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1)
- 2023(9562)
- 2022(8673)
- 2021(8260)
- 2020(6861)
- 2019(16328)
- 2018(16422)
- 2017(31874)
- 2016(17057)
- 2015(19402)
- 2014(19449)
- 2013(19258)
- 2012(17504)
- 2011(15775)
- 2010(15594)
- 2009(13923)
- 2008(13473)
- 2007(11537)
- 2006(10020)
- 2005(8516)
- 学科
- 济(68312)
- 经济(68244)
- 管理(47375)
- 业(43855)
- 企(36976)
- 企业(36976)
- 方法(34449)
- 数学(29517)
- 数学方法(29214)
- 贸(22690)
- 贸易(22678)
- 易(22000)
- 农(17696)
- 中国(15726)
- 财(14938)
- 地方(14750)
- 业经(14726)
- 学(14467)
- 理论(12043)
- 和(10919)
- 农业(10795)
- 环境(10359)
- 技术(10356)
- 制(10022)
- 务(9805)
- 财务(9744)
- 财务管理(9727)
- 企业财务(9072)
- 划(8891)
- 教育(8873)
- 机构
- 大学(241167)
- 学院(239234)
- 管理(98576)
- 济(96197)
- 经济(94157)
- 理学(86446)
- 理学院(85545)
- 管理学(84139)
- 管理学院(83731)
- 研究(77917)
- 中国(55710)
- 京(50722)
- 科学(48739)
- 财(40360)
- 所(38592)
- 农(36397)
- 业大(36393)
- 研究所(35444)
- 中心(34959)
- 财经(33428)
- 江(32860)
- 北京(31881)
- 范(30804)
- 师范(30527)
- 经(30419)
- 院(28847)
- 农业(28793)
- 经济学(27848)
- 州(27311)
- 商学(25609)
- 基金
- 项目(169415)
- 科学(132076)
- 研究(124455)
- 基金(122371)
- 家(106121)
- 国家(105284)
- 科学基金(90235)
- 社会(76356)
- 社会科(72407)
- 社会科学(72388)
- 基金项目(65950)
- 省(65627)
- 自然(59684)
- 自然科(58263)
- 自然科学(58251)
- 自然科学基金(57172)
- 教育(56415)
- 划(55170)
- 编号(51614)
- 资助(50976)
- 成果(40991)
- 部(37287)
- 重点(37284)
- 发(35591)
- 创(35115)
- 课题(34510)
- 创新(32687)
- 科研(32673)
- 教育部(31978)
- 大学(31922)
共检索到337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敏 李非
本文运用帕氏价格指数对1992-2013年大陆与治湾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两岸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比较平稳,而两岸整体贸易和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主要处于下降的趋势中,且下降幅度较大;在制成品内部,资源型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不大,下降比较多的是中高技术类产品。台商对大陆投资、两岸贸易环境的改善、台商从事加工贸易等是引起两岸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最后对进一步推进两岸经贸关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戴淑庚 曾维翰
采用1994-2008年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大陆台商投资集中地区与台湾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陆台商投资集中地区的对台出口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台进口则对其就业具有挤出效应,而且自台进口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大于出口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另外,台商投资集中地区经济增长对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明显大于对台出口的就业效应。资本产出比对就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在台商投资集中地区存在一定程度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
关键词:
两岸贸易 就业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洪涓 刘甦
随着全球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张,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大陆和台湾地区地理位置相近,经贸往来密切。随着《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两岸服务贸易状况备受关注。文章通过运用MS、EC、TC、RCA、RTA这五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的定量分析,对两地服务贸易进行全方面对比与国际比较,揭示出两地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差异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以明确各自改进的方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2009年1~11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943.5亿美元,同比下降22.9%。其中,我对台湾出口为181.2亿美元,同比下降25.1%;自台湾进口为762.2亿美元,同比下降22.3%。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柯胜挥 林根兴
1950年代Harberger-Laursen-Metzler提出贸易条件的不利冲击将降低实质所得并造成经常帐的恶化。文章依循HLM效应理论架构,建立台湾纺织业贸易条件、实质所得及该产业贸易余额的实证模型。利用单根检定、共整合检定、结构式向量自我回归、冲击反应函数及预测误差变异分解等实证步骤,进行动态效果评估。实证结果发现台湾纺织业贸易条件的非预期正向冲击,对台湾实质国民所得有立即且正向的影响,但对纺织业贸易余额则有立即且负向的影响,不符合HLM效应。而台湾纺织业贸易条件变动对贸易余额的影响不大,变量间亦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必修
本文采用改进了的引力模型,测度了1979-2010年间大陆与台湾地区水产品的贸易成本,采用普莱斯-温斯登FGLS估计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海峡两岸水产品贸易成本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下降的幅度趋缓,汇率的波动带来了水产品贸易成本的上升;海峡两岸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降低了水产品贸易成本,台湾当局所制定的"戒急用忍"和"积极开发,有效管理"等针对大陆的限制性经贸政策提升了两岸水产品贸易成本,两岸"三通"的实现有效降低了水产品贸易成本。
关键词:
引力模型 贸易成本 水产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2008年1~12月内地与香港贸易额达2036.7亿美元,同比上升3.3%。其中,我对香港出口为1907.4亿美元,同比上升3.4%;自香港进口为129.2亿美元,同比上升0.9%。香港是我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申冬梅
从1980年开始,台湾对大陆的转口贸易连年顺差,而且顺差额越来越大。造成海峡两岸转口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有三:1.大陆政府与台湾当局对两岸的经贸往来所持的态度不同;2.两岸转口贸易的商品结构不同;3.台商到内地投资设厂的热潮带动了台湾对大陆转口贸易的发展。今后,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将会继续发展,经贸交往将趋于公开化,两岸实现直接贸易也将是大势所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雪琴 张莉
长期来祖国大陆对台湾贸易存在高额逆差,已成为两岸贸易发展中最显著的特征。截止到2002年底,大陆对台贸易逆差累计已达1826.77亿美元,显示出海峡两岸贸易往来严重失衡。从两岸贸易发展总体进程来看,大陆对台贸易逆差主要经历了四个形成与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仲海
香港是大陆、台湾社会经济文化联系的最重要的渠道,近年来,大陆台湾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发展,直接影响着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将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台湾也将以关税独立的地区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下简称“复关”及“入关”),必将以更广的角度,更深的层次影响到香港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一随着台湾海峡两岸(以下简称两岸)社会政治关系的逐渐松动,两岸经贸关系亦日趋密切,呈逐渐扩大趋势,在这一渐进的变化趋势中,存在着这样几个特点。其一,两岸贸易逐年增长,但贸易不平衡现象日渐突出。1.两岸间接贸易日趋活跃,商品种类不断增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俊
区域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立法中的"弱WTO待遇"特征是贸易自由化中的一个新现象。海峡两岸皆为WTO成员,两岸入世承诺、WTO相关规范以及两岸的经贸协定是确定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法理依据,而台湾对大陆的现行经贸立法与WTO规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台湾对大陆经贸立法呈现出明显的"弱WTO待遇"特征,并且此特征延续到两岸经贸协议之上,上升到了区域贸易协定的新高度,由此带来一系列法律隐患。鉴于台湾歧视性经贸立法是造成两岸经贸失衡达到6 000亿元的主要原因,在两岸协商谈判停滞的新情势下,借助WTO规则促使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不仅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而且台湾亦难以抗辩,不失为实现两岸经贸正常化的新思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月 田志宏
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进程的加快,使得来自贸易市场的冲击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愈发明显。通过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和猪肉的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分析了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和短期性特征,随着滞后期增加,冲击影响逐步减弱。第二,贸易条件冲击在不同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且冲击效应会因汇率制度和农业支持政策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状态。具体而言,在浮动汇率制度时期,贸易条件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小于固定汇率制度时期;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产品价格与政府“托底”价格相关,进而减弱贸易条件的外部冲击。随着中国农业政策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贸易条件冲击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将逐渐增加。因此,政府应加快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能力,并积极寻求措施避免贸易条件的异常波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伍士林 岑丽娟
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ECFA的签署无疑会对发展大陆对台湾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两岸毕竟隔离60多年,在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后ECFA时代大陆对台湾农产品贸易仍面临很多问题。本文将侧重论述后ECFA时代促进大陆对台湾农产品贸易的对策。
关键词:
大陆 台湾 ECFA 农产品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