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2)
- 2023(12995)
- 2022(10654)
- 2021(9762)
- 2020(7647)
- 2019(17430)
- 2018(16774)
- 2017(31150)
- 2016(16817)
- 2015(18834)
- 2014(18677)
- 2013(18140)
- 2012(17097)
- 2011(15611)
- 2010(16116)
- 2009(15152)
- 2008(13888)
- 2007(12530)
- 2006(11565)
- 2005(11006)
- 学科
- 济(72057)
- 经济(71972)
- 业(42322)
- 管理(41122)
- 中国(31583)
- 企(30750)
- 企业(30750)
- 地方(28644)
- 融(26833)
- 金融(26830)
- 农(26319)
- 银(25252)
- 银行(25243)
- 行(24603)
- 业经(19424)
- 农业(18562)
- 方法(18546)
- 财(17788)
- 制(17355)
- 数学(15745)
- 数学方法(15565)
- 发(14570)
- 地方经济(13375)
- 学(13091)
- 贸(11851)
- 贸易(11829)
- 环境(11656)
- 发展(11332)
- 易(11297)
- 展(11295)
- 机构
- 学院(227516)
- 大学(222602)
- 济(92246)
- 经济(89863)
- 研究(84824)
- 管理(79452)
- 中国(71428)
- 理学(65370)
- 理学院(64485)
- 管理学(63401)
- 管理学院(62967)
- 京(50897)
- 科学(50055)
- 财(45067)
- 所(42314)
- 中心(41207)
- 农(39358)
- 江(38299)
- 研究所(37713)
- 范(34203)
- 师范(33908)
- 北京(33632)
- 财经(33611)
- 州(32038)
- 业大(31405)
- 院(31086)
- 经(30200)
- 农业(29675)
- 省(28691)
- 经济学(28162)
- 基金
- 项目(144768)
- 科学(112777)
- 研究(112004)
- 基金(100318)
- 家(86254)
- 国家(85347)
- 科学基金(72430)
- 社会(70173)
- 社会科(66345)
- 社会科学(66333)
- 省(59000)
- 基金项目(52873)
- 教育(49700)
- 划(49227)
- 编号(47279)
- 自然(43130)
- 自然科(41979)
- 自然科学(41969)
- 自然科学基金(41144)
- 资助(39627)
- 成果(39203)
- 发(38433)
- 课题(34772)
- 重点(33179)
- 发展(31386)
- 展(30870)
- 创(30380)
- 部(30021)
- 年(29031)
- 性(28542)
共检索到384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剑双 陈宇琼 齐立博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面临着更加多元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在这里孕育成长,最有可能率先发展成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平台,成为城市人下乡和乡村就地城镇化相碰撞的地区,最终实现从目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转向理想田园人居地。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为例,分析总结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土地、人口、产业、公共资源等方面的困境,并从全域融合、要素聚集、产业创新、生态赋值和收入均衡5个方面提出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认为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要重点转向关注全域城乡国土空间、吸引人才就业定居、全域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农民各类资产增值增信等方面,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部署发挥小城镇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小城镇 城乡融合发展 田园城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崇刚 孙伟 曹玉红 李露露 陈晨
城乡空间边界识别是区分城乡地域、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科学基础,城乡边界动态演化方法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南京市1985~2016年土地利用、二三产业增加值和人口密度数据为基础,选取景观紊乱度和建设用地占比为形态指标,二三产业增加值和人口密度为功能指标,从形态和功能两个维度构建城乡空间边界识别的指标体系,利用公里网格对各个指标进行切分后依据距离衰减理论和"断裂点"分析方法来识别南京市的不同阶段城乡边界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 1985~2000年南京城市扩张以内部填充为主,城乡边界变化较为缓慢; 2000~2016年城镇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城乡边界变化幅度较大;(2)南京市城乡空间边界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扩张特点,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城市国有经济和乡村工业化阶段城乡边界变化较慢,快速城市化和开放型经济阶段城乡边界变化较快;(3)南京作为特大城市,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以南京为例检验城乡边界演化识别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利于为其他大都市区城乡空间边界识别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立元 王兴平
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小城镇曾一度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然而,伴随国民经济发展重心向大城市的实际转移,全国范围内都开展了广泛的乡镇撤并运动,这在发达的大都市地区更为明显。本文将乡镇撤并置于大都市区化的视野内进行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发现大都市区的形成发展与区域内乡镇撤并有很强的时空关联性,且后者高度服从于前者需要。通过对被撤并乡镇驻地的发展现状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与大都市区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大部分驻地都在衰退,少数发展的也是由于被城市扩张吸纳,或因受城市辐射而保持稳定,总体看来成了名副其实的"失落空间"。进一步将被撤并乡镇驻地分为一般衰退型、规划控制稳定/衰退型、总体稳定型、城市吞噬再造发展型、工矿生命周期终结衰退型五种类型,针对其各自特点与现实问题,以实现可持续的大都市区发展为目标提出引导策略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晖 胡畔 王兴平
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作为我国城乡统筹的重要类型,具有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的双重内涵。本文引入"城乡融合度"概念,从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特定内涵出发,构建了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估模型。本评估模型由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两个层级,空间融合度、经济融合度、社会融合度、设施融合度四大系统构成,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江宁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南京主城关系密切,其城乡融合度呈现圈层分布,距离主城越近,城乡融合度越高。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大都市边缘区 水平评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艳华 谭惠敏 康富美
在解释城乡融合发展效应机制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空间效应4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3—2018年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提炼出其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并评价该模式下城乡融合发展效应。研究表明:望城区城乡发展同步推进,探索出了城—镇—村三级共推、产业—空间—制度多维协同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整体上较强,尤其在经济效应方面较为突出,不过,早期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不够,导致生态效应呈下降趋势,城—镇—村的联动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特色优势也有待进一步强化。建议统筹编制城镇村发展规划,切实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车焱森 许建康 方书婷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建设的重要性,突出文化建设成了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以南京市浦口区的永宁街道为例,从三个方面——农产品、红色文化、自然旅游资源,浅谈乡村文化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永宁社区作为南京周边的乡镇社区之一,带头把乡村文化上升为经济产业,通过对农产品的广告宣传、设计包装、建设特色乡镇的手法来吸引游客,目前基本做到了乡村文化产业化。同时,也探讨了如何加大乡村文化宣传,提取特色乡村文化元素并把其融入乡村建设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立元
以"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南京市江宁区和"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例,研究不同工业化模式对"撤县设区"型大都市郊区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对比发现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管理与利用方面均存在差异。探究其内在的逻辑机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共同背景下,"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在企业型政府主导下,通过开发区建设吸引大型外资企业入驻,实现了产业嫁接跨越式发展,表现出增长友好与财政友好特点,以区层面为主的空间管理集权和产业空间利用集中是自我强化的结果。"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政府干预较弱,表现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通过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城的深入考察和访问,并以问卷为基础,研究了新城居民在通勤行为空间上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居民通勤行为中新城和主城的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新城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通勤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主城和新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城通勤空间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通勤 新城 南京 空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伟 周生路 吴绍华
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显重要。如江苏省南京市,尽管近年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目前仍然呈现出"城强郊弱","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城乡二元结构已严重制约其发展。本文以南京市近郊浦口区为例,通过城乡统筹现实分析与农民意愿调查,提出都市边缘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新焕 徐建刚 马晓冬
位于上海大都市边缘的吴江东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小城镇群,这一地区具有区位双重性、经济高速发展、空间本底碎化、生态环境脆弱、水乡文化多元化等特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城镇群分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该区的行政区划、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城市化与文化等方面。然后,基于吴江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以该区行政区划调整的良好契机为背景,针对已经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重新定位和空间整合规划的小城镇整合发展模式,主要从“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次集聚”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新水乡文化”的文脉传承模式对该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边缘区 小城镇 整合 发展模式 吴江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云清
小城镇规划是两区规划中的重点,但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存在着重视不够、缺乏特色、资金不足、理念落后、建成规模与预测人口规模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城镇规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文章以南京市六合区新集镇为例,从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眼,提出了小城镇规划中创新的内涵、意义、原则、目标及实施的手段与措施,旨在推进我国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提高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 规划 设计 创新 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瑞祥,周生路,邹勇刚,彭补拙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正负面影响。以南京市为例 ,提出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并对兼顾小城镇健康发展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城镇 土地利用 城镇化 南京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益坤 罗静 罗名海 田玲玲 蒋亮 陈四云
大都市周边乡村聚落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重构与转型,分析特殊区域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与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引导区域内的乡村发展,并可为特殊地域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有益启示。以武汉市新城区1868个行政村为研究区,从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结构及形态分异三个方面出发,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大都市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武汉市乡村聚落集聚特征显著,但空间分异明显,具体展现为自近郊向偏远乡村地区呈“倒U型”结构;在规模分布上,武汉市乡村聚落规模普遍偏小,表现为近郊大,外围小的连片分布态势,并在局部上与密度分布存在正相关;在形态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主要为条带、团簇、散点等形态。最后,通过实地调查识别乡村聚落的生产生活方式:近郊以发展都市农业和到中心城区兼业为主,多为城乡两栖生活模式,远郊以传统农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大都市区高快路一体化布局方法研究——以南京大都市区为例
小城镇还是大都市: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大都市郊区旅游型乡村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理分析——以南京市郊佘村为例
哈维“资本三级循环”理论视角下的大都市近郊区乡村转型——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都市边缘区的家庭城镇化研究——以南京禄口地区为例
大都市郊区小城镇的经济地域类型及其空间分异探析——以北京市为例
上海郊区小城镇街道灰尘理化性质及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南京市靖安街道“万顷良田建设”为例
都市边缘区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测算——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
供求关系对大都市商品住宅价格作用机理的分析——以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