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2)
2023(15347)
2022(13134)
2021(12229)
2020(10223)
2019(23633)
2018(23649)
2017(45978)
2016(25011)
2015(28197)
2014(28437)
2013(27962)
2012(25328)
2011(22899)
2010(23170)
2009(21271)
2008(20757)
2007(18313)
2006(15967)
2005(14249)
作者
(72152)
(59973)
(59805)
(56873)
(38209)
(28763)
(27062)
(23464)
(22784)
(21522)
(20513)
(20193)
(19143)
(19013)
(18559)
(18509)
(17946)
(17816)
(17146)
(17055)
(14870)
(14861)
(14537)
(13646)
(13364)
(13340)
(13174)
(13167)
(12091)
(11717)
学科
(104905)
经济(104772)
管理(74610)
(69051)
(58684)
企业(58684)
方法(47386)
数学(41308)
数学方法(40598)
(26184)
中国(25562)
(25467)
业经(24036)
地方(23490)
(21799)
(21544)
理论(17499)
农业(17132)
(16465)
贸易(16455)
技术(16452)
(16287)
环境(16030)
(15913)
(15609)
财务(15526)
财务管理(15492)
(15332)
(15035)
银行(14982)
机构
大学(356860)
学院(356262)
管理(142134)
(140808)
经济(137697)
理学(123559)
理学院(122148)
管理学(119818)
管理学院(119157)
研究(117848)
中国(86210)
(76048)
科学(73888)
(65245)
(58997)
(54865)
研究所(53740)
中心(52761)
业大(52609)
(52211)
财经(51972)
北京(48012)
(47046)
(46997)
师范(46578)
(43194)
农业(42911)
(42296)
经济学(42204)
财经大学(38627)
基金
项目(245983)
科学(193919)
研究(179938)
基金(177847)
(154764)
国家(153544)
科学基金(132295)
社会(113140)
社会科(107339)
社会科学(107312)
(97206)
基金项目(93974)
自然(86147)
自然科(84113)
自然科学(84095)
教育(82716)
自然科学基金(82522)
(81349)
资助(73839)
编号(73403)
成果(59434)
重点(55200)
(53728)
(52811)
(51384)
课题(51057)
创新(47980)
科研(46544)
(46411)
国家社会(46213)
期刊
(154249)
经济(154249)
研究(103855)
中国(67622)
学报(55095)
管理(53424)
科学(51472)
(49859)
(49366)
大学(41954)
教育(40643)
学学(39515)
农业(34602)
技术(32246)
(28238)
金融(28238)
业经(25777)
财经(25017)
经济研究(24439)
(21387)
问题(19885)
(17889)
科技(17756)
图书(17548)
技术经济(17475)
理论(16987)
统计(16728)
(16218)
现代(16001)
商业(15712)
共检索到515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卫红  
本文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特性,通过对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的概念、内涵的探讨,分析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的原因、形成机制和模式,提出大遗址区域产业集聚应以大遗址为依托和吸引,跳出遗址保护遗址,通过大遗址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反馈,实现对大遗址的保护传承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军  
近年来,我国大量遗址面临破坏或潜在破坏的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在对城市遗址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及作用,归纳了遗址公园存在的三种类型,并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遗址公园规划的三大原则——严格保护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可还原性原则,进而阐述了遗址公园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在科学界定相关关键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获得的重要启示是:可以通过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依据产业集群理论,对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基本前提条件,集群的目标,集群模式选择的约束条件,主导型文化产业的确定,集群中各类组织的确定及功能定位,以及集群的基本结构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指出,建立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规划引导、制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必须优先到位,才能引导其他组织有序进入和多组织和谐运作,这是大遗址区发展可持续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发展政府主导型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是汉杜陵遗址区域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条创新途径。文章以汉杜陵遗址区为例,对文化产业集群的条件、目标定位、产业定位、集群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了政府应尽的重要职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杨新军  陈佳  王子侨  张婧  余洁  
脆弱性理论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及机理分析的重要工具,为可持续性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汉长安城大遗址区为例,基于脆弱性理论,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遗址区的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脆弱性空间分异规律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遗址本体脆弱性程度普遍较低,低值区趋于集中分布,高值区零星分布于保护区边缘;社会脆弱性程度普遍较高,高值区趋向于集中,呈西、北高,东、南低空间格局;遗址区人地系统弱度脆弱性区域占总面积的27.2%,低度占23.8%,中度占27.9%,高度占11.7%,极度占9.4%,其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基本格局;城市化的冲击与胁迫是大遗址区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晓华  郭旭  张荣佳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们运用熵指标方法测算京津冀、长三角和西兰银三个典型经济区2004—2011年的产业集聚水平,发现不同地域呈现出差异化的产业集聚模式:长三角为高度专业化,京津冀为高度多样化,西兰银则属于中度多样化和中度专业化。进而利用政府主导的他组织机制和市场自发的自组织机制,对不同地域产业集聚模式的形成机制加以解释。最后以典型经济区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就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专业化和相关多样化有利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而无关多样化的经济效应不显著的结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军民  徐晶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遗产的功能正从单一注重"文化传承"向惠及"区域发展"的方向转变。对于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以甘泉宫遗址为例,在分析甘泉宫遗址与其所在的陕西省淳化县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淳化县环境资源特性与甘泉宫遗址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协同之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本文在科学界定关键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多学科交叉的思辩方法,对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13种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对每个动力因素动力影响作用评价的主要内容体系。以此为基础,分析确立了政府与其它动力因素之间的直接关系,提出了关于政府管理机制设计的重要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洁  刘军民  周萍  
从目前西咸新区的规划范围来看,秦汉大遗址群作为秦汉历史文化主题的集聚性被两个新区的行政范围割裂开,历史文化价值的连贯性遭到破坏,既不利于两个新区对遗址群的整体保护,也不利于西成新区秦汉文化旅游区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本文提出在西咸一体化过程中设立"秦汉大遗址保护特区"的构想,从特区政府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探讨和论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本文从多学科角度研究了城市化内涵及测度指标和大遗址保护的特质内涵,总结出了城市化测度的五个维度及其常用主要指标,从八个方面概括出了大遗址保护特质内涵。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每个维度城市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面临的挑战,并结合作者赴英国学习考察的实践经验与启示,提出了现代大遗址保护区域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和面对城市化挑战的主要应对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关伟锋  蔺宝钢  
通过对我国当前大遗址展示现状的分析,探讨提升其展示效能的理论依据及策略。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理论研究及案例实证等方法,指出当前大遗址展示不足及展示效能差源于东方土遗址特性及过于强调遗址"原真性",展示方式单一且多静态展示,同时缺乏多专业的介入。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初步探索高效能的大遗址展示方法与策略。基于历史动态层次的多维综合展示、多专业协同、增强遗址展示的互动体验性能有效提升遗址展示效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丰林  方创琳  赵雅萍  
产业集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获得了广泛发展。近年来,中国各地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相继出现,发展势头较快,但是,指导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尚比较缺乏。基于此,选择城市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综述其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进展,分析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探寻其一般研究思路,以期为城市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城市产业经济的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回顾了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的研究进展,并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的一般思路。该研究思路强调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以及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基础作用;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城市产业集聚系统划分为内核系统和调控系统;强调城市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选择要以其动力机制的分析为基础,以保证所选发展模式的科学合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赵达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长年来一直存在着"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局面;其保护规划更缘于文物部门与地方政府在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居民搬迁等区域利益上的分歧而面临"编制难、审批难、实施更难"的窘况。在此背景下,新近编制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以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为指针,在规划技术路线、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内容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考古工作是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前提,更是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支撑。然而在一些大遗址区域,考古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揭示的渐进性与长期性决定了大遗址保护内容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进而也严重影响着传统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据此,本研究在分析雍城遗址考古工作现状与不足及其对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针对雍城遗址现有遗址信息不确定,保护对象动态变化的窘况,基于弹性规划思路,从保护区划、遗址展示规划、考古工作规划等专项提出了遗址保护规划的弹性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稳亮  
由居民和遗址的关系切入,将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的民生问题研究划分为"居民与大遗址彼此制约"和"居民与大遗址相互协同"两个阶段。从居民破坏、居民贫困、居民搬迁安置、居民发展、居民参与等方面,对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的民生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专项综述与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的理论性、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和提升空间,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