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8)
- 2023(14871)
- 2022(12780)
- 2021(11815)
- 2020(10116)
- 2019(23133)
- 2018(22783)
- 2017(44101)
- 2016(23778)
- 2015(26586)
- 2014(26537)
- 2013(26444)
- 2012(24126)
- 2011(21455)
- 2010(21426)
- 2009(19947)
- 2008(19707)
- 2007(17324)
- 2006(15325)
- 2005(13743)
- 学科
- 济(98071)
- 经济(97921)
- 业(92436)
- 企(82578)
- 企业(82578)
- 管理(82404)
- 方法(43931)
- 数学(34617)
- 数学方法(34190)
- 农(30791)
- 业经(30736)
- 财(30412)
- 中国(24068)
- 务(22145)
- 财务(22077)
- 财务管理(22053)
- 农业(21679)
- 企业财务(20894)
- 制(20745)
- 地方(20433)
- 技术(19728)
- 学(18907)
- 和(18516)
- 理论(18044)
- 贸(17400)
- 贸易(17385)
- 易(16839)
- 划(16552)
- 策(15548)
- 体(14829)
- 机构
- 学院(339368)
- 大学(337918)
- 管理(140700)
- 济(134822)
- 经济(131834)
- 理学(121318)
- 理学院(120046)
- 管理学(118174)
- 管理学院(117528)
- 研究(108816)
- 中国(83298)
- 京(72156)
- 科学(67985)
- 财(62923)
- 农(56448)
- 所(54170)
- 业大(51141)
- 江(50324)
- 财经(50117)
- 中心(49582)
- 研究所(49103)
- 经(45511)
- 北京(45377)
- 农业(44208)
- 范(42648)
- 师范(42288)
- 州(40892)
- 院(40053)
- 经济学(38959)
- 商学(37361)
- 基金
- 项目(231738)
- 科学(182735)
- 研究(169900)
- 基金(168644)
- 家(146481)
- 国家(145200)
- 科学基金(125974)
- 社会(107177)
- 社会科(101430)
- 社会科学(101402)
- 省(90532)
- 基金项目(90307)
- 自然(82674)
- 自然科(80734)
- 自然科学(80716)
- 自然科学基金(79284)
- 教育(75577)
- 划(75484)
- 编号(69551)
- 资助(68524)
- 成果(55552)
- 重点(51195)
- 部(50253)
- 创(50068)
- 发(49201)
- 课题(46444)
- 创新(46118)
- 业(44364)
- 科研(44109)
- 国家社会(43591)
- 期刊
- 济(152684)
- 经济(152684)
- 研究(97920)
- 中国(63189)
- 管理(54433)
- 农(51907)
- 学报(51136)
- 财(49870)
- 科学(48524)
- 大学(38879)
- 学学(36562)
- 农业(36063)
- 教育(32122)
- 技术(29633)
- 融(28112)
- 金融(28112)
- 业经(27194)
- 财经(24259)
- 经济研究(22757)
- 业(20888)
- 经(20705)
- 图书(20006)
- 问题(19909)
- 技术经济(17954)
- 现代(17019)
- 科技(16595)
- 理论(16385)
- 商业(15508)
- 资源(15099)
- 版(14997)
共检索到499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生 孙怡 靳晓静
现有的研究关于生产者服务业或基础服务业聚集于大都市中心区的观点并不准确或具体。可以利用聚集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大都市的产业空间布局问题。根据该框架,高关联度服务业的布局受要素价格等影响较小,其发展依赖于高聚集度而产生的各种配套设施和前后向关联产业发展形成的产业支撑体系。对于某些大都市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关联度服务业在大都市中心区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是中心区最重要的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志平 白庆华
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于国际化城市,更集中于其中心区域。文章首先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行明确定义和内涵分析;然后从服务经济、集聚经济和当代信息技术三个视角构建综合分析框架,研究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机理;最后,以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为例,介绍区域产业集聚发展情况,并应用前文构建的分析框架深入分析该集聚区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服务经济 现代服务业 集聚区 信息技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费跃 过秀成 过利超 张宁
由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组成的高快路系统是满足大都市区范围内长距离快速机动化交通需求的主要载体,是支撑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和产业布局重构的重要因素。论文分析了大都市区化背景下高快路一体化的内涵和布局形态,采用供需平衡模型测算高快路发展规模,通过计算节点和线路重要度确定高快路主要控制节点和走向,结合理论分析和城市实践,估算高快路环线半径。最后以南京大都市区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
关键词:
高快路一体化 布局形态 供需平衡 重要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柏林
大城市中心区工业布局适宜性评价选用P_i=sum from j=1 to x(W_j(C_(jj)/s_j)公式。8个主导因子(j)选自工业布局的条件和效益。搞好工业布局适宜性评价的关键在于确定每个因子的评价标准(S_j)和权系数(W_j)。
关键词:
大城市 工业布局 适宜性 评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楼洪豪
科学判定大都市连绵区与边缘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度对准确界定都市连绵带的空间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合理地判断都市连绵带的圈层结构也能提供理论依据。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都市连绵带,由于缺乏空间规模判断的科学方法,学界和决策者在确定空间范围时都是基于经验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金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边缘城市之一,我们以此为例,通过计算空间关联度的方法确定边缘城市的空间归属。
关键词:
大都市连绵区(带) 空间关联度 金华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体雁 周麟 王利伟 吕永强
基于空间句法、核密度估计和皮尔森相关分析等方法,以北京城市中心区为例,结合空间句法轴线模型与百度POI(Points of Interest)数据,探讨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交通网络指向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网络总体呈现"东优西劣、北优南劣、西南最劣"的空间格局,高层级网络则呈现"中心环状集聚—外围多极分布"的分布模式。2与高穿行度交通网络相比,高整合度交通网络的区位指向性更强,在不同尺度均更易诱发服务业的集聚。3总体而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交通网络指向性明显,但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指向程度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并据此将25类主要服务业划分为街区指向型、街道指向型、双重指向型和无指向型四类。本文对探索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提高服务业和交通网络规划的科学性具有参考意义,并可为北京城市中心区服务业存量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全 杜旻
本文从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特征,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特别是以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为例,分析了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逆工业化趋势,以及工业地位演变所表现出的“倒U型”特征。最后对国际大都市工业布局演变所表现出新特点进行了概括,即逆工业化和制造业扩散的趋势、都市产业在城区旧工业区的聚集,以及工业企业按价值链在都市区进行的布局调整。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工业布局 逆工业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莞 谢富纪
本文以大都市圈创新系统为背景,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功能,旨在促进大都市圈区域创新活动的协同发展。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大都市圈创新体系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何服务于制造业企业,并结合上海大都市圈的实证数据,描述了中心城市上海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本研究指出,在大都市圈空间层级结构背景下,KIBS的不均衡分布带动了大都市圈各城市创新活动的梯度发展及服务业自身的快速发展,这促使原有的制造业升级,并成为大都市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模式。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做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大都市圈 创新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包晓雯 曾刚
经济转型的深刻影响引起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展开了对服务业增长和区位的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在城市和区域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在促进创新和技术变革中的战略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区域经济学界、地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北美大都市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分析,以期为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理论的构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大都市内部 区位因子 北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雨森 张延
针对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通过聚类分析,证实了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等级层次;以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呈现以苏浙为制造业基地、上海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当地和周边制造业,其"中心效应"拉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功能。研究结论为大都市圈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采取错位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长三角 空间分布 投入产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邱灵
基于文献检索与分析,从测度辨识、格局演变、影响因素、综合调控和研究方法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外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进展进行述评,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但城市内部空间的系统研究薄弱,空间演化规律明显、但不同行业特性的过程研究薄弱,企业行为探究加强、但企业调查与数量模型研究薄弱,政府调控作用加强、但因地制宜的调控模式研究薄弱,信息技术影响加强、但传统区位理论和集聚测度模型亟待修正,进而提出"综合测度—格局演变—影响效应—形成机理—调控模式"的未来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框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锐 王文静 王宏
大运量、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对于大都市郊区交通发展和土地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郊区融入大都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支撑郊区的社会经济和客流通勤联系。在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对大都市郊区发展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钟摆型布局、串珠型布局、环线+放射布局、网络型布局四种郊区轨道交通布局模式,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以重庆綦江区为例,综合分析确定其轨道交通建设模式选择和发展策略。本研究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大都市郊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大都市郊区 轨道交通 布局模式 綦江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高汝熹 李志能 朱名宏 郁义鸿
东京都心三区(千代田、中央区、港区)具有高强度的经济聚集:在占东京都面积2%的土地上,1991年拥有占东京都15.69%的事业所,29.06%的就业人数,其白天的人口密度是东京都的近十倍。此外,都心三区1991年金融保险业就业人数达到253200人,占东京都该行业的49.46%,1994年三月底,金融业存款数占东京都的68.4%,贷款数占东京都的73.6%;1994年底东京都心三区批发业事业所数到21921家,就业人数461410人,占东京都的45.9%,营业额达到152兆9868亿日元,占东京都的76.9%,占整个日本的四分这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灵丽
目前,我国城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且城市商贸总规模和综合核心竞争力都在不断提升。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额进一步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调整。网络化大都市是多个中心城区发展的更高模式,而且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和趋势。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大都市概念的提出,各城市进行空间结构调整和商贸布局规划,以适应网络化大都市背景下商贸布局的发展规律,带动城市商贸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商贸布局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杭州市商贸布局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网络化大都市背景为杭州市商贸布局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商贸布局带来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