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7)
- 2023(11629)
- 2022(10266)
- 2021(9556)
- 2020(7927)
- 2019(18488)
- 2018(18307)
- 2017(35977)
- 2016(19435)
- 2015(21429)
- 2014(21378)
- 2013(21321)
- 2012(19529)
- 2011(17431)
- 2010(17326)
- 2009(15551)
- 2008(14966)
- 2007(12926)
- 2006(11204)
- 2005(9582)
- 学科
- 济(83034)
- 经济(82953)
- 管理(53063)
- 业(50765)
- 企(41988)
- 企业(41988)
- 方法(36890)
- 数学(31983)
- 数学方法(31652)
- 中国(22426)
- 地方(20519)
- 农(20484)
- 业经(18444)
- 学(17616)
- 财(17332)
- 农业(13638)
- 制(13126)
- 贸(13040)
- 贸易(13033)
- 环境(13001)
- 理论(12757)
- 技术(12667)
- 和(12614)
- 产业(12585)
- 易(12481)
- 务(10940)
- 财务(10883)
- 财务管理(10866)
- 划(10653)
- 地方经济(10605)
- 机构
- 大学(274417)
- 学院(272645)
- 管理(111790)
- 济(108771)
- 经济(106325)
- 理学(97955)
- 理学院(96793)
- 管理学(95190)
- 管理学院(94699)
- 研究(91911)
- 中国(64548)
- 京(59029)
- 科学(58698)
- 财(45880)
- 所(44993)
- 研究所(41457)
- 农(41363)
- 业大(41261)
- 中心(40616)
- 财经(37985)
- 江(37872)
- 范(37089)
- 北京(36970)
- 师范(36769)
- 经(34538)
- 院(34212)
- 农业(32408)
- 经济学(32258)
- 州(31436)
- 师范大学(30102)
- 基金
- 项目(195808)
- 科学(154991)
- 基金(142696)
- 研究(141756)
- 家(124226)
- 国家(123272)
- 科学基金(106920)
- 社会(89757)
- 社会科(85256)
- 社会科学(85234)
- 基金项目(77665)
- 省(76427)
- 自然(70527)
- 自然科(68897)
- 自然科学(68884)
- 自然科学基金(67632)
- 划(64313)
- 教育(63396)
- 资助(57713)
- 编号(56899)
- 成果(44814)
- 重点(43456)
- 发(42447)
- 部(42305)
- 创(40595)
- 课题(38996)
- 创新(37873)
- 科研(37050)
- 国家社会(36585)
- 教育部(36171)
- 期刊
- 济(115917)
- 经济(115917)
- 研究(79611)
- 中国(45206)
- 学报(41974)
- 科学(40364)
- 管理(39483)
- 农(36656)
- 财(31716)
- 大学(31460)
- 学学(29673)
- 教育(26877)
- 农业(26060)
- 技术(22650)
- 业经(19413)
- 融(18527)
- 金融(18527)
- 经济研究(18261)
- 财经(17479)
- 问题(16986)
- 经(14968)
- 图书(14505)
- 科技(14141)
- 现代(13371)
- 技术经济(13362)
- 理论(13326)
- 资源(12947)
- 业(12946)
- 实践(12309)
- 践(12309)
共检索到380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辰 王诺 佟士祺 刘忠波
港口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临港产业的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问题,从临港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出发,以大连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提取城市空间利用地理信息,结合分形几何、空间重心等理论,综合考虑临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城市社会人口、产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探讨了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现象,归纳总结了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研究可分别从城市空间增长速率、结构形态、分型演变与重心转移角度揭示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规律,可为提高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姬冬梅 熊德平 姬旭升
文章运用2000—2012年17个港口城市临港产业的面板数据,从空间、产业、时间三个维度,分析了三大经济圈之间及圈内临港产业集聚的动态差异,结果发现:环渤海地区唐山市的钢铁工业集聚明显,纺织服装业、石油化工业、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相对稳定;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纺织服装业、装备制造业集聚度变化差异较大,产业布局处于剧烈的调整阶段,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潜力巨大;珠三角地区临港产业集聚程度普遍较高,各城市特色产业明显,广州的食品加工业和能源产业、汕头的木材加工业集聚效应突出。
关键词:
临港产业 产业集聚 动态差异 区位熵指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滕光进 区和坚 刘兴政
本文首先对香港经济增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细分为5个阶段;其次,对以制造业、批发零售酒店餐饮业、交通仓储通讯业、金融保险业等四个行业及其内部部门结构演变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提出演变的特征;第三,揭示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及其对香港城市竞争力发展的影响;最后,从区域战略规划角度给出简要结论。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动因 城市竞争力 战略规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文
从世界范围看,发展临港产业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西江经济带面临加快临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却存在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的现状。文章分析了西江经济带临港产业集聚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西江经济带临港产业集聚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临港产业 产业集聚 西江经济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邵晖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城市空间结构最为核心的内容,它的演变历程是城市成长变迁的历程,其演变机理也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分工为切入点,对产业成长和生产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其在空间上的表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变迁进行研究。撇开各行业的特殊性,将各个产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研究城市各产业的区位选择及变迁,揭示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本质和机理,并分析其所体现出的普遍性规律。认为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企业功能的不断分化,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成本决定了功能空间的结合或分离,联系成本和区位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空间成本,而企业的区位决策即是要寻求空间成本的最小化。
关键词: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 分工 联系成本
[期刊] 征信
[作者]
尹峰世 杨青
分析临港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税收贡献等方面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从税收角度对临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实证研究,建议加快临港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税收格局调整,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关键词:
临港产业 集聚效应 税收分析 区域经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安宁 刘洋 梁进社 张伟
在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把郑州建设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总结其演变特征和影响其演变的主导因素,认为郑州由"一心两片,铁路分割"的双"V"字形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到"双核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受到地形地貌、交通、经济、决策、重大项目和历史延续因素的影响。从郑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生态屏障空间、郑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重构和优化郑州城市空间结构的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鱼鸿杰
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至2010年第三产业相关数据,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讨,认为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在总体上存在显著正全域空间自相关性。局域自相关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特别是沪宁一线体现出显著高值空间集聚特征,苏北地区存在显著低值集聚特征,浙江大部分地区具有空间分散特征且不显著。
关键词:
长三角 第三产业 空间结构 集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芸 梁进社 李育华
主要从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不同集聚机制对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路径着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城市资本、就业与基础设施三大要素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北京大都市区几个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实例,在探讨其不同形成、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扩展演化具有怎样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认为产业集聚对北京大都市区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主导资本流动格局、重塑劳动力市场分布和推动周边房地产市场3个方面;并以此推动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由"摊大饼"向轴向发展延伸,促进了近郊区城市副中心和远郊区新城的形成,使得北京城市空间向多极核、多功能的结构模式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大都市区 空间结构 北京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乐亭县临港产业聚集区地处环渤海经济中心区域的京唐港区腹地黄金地带,西距河北省"一号工程"——曹妃甸工业区仅40公里,距天津150公里,西北距北京230公里,距唐山70公里,东距秦皇岛80公里。周边交通发达,唐港铁路纵穿聚集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贵蓉 宋文丽
鉴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城市游憩需求和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因素,提出理想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通过调研大连市主城区游憩场所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连城市游憩者的游憩需求特征,分析了大连市游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和整体结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武 欧习
通过构建一个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对集聚效应、拥挤成本影响城市结构演化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显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决定于集聚效应和拥挤成本的竞争均衡,城市中心的拥挤成本越高,城市空间半径越趋向于扩大;产业城镇化是支撑人口城镇化的持续动力,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混合分布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必然;集聚产业的层次决定城市等级,产业可替代性越大、交易成本越高,城市等级越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艳 曹晓鑫 戴天乐
本文基于对联动发展机理的分析,构建了"港口—临港产业—城市"三元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贡献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八大港口城市在2005-2017年间复合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临港工业经济子系统发展度水平均较低,临港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港口-临港产业-城市"联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八大港口城市三子系统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互动作用关系;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相对偏低,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立华 李南
在前人对港口物流与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北省为例,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证了临港产业与港口物流之间的共生性问题。通过灰关联理论计算出了与河北省港口物流相关性比较大的临港产业,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利用1991-2011年间河北省主要临港产业与港口物流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证明了二者共生性的存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堂林 林琳
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人类进入崭新的"城市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将发生很大变化,城市将由原来的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最终向城市功能区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从原来的一二三向二三一,最终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本文力图弄清城市空间布局演变与城市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探寻规律并指导实践。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空间布局 特大城市 产业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