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3)
- 2023(11811)
- 2022(10486)
- 2021(9599)
- 2020(8034)
- 2019(18665)
- 2018(18493)
- 2017(35892)
- 2016(19514)
- 2015(21841)
- 2014(21509)
- 2013(21265)
- 2012(19426)
- 2011(17404)
- 2010(16948)
- 2009(15276)
- 2008(14646)
- 2007(12485)
- 2006(10740)
- 2005(9177)
- 学科
- 济(77155)
- 经济(77080)
- 管理(52819)
- 业(50332)
- 企(41605)
- 企业(41605)
- 方法(37799)
- 数学(32285)
- 数学方法(31910)
- 农(20827)
- 中国(18545)
- 学(18181)
- 业经(17543)
- 地方(16845)
- 财(16322)
- 环境(14405)
- 农业(14153)
- 理论(13573)
- 和(13156)
- 贸(12769)
- 贸易(12764)
- 易(12351)
- 技术(12221)
- 划(11381)
- 教育(11234)
- 制(10764)
- 务(10488)
- 财务(10428)
- 财务管理(10412)
- 企业财务(9863)
- 机构
- 大学(272221)
- 学院(271297)
- 管理(109432)
- 济(102662)
- 经济(100373)
- 理学(96204)
- 理学院(95076)
- 管理学(93238)
- 管理学院(92772)
- 研究(90275)
- 中国(64091)
- 科学(60077)
- 京(57906)
- 农(47296)
- 所(45424)
- 业大(44993)
- 财(43611)
- 研究所(42208)
- 中心(40455)
- 江(37548)
- 农业(37505)
- 范(37405)
- 师范(37042)
- 北京(36174)
- 财经(36137)
- 院(32948)
- 经(32920)
- 州(31074)
- 师范大学(30097)
- 经济学(29795)
- 基金
- 项目(197520)
- 科学(155145)
- 基金(142948)
- 研究(141564)
- 家(125855)
- 国家(124810)
- 科学基金(107058)
- 社会(87984)
- 社会科(83416)
- 社会科学(83392)
- 省(78283)
- 基金项目(77158)
- 自然(71600)
- 自然科(69919)
- 自然科学(69905)
- 自然科学基金(68630)
- 划(65873)
- 教育(64072)
- 资助(58288)
- 编号(57448)
- 成果(45260)
- 重点(44303)
- 部(42372)
- 发(42326)
- 创(41066)
- 课题(39236)
- 创新(38237)
- 科研(38008)
- 计划(36674)
- 大学(36152)
- 期刊
- 济(106640)
- 经济(106640)
- 研究(75040)
- 学报(47265)
- 中国(46989)
- 科学(42745)
- 农(42014)
- 管理(37900)
- 大学(35033)
- 学学(33025)
- 教育(30399)
- 财(30234)
- 农业(30043)
- 技术(23096)
- 业经(17985)
- 融(17410)
- 金融(17410)
- 经济研究(16529)
- 财经(16199)
- 图书(15764)
- 业(15718)
- 科技(14379)
- 资源(14014)
- 问题(13867)
- 经(13722)
- 技术经济(13286)
- 版(13159)
- 理论(13147)
- 业大(12618)
- 实践(12333)
共检索到375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欣 林旭 章娩娩
从绿色全要素与时空分异的角度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发展,以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9—2018年大运河文化带86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探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空间差异,区域GTFP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和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大运河文化带整体GTFP趋于增长的同时中小城市GTFP增长较慢,GTFP的增长源自绿色技术进步指标;(2)GTFP增幅大小为华北>华东>华中,区域GTFP增长同样源自绿色技术进步,其技术效率指数降势抑制着GTFP增长;(3)大运河文化带GTFP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在大运河文化带整体层面上呈现“热点—冷点—热点”的“哑铃型”空间格局。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分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欣 林旭 章娩娩
从绿色全要素与时空分异的角度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发展,以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9—2018年大运河文化带86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探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空间差异,区域GTFP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和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大运河文化带整体GTFP趋于增长的同时中小城市GTFP增长较慢,GTFP的增长源自绿色技术进步指标;(2)GTFP增幅大小为华北>华东>华中,区域GTFP增长同样源自绿色技术进步,其技术效率指数降势抑制着GTFP增长;(3)大运河文化带GTFP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在大运河文化带整体层面上呈现“热点—冷点—热点”的“哑铃型”空间格局。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分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易明 李纲 彭甲超 陈文磊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的重要保障。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算研究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1)GTFP的变化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综合技术效率的贡献并不明显;(2)从时间演变规律看,GTFP整体呈现波浪式类"W"型变化规律,但总体呈下降趋势;(3)从空间分布特征看,GTFP的空间相关性日趋显著,空间分布集聚现象逐步增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海红 刘新民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收敛性进行全景式揭示和解释。研究价值:为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研究目标:测度和探究中国六大城市群GTFP增长的真实水平、时空分异与动态空间收敛性。研究方法: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动态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评估六大城市群真实GTFP增长及动态演化趋势,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动态空间SDM模型解析六大城市群GTFP增长的时空分异和动态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六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真实GTFP增长均主要源自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的核心驱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六大城市群GTFP增长的总体区域差异主要源自超变密度和组间差异,各城市群GTFP增长的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六大城市群GTFP增长表现出较强的空间β条件收敛性和俱乐部趋同特征,且β条件收敛呈现出显著的时空非对称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创新:基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评估和解析六大城市群GTFP增长的动态演进、时空分异及空间收敛机制。研究价值:为持续改善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经济效率提供理论支撑,为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优化区域一体化空间格局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奇锋 谭娟 石琳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及推进,将助推成渝城市群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后,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及经济增长极。为分析成渝地区工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在传统全要素生产率(TFP)基础上纳入了环境污染因素,从工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角度进行研究。选取2008年至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含16个城市的数据,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纳入工业生产中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产物变量指标,对成渝地区16个城市的工业GTFP及其分解项进行测算,并讨论其不同时段下的空间溢出网络结构。结果显示:污染物排放阻碍地区工业GTFP提高,绿色技术进步对GTFP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成渝地区整体绿色技术效率较低。从整体看,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性特征和空间关联性;从局部看,眉山、泸州、南充、绵阳等GTFP较高的城市表现出溢出效应,重庆的GTFP增速放缓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绿色技术效率。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加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优化调整环境规制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刘恋
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八大区域,基于2007~2017年省际物流业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ESDA和空间收敛模型进行时空差异和空间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了管理无效率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后,全国GTFP均值下降至0.985,南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北、东部沿海区域的GTFP值上升,长江中游、东北、西南、黄河中游区域的GTFP值下降;(2)在时间差异上GTFP指数分三个时段,2007~2012年,GTFP指数大于1,2012~2014年,GTFP指数小于1,2014~2017年,GTFP指数大于1,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3)全国各省市间物流业GTFP全局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东北、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区域体现出了正相关拉动作用,北京、天津、山东始终是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带动地区。全国物流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间发展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4)我国物流业GTFP水平呈现"M型"波动变化,最后逐渐趋于收敛态势。八大区域可分为两类,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区域趋于收敛态势;黄河中游、东北、西南、西北区域趋于发散态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丹虹 刘锦叶 师王芳
为全面衡量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程度,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了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现2003—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拉动作用,而规模因素则相反。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该地区出现σ趋同趋势,城镇化水平、金融化水平和研发投入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具有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提高技术效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城镇化水平和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对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丹虹 刘锦叶 师王芳
为全面衡量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程度,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了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现2003—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拉动作用,而规模因素则相反。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该地区出现σ趋同趋势,城镇化水平、金融化水平和研发投入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具有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提高技术效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城镇化水平和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对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王珏 李超 刘鑫鹏
研究目标:考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程度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利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程度及来源,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空间分异特征;(2)超变密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地区内分异,地区间分异的贡献率最低;(3)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是不同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交互强度大于单个因素的作用强度。研究创新: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价值:对于推进农业区域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凯风 李子豪
文章采用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黄河流域2008—2017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度,对其影响因素归纳梳理并基于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2008—2017年黄河流域GTFP整体提升2.32%,上游地区提升最为明显(8.32%);GTFP提升原因不仅来自技术进步,还来自技术效率提升。(2)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1%,GTFP平均提高12.93%,FDI能够显著促进GTFP的增加,要素结构与GTFP呈“倒U”型关系。(3)科技进步对GTFP的影响方向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依次呈现“N”型分布;财政分权与GTFP的关系在中游地区与下游地区分别为“倒U”型与“U”型关系,分位数回归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秀路 韩先锋 葛鹏飞
本文基于SBM-DDF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使用跨国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借助计量模型识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绿色TFP以年均0.43%的速度缓慢增长,其中,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技术规模、规模效率增长速度分别为0.52%、-0.35%、0.24%、0.01%。相比欧洲,亚洲增长率更高,但也表现出较大的增长差异;健康人力资本、信息化对整体绿色TFP有促进效应,贸易、金融支持仅与欧洲正相关,对亚洲有抑制影响;各因素对绿色TFP的作用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秀路 韩先锋 葛鹏飞
本文基于SBM-DDF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使用跨国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借助计量模型识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绿色TFP以年均0.43%的速度缓慢增长,其中,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技术规模、规模效率增长速度分别为0.52%、-0.35%、0.24%、0.01%。相比欧洲,亚洲增长率更高,但也表现出较大的增长差异;健康人力资本、信息化对整体绿色TFP有促进效应,贸易、金融支持仅与欧洲正相关,对亚洲有抑制影响;各因素对绿色TFP的作用机制存在异质性:一方面,健康人力资本通过纯技术效率和纯技术进步提升绿色TFP,信息化则以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为实现路径;另一方面,亚洲绿色TFP的促进机制较单一,而欧洲则呈现多样化。本文首次将绿色TFP应用于"一带一路"问题研究,有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及沿线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俊茹 石自忠 胡向东
[目的]测定奶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内在机理,为奶业生产效率及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10—2018年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数据,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及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我国奶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2010—2018年大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2%,中规模、小规模及散养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分别增长2.42%、1.58%和2.48%。纯技术进步是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除大规模外,纯技术效率变化对散养、中小规模养殖推动作用明显不足;规模效率变化及规模技术进步对奶牛养殖效率提升支撑作用明显。不同地区奶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明显,绝大多数地区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散养及中小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优势明显,中部地区大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具备较强优势。[结论]应加大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政策供给,强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要素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体系建设,助推奶业发展科技进步支撑力度及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莎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样本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度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从空间维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相对较弱;考虑到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在不同门槛值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槛效应。因此,建议从注重产业间融合发展、加强科技研发及提高创新水平等方面入手,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