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0)
- 2023(12407)
- 2022(10400)
- 2021(9534)
- 2020(7623)
- 2019(17145)
- 2018(17213)
- 2017(31228)
- 2016(17519)
- 2015(19868)
- 2014(20330)
- 2013(19646)
- 2012(18640)
- 2011(17027)
- 2010(17306)
- 2009(15748)
- 2008(15457)
- 2007(13900)
- 2006(12540)
- 2005(11661)
- 学科
- 济(70172)
- 经济(70089)
- 管理(45380)
- 业(39288)
- 企(29264)
- 企业(29264)
- 地方(26413)
- 中国(24722)
- 农(22416)
- 方法(18369)
- 业经(17467)
- 学(16210)
- 农业(15308)
- 制(15080)
- 数学(14818)
- 财(14776)
- 数学方法(14569)
- 地方经济(14278)
- 银(13507)
- 融(13494)
- 金融(13485)
- 银行(13473)
- 行(13112)
- 环境(12907)
- 发(12666)
- 理论(12479)
- 贸(11712)
- 贸易(11697)
- 和(11490)
- 技术(11185)
- 机构
- 学院(242277)
- 大学(237334)
- 研究(90763)
- 济(88746)
- 经济(86222)
- 管理(82622)
- 中国(70083)
- 理学(67883)
- 理学院(66830)
- 管理学(65494)
- 管理学院(65015)
- 科学(57931)
- 京(54239)
- 所(47726)
- 农(44730)
- 财(43092)
- 研究所(42670)
- 江(42253)
- 中心(41720)
- 范(38129)
- 师范(37711)
- 业大(35860)
- 北京(34986)
- 农业(34716)
- 州(34097)
- 院(33983)
- 省(32065)
- 财经(31854)
- 技术(31099)
- 师范大学(29888)
- 基金
- 项目(153546)
- 科学(118045)
- 研究(117051)
- 基金(103625)
- 家(90795)
- 国家(89907)
- 科学基金(74898)
- 社会(69585)
- 社会科(65535)
- 社会科学(65523)
- 省(64615)
- 基金项目(54484)
- 划(53819)
- 教育(53472)
- 编号(51026)
- 自然(46428)
- 自然科(45154)
- 自然科学(45140)
- 自然科学基金(44234)
- 成果(42918)
- 资助(41313)
- 发(39527)
- 课题(37764)
- 重点(35392)
- 创(31684)
- 发展(31614)
- 部(31416)
- 年(31178)
- 展(31086)
- 项目编号(29714)
共检索到403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赵达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长年来一直存在着"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局面;其保护规划更缘于文物部门与地方政府在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居民搬迁等区域利益上的分歧而面临"编制难、审批难、实施更难"的窘况。在此背景下,新近编制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以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为指针,在规划技术路线、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内容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
大遗址保护 区域发展 协调 汉长安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关伟锋 蔺宝钢
通过对我国当前大遗址展示现状的分析,探讨提升其展示效能的理论依据及策略。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理论研究及案例实证等方法,指出当前大遗址展示不足及展示效能差源于东方土遗址特性及过于强调遗址"原真性",展示方式单一且多静态展示,同时缺乏多专业的介入。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初步探索高效能的大遗址展示方法与策略。基于历史动态层次的多维综合展示、多专业协同、增强遗址展示的互动体验性能有效提升遗址展示效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冉淑青 裴成荣
本文研究目的:将城市的两大元素——文化与空间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空间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座谈获取一手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当前城市空间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城市不同区位大遗址在文物保护、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环境方面面临不同的发展境遇。结论:通过促进大遗址区空间"再生"、构建大遗址区多元特色开放空间、建设大遗址区和谐社会空间、发展大遗址特色文化产业空间等路径实现城市空间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大遗址保护 协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孙圣举 高忠 蒋远赛 杜嘉伟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地居民发展之间存在明显博弈。以"居民问题较为突出的汉长安城遗址"为例,结合近期现场观察和居民问卷调查,对居民融入汉长安城遗址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异问题进行了探析,结果揭示居民难于融入遗址的原因不仅包括两者间彼此的排斥力,也缘于城市发展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外部引力。在此基础上,突破过往汉长安城民生研究局限于关注居民与遗址二元关系的束缚,从城市、遗址、居民三个维度展开居民融入汉长安城遗址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
居民融入 大遗址保护 共生 汉长安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科伟,牛栋
本文分析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社会经济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与遗址保护的矛盾,提出了遗址保护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
遗址保护区 社会经济发展 开发利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余洁 唐龙 潘秋玲
在西安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为的行政区划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安排使汉长安城遗址区在西安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结构十分显著。从补偿机制、财税政策、就业政策、文化产业链、组织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了遗址区的治理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洁 唐龙
受遗产资源保护的土地用途限制,城郊区大遗址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大遗址区内外的经济分化以遗址保护区区划界限为壑,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城乡交错区的大遗址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等建设用地需求增长迅速,大遗址保护用地流转为非农用地的趋势明显。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土地制度、政府规制和组织管理体制的分析,剖析了城郊区大遗址区保护用地流转存在的制度因素,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大遗址区治理的制度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杨新军 陈佳 王子侨 张婧 余洁
脆弱性理论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及机理分析的重要工具,为可持续性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汉长安城大遗址区为例,基于脆弱性理论,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遗址区的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脆弱性空间分异规律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遗址本体脆弱性程度普遍较低,低值区趋于集中分布,高值区零星分布于保护区边缘;社会脆弱性程度普遍较高,高值区趋向于集中,呈西、北高,东、南低空间格局;遗址区人地系统弱度脆弱性区域占总面积的27.2%,低度占23.8%,中度占27.9%,高度占11.7%,极度占9.4%,其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基本格局;城市化的冲击与胁迫是大遗址区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青岚 安磊
城市叠压型大遗址的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点与难题,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统筹协调难度大,如何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是制定有效保护策略的关键。以郑韩故城保护规划修编为例,从城市发展与空间演变的脉络入手,解析郑韩故城与新郑市相互冲突、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引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创新性的使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深刻剖析两者的矛盾关键点,进而重新认知两者的关系,科学指导保护策略的制定。本研究中提出的数据量化分析方法,以及为保护规划创建的智能分析平台,对我国其他叠压型大遗址的保护规划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提升遗址保护规划的科学化、智能化与专业化水平,对遗址保护融入国土空间规划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铮争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镇化所伴生的大规模的城乡建设,使得地处人类经济活动密集区域的一些大遗址在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汉长安城遗址区近年来所出现的"遗址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尴尬局面,其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遗址保护中各利益主体(文物部门、地方政府、居民和开发商等)之间的矛盾。有鉴于博弈论对于分析遗产保护与发展中的利益冲突所显现出的适用性,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中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
博弈论 大遗址保护 汉长安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考古工作是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前提,更是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支撑。然而在一些大遗址区域,考古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揭示的渐进性与长期性决定了大遗址保护内容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进而也严重影响着传统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据此,本研究在分析雍城遗址考古工作现状与不足及其对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针对雍城遗址现有遗址信息不确定,保护对象动态变化的窘况,基于弹性规划思路,从保护区划、遗址展示规划、考古工作规划等专项提出了遗址保护规划的弹性策略。
关键词:
大遗址 保护 弹性规划 雍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中枢
名城城郊型大遗址是指与名城建成区有一定距离的大遗址。这些大遗址的内涵是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的名城保护规划,因为大遗址位于城区保护范围之外,一般是将大遗址单独列出,作为一个点进行保护,对其与城市的相关关系研究与复杂程度重视不够。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区不断扩大的时期,大遗址的保护与城市的发展往往形成相当的矛盾,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咸阳西汉帝陵群保护的实例,探讨这一类型保护规划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
关键词:
大遗址 保护规划 西汉帝陵群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孙旭光 徐翀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战争遗址公园的分析与借鉴,总结战争遗址类公园的典型规划设计手法,以青岛"一战"遗址为例,解读青岛战争遗址公园在设计中对于突出公园主题线路、历史遗址的复原、历史场景的再现、叙事性手法的引导、强调居民互动参与等规划手段的运用和实施。
关键词:
战争遗址 场景再现 遗址复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稳亮
大遗址是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化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大遗址保护规划在大遗址保护整体工作中属关键性环节。针对当下我国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和大遗址本体研究缺乏联系,大遗址保护规划标准体系与专项规范难于建立的现实,基于大遗址的特性分析,对大遗址保护及其规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规划理念、技术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对大遗址保护规划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遗址 特性 保护规划 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军民 徐晶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遗产的功能正从单一注重"文化传承"向惠及"区域发展"的方向转变。对于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以甘泉宫遗址为例,在分析甘泉宫遗址与其所在的陕西省淳化县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淳化县环境资源特性与甘泉宫遗址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协同之策。
关键词:
大遗址 区域发展 协同 甘泉宫 淳化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镇总体规划与特色小镇规划协同编制方法探索——以佟二堡镇总体规划及皮草特色小镇规划为例
城郊大型历史遗址区土地利用风险分析——以汉长安城为例
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产城融合规划探索——以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为例
宏观层面乡村规划的核心技术探索——以西昌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例
基于文本挖掘的城市大遗址规划编制影响评估体系探析——以杜陵为例
陕南生态敏感地区县城总体规划的实践与启示——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柞水县总体规划为例
“反规划”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以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编审分离”实践探索——以国务院批复兰州总体规划模板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公众咨询实践与探索——以《巢湖市总体规划(2009-2030)》前期公众参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