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4)
2023(7977)
2022(7036)
2021(6808)
2020(5630)
2019(13192)
2018(12999)
2017(25507)
2016(14190)
2015(15965)
2014(15926)
2013(15482)
2012(14996)
2011(13515)
2010(13947)
2009(12870)
2008(12886)
2007(11656)
2006(10820)
2005(9885)
作者
(40727)
(33968)
(33812)
(32445)
(22061)
(16292)
(15479)
(13263)
(12937)
(12656)
(11678)
(11577)
(11209)
(10727)
(10708)
(10562)
(10102)
(10068)
(9955)
(9845)
(8680)
(8517)
(8217)
(8028)
(7649)
(7631)
(7623)
(7569)
(6838)
(6819)
学科
(57871)
经济(57802)
管理(42315)
(35187)
(27015)
企业(27015)
(18876)
方法(17759)
地方(17745)
数学(15088)
中国(14780)
数学方法(14730)
(14469)
环境(13883)
(12962)
农业(12441)
业经(11549)
(11449)
(10589)
贸易(10581)
(10152)
(10145)
(9502)
(8643)
银行(8627)
(8474)
(8378)
(8275)
金融(8272)
(8261)
机构
学院(197664)
大学(196414)
(78096)
经济(76123)
管理(72861)
研究(72583)
理学(60800)
理学院(59965)
管理学(58773)
管理学院(58396)
中国(56721)
(45526)
科学(45227)
(39198)
(37542)
(34065)
中心(33890)
研究所(33631)
(33002)
北京(29811)
(29574)
财经(29427)
师范(29378)
业大(28508)
(26556)
(26446)
(26398)
农业(26190)
(23701)
师范大学(23685)
基金
项目(126473)
科学(98883)
研究(94452)
基金(89884)
(78091)
国家(77377)
科学基金(65626)
社会(57899)
社会科(54603)
社会科学(54586)
(49261)
基金项目(47621)
自然(42846)
(42593)
教育(42291)
自然科(41659)
自然科学(41640)
自然科学基金(40832)
编号(39212)
资助(37289)
成果(33538)
重点(28721)
(28685)
课题(28365)
(27309)
(25347)
(23954)
创新(23744)
科研(23689)
大学(23130)
期刊
(97146)
经济(97146)
研究(63756)
中国(42552)
(31668)
(30127)
学报(29058)
科学(28579)
管理(25936)
教育(23319)
(23027)
金融(23027)
大学(21894)
农业(21166)
学学(20158)
业经(15839)
技术(15671)
财经(13828)
经济研究(13781)
问题(13368)
资源(12184)
(11932)
图书(11028)
(10686)
(10667)
(10083)
现代(9781)
理论(9588)
(9493)
国际(9490)
共检索到318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谈明洪  冉圣宏  马素华  
大都市边缘区是城市人口和产业外迁的主要地带,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加之该区离城市较近,其生产和生活方式接近城市,生产和生活垃圾较多;同时该区域又具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规划相对欠缺的特点,因此,该区环境问题突出,污染较为严重。房山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南,是典型的城乡边缘地带。重点剖析该区域在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采和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房山区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可为我国大城市边缘区的环境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为探讨平谷区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地形信息,对平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各地形因子分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1993—2008年的15年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和交通用地面积明显增加;2)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差异明显。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300m高程带和小于15°的坡度带,林地与草地的互转主要发生在高程300~800m、坡度大于8°的阳坡与半阳坡;园地与草地的转化主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艳芳  许月卿  田媛  郭洪峰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1993年、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从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类型转换三个角度对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5年来,平谷区耕地面积锐减,园地面积大幅增加,城乡建设用地逐年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貌分区存在明显差异,山区、半山区受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政策影响,耕地流失最严重,主要转为园地和林地,而在平原区,主要是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从山区、半山区到平原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依次增大;③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转为园地,以及草地转为林地;园地的增加主要来自农业结构调整,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敏  孔祥斌  段建南  范文洋  余强毅  张青璞  
研究目的:本文以城镇村建设用地的布局对区域生态安全是否造成威胁为基础,研究现状城镇村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研究方法:以房山区为例,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选择房山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灾害、土地退化等因素作为生态预警因子,构建预警评价体系,对城镇村建设用地的现状分布情况进行预警。研究结果:房山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整体态势较为理想,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面积呈下降趋势。处于无警状态的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5.87%;轻警状态和中警状态的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0.95%和9.72%;处于重警或巨警状态的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小,只占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林  冯仲科  聂玉藻  孙玉清  
以北京市房山区1986-2004年的林火历史数据为基础,结合房山区的地形和林业二类调查数据, 以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 GIS为工具,研究了房山林火发生强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火发生强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密切,林火发生强度与风速成正比,与坡度成线性递增关系,与绝对海拔高度成二次抛物线关系;林火强度受坡向的影响,发生在东坡和东南坡的林火强度较大;林火发生强度还受树种的影响,针叶树的林火强度大于阔叶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忠海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不同角度解析房山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寻差距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斌  杜姗姗  黄小兵  
村庄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编制村庄规划、促进村庄整治的顺利进行成为规划工作者面对的一道难题。本文以北京房山区石楼镇夏村为案例进行剖析,探讨公众参与架构下村庄规划的新思路,把公众参与从体现规划知情权和监督实施的手段变成规划决策的依据,使得村庄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利于规划的顺利实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吉涛  方创琳  宋吉强  班茂盛  刘海燕  刘晓丽  
本文在阐明开展大都市边缘区乡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背景与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构建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思路与评价方法,着重讨论了最理想的指标体系与实际确定的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当前乡镇一级行政地域单元在指标统计上的新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指标权重的调整来提高现有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按研究思路,本文根据数据的实际获得情况,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西北旺镇、苏家坨镇、温泉镇和上庄镇4个镇为例,确立了经济协调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友好指标在内的4个二级指标,包括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土地利用强度、生态适宜等在内的15个三级指标和66个四级指标。评价结果显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茜宇  张占录  华逸龙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都市郊区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耕地保护缺乏经济补偿机制和动力机制出发,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设立和配置完善耕地保护相关政策的路径。研究表明:1土地发展权基于公平的理念,因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而产生;2土地发展权为耕地保护提供了一个与土地用途管制相补充的经济补偿机制;3土地发展权的初始配置需依据土地利用规划,根据相关指标确定土地发展权的初始数量;4土地发展权对耕地保护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为市场交易和政府购买。基于此,政府应通过法律、规划监管的完善和耕地保护基金的设立来构建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耕地保护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吉福  
当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都市为应对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需要,必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笔者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探讨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明生  康琪雪  刘蜜蜜  
已有文献较多研究了在聚集经济作用下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我们从环境因素中凝练出环境容量因素,确定其既是决定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又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要求,这样,在聚集经济和环境容量的共同作用下,大都市就形成了同时促进节能环保和经济增长的产业空间结构。对于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证明了上述结论:高关联度服务业围绕着市中心或次中心集中布局,知识密集型重工业主要布局在外围区,高关联度重工业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布局在近郊区和远郊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芳  齐明珠  
2010年以来,大都市人口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特征:人口增速下降但规模依旧庞大、外来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从北京的情况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这些人口新趋势加剧了大都市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新常态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人口—经济聚集效率低,外来人口就业集中在低效率行业,未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向创新驱动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经济发展尚处于"回波效应"期,既不利于北京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人口疏解,也将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北京市人口数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本文认为应把人口管理与新常态下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紧密结合,并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总体管理框架,从提升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方式的角度去解决人口问题。同时,加强政府合理行政干预,打破京津冀行政分割,建立首都圈总体产业布局,促进"回波效应"向"扩散效应"的转变,通过就业人口、资金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输出改善首都圈经济平衡,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卡  
外围中心的集聚力不足是引发人口疏散乏力、空间建设无序等大都市"城市病"的关键性因素。为了探寻提升外围中心的集聚力关键路径,文章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外围中心集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指标权重和北京市201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相结合,对未来几年各区县人口集聚趋势进行初步判断。研究表明,前期发展优势和土地资源约束对人口集聚力的影响均十分显著,政策、体制等外生集聚力对城市发展新区的影响更大,内生集聚力最大的城区依次是朝阳、海淀、大兴、昌平和通州,内生集聚力最小的依次是门头沟、石景山、东城和西城,政府需通过政策、体制等外生力量提高城市发展新区的外生集聚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芳  齐明珠  
2010年以来,大都市人口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特征:人口增速下降但规模依旧庞大、外来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从北京的情况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这些人口新趋势加剧了大都市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新常态对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人口—经济聚集效率低,外来人口就业集中在低效率行业,未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向创新驱动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经济发展尚处于"回波效应"期,既不利于北京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人口疏解,也将不利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北京市人口数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本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