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5)
- 2023(5002)
- 2022(4090)
- 2021(3713)
- 2020(2998)
- 2019(6755)
- 2018(6565)
- 2017(12556)
- 2016(6899)
- 2015(7307)
- 2014(7238)
- 2013(7231)
- 2012(6606)
- 2011(5976)
- 2010(6016)
- 2009(5231)
- 2008(5332)
- 2007(4546)
- 2006(3882)
- 2005(3466)
- 学科
- 济(27373)
- 经济(27334)
- 管理(16474)
- 业(15171)
- 企(11601)
- 企业(11601)
- 方法(11303)
- 中国(10289)
- 数学(10091)
- 数学方法(9975)
- 学(8161)
- 地方(7072)
- 城市(6472)
- 财(6441)
- 农(5812)
- 制(5063)
- 城市经济(4714)
- 业经(4688)
- 环境(4398)
- 银(4098)
- 银行(4087)
- 务(4060)
- 财务(4056)
- 财务管理(4049)
- 企业财务(3962)
- 理论(3954)
- 融(3935)
- 金融(3935)
- 行(3933)
- 农业(3907)
- 机构
- 大学(98143)
- 学院(96757)
- 研究(37615)
- 济(36493)
- 经济(35394)
- 管理(34165)
- 理学(29825)
- 理学院(29306)
- 管理学(28608)
- 管理学院(28403)
- 中国(26411)
- 科学(25814)
- 京(21341)
- 所(19503)
- 农(18598)
- 研究所(18152)
- 财(17228)
- 中心(16938)
- 业大(16045)
- 农业(14875)
- 范(14255)
- 院(14249)
- 财经(14202)
- 江(14170)
- 师范(14077)
- 经(13099)
- 北京(12944)
- 经济学(11818)
- 师范大学(11782)
- 州(11602)
- 基金
- 项目(72271)
- 科学(57973)
- 基金(54986)
- 家(50430)
- 国家(50085)
- 研究(47048)
- 科学基金(42560)
- 社会(31315)
- 基金项目(29946)
- 社会科(29744)
- 自然(29738)
- 社会科学(29734)
- 自然科(29110)
- 自然科学(29103)
- 自然科学基金(28587)
- 省(26826)
- 划(24406)
- 资助(21540)
- 教育(20972)
- 重点(16970)
- 编号(16675)
- 部(15759)
- 发(15460)
- 计划(14885)
- 创(14384)
- 科研(14378)
- 国家社会(13751)
- 创新(13605)
- 性(13030)
- 教育部(12976)
共检索到136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铭 刘秀洋 冀保程
当前人居环境宜居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层次,城市社区的宜居性研究较少,研究社区的宜居,是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的深入,可为城市社区规划提供建议和指导。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连市的社区进行调查,充分考虑评价因子的代表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选取6项二级指标和24项单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社区宜居度偏好图,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rfer 8.0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连市社区的宜居度进行初步评价,借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的概念,参考其对社会阶层的分异研究,最后得到社区宜居性分异度指数为27.6。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社区的宜居度整体评价较好,市内四区存在较大差异;宜居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风景优美的地区,以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和行政中心所在地等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俊 李雪铭 孙才志 徐惠民
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首选战略,但快速城市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却令人担忧。在提出一种不同于PSR、DSR、DPSIR因果链模型的环境评价模型——因果网络DPSRC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得到大连城市环境的空间格局。充分分析大连环境系统健康状态,并基于DPSRC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大连城市环境空间差异提出评价方法。DPSR(模型较好的解决多重环境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突出人在城市环境系统中的核心调节作用,为城市决策者正确分析与决策城市环境化发展方向提供科学而直观的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余建辉 谌丽 党云晓
以北京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宜居性客观评价的分析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宜居性由服务设施因子、环境健康因子和城市安全因子3个维度构成,且对城市宜居性的贡献度依次递减;(2)各宜居主因子空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服务设施因子呈明显的内高外低特征,环境健康因子呈东部、北部高和西部、南部低特点,城市安全因子呈多中心分布格局;(3)北京城市宜居性总体格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且北城要明显优于南城,非参数计量方法进一步揭示出城市宜居性的距离衰减特征和人口密度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4)北...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空间格局 形成机制 北京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从不同城市宜居性特征差异分析入手,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构建了商品住宅的城市宜居性特征空间评价计量模型。得出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不同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主要是由经济水平、自然区位、政治区位、气候条件和公共交通、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公共图书设施建设造成。鉴于城市的区位、气候和经济水平相对固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导致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峥嵘,柴彦威
本文利用大连居民日常生活行为调查的结果,在比较居民工作日与周末休闲活动的基本特征基础上,从个人属性、社会属性和空间属性角度,对大连市居民周末休闲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中对居民社会属性与其休闲时间利用─—尤其是活动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引入时间地理学方法描画了居民周末活动路径,为城市休闲规划提供了基础知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永祥 黄丽平 张园
基于交通资源、商服资源、小区品质、自然环境等四个维度的宜居型特征构建区位选择集,从居住基本需求和居住实现能力两个维度个体自身属性特征阐述区位选择驱动因素,提出假设,建立了居住区位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最后结合哈尔滨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找出居民不同区位选择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和住宅开发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居住区位选择 宜居性特征 结构方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宪尧
近年来,关于大连城市性质曾有广泛的讨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提法:1.海滨港口城市;2.海防港口城市;3.东北重要贸易、旅游、海防城市;4.对外开放港口城市;5.海港(内外贸易)、旅游、工业城市。此外,甚至还有人继上述提法之后,再罗列科学文化教育和休疗养等城市职能内容。大连城市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为宜,笔者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情况,从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再谈谈自己对大连城市性质几个基本问题的一些认识,并与有不同看法的同志商榷。一、关于拟定城市性质的理论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强 曹小曙
基于对城市社区交通资源供给、社区道路与停车组织、社区交通方式与衔接换乘、社区入口模式等的分析,以广洲市6个典型社区为例表征了城市社区交通的属性特征,阐述了广州城市社区交通的空间分异现象。结果显示,随着城市空间的外移,社区的类型发生着变化,社区外部公共交通资源供给减少而内部私有交通资源增加,道路与停车组织更趋复杂,居民出行的机动性更强同时换乘的方式增加,社区的入口数量减少而口径扩大。
关键词:
城市社区交通 空间分异 广州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渊博 冯娴慧
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建设的目标。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居住单元,也是城市宜居建设的基础单元。2009年,广东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社区"宜居"改造(粤办发[2009]24号);2013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结归纳宜居改造的建设经验,制定并发布《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粤建房函[2013]1052号),使用该标准对改造后的社区进行后期评价。为研究居民对宜居改造后社区的满意度感知,借鉴《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中的评价因子,制定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选取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三地经过2009年社区宜居改
关键词:
宜居 社区 满意度 评价指标 广东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浩 雷国平 路昌 张康康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补充耕地被建设占用的重要途径,为摸清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储量及分布特征,该文基于多源数据,从生态、立地、气候和区位4方面构建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因子"法对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各县(区)空间自相关格局特征。结果发现: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0.55×10~4 hm~2,且以可开垦的其他草地、沼泽地、内陆滩涂和盐碱地为主,主要集中于大庆市、黑河市、绥化市和佳木斯市;耕地后备资源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高集聚区多分布于大庆市及周边县(区),低-低集聚县(区)基本为市区或者郊区,低-高集聚较为零散,不存在高-低集聚县(区)。不同后备资源来源用地的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菊芬 朱杰
在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进行阶段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城市居住分异的特点,认为居住分异在空间上已经由大尺度的分异转向大尺度混合、中等尺度的分异,即在城市尤其大城市的内城或近郊区都呈现各类收入阶层居住社区混合现象,楼盘(小区)成为当今城市新的居住分异单元;同时,中国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演变与住房供给方式的发展、演变直接相关。
关键词:
居住分异 演化 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菊新
2013年3月11日,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三位政协委员分别以摩托车、地铁、汽车三种不同交通方式,从宣武门出发到终点前门,进行速度大比拼,结果,摩托车、地铁和汽车分别以10分钟、16分钟和27分钟到达终点。武汉市2004—2012年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武汉市城区内的平均车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许多城市先后采取限行、限购、限号等措施,但是,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常态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城市交通怎么了?是投资不足吗?是马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春霞 孙慧 唐飞
通过构建城市宜居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物元评价模型,用熵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分析了2003~2010年中国30个城市的宜居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宜居性在不断提高,城市经济、环境和设施发展较快,而城市文化发展较慢;30个城市之间的宜居水平虽有差异,但总体上差异在缩小;东部城市的宜居性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差异明显缩小,环境差异却在增大,而设施、文化和宜居性差异正在缩小。
关键词:
模糊物元 城市宜居性 模糊物元评价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姚秀利 王红扬
通过对大连近百年来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变化过程的分析,归纳得出自1899年以来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殖民统治背景下的居住空间分异;二是消除阶级、阶层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的居住空间分异;三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居住空间分异。通过对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的形成机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的形成机制主要可分为五大层面:社会制度、市场经济、技术变革、城市管理、居住心理。
关键词:
居住空间 分异特征 动力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大树 杨永亮
文章应用分异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地区Hoover指数等常规统计方法与基于空间统计学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一起,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总体以集聚为主,各地区、各细分行业差距明显,大致可以把25个地区分成扩散效应区、离心效应区、低速增长区和极化效应区等四种类型的关联模式,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动态的多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并正在向网络化迈进。产生这种分异特征的原因主要是本地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城市规模以及在区域城市等级体系中地位和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