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5)
- 2023(16925)
- 2022(14640)
- 2021(13655)
- 2020(11203)
- 2019(25823)
- 2018(25625)
- 2017(48844)
- 2016(26808)
- 2015(29837)
- 2014(29866)
- 2013(29366)
- 2012(27541)
- 2011(25093)
- 2010(25507)
- 2009(23224)
- 2008(22609)
- 2007(20117)
- 2006(18011)
- 2005(16203)
- 学科
- 济(106682)
- 经济(106575)
- 管理(78640)
- 业(77006)
- 企(62339)
- 企业(62339)
- 方法(41681)
- 数学(35326)
- 数学方法(34873)
- 农(33595)
- 中国(32519)
- 地方(28941)
- 业经(25695)
- 财(25469)
- 学(23656)
- 技术(22496)
- 农业(21694)
- 贸(21049)
- 贸易(21032)
- 易(20377)
- 制(20126)
- 银(18356)
- 银行(18309)
- 理论(17794)
- 行(17630)
- 环境(17571)
- 融(17343)
- 金融(17341)
- 和(17151)
- 策(16646)
- 机构
- 学院(375358)
- 大学(373016)
- 济(148985)
- 管理(147932)
- 经济(145523)
- 研究(132295)
- 理学(126643)
- 理学院(125178)
- 管理学(123105)
- 管理学院(122407)
- 中国(99548)
- 科学(82633)
- 京(81318)
- 财(68461)
- 所(67888)
- 农(64538)
- 研究所(61646)
- 江(61094)
- 中心(60036)
- 业大(56124)
- 财经(53076)
- 范(52287)
- 师范(51781)
- 北京(51587)
- 农业(50285)
- 院(48322)
- 经(48074)
- 州(47534)
- 经济学(42503)
- 省(41624)
- 基金
- 项目(252249)
- 科学(198182)
- 研究(187082)
- 基金(179523)
- 家(156594)
- 国家(155181)
- 科学基金(132711)
- 社会(115449)
- 社会科(109288)
- 社会科学(109263)
- 省(101505)
- 基金项目(95284)
- 自然(86284)
- 教育(85544)
- 划(84616)
- 自然科(84243)
- 自然科学(84224)
- 自然科学基金(82702)
- 编号(77347)
- 资助(73515)
- 成果(63377)
- 发(57663)
- 重点(56795)
- 创(55344)
- 部(54886)
- 课题(54711)
- 创新(51016)
- 科研(47386)
- 项目编号(46842)
- 教育部(46368)
- 期刊
- 济(172970)
- 经济(172970)
- 研究(114981)
- 中国(80497)
- 农(59353)
- 学报(57678)
- 管理(56962)
- 科学(54357)
- 财(49830)
- 教育(48999)
- 大学(43005)
- 农业(41207)
- 学学(40071)
- 融(37190)
- 金融(37190)
- 技术(34057)
- 业经(30383)
- 经济研究(26576)
- 财经(24935)
- 业(22233)
- 问题(22034)
- 经(21279)
- 图书(21128)
- 科技(19985)
- 技术经济(18779)
- 理论(17976)
- 现代(17451)
- 资源(17362)
- 商业(17025)
- 坛(16780)
共检索到576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通武
大运河江苏段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是彰显江苏运河文化产业独特魅力,建设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游客行为视角,从非遗项目受关注程度、市场服务标准水平、文创产品实用情况、文创产品品牌效应、游客获取信息及消费渠道5个维度对2 036名游客进行了问卷调研,发现大运河江苏段非遗文创产品存在项目发展不平衡、行业标准化水平不高、产品实用性不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等问题。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的产业基础条件因素,也有管理机制、创新能力、企业实力、营销水平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建议在游客的情感黏度、信任度、体验感、忠诚度、消费意愿方面优化大运河江苏段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机制,以赢得游客对大运河江苏段非遗文创品牌的认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凌燕
当今,以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市场化经营道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以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音乐舞蹈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其创意产业开发的有效途径,使"江苏模式"的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样板区和示范带。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的开发应遵循金字塔式分层开发原则、特色文化版块统筹规划原则、主力产业推动原则。认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的开发战略重点,应包括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旅游产业开发、演艺产业开发以及数字艺术创意产业开发。
关键词:
大运河江苏段 音乐舞蹈文化遗产 创意产业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毅飞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常州市聚焦自身定位,提出了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的发展战略,“文旅中轴”描绘了常州文旅产业发展的未来蓝图,这也是在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提出的切合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能够将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播非遗文化,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文章以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区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路径为目的,以江苏常州的非遗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从产品开发现状、文化内涵、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多个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汲取其他文创产品成功的经验,提出了相关开发路径,以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非遗 文旅融合 文创产品 常州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新燕 金华 倪依纯
对京杭运河江苏段在航道建设、货运能力提升、生态整治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开发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及其本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了建设高效益的经济长廊、高产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的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志伟 孙巍巍 汪作朋
黑龙江“四小”民族包括赫哲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他们有着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四小民族非遗文创产品发展现状和创新困境的分析,力争探索出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的方法与路径,从而促进“四小”民族民族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也能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创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四小”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创产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群 陈杰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引领、融合交汇功能,是创造性、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重要内容,更将有助于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促进功能定位的匹配,在战略互补、强化和制约的过程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效衔接的主要内容。江苏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科学性保护、创造性传承、合理化利用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规划统筹,健全联动建设机制,打造文化名片,强化多样化的统一,推动创新创意,实现产业活化转型;应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资源整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三生"深度融合,实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蔚 章锦河 段晓芳 徐一帆
大运河江苏段不仅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点区域,更是见证我党革命历史、涵养民族精神的红色之河。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以大运河江苏段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旅游网络数据,构建了景区网络热度测评模型,使用趋势面、核密度、GIS分析技术等方法对红色旅游网络热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演化特征上,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旅游网络热度呈现稳步上升的演化路径。季节网络热度总体呈现“三峰四谷”的波动趋势,红色主题热度的季节性变化受红色事件发生时间影响。(2)在空间演化特征上,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旅游网络热度核心由“单核”演化为“三核”,红色旅游网络热度高密度区对周边的辐射力度不断增强。在苏南-苏北-苏中地区,热度依次呈现递减趋势。大运河江苏段走向上的红色旅游网络热度的均质程度较差,红色旅游发展速度东南快西北慢。(3)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旅游的发展受地区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智慧旅游建设的影响,大运河沿线跨城市间文化和旅游的交流融合也对其起到了推动作用。疫情对于红色旅游有一定的冲击,但游客旅游偏好的变化也为更多知名度较小的景区带来转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晓宁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提升文化自豪感,国家大力提倡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非遗文创产品对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弘扬地区精神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南京非遗文创产品的具体发展情况论述了创新性发展非遗文创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非遗 文创产品 城市文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孟冬永 焦良欣
大运河枣庄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共生鲁南,具有天然的血脉关系。运河沿线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性催生了枣庄共通的艺术呈现形式。鲁南地区人们相似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构成了枣庄非遗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为大运河枣庄段非遗的协同创新保护奠定了基础,但大运河枣庄段非遗的协同创新保护体系的建立需解决三大问题:非遗家底不清;保护模式单一,协同保护机制不健全;代表性项目传承不均衡,小众非遗协同保护力度不够。协同创新保护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非遗传承人、社会公众,金融机构和协同创新平台等非遗协同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通力协作。只有在协同创新保护理念下,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人才培养、传承驱动,创新平台、科技支撑,聚集资源、品牌效应,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等路径,整合非遗相关资源,才能增强大运河枣庄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大运河非遗的活化利用,为枣庄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孟婷
以江苏镇江非遗文化"镇江三怪"为例,通过对镇江非遗文化及文创市场的调研,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行性,认为应开发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地方文创产业体系,希望给新时代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安琪 李杨
文章基于大运河常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现状,以金坛刻纸为例,探讨其缘起、工艺与价值,认为金坛刻纸在发展中存在传承人出现断层、实用性减弱、地方特色不够突出、现代设计感不足等问题,应通过挖掘金坛刻纸题材内容中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符号、分层次融入不同层面的课程体系、与不同载体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等措施进一步传承和发展金坛刻纸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大运河常州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坛刻纸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建钢 蒋英慧
申遗成功后中国大运河保护管理进入了新常态,应站在保护世界遗产的高度更加重视大运河的保护。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运河常州段保护的有利条件及与先进城市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出好三张牌、布好两盘棋、打好一套组合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常州段 保护管理 遗产利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晨 黄海波
常州是一座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其中,奔牛段是大运河常州段的源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对奔牛段现有公共艺术及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和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奔牛运河文化与公共艺术更好结合的思路。
关键词:
奔牛运河 公共艺术 文化传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龙
大运河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繁荣与变迁,沿线传统村落是其历史文化的直接展示。对这些村落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村落形态特征,还为其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大运河江苏段沿线的4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指标定量描述其空间形态,并通过机器学习的层次聚类方法确定空间形态的类型,揭示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典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运河江苏段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包括高穿行型、高紧密型、高识别型、高穿行—高紧密型、高穿行—高识别型、高紧密—高识别型,分别占25%、6%、10%、17%、19%、23%。(2)在空间渗透能力、穿行可能性、空间之间的紧密程度和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识别能力等方面,江南运河段的村落均高于中运河段和里运河段的村落。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镇江市的村落主要以三种双高型为主;淮安市则以高紧密型和高识别型为主,扬州市以高穿行—高紧密型和高紧密—高识别型为主;而徐州市和宿迁市的村落更多以高穿行型为主。(3)影响因素方面包括地形和山水格局等自然因素,它们约束了村落的轮廓边界,引导了形态生长走向;还有行为主体主动适应的主体选择和社会形态因素,以及围绕乡村建设实时调控的经济推动和政策制度等因素。基于上述结论,在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和世界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大运河江苏段的乡村规划建设应更加明确乡村空间界线、突出乡村的特色空间并优化乡村内外的交通。这既能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也能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虎城 邱素芳
加速涌入的三资已成为江苏农业资金的重要组成。本文对三资开发江苏农业的特点、作用作了评析,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看法建议。
关键词:
三资农业 现状 问题 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