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4)
- 2023(12794)
- 2022(11015)
- 2021(10127)
- 2020(8615)
- 2019(19825)
- 2018(19466)
- 2017(37148)
- 2016(20537)
- 2015(23598)
- 2014(23928)
- 2013(23611)
- 2012(22406)
- 2011(20614)
- 2010(20947)
- 2009(19367)
- 2008(19235)
- 2007(17674)
- 2006(15667)
- 2005(14210)
- 学科
- 济(104791)
- 经济(104698)
- 管理(51511)
- 业(45898)
- 方法(37692)
- 企(34618)
- 企业(34618)
- 数学(33059)
- 数学方法(32715)
- 地方(29805)
- 农(25882)
- 中国(25053)
- 学(22920)
- 财(19806)
- 业经(19549)
- 农业(17653)
- 地方经济(16720)
- 制(16059)
- 贸(15379)
- 贸易(15369)
- 环境(15220)
- 易(14641)
- 和(14248)
- 理论(13635)
- 融(13268)
- 金融(13263)
- 发(12726)
- 银(12641)
- 银行(12604)
- 行(12036)
- 机构
- 学院(303282)
- 大学(302630)
- 济(127596)
- 经济(124699)
- 研究(110642)
- 管理(107146)
- 理学(90739)
- 理学院(89408)
- 管理学(87573)
- 管理学院(86969)
- 中国(82345)
- 科学(70173)
- 京(67235)
- 所(58193)
- 财(56733)
- 农(53995)
- 研究所(52692)
- 中心(50445)
- 江(49337)
- 业大(45368)
- 财经(44674)
- 范(43630)
- 师范(43250)
- 北京(42987)
- 农业(42155)
- 经济学(40169)
- 经(40123)
- 院(39760)
- 州(39121)
- 经济学院(36033)
- 基金
- 项目(195500)
- 科学(151671)
- 研究(142301)
- 基金(138615)
- 家(121580)
- 国家(120552)
- 科学基金(101108)
- 社会(88772)
- 社会科(83875)
- 社会科学(83846)
- 省(77248)
- 基金项目(74037)
- 划(65609)
- 教育(64620)
- 自然(64432)
- 自然科(62726)
- 自然科学(62702)
- 自然科学基金(61514)
- 编号(58205)
- 资助(56446)
- 成果(48186)
- 发(45096)
- 重点(44964)
- 部(42113)
- 课题(41894)
- 创(39321)
- 科研(37070)
- 创新(36967)
- 国家社会(36422)
- 发展(36164)
- 期刊
- 济(154296)
- 经济(154296)
- 研究(93676)
- 中国(62684)
- 学报(49380)
- 农(48910)
- 科学(45372)
- 财(44712)
- 管理(37280)
- 大学(36248)
- 学学(33918)
- 农业(32578)
- 教育(32442)
- 技术(27042)
- 融(26858)
- 金融(26858)
- 经济研究(24359)
- 业经(23232)
- 财经(22333)
- 问题(20747)
- 经(19387)
- 业(17533)
- 资源(16915)
- 技术经济(16196)
- 图书(15620)
- 版(15348)
- 统计(15143)
- 贸(15091)
- 现代(13867)
- 商业(13819)
共检索到469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非 蔡建明 刘军萍
本文致力于探析京郊小城镇的经济地域类型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综合运用了H.J.纳尔逊的城镇职能分类方法和区位商法,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从业结构出发,将京郊183个小城镇划分为四大类型。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一步探讨了京郊四大类小城镇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结果发现这四大类小城镇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十分明显,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演进机理。基于此,为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以便为今后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开展分类规划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吉福
当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都市为应对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需要,必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笔者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探讨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茜宇 张占录 华逸龙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都市郊区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耕地保护缺乏经济补偿机制和动力机制出发,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设立和配置完善耕地保护相关政策的路径。研究表明:1土地发展权基于公平的理念,因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而产生;2土地发展权为耕地保护提供了一个与土地用途管制相补充的经济补偿机制;3土地发展权的初始配置需依据土地利用规划,根据相关指标确定土地发展权的初始数量;4土地发展权对耕地保护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为市场交易和政府购买。基于此,政府应通过法律、规划监管的完善和耕地保护基金的设立来构建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耕地保护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穆松林
基于大都市郊区为研究视角,以独特的地理单元和生态经济载体山区沟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权重函数和综合指数等方法,遵循"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空间分异格局—关联性划分—增长极识别—空间组织形式分析"的研究逻辑,分析北京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评价108条沟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部分地区呈"极核"状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类型可分为9种,从中甄别出作为增长极的沟域,在此基础上把沟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形式总结为6种类型。通过研究以期能对理解大都市郊区生态经济空间优化路径与转型过程及特征提供有益启发和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通过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城的深入考察和访问,并以问卷为基础,研究了新城居民在通勤行为空间上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居民通勤行为中新城和主城的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新城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通勤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主城和新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城通勤空间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通勤 新城 南京 空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孟鹏 郝晋珉 郭文华 侯满平 覃莉
该文从分析大兴区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入手,依据区位理论和系统模型方法,将区位因素定量化建立区位优势度模型(包括经济吸引度模型和空间聚集度模型)和区位适宜度模型。通过模型输出结果,对大兴区小城镇体系的区位状况划分区位优势度等级;通过分析其区位适宜状况,判断其区位适应度类型。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模型是合理的;区位优势度等级体系和区位适宜度类型体系较好说明了小城镇实际问题。因此,区位模型可以对其区位优势和适宜程度定量评价,分析小城镇体系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对小城镇体系的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定位和政策依据。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区位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桂晶晶 柴彦威
在郊区化和休闲大众化的背景下,休闲成为衡量郊区生活方式、提升郊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侧面。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将居民划分为单身、新婚、满巢Ⅰ、满巢Ⅱ和空巢5个阶段,通过对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地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剖析家庭生命周期对日常休闲行为的影响。乘坐公共交通与朋友一起进行购物、KTV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是单身阶段的主流休闲方式;家庭成员成为婚后阶段休闲的主要同伴;孩子出生以后,私家车出行成为满巢Ⅰ阶段的主要交通方式,每次休闲的平均时间变长;满巢Ⅱ阶段,参与体育锻炼的郊区居民变多;空巢阶段的居民以自然型休闲活动为主,在社区内休闲的比例上升,与家庭成员一起休闲的比例降低。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日常休闲 郊区居民 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楚静 王兴中 李开宇
本文运用城市空间公正的"社会论"观点,从"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角度,分析中外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社会内涵、机制与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在对中国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大城市郊区社区碎化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空间治理措施。
关键词:
郊区化 社会空间分异 社区碎化 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芳 齐明珠
2010年以来,大都市人口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特征:人口增速下降但规模依旧庞大、外来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从北京的情况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这些人口新趋势加剧了大都市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新常态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人口—经济聚集效率低,外来人口就业集中在低效率行业,未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向创新驱动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经济发展尚处于"回波效应"期,既不利于北京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人口疏解,也将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北京市人口数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本文认为应把人口管理与新常态下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紧密结合,并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总体管理框架,从提升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方式的角度去解决人口问题。同时,加强政府合理行政干预,打破京津冀行政分割,建立首都圈总体产业布局,促进"回波效应"向"扩散效应"的转变,通过就业人口、资金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输出改善首都圈经济平衡,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赢。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结构优化 大都市人口管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芳 齐明珠
2010年以来,大都市人口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特征:人口增速下降但规模依旧庞大、外来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从北京的情况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这些人口新趋势加剧了大都市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新常态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人口—经济聚集效率低,外来人口就业集中在低效率行业,未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向创新驱动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经济发展尚处于"回波效应"期,既不利于北京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人口疏解,也将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北京市人口数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本文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结构优化 大都市人口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新颖 喻忠磊 高啸峰 张宁
采用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辨识北京都市区各区县2004—2008年、2008—2012年产业结构演变方向;总结北京都市区各地域单元产业结构演进空间分异的规律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北京都市区产业结构演进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中心—外围格局;不同圈层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不同区县产业演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由中心向外围,各区县主导产业的服务性和产业级别逐渐降低。都市区内部产业结构演进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等是外部推动力量;政策因素发挥着引导和管制双重作用;都市区内部土地价格梯度及产业集聚与扩散是不同地域单元产业结构演进分异的内在动因;地方产业基础通过路径依赖效应作用产业结构演进,地方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在外生机制作用下影响都市区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研究土地适宜利用方向,是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依据。一、土地的基本概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佳妮
纽约市作为国际典型的移民大都市,在城市发展与改造、流动人口管理以及相应的教育政策制定等方面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以来,纽约市进入城市发展的郊区化阶段,城市人口规模与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口由中心城区曼哈顿向边缘扩散、白人飞走、内城移民聚集等。针对人口变迁特点与随之而来的教育问题,纽约市的实践探索与政策举措如下:第一,立法保障基本权利;第二,重组学区,并鼓励择校;第三,兴办特许学校与移民学校;第四,出台补偿政策。以上经验可为我国大都市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奇 戴慎志
当前,我国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未成体系,且指标不完善。尤其,随着大都市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条件与背景下,对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有了新的需求。而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难以适应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以上海为例,探索新时期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建构适应大都市郊区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以有利于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齐永华 张凤荣 吕昌河
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和强度不仅反映了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3年的116个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城市郊区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预期收益不同,农户在各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质量、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在劳动力质量和数量投入方面,根据建立的劳动力质量投入模型进行计算,平谷区农户劳动力质量投入水平非农产业要高于农业产业,经济作物要高于大田作物,具体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非农产业、其他经济作物、畜牧业、菜地、果园、大田作物,同时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在农业内部从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的趋势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