芥菜航天诱变育种奠定基础。结果显示:芥菜变异选系与对照相比生理生化特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不同生理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其中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最小;不同芥菜品种对航天诱变敏感性不同,其中棒菜S50变异选系最敏感,各指标基本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茎瘤芥JL209变异选系最不敏感;不同发育时期芥菜生理生化特性不同,幼苗移栽40 d比80 d芥菜变异株系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舒郁 赖亮民 赖义彬 连玲丹 钟武杰 王杰
【目的】研究航天诱变所得秀珍菇优势变异菌株的多态性及胞内活性成分含量,为秀珍菇育种及其附加价值开发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5月对秀珍菇进行航天诱变,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筛选优势变异株,以出发菌株为对照,对优势变异株进行ITS鉴定和拮抗试验;利用ISSR、RAPD、SRAP分子标记研究优势变异株的多态性和遗传变化,测定其胞内活性成分含量;运用POPGENE 32和NTSYS-PC V2.10软件对各菌株进行遗传变异和聚类分析。【结果】获得52株秀珍菇航天诱变再生菌株,且有25株菌丝生长速度变化显著;其中有6株表现优异,且与出发菌株存在明显的拮抗现象。ISSR、RAPD、SRAP的18条引物在6株优势变异株中共扩增出62条带,多态性条带占比72.58%。遗传变异分析显示,优势变异株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9 8,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399 1;基于ISSR+RAPD+SRAP的数据显示,出发菌株与6优势变异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9 0~0.871 0,6株优势变异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67 7~0.774 2。对出发菌株和6株优势变异株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62处可分为2类,说明秀珍菇优势变异菌株在遗传水平上发生了变异。最终筛选到3株总酚、黄酮含量和2株黄酮、多糖含量同时提高的菌株,其活性成分含量较出发菌株显著提高了20.30%~122.34%。【结论】航天诱变后,秀珍菇菌株发生较大变异,并筛选出5株特性优良的菌株,其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关键词:
秀珍菇 航天诱变 遗传变异 活性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艳芳 王世恒 祝水金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作物种子并研究其变异机理,进而培育新品种,这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育种方法。近年来,我国已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了7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作物种子,航天诱变育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培育出许多新品种(系)。对航天诱变机理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增多,从单一的形态观察向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发展,并且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展。本文对航天诱变育种的成就、研究方法和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施兆鸿 岳彦峰 彭士明 李云航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以鱼粉为脂肪源,设脂肪水平分别为6.1%(A组)、9.5%(B组)、12.4%(C组)、15.1%(D组)、18.5%(E组)的5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7.56±0.19)g的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褐菖鲉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逐渐升高的趋势,E组最高,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D组和E组(P<0.05),而甘油三酯...
关键词:
褐菖鲉 脂肪水平 生化指标 免疫 抗氧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宝海 王世维 郑文静 刘志恒 张丽霞
选用丽江新团黑谷和以其为背景的水稻单基因系Pi9为试验材料。试验分2组进行,一组以0.01 m M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将2个品种5叶期幼苗做喷雾处理,另一组喷清水作为对照,2 d后,2组同时喷雾接种稻瘟菌孢悬液,病原菌选取2012年辽宁省优势菌株ZA1,以无菌水接种做对照。接种稻瘟病病菌后1~5 d对水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研究,间隔24 h取样1次,连续检测5次。试验结果表明,SA处理组POD和SOD的活性明显比清水对照组提高,接种稻瘟菌处理组的酶活性高于无菌水对照组;Pi9单基因系高于丽江新团黑谷的酶活性。同时到显症期SA...
关键词:
水稻 水杨酸 稻瘟病 抗氧化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安才 李朋 柳建平 邓远洪 姜春宝
为了测定提取青果抗氧化酶类的最适条件,并为青果保鲜及改进从青果中提取超氧化物岐化酶和抗氧化酶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本实验采用低温离心技术,分别通过不同梯度的pH和温度提取并研究了青果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测定POD、CAT活性均有较大影响,POD和CAT的最适温度均为50℃左右;各酶最适pH值依次为POD:6.4,CAT:8.0,SOD:8.2,且POD的敏感度较大,建议修正其测定条件;而提取SOD时,当料液比为1∶3、pH为8.2时,SOD酶活性最强。
关键词:
青果 抗氧化酶类 pH 温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俊杰 赵爽 苏彦苹 齐国辉 李保国
【目的】研究春季低温胁迫下不同核桃品种叶片和子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为筛选抗霜冻能力强的核桃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6个核桃品种为试材,利用人工霜箱模拟春季霜冻害降温过程,设0、-1、-2、-3、-4、-5℃共6个低温处理,以18℃处理为对照,测定低温处理过程中叶片和子房SOD、POD活性及MDA、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随温度的降低,6个供试核桃品种叶片和子房SOD、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丰超杰 张颖 张永泉 刘霞飞 吕伟华 马波 韩世成
为探究急性高温胁迫对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生理适应性的影响,采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急性高温下(11、14、17℃和20℃)黑龙江茴鱼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和抗氧化酶等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黑龙江茴鱼血清生化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7℃组和2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则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黑龙江茴鱼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高温胁迫24 h时,17℃组和20℃组黑龙江茴鱼肠道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于胁迫48 h时,其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此外,黑龙江茴鱼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抗氧化物酶(GPX)活性随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在高温胁迫48 h时显著下降。肝脏中SOD和CAT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急性高温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高温处理下黑龙江茴鱼在17~20℃下处于胁迫状态,其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受到显著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曦茁 汪来发 孟繁丽 郭民伟 朴春根 王源
[目的]为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高致病力的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通过淡紫拟青霉山东寿光菌株搭载神舟八号获得10个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方法]以这10个航天诱变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进行寄生试实验,观察了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及二龄幼虫的作用,并对与毒力相关的胞外酶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盆钵试验方法,检验菌株Sd-m-9、Sd-m-16和Sd-m-26对花椒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表明:10个诱变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与原始菌株存在分化,其中有3个诱变菌株的寄生率增强,即Sd-m-9、Sd-m-16和Sd-m-26;这10个诱变菌株的几丁质酶和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红灵 陆海波 蔡金洲 邱松 郑小江 李世荣
为了探讨硒对藤茶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设置0、50、75、100、125、1501、75 mg/L 7个质量浓度梯度,对盆栽藤茶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对藤茶含硒量、抗氧化酶活性、藤茶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施硒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藤茶叶片的含硒量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施硒质量浓度在100~175 mg/L,藤茶含硒量无显著变化;硒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藤茶的GSH-Px活性,硒的质量浓度在125 mg/L时,酶活性最强;当硒质量浓度小于125 mg/L时,可以提高APX、CAT的活性;硒对藤茶SO...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晓莉 罗胡英 赵彦珍 任晓惠
在实验室条件下 ,将鲤鱼置于不同浓度的Cu2 + 、Zn2 + 溶液中 96h ,测定其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结果表明 ,随Cu2 + 浓度的增加 ,SOD的活性为先升后降 ,CAT的活性为持续下降 ;随Zn2 + 浓度的增加 ,SOD的活性为持续上升 ,CAT的活性则先升后降。Cu2 + 、Zn2 + 胁迫下 ,鲤鱼肝组织CAT的抗氧化能力弱于SOD。
关键词:
Cu2+ Zn2+ 鲤鱼 SOD CAT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素燕 王金叶 李加琦 丁敬坤 李阳 徐涵 毛玉泽 方建光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温度水平(20、23、26和29°C)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魁蚶摄食率,而对排粪率的影响不显著。魁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受温度影响。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温度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20°C魁蚶呼吸能占13.71%、排泄能占1.89%、排粪能占22.94%、生长能占61.47%,但是超过20°C,摄食能显著减少,生长余力甚至出现负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魁蚶的摄食能和生长余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魁蚶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0、4、8、12、24、48和72 h取样检测,在20~29°C,魁蚶体内的T-AO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9°C温度下的T-AOC均低于其他温度组。短期内的高温刺激能够促使SOD和CAT活性升高,但超过24 h其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其中鳃和肝胰腺的SOD和CAT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而外套膜受温度影响不显著。GST活性在4~12 h内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而在24 h后,尤其当温度升至29°C时,GST活性显著下降。本研究推测,高温对魁蚶的能量代谢及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夏季魁蚶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魁蚶的适宜温度狭窄,建议在魁蚶养殖生产中,水温应低于23°C,超过26°C会导致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
关键词:
魁蚶 温度 能量代谢 抗氧化酶活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韩莎 胡炜 李成林 朱夕波 赵斌 张少春 孙永军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在对照组(pH为8.4)、低pH胁迫组(pH为6.8、7.0、7.2、7.4、7.6和7.8)和高pH胁迫组(pH为8.6、8.8、9.0、9.2、9.4和9.6)的养殖水环境下,胁迫36 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pH对刺参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pH 7.4~9.0范围内,刺参存活率为100%,随着pH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刺参存活率逐渐降低,当pH为6.8、7.0和9.6时,自第3天起,刺参处于过度应激状态,继而有死亡个体出现,至30 d时刺参死亡率为100%。不同pH显著影响刺参生长,刺参特定生长率随pH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当pH为9.0时,刺参出现负增长。各pH胁迫组刺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pH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pH组中,以pH=7.4时刺参SOD和CAT活性最高,分别达到(74.92±2.24)U/ml和(14.99±2.3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高pH组中,SOD和CAT活性分别以pH 8.8和9.0时最高,分别达到(72.90±1.10)U/ml和(15.68±0.8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H在7.4~9.0范围内是刺参存活与生长的适宜水环境,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刺参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刺参的死亡。
关键词:
刺参 pH 存活 生长 抗氧化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