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3)
- 2023(10319)
- 2022(8612)
- 2021(8017)
- 2020(6589)
- 2019(15022)
- 2018(14998)
- 2017(27738)
- 2016(15773)
- 2015(17298)
- 2014(17324)
- 2013(16969)
- 2012(15739)
- 2011(14406)
- 2010(14949)
- 2009(14218)
- 2008(14156)
- 2007(12692)
- 2006(11888)
- 2005(10953)
- 学科
- 济(64925)
- 经济(64826)
- 农(50338)
- 业(49685)
- 管理(41000)
- 农业(33502)
- 企(28687)
- 企业(28687)
- 业经(21737)
- 制(20972)
- 中国(18865)
- 财(17741)
- 地方(17678)
- 方法(17244)
- 体(15167)
- 数学(14996)
- 数学方法(14789)
- 学(13574)
- 发(13168)
- 农业经济(12825)
- 土地(12051)
- 银(11660)
- 银行(11647)
- 体制(11582)
- 行(11231)
- 融(10939)
- 金融(10937)
- 发展(10689)
- 展(10671)
- 策(10202)
- 机构
- 学院(217387)
- 大学(213327)
- 济(90646)
- 经济(88579)
- 管理(80324)
- 研究(79311)
- 理学(67691)
- 理学院(66916)
- 管理学(65876)
- 管理学院(65464)
- 中国(63350)
- 农(56797)
- 科学(47165)
- 京(46268)
- 财(44792)
- 农业(42859)
- 江(42304)
- 所(40627)
- 业大(38836)
- 中心(37816)
- 研究所(36088)
- 财经(32909)
- 省(30955)
- 范(30090)
- 师范(29809)
- 经(29657)
- 院(28566)
- 州(28517)
- 北京(27855)
- 农业大学(26522)
- 基金
- 项目(140978)
- 科学(110909)
- 研究(107183)
- 基金(100883)
- 家(87945)
- 国家(87039)
- 科学基金(73848)
- 社会(69045)
- 社会科(64847)
- 社会科学(64834)
- 省(57306)
- 基金项目(53502)
- 教育(47752)
- 划(46403)
- 自然(45330)
- 编号(44818)
- 自然科(44112)
- 自然科学(44102)
- 自然科学基金(43320)
- 资助(39227)
- 成果(37041)
- 制(32459)
- 重点(32223)
- 农(32194)
- 课题(32140)
- 发(32052)
- 部(31618)
- 创(28903)
- 国家社会(28394)
- 性(28311)
- 期刊
- 济(117664)
- 经济(117664)
- 研究(69960)
- 农(62024)
- 中国(57714)
- 农业(41421)
- 财(34908)
- 学报(34441)
- 科学(33988)
- 大学(27961)
- 融(27475)
- 金融(27475)
- 管理(27463)
- 教育(26620)
- 学学(26385)
- 业经(25532)
- 业(18776)
- 技术(17790)
- 财经(16512)
- 问题(16405)
- 农村(15819)
- 村(15819)
- 农业经济(15447)
- 经济研究(15121)
- 经(14180)
- 版(13582)
- 资源(12438)
- 世界(12354)
- 经济问题(11630)
- 社会(11156)
共检索到358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数十年前,公众眼里的上海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洋派城市",尽管那时的上海无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程度都远不能与今日同比,但在当时的上海人看来,似乎全国除了上海,其他地方都只能算乡下。这固然是个夸张的描绘,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上海人心中"城"与"乡"的位置。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如今的上海已成为一个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的特大型国际大都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元波
土地征用的特质在于政府的强制力作用,政府在土地征用中往往处于垄断地位,当政府垄断非农土地供给时,伴随厂商土地需求的增加,土地均衡价格将步步攀升。如果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垄断土地供给带来的高额收益将驱使政府征用更多的农民土地。由于我国土地征用征收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大都市郊区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用征收存在行政权力滥用和损害农民利益等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我国土地征用征收制度:科学界定“公共利益”内涵;立法规范征地制度标准;提高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参与度;加强制度建设,明晰土地征用征收程序;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赋予农民长期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重新设定被征用征收土地的赔偿范围和标准,保护农民基...
关键词:
政府 农民 土地征用制度 交易成本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汪恭礼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以耕地保护和集约用地为目标,以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收,土地有偿使用为核心的制度框架体系。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加快征地制度等农村土地系列制度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和布局优化,着力破解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和统筹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必良 王玉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农村发展的深层问题,是我国农村改革最根本的核心,重构以产权为中心的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走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在解剖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对几种主要的变革主张进行了评述,並通过对土地产权的重新界定,提出了重构土地制度的基本思想以及土地产权股份化的政策主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我国正处于城乡中国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持续变迁,农业和乡村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以促进乡村振兴。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必须从乡村内部出发,寻找撬动实现乡村振兴的支点。要围绕"实权"与"流动"两个维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制度保障。"实权"是要将农地产权落到实处,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要明确农地各项产权权能的内含、外延,要把农地产权落实到具体的权利主体身上。"流动"是要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在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的管控下,实现土地资源的自由市场流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坤秋 龙花楼 马历 张英男
乡村发展现实困境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论文总结了1949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发展的演进态势与时代特征,基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功能体系,剖析了二者的互动机制,探讨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与典型模式,并进行了研究展望。结论如下: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破解当前乡村发展困境、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本质是新时期为适应城乡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再调整,二者均具迫切性、交融性与攻坚性的时代特征。1949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与乡村发展总体耦合联动、互促互馈。②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多功能价值,通过补短板促进乡村重构与乡村多功能发展,发挥制度联动、城乡融合与经济转型的乘数效应,助推乡村振兴,并带动城乡地域系统功能优化。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沿整合要素、重组结构、优化功能的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地域功能演变与乡村振兴。④未来需发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联动作用,同时重视改革的政策性摩擦,深化乡村振兴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正反馈,并权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举措与乡村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振伟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一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问题,建立"公共利益"认定程序,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范围,建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问题;三是完善宅基地管理使用制度问题;四是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管理制度问题。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建设 土地征收 用地管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位于福建泉州、与台湾一水之隔的晋江,是一座社会知名度较高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列全国县级市百强前列;上市企业数位居全国县级市之首;七匹狼、柒牌等几十个知名品牌企业的创立以及"著名侨乡"的美称都使小小的晋江名扬海内外。最近3年来,晋江再度为公众所关注的,是其自2015年以来开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其所发挥的最显著效应,是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从而推动了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甘肃省陇西县称得上西北地区一个颇具特色的县:一方面,既为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全县51.9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比约84.6%,人均耕地面积3.8亩;另一方面,也是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基地和交易、信息、价格形成中心,还是甘肃重要的铝冶炼及加工基地,以及甘肃中部和南部重要的物资交流集散地。以农业为主的特点决定了这里农地面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敏 张海晨
大都市上海郊区的乡村振兴形态需要被放置在一种紧密型城乡关系之中加以考虑。大都市上海郊区乡村发展曾经一度走的是乡土工业化发展道路,但是在土地紧张背景下城乡关系不断收紧,乡土工业化发展道路逐步被去工业化发展道路所替代,而未来大都市上海郊区的乡村振兴形态必然会走上一种输血式扶持、配套式发展和收缩式调整的特色发展道路。畅想上海郊区乡村的未来景象,传统的村落共同体将会所剩无几,乡村人口由于二产的萎缩而变得稀疏化,而大面积的乡村将会成为一种为都市消费需求做配套服务的后工业腹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尹建军 谢岛
海南省文昌市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地区之一,于2015年2月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试点,随后根据原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分别于2016年9月和2017年12月启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从单项突进到双向耦合,再到三项统筹,在此过程中,整合"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多项政策、措施与手段,统筹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锡文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引人注目的内容。对此,笔者谈两点个人的思考。一、土地的产权权利与土地的用途管制必须平衡任何现代国家的土地制度都至少包含两大基本内容:一是土地的产权制度,二是对土地用途的管理制度。土地的产权制度是为了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利,这是整个土地制度的基础。对土地用途的管理,则是基于土地总量的有限性和土地利用中所必然产生的外部性,因此需要政府代表社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龚晓莺 邓永亮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家庭承包制日益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对此,社会各界提出各种改革方案。笔者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但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应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的高度,从是否适合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方面综合考虑。权衡各种改革方案之后,结论是,必须坚持家庭承包制度,并创新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和土地征用制度。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 社会稳定 家庭承包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存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土地制度是决定经济社会全局的基础性制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