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79)
2023(4714)
2022(3870)
2021(4021)
2020(3165)
2019(7495)
2018(7372)
2017(11096)
2016(8043)
2015(9688)
2014(10141)
2013(8297)
2012(7602)
2011(7039)
2010(7639)
2009(6257)
2008(5998)
2007(5808)
2006(5358)
2005(4963)
作者
(18188)
(14823)
(14658)
(14472)
(9727)
(7265)
(6963)
(6120)
(5877)
(5597)
(5264)
(4997)
(4970)
(4839)
(4743)
(4727)
(4677)
(4521)
(4502)
(4415)
(4287)
(3839)
(3778)
(3609)
(3550)
(3519)
(3442)
(3231)
(3214)
(3021)
学科
教育(22387)
(13986)
经济(13975)
管理(13533)
中国(13327)
教学(12197)
理论(11695)
(8122)
学校(7249)
学法(7053)
教学法(7053)
(7016)
企业(7016)
(6369)
学理(5944)
学理论(5944)
思想(5516)
政治(5317)
研究(5268)
思想政治(5049)
政治教育(5049)
治教(5049)
德育(5023)
高等(4850)
技术(4438)
(4325)
地方(4021)
工作(4004)
(3948)
(3920)
机构
大学(100571)
学院(98278)
研究(34104)
教育(33593)
(28446)
师范(28330)
职业(24069)
(23286)
师范大学(22830)
(22439)
管理(22414)
技术(21619)
经济(21404)
科学(19253)
(18562)
理学(17606)
理学院(17202)
职业技术(17195)
中国(17158)
(16954)
管理学(16519)
管理学院(16286)
技术学院(16090)
北京(15851)
(15619)
研究所(15138)
(13886)
中心(13755)
教育学(12908)
(11800)
基金
研究(54299)
项目(53519)
科学(41893)
教育(38823)
基金(29019)
编号(28735)
成果(28204)
社会(26531)
课题(25823)
(25558)
社会科(24573)
社会科学(24563)
(23652)
(23072)
(22666)
国家(22213)
科学基金(18026)
规划(17625)
项目编号(16692)
(16310)
研究成果(16085)
(15304)
年度(14491)
重点(14365)
(13974)
基金项目(13959)
(13831)
(13791)
阶段(13754)
(13475)
期刊
教育(67911)
研究(42934)
中国(36657)
(29052)
经济(29052)
职业(20474)
技术(17919)
技术教育(12830)
职业技术(12830)
职业技术教育(12830)
学报(12517)
(12158)
大学(11459)
图书(10467)
(9932)
论坛(9932)
科学(9118)
管理(9001)
高等(8828)
书馆(8156)
图书馆(8156)
成人(8043)
成人教育(8043)
学学(7612)
(7468)
高等教育(7366)
职教(6661)
财经(6564)
(6205)
(5815)
共检索到169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常斐  
港台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大陆高职院校提升通识教育质量提供借鉴。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其应以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切入点,统筹规划通识课程资源,明确区分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注重课程质量,采用多种方式实施通识课程考核。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海芍  
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与发展三个历史阶段,自1984年开始,台湾高校普遍开展通识教育。1995年以来,大陆高校开展了文化素质教育,2000年之后,许多高校将“通识教育”概念引入教学计划。对比分析台湾的通识教育和大陆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二者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点,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季诚钧  
本文从通识教育理念、通识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要求、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大陆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映  
与专业教育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全面具体地把握通识教育的特征。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内容结构不合理,课程构成"拼盘"化,过于强调知识化,缺乏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等问题,必须从课程体系和结构上进行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杨雅文  
通识在本体论与认识论层面 ,是对常识、对科学的超越 ,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层面 ,通识是对人的生命本然、终极目的与理想等意义世界的观照。在物质化与科技化的今天 ,人类需要特别关注通识。然而 ,达至通识之境并非自然自发过程 ,而是一个自为自觉过程。人类的通识 ,需要教育的参与、引导、培育和建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广平  陈武元  
通识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保障课程实施取得良好成效是落实通识教育理念的关键。基于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发现,通识课程名称设置因校而异;校际必修课程共性较强,具有学科化、专业化倾向;选修课程学分受限程度较高,模块设置梯度性不足。从课程设置深入考察课程实施效果,利用学生自传文本资料和本科成绩单分析发现,“功利化心态与宽松式考评的契合”“非需求性知识对学习动机的抑制”和“单向式教学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反映了学生主观学习感受;而在客观学习成绩表现方面,通识选修课成绩呈现虚高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通识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制度设计和通识课程师资培育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砚清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有着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其强调的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人文和科学课程的有机融合、课程的国际性和跨学科性的提倡,对我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庞海芍  
文章梳理了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以台湾"清华大学"和元智大学为例分析了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组织机构与课程,同时,结合大陆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反思,指出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贡福海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质量也直接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当前我国通识教育改革中存在着四"惑":未确定相应的地位、未形成独立的体系、未建立必要的制度、未采取合适的教法。解决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变"惑"为"通"则需采取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模式、健全保障制度、改革教学方式等措施,促进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强  蓝菊  
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从争议的存在与观念的缺乏、借鉴的不同步与体系的缺乏、课程数量、质量和学时量的缺乏等角度讨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现状,并从观念的调整、课程的设计、师资建议与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策略,以期重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观念与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增俊  
香港的大学在中国高校中最早开设通识教育,历经数十年发展和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融会东西文化,倡导现代文明,推进现代大学创新,培养时代英才中起了重要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振宇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高职领域引入通识教育,既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这一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一组多层面、多维度的伴生概念。二者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也应该从教育思想(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三个层面去解释和定位。二者的辩证有机统一要依靠以通识教育思想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具有通识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来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益凤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精神,是现代大学对古典自由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然而,伴随"平庸时代"功利主义对大学教育的冲击,通识教育越来越多的强调实用知识,并表现出一种对研究理念的妥协和让步。最终,通识教育舍弃了传统自由教育理念中对理性自由、人生意义的探讨与追求,逐渐走向平庸。人文学科的式微与自由精神的缺失不得不说是现代大学通识教育所面临的严肃问题。回归自由,关注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应有之意,超越通识教育并走向自由高等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理念转型的关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传光  
本是为纠正高等教育功利化倾向的通识教育,在实施中因理解上发生偏差正逐渐被"功利化",甚至产生异化。因此,我们亟需明晰通识教育的终极价值,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层面打破"横通",转向"统一学科性",体现基础性、经典性、对话性、人文性、反思性、实践性、价值性等基本精神与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