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2)
2023(9043)
2022(7131)
2021(6539)
2020(5468)
2019(12758)
2018(12380)
2017(23739)
2016(12427)
2015(14025)
2014(13859)
2013(13882)
2012(13210)
2011(12405)
2010(12405)
2009(11736)
2008(11219)
2007(9649)
2006(8851)
2005(8273)
作者
(36301)
(30479)
(30347)
(29153)
(19512)
(14393)
(13663)
(11872)
(11579)
(10804)
(10635)
(10030)
(9977)
(9822)
(9600)
(9452)
(9121)
(8667)
(8659)
(8030)
(7893)
(7440)
(7303)
(6995)
(6974)
(6908)
(6518)
(6149)
(6014)
(5991)
学科
(85805)
经济(85758)
方法(33375)
管理(33227)
数学(31004)
数学方法(30659)
(28705)
(22981)
企业(22981)
中国(20527)
地方(18306)
业经(13992)
(13816)
(13559)
(13371)
贸易(13363)
地方经济(13322)
(12973)
(12450)
(11463)
环境(10806)
产业(10421)
(10304)
金融(10304)
(9772)
银行(9766)
(9522)
(9349)
农业(9123)
(9038)
机构
大学(193343)
学院(190840)
(101528)
经济(100184)
研究(73959)
管理(71142)
理学(61545)
理学院(60838)
管理学(59741)
管理学院(59375)
中国(56658)
(41196)
(40583)
科学(40270)
(36873)
经济学(34804)
财经(33593)
研究所(33554)
经济学院(31166)
中心(31070)
(30780)
北京(26478)
(26224)
(26192)
(25747)
财经大学(25080)
业大(23419)
(23304)
师范(23112)
科学院(22755)
基金
项目(124575)
科学(100649)
基金(95408)
研究(89714)
(83262)
国家(82731)
科学基金(71147)
社会(63074)
社会科(60225)
社会科学(60213)
基金项目(48472)
(44594)
自然(43465)
自然科(42556)
自然科学(42547)
自然科学基金(41818)
资助(40974)
教育(40507)
(38294)
编号(31925)
(29572)
重点(28547)
(28434)
国家社会(28433)
中国(26637)
教育部(26020)
成果(25732)
(25308)
人文(24565)
创新(23981)
期刊
(112052)
经济(112052)
研究(63539)
中国(34443)
(29315)
管理(28604)
科学(26835)
学报(26374)
(23294)
经济研究(21054)
大学(20791)
学学(19865)
财经(18439)
(18055)
金融(18055)
技术(16736)
(16181)
农业(16123)
问题(14899)
统计(13824)
(13817)
业经(13566)
世界(13241)
教育(12795)
国际(12498)
技术经济(12475)
(11844)
决策(10888)
(9518)
经济问题(9171)
共检索到291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桂华  
全球金融危机使经济结构转型在当前中国显得极为迫切,"大陆型经济"模式为中国提供了样本。本文以经济结构转型的三大构成要素即目标模式、转型条件(初始条件和终极条件)和过程方式(实现路径)为逻辑主线,揭示了"大陆型经济"具有大国经济、可持续经济和内源性经济的三大内涵特征。以此提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陆型经济"目标方向以及实现转型的条件,并对实现转型的关键要素——路径选择进行剖析,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存在初始条件向终极条件转化的路径梗阻,传统的路径依赖(东亚模式)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是路径梗阻的表象,究其深层原因在于政府干预下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斌  邹静娴  
通过与发达经济体结构转型轨迹进行比对,本文从产业和支出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不足。中国经济在2010-2012年间迈过了工业化高峰期,此后逐步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工业化高峰期后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迎来了高速增长;投入、生产、产品多维度证据显示制造业整体升级步伐较快。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结构趋于平衡。上述这些结构变化与发达经济体走过的历史轨迹高度吻合,表明中国仍在迈向更高收入水平的正常轨道上。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二、三产业就业占比偏低;政府服务占比偏低;城市化率偏低等。这些对比说明中国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城市化之间存在不平衡,后两者落后于前者并形成了经济发展短板,弥补这些短板需要推动"从发展到服务"的政府职能转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格局正从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向多极世界转变,2008年8月发生的三件事与此相关。美国正在积极转型,其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收缩,但第一、第二产业快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向多极化迈进,全球资本流量和贸易量(占全球GDP的百分比)可能下降。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经济格局转变对依赖出口的粗放式开放和缓慢的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实现增长软着陆和经济结构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机遇大于挑战。改革开放需要有新方针、新内涵和新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楠  
本文在研究金融开放影响经济结构转型机理的基础上,以1979-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金融开放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本文采用Pugno修正模型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处于服务经济发展期,提高金融开放程度将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且其边际效用递增;影响经济结构转型的因素主要包括金融业开放度、金融业增长率、金融业技术投入量、社会就业总量、金融资产收入弹性、金融业替代弹性。采用ADL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金融业开放在滞后三期时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生积极影响;金融业增长率在滞后两期时对经济结构转型产生积极影响;金融资产收益弹性当期对经济结构转型产生消极影响;金融业技术投入量当期对经济结构转型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高望  田盛丹  
为了解释1978年以来中国财政支出政策、资本深化和结构转型的特征事实,本文把生产性财政支出和福利性财政支出引入两部门结构模型,考察生产性财政支出如何影响资本深化和中国的工业化过程。研究表明,伴随着资本深化,农业部门的就业份额和产值份额不断减少,非农业部门的就业和产值份额不断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促进了总体经济的资本深化,进而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估计和校准模型参数,本文模拟出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路径,并考察了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对结构转型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段然  葛顺奇  
国际产业转移是特定业务活动在地区之间发生的大规模迁移,也是跨国公司拥有的战略资源与不可流动的区位特定资源相结合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信息技术革命,国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迅猛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陆铭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三大产业结构如何变化?如何发挥人口的空间红利?为什么要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发生什么变化?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表明,现代化的推进往往伴随着制造业占比降低而服务业占比提升;在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下,需要格外注重发掘人口配置的空间红利,引导人口从收入低的地方迁居到收入高的地方;要建设统一大市场,可以更好地让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后工业化时代,消费即生产,家庭生产外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在城市“第三空间”里边消费边创新,城市以生活品质留住人才,这些趋势正在出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程是东   祝金甫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珺晖  
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已由过去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奇迹转入非高速增长期,结构性减速表明中国经济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效率从当前主要面临的九个结构性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资消费结构、财税体制结构、区域结构失衡是导致当前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的经济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率,以实现中国经济向"稳速增效"的纵深发展模式顺利转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文章认为,在完整的中国经济中,明显地形成了三个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板块和四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经济力量。即;台、港、澳板块、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板块和内陆板块,大陆以外的港、澳、台及华侨华裔华人经济力量,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力量,大陆沿边地区的经济力量和内陆经济力量。在一国版图之中,三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的经济力量自发而又自觉地走向紧密的经济联系,既是当今世界的一奇特现象,又具有其客观必然性。为此,文章提出必须顺应四方经济协作之势.从政策、法律法规、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多方面进行协调和推进,促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一个新局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熠  卞世博  
文章运用拓展的迭代模型分析了征收遗产税用于社会保险、教育等民生领域对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1)当遗产税补贴积累型社会保险时为完全中性。(2)在补贴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险和教育时会减少储蓄、提高老年消费、降低代际财富转移;如果补贴教育或和收入关联的现收现付制,还将推动教育的上升并且前者的影响更大。(3)遗产税收入具有"拉弗曲线特征"。(4)实证检验除证实上述结论外还表明相对于补贴现收现付制,在遗产税收入补贴教育时更有利于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这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并大大减少社会福利损失。在存在计划生育时,经济增长率更高,社会福利损失将更小;在生育率内生时,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富华  张平  
我国经济现阶段的发展特征,意味着在向发达阶段收敛的过程中,将会继续遇到有待克服的困难,即建构内生动力和摆脱国际分工中的外围地位。更加现实的任务是,把已经偏离了线性雁阵模型的增长方式,拉回可持续的理想路径上来。立足于服务业的知识要素创造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对传统的工业雁阵理论进行了扩展,对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内生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其改进方向给出了诠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富华  张平  
我国经济现阶段的发展特征,意味着在向发达阶段收敛的过程中,将会继续遇到有待克服的困难,即建构内生动力和摆脱国际分工中的外围地位。更加现实的任务是,把已经偏离了线性雁阵模型的增长方式,拉回可持续的理想路径上来。立足于服务业的知识要素创造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对传统的工业雁阵理论进行了扩展,对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内生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其改进方向给出了诠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明  
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需求制约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进而制约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弱化和消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应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从长远来看,要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要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城乡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世界经济的复苏目前处于停顿状态,美国和欧洲的公共债务危机严重,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的发展中国家面临资本损失和福利损失的威胁。全球经济不振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而执意执行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则将导致初级产品价格再次暴涨、并最终引起全球通货膨胀。面对未来数年内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的挑战,中国必须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以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