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1)
2023(8814)
2022(6962)
2021(6524)
2020(4965)
2019(11157)
2018(10662)
2017(19826)
2016(10675)
2015(11809)
2014(11278)
2013(10895)
2012(10036)
2011(8988)
2010(9360)
2009(8860)
2008(7751)
2007(7219)
2006(6535)
2005(6137)
作者
(29872)
(24534)
(24411)
(23321)
(15722)
(11865)
(11075)
(9641)
(9400)
(9005)
(8439)
(8258)
(7969)
(7968)
(7898)
(7858)
(7428)
(7329)
(7164)
(7125)
(6181)
(6055)
(6051)
(5790)
(5705)
(5571)
(5564)
(5529)
(5087)
(5042)
学科
(35973)
经济(35931)
(30131)
管理(28750)
(26084)
企业(26084)
(25447)
金融(25446)
(23032)
银行(23010)
(22407)
中国(19728)
(12066)
(11720)
方法(11662)
(11409)
业经(11196)
中国金融(11044)
地方(10941)
数学(9495)
数学方法(9334)
理论(9041)
农业(8481)
(7932)
财务(7909)
财务管理(7892)
企业财务(7535)
(7495)
(7494)
贸易(7482)
机构
学院(140495)
大学(136846)
(54760)
经济(53338)
研究(50718)
管理(47838)
中国(45409)
理学(39913)
理学院(39444)
管理学(38712)
管理学院(38457)
科学(29924)
(29307)
(26959)
(25467)
中心(25122)
(24651)
(23157)
研究所(23046)
财经(20787)
业大(19543)
(19461)
农业(19331)
(19031)
(18877)
北京(18845)
(18803)
(18347)
银行(18227)
师范(18028)
基金
项目(90830)
科学(69998)
研究(69150)
基金(62643)
(55087)
国家(54542)
科学基金(45521)
社会(41584)
社会科(39388)
社会科学(39376)
(37388)
教育(32790)
基金项目(31635)
(31409)
编号(29104)
自然(28259)
自然科(27572)
自然科学(27563)
自然科学基金(27083)
资助(25861)
成果(24537)
课题(22193)
重点(21703)
(21634)
(20405)
(19206)
创新(18921)
(18721)
(18427)
项目编号(18063)
期刊
(63693)
经济(63693)
研究(44402)
中国(34839)
(30969)
金融(30969)
(24053)
学报(22487)
教育(22127)
管理(20785)
(20705)
科学(20433)
大学(17307)
学学(16243)
农业(15566)
技术(13563)
业经(10877)
财经(10506)
经济研究(10294)
(9040)
(8052)
职业(7972)
问题(7627)
国际(7187)
(7116)
理论(6969)
(6953)
论坛(6953)
(6732)
图书(6600)
共检索到230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从动态角度看,在一个长期的制度均衡中,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应该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螺旋发展"的关系"大金融"命题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在金融学理论上强调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的系统整合,二是在金融理念上强调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和谐统一,三是在金融实践上强调一般规律和"国家禀赋"的有机结合。与传统的经济学方法论相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鹏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强国建设既包括金融生产力发展,又包括金融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向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金融领导强、金融实力强、金融服务强、金融供给强、金融监管强、金融开放强、金融安全强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密切相关的。为高质量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建设、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的领导;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细做实5篇大文章,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志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一种“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跨界性”、“双主体”、动态适应等特征。在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需要产教融合的协同支撑,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需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再社会化本质,必须把握好院校制度与企业制度、技术价值与产业价值、创业与就业以及校园文化与企业(工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强化“四大对接”,即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彬睿  
数字中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目前数字中国建设仍然面临数字经济发展受限、数字治理模式滞后、跨界危机频繁发生、大国竞争持续加码等现实挑战。从顶层设计看,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数字治理水平、提高国家国际竞争韧性等重大战略意涵。为此,应健全和完善国家数字治理法律和政策体系,强化数字领域发展所需各类基础设施,增强国家数字规则主导能力以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谢地   张巧玲  
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的战略部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国土空间合理有序开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明确产业兴城、四化同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要素自由流动、城乡融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关键;以人为本、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保障;优化空间布局,以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实践中,要加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制度藩篱、优化空间结构、生态文明建设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安伟  
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硬约束、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正在成为一种创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本文基于近年来绿色金融理论实践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界定了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风险投资等四种主流模式,系统研究了绿色金融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机理,进而对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中凸显或潜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绿色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黄云  鲁一杨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一些新税种,如银行税、银行奖金税和金融交易税。本文对这些新税种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并根据国情对中国是否应该选择采用这些税种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鹏艳  
消费金融作为消费的"助推器",在消费市场开发、消费渠道拓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消费金融概念由于没有将消费储蓄和消费支付体系纳入其中,因而不能真实反映消费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消费金融的新内涵是对传统消费信贷理论的一种创新发展。目前,消费金融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应用,也是我国现阶段完善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要求下,应加大对消费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从而带动居民增加消费支出,使居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志凌  
纵观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历史,不同时期世界经济强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金融的加速和推动作用。然而,目前中国金融现状与中国经济地位不相匹配。中国实施金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做强国内金融市场,尤其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形成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中国大型银行是实施强国金融战略的核心力量,当前应该以"支持货币全球化、金融网络全球化、金融业务全球化、金融交易全球化"为抓手,增强服务能力、风险防御能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对外开放和两个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贾晋   彭浩瀚   王欧  
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中国要建设的是综合型农业强国,不仅具备较强的农业国际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引领世界农业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任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逻辑主线,农业数字化转型为赋能增值,绿色低碳发展为内生要求,促进城乡融合为关键保障,培育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目标。世界农业强国发展进程具有相似的规律性、趋势性特征,表现为:农业产业份额下降,产业链容量提升;要素投入比重下降,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直接性扶持强度减弱,间接性扶持占比提高;研发投入份额保持稳定,科技创新结构优化。当前农业强国建设主要面临粮食供给压力、产业竞争力弱、科技尖端创新力匮乏、绿色发展要素约束强等问题。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要坚持差异化发展思维、融合发展思维、改革思维,构建安全先进的生产经营体系、低碳环保的绿色农业体系、高端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灵活高效的要素市场体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贺红芳  刘天子  
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指围绕供需矛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在供给侧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机制落后的突出问题,亟需供给侧改革。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应以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为改革的起点,扩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有效供给,优化农村学前教育的供给结构,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供给质量,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的供给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栋  
当"教育公平"被当作一个"无限正确"的诉求备受关注时,我们不禁要对作为其前提或根本的"谁的教育公平"这一立场问题和"追求何种教育公平"这一内涵问题以及"教育公平的天花板"这一限度问题进行追问和反思。通过从理想主义的"教育公平"到实用主义的"新教育公平"的视线转移,可以发现对教育利益进行调整、扩容和引导,是回答追求"何种"教育公平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公平的现实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延安   陈凤仪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国情和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思想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建设、发展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农固本、民本思想。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体现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新时代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首要前提,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农业科技和创新驱动为内在动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政治保证,实现农民美好生活为核心要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阎德学  高勤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公道和霸道之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合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公平正义,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平正义思想、中国百年外交实践的公平正义观,提出以世界人民为主体的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积极倡导国际社会推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国际规则平等,争取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符合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更加满足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挑战的现实需要,更加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增进各国政治互信、促进共同发展、引领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周虹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是组织或个人通过各种途径为高校教师提供一系列的持续支持和服务,促进其在教学价值观、教学能力、教学学术方面的发展。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受教育政策导向、学校发展环境和教师个体差异的影响,在实践中需要确立科教融合的大学理念,建构有利于教学发展的制度环境,健全教师教学发展的质量标准,引导高校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